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風塵,一路情――武義記行小年夜方才定下出行的車票,散心也罷逃避也罷,只是想讓疲累的心稍作歇息,讓久居都市的我放逐到大自然中去。為了少些紛擾而選擇了武義,一個不為人熟知的地方,臨行前查了些許資料便上路了。
雖身處擁擠而髒亂地車廂,讓平素極愛干淨的我講究不起來,可手捧一書心境卻分外地平和。對於未知的行程有著莫名地興奮,隨著車輪的滾動卻徒增了“近鄉情怯”的感懷來。
輾轉到達武義時,雨已止,天透亮透亮的。這個前年才開發的小縣,沾染了點城市氣卻保留了它原本的特質。街道兩旁都是新蓋的六層樓房,沒有很特別的設計,是那種好似能一眼看到心的感覺。道路分明,人們穿得簇新簇新的走街串巷,女孩子大都穿著我不敢問津的厚厚地松羔鞋。大紅燈籠掛得“晃眼”,平添了一分媚俗,卻讓吾等感到了一種久遠的親切。
服務台的先生拗不過我們女生,給了個優惠的價格。安頓完畢,順著他的指引去找那座已被水衝塌了地廊橋。沿著河畔,看到了已不復存在地熟溪橋,僅存地橋端在夕陽映射下黯然矗立著,憑著那威武地獅子和泛著暗紅色的支架依稀想像著它曾經的英姿。一位老人悠悠地訴說著關於它的種種,末了指了指新建的橋墩,說用不了多久河上會再度架起飛虹,我打趣說無論誰手牽手走定會走到對方心裡的,我會來走一走。
夜幕降臨,尋著回賓館的路,又到處找飯店。大過年的店家一律關門大吉,正在我們不知所措時,迎面來了個20左右的女孩,問了路後順便打聽填肚子的地方,她真切地說可去她家開的排檔吃,並熱情地領路。
如果不是女孩地引領,還真不知這一溜地排檔街。坐在臨時支起地“屋子”裡,旁邊是川流不息地熟溪河,就著昏暗地燈光慢慢享用著熱氣騰騰的炒菜,對於肌腸轆轆的我們而言可真稱得上是美味了。吃飽喝足,招呼女孩過來買單,她順口說“60元”,第一反應是被斬了,難道一鍋鴨子湯兩個疏菜竟要60元,可面對女孩一臉地“坦誠”,我竟無法還價,沒吭一聲便把錢給了她。走出很遠才對同伴說應該先問好價才坐下,可是……後來證實,這是我們旅程中最貴地一頓。
細雨霏霏中踏入敦洞的城門,也由於下雨的緣故,竹幽樹蒼、霧靄升騰、溪流潺潺,村落在層巒疊嶂的山谷中時隱時現,一片古意盎然。盡情呼吸著清澈地空氣,少有人跡,輕輕地走在石子路上,生怕驚擾了這片靜謐。在敦洞,我總會在不經意地一瞥中,面對眼前的景色唏噓不已。
轉了一大圈,在農家飯店預訂了特色地竹筒飯,按著圖示准備走入更深處。店家的親戚興致勃勃地擔當我們的向導,一陣欣喜後隨著他重又上路。半道碰上了一對上海的夫婦,老鄉見老鄉頓時熟絡了起來,於是一行五人深一腳淺一腳,一路泥濘一路歡笑。
瑟瑟地寒風中登上了大彎湖水壩,那一汪澄靜地湖水突兀在眼前時,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那是怎樣地一片碧綠呀,平靜地湖面沒有一絲波紋,遠近地青山連綿起伏倒印在水中,越發綠得濃重。失去了往日的喧嘩,卻也讓我震驚不已,好似久違的老友,一直一直等待著彼此地相逢。
下得山來,與夫婦圍坐一起,享用著山村特色美味。他們欣賞我們的閑情逸致,我們羨慕他們的感情甚篤,酒逢知已千杯少,不甚酒力的我只能以茶代酒。豐盛的飯菜自然而然地由他們代付了,權當交了朋友,並相約日後有機會同游。握手言別,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俞源村。
