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像西安以前去漢中的時候,曾到過西安,小時候我的記憶中,一直疑惑,怎麼有好多人乞討,廣場上到處垃圾!――――這是我第一次對北京以外的城市有印像。後來,在漢中住了月余,至今難忘的是天空密布的群星,還有突如其來又清晰無比的道道流星。致使我到現在,也沒再有看流星的渴望!
去過好多地方以後,今年,忽又想起西安,這個古老又讓我茫然的城市。
2月9日,座上開往西安的火車T41,一夜無語,次日早上7點到達。
日出前的西安,沒有北京那種刺骨的寒意,站前廣場的人車還並不算喧鬧,抬頭而見的敦實城牆,立馬(是北京口語)讓我產生了一種踏實而倏然起敬的感覺。(紫禁城的城牆和筒子河,是我以前最願意繞的遠路;每天從天安門廣場過,實在是有些索然無味的。) 西安的城牆,確實讓我覺得熟悉親切!
這種第一印像,一下將這裡的陌生感掃除殆盡。
2月10日,一早將行李放在西安賓館,便開始了今天的行程――直接奔赴兵馬俑。(自己玩的朋友可以去火車站座306大巴,也可以參加當地旅行社的一日游,有東線和西線的,價錢不貴的,去西線只有45元往返。)
兵馬俑展覽館一共有四個展室,其實是三個佣坑加一個銅車馬展廳,還有一個環幕影廳。第一個佣坑是‘楊大爺’發現的,真大啊。雖然只有前面幾排佣是完好的,但是看到那些殘缺的兵士和戰馬,兩千多年前的戰爭場景仿佛如生般再現。項羽雖然燒毀了它們,但歷史的筆跡卻是永不褪色的。如果生在那朝那代,身為熱血男兒,我也會因痛恨嬴政而移怒到陶俑的。可憐項羽,一世英雄,也不過只拿這些無聲的兵士出出氣而矣。可嘆始皇帝,雖暴政無長,卻留下長城與秦陵,令世界驚嘆!一號坑最大,是兵陣的主力軍;二號坑,是較小的策應軍;三號坑是相當於軍事指揮部。有意思的是,這指揮部的官兵一律沒有找到頭顱!調侃者說,因這些陶俑做得太像了,使楚霸王想到了自己家族所受的凌辱,所以將他們的首級通通拋到他處去了。再看那環幕電影,雖然正在重述著過去,卻讓人不置可否。銅車馬展廳中的銅車馬自不必說,讓我最感到驚奇的是在兵器戈頭上的銘文,那些小小的文字就如一張小嘴,字字如聲啊。
‘工’字和現在的寫法一模一樣,但那個丞相的‘丞’,就像一個人,頭上頂著冠,兩手搭在身前,兩只大大的袖攏垂在身體兩側,弓著身子,腳上的履頭翹起,正面看如‘一’字擋在腳前。我雖不是個繪畫愛好者,可這個字,卻如丞相側頭,冠上的橫襯了然眼前,不由想到了畢加索那些立體的人物畫像。兵馬俑園區挺大的,感覺有半個中山公園似的,步出園區,已經飢腸轆轆了。
吃過午飯,去了華清池。奉勸大家,這裡的炒菜相當難吃!虧了我事先用‘士力架’充飢,否則恐怕要餓暈了。華清池現在樣子,讓人想起了‘唐時宮前燕’該是多麼熱鬧啊。在一個泉眼的地方,亭子的正中一角,真有一個廢棄的燕窩呢。西安這個缺水的地方,怎麼能有這麼好的溫泉呢?要知道,注明的依雲礦泉水,和這裡一樣同是碳酸岩型啊!即便在法國,2塊歐元也只能買不到2L。他們怎麼就用它洗澡了呢!
回到市內,稍作休息後,大概4點的樣子,我們就直奔回民街了。從西羊市街溜達,穿過一個小窄胡同,拐彎走到大清真寺的大門,剛好5點,有好多人做完禮拜出來。游客門票15元。這裡的建築儼然並非是專門為伊斯蘭教而建的,是純中國式的殿堂,高高的大殿,飛檐向天,只在中脊的中央,後加了一個葫蘆型的的小帽子。它的整個庭院很有規矩,中間的軸線尤其醒目,站在第一道牌坊底下,一眼可以望到大殿的正門;一個個亭子,牌坊,門廊,好像都是怕你多走一步冤枉路而建的,筆直的把你引向主殿。對回教,我是有些了解的,那高大的主殿,是不許女性進入的。在北京,不信教,是連清真寺都不許進的。在主殿外流連的時候,有一位“買賣提”(大概是這個音,若寫的不對,見諒)從裡面出來,我上去攀談了一會。這位大叔跟我說,在禮拜寺裡,除了阿訇是在最前面領經的,其余的人,不分貧富,官職,一律平等。一天要做5次禮拜呢,而且每次都要衝(就是洗澡的意思,不過是在禮拜寺裡,用一種嘴細長的水壺衝)。殿內密密的碼放著墊子,做禮拜好像是回民的生命之本。因為回民是圍寺而居的,所以站在寺中,可見周圍密布的民房。(有好多是超過寺院圍牆的小樓)
走出清真寺,忽然覺得民族間的融合是那麼微妙:漢族是這麼寬容的讓各種宗教在自己的中原大地上延續,而少數民族又是那麼忠實的傳承著祖先的信仰。在一片土地上,人們和平相處,休戚與共。
接下來,便是我們的‘開齋’活動了。只想建議一下啊,所有想吃的東東最好兩個人一起吃,而且每次,不管賣什麼,一定要最小份的!西羊市街裡本地人多,東西也便宜些,但要注意機動車啊!關於吃的東西,只說一個最重要的:不要吃“優質的”,普通的,本地人吃的,就行。“老米家”牛肉泡確實很好,一個饃加糖蒜是四塊六。個人感覺,和老孫家優質的羊肉泡(13塊)有一拼。
總之,第一天是以意猶未盡的肚歪結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