六年前,也是元旦前的這幾天,我與朋友駕著一輛松花江微型面包車從陝西周至順著108國道,翻越秦嶺,走寧強、廣元、劍閣、梓橦直到成都。但那次正逢108國道全線大修,天又時陰時雨,道路非常難走。特別是從劍閣到梓橦這一帶,塞車嚴重,沿途除了行車所見的路邊古柏外,其余景點一個也沒看。那時就有想法,將來有機會,一定再來。今天如願以償。廣元有全國唯一供奉武則天的祠廟,據說她的老家在這裡;還有號稱道路博物館的明月峽,我們都沒看,直赴劍門關。
大劍山依然像一堵巨牆橫亙面前,七十二峰依然如鋸齒般刺破青天。向上爬的盤旋山路旁,有“金牛道”的碑記,果然是這條最著名、最古老的蜀道。在那神話般的年代裡,蜀王真信了秦惠王有能屙金子的石牛,派五丁力士率眾修了這條通往秦國的道路,秦王送牛的同時,順便滅了蜀國。
依然還有古蜀道的痕跡,石塊鋪設的台階,蜿蜒向上,比如今各風景點一般意義上的階梯難走多了。那時工程的浩繁有李白詩句為證“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勾連。”
雖然不寬,但卻十分平整的水泥路面使我們輕松地駛向劍門關。依舊那麼雄偉,還是李白的描寫最為恰如其分:“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現在安裝了空中索道,劍門關及周圍已成為國家級的森林公園,游人們可以輕松躍到山巔,憑高眺遠,思今懷古,引亢高歌,迎風長嘯。
蒼勁的,高大的,幾人合圍的古柏不斷閃現在道路兩旁。這是古蜀道上最靚麗的風景線——翠雲廊,大概綿延上百公裡。保留最好的一塊是在劍門關下十來公裡處。如今的道路避開了它們,圍牆圍起,稱為“翠玉廊公園”。門票15元。
這是這條風景線上最耀眼的明珠。八百來米長的古道兩側、巨柏參天,四、五人合抱的在這裡並不鮮見。中間有一顆高達27米,樹干筆直的古樹用石欄圍起,這也是整個蜀道中唯一享此殊榮的古樹。碑文說明,該樹似松非松,似柏非柏,人稱松柏長青樹,專家考證,為一極罕見的新樹種,定名為“劍閣柏”。朱德生前再三囑托要保護好這棵樹,江澤民題詞“國之珍寶”。
讓我們頂禮膜拜、磕頭許願的廟裡泥胎,怎及這些已有兩、三千年高壽、柏葉森森的古樹有神靈?
已經十二月二十六日了,晚宿劍閣縣。
我們陪伴著古柏,或古柏陪伴著我們,一路同行來到梓橦的“七曲大廟”。六年前我們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道路泥濘,堵車嚴重,天氣昏暗,只記得路邊好像有一堵大牆。今天已大變了模樣,左邊殿宇疊翠,金碧輝煌;右邊小賣店、小吃店、停車場、大酒樓規劃整齊,應有盡有。
門票20元,照顧我們屬於老年人,每人10元,告訴我,再過幾天,元旦開始,門票要漲到50元。
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屬於道教,供奉文昌帝君,主宰讀書學子和當官人的命運,是“祿”神。全國甚至於全世界的文昌閣、文昌廟、文昌觀一類神殿皆淵源於此。
資料介紹,文昌帝君實有其人。生於晉,名張亞子,二十四孝中有他的孝親事跡,後在此地得道並羽化成仙。迭經歷代朝廷加封,混到了如今地位。
供奉文昌君的正殿前面是魁星閣。塑一魁星神像,精餿、赤足、面目凶狠,右手高攀一支毛筆,像手握一杆投槍在擲向你。據說,過去學子經蜀中到西安趕考,必到這裡拜魁星,希冀“魁星高照”。如果靈驗,不中狀元,也能得個舉人。
七曲山大廟最高峰處稱作鰲山,據說“獨占鰲頭”成語來源於此,待查。
大廟下行不遠,是一個“水觀音”景區,門票僅五元。除了那一千零八個拙劣的泥塑羅漢和陰森恐怖的十殿閻王外,最值得看的有兩處。
一處是被保留下來的幾十米長的古蜀道,山石蹉岈的路面上,還鋪了幾塊厚石板。古往今來,走過了多少王侯將相,才子佳人?讓人浮想聯翩。
另一處是供奉最早開山修路的五丁力士。不知照誰的樣子塑造,面目皆凶狠,坐像,高大。按說這五人為開山鼻祖,理應受到高規格的供奉,但卻香火冷落。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引來了秦軍,滅了自己的國家?蜀人對五丁力士是敬?是愛?是恨?是怨?說不清楚。可惜這五位老兄,忙活了一場,到頭來,卻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這裡是古蜀道險路與平坡的分界線。
離開梓橦,到綿陽,再向右轉,找一條去九寨溝的路。
距江油城約十來公裡,是青蓮鎮,李白故居。山坡上有一座高大的閣樓,景區偌大的停車場內空無一車,門票四十元。想要張說明書看看,售票小姐告訴我們,必須買了參觀票,到裡面才能買到說明書。
正巧出來三位游客,向他們打聽裡面如何。那個三十來歲,戴著眼鏡,比較斯文的青年一臉不屑:“沒什麼看的,也許你們會感興趣。”另一位年紀較大的婦女說:“也就是一些傳說的故事和詩詞。”
算了,反響不怎麼樣,票價又高,何況李白未必到這山坡活動過。
為了開發旅游資源,江油市也算挖空了心思,市中心還有一個“李白紀念館”,我們連問都沒問。
實在沒必要花錢到這些後人造的館舍去,我們從小就受到李白詩歌的熏陶,李白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