在俞源村村口的農家旅舍安放下行囊,便走街串巷去了。又一處讓我來多次都不會生厭的地方,悠閑地走石板路就慢慢喜歡上了它的鄉氣,精致地花窗、桁條的浮雕、雕花的戲台,乃至村中亂竄的小兒、溪邊閑扯的洗衣婦,一景一物漸漸浸潤心田。暮色濃重之時,山色如黛,家家戶戶升起了鳧鳧的炊煙,我們也走上了“歸家路”。
走進客廳時,已有幾個游客坐在那兒剝著花生、看著碟片,等待飯菜香。看那架勢定是來采風的,閑聊中果不出所料,家中還有他們的畫冊呢,彼此都是緣於對古文化的熱愛及無法割舍地“鄉村情結”啊。李老師得知我們是他的擁護者,立刻興致盎然地播放他一天的成果――未經剪輯拍攝地飛檐雕梁、祠堂老屋,丁老師也拿出他著的書相贈。隨後兩桌菜並在了一塊兒,其樂融融也,當然又是大丈夫慷慨請了。未曾想類似的事又會在壽仙谷發生了。
夜宿農家,沒有璀燦燈火、沒有電視機、沒有空調更沒有熱水澡,一切簡單到滿足生活必需。鑽在彌漫著陽光味道的被窩裡,耳邊是溪流綿綿不絕地歡快聲,無瑣事煩心很快便入睡了,竟也一夜無夢。
一大早被鳥鳴、雞啼聲吵醒,推窗見山,太極河依舊歡騰著,店家已起灶為我們燒早飯了。小村寧靜地清晨又讓我深深沉醉,伴隨著炊煙思緒飄飛。
一路顛簸到達了壽仙谷,陽光已穿透林間,難得好天氣。也許是前兩天下雨的緣故,若大的山谷空無一人,不經意地被我們打攪了,生怕迷路也為了節省時間,請了一位導游陪同。
壽仙谷因為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得名,或許沾了點仙氣,山青水秀竹盛,一步一景會讓你留戀不已。在這裡你可以不用思考,發呆也是一種享受。跟隨著導游,攀上爬下的,三百多米高的山也稍稍有些氣喘。立在石上,迎著風,體味遺世獨立的感覺,徘徊於林間,有著閑雲野鶴般地灑脫。轉了一圈已近中午,導游建議我們買些特產-彌猴桃,欣然允諾。
走過樹木搭地橋、石頭壘地梯,卻是她的家。屋一角放著長圓形的彌猴桃,給我們嘗鮮,咬了一口一股香甜沁入心脾,不同於以往嘗過的那些,決定買了在路上吃。
導游留我們吃飯,剛才消耗了不少體力,也累了,就只能盛情難卻,一切又是那麼的隨意。坐在小板凳上曬太陽,小椅上放著茶水及糖果,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門前就是清澈見底的小河,唉,真是神仙眷侶的生活。女孩說其實她想出去,但無法拋棄這裡的一切,如此閑適的生活讓人平和。
一程一程變換著不同的風景,也遇見不同的人,其實不能忘懷的是那些曾經熟悉的臉。
在諸葛村裡,被一處門楣吸引了目光,舉起像機忘情地拍了起來,立在身旁的屋主等我放下像機,熱情邀我們進屋參觀。從廳堂到廂房,從廊沿到門板一一向我們講述,當第二次謝絕老人沏茶的要求時,起身告辭。無法推卻的熱情,必將多一分留戀,不經意之時心已被一點一點地占據了。
景由人生,景因為有人欣賞景才變得鮮活生動。這一路行來,太多太多的事無法一一細述,不自覺地接受著來自不熟識的人們所給予的真誠,日後我會再次踩上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小路,它已然成了我揮之不去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