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舞,游且舞,該是多麼浪漫而美妙的詞兒,然而別以為它真是一種舞蹈。沒到過麗江的人不知道,沒接觸納西人的人不會知道。它,是納西族曾經的傷。在麗江,到處在唱《阿哩哩》,一般人不會聽到東巴的《魯般魯饒》。據說那曲子哀傷得連雪山都會低頭,連鳥兒都會撞岩。
有一首愛情悲歌在納西傳唱了千百年:
美麗的納西女子開美久命金和朱補羽勒盤深深相愛,卻遭到男方父母的極力反對。在傷心和絕望中,開美久命金殉情而死。當朱補羽勒盤最後衝破父母的重重阻力趕來時,已經陰陽兩相隔。悲痛心死的他,燃起熊熊大火,抱起情人的遺體走進火海……
這是納西傳說中最早游舞的一對戀人,它成了納西民族一道深深的傷。
開美久命金死後化成“鳳”之神,指引著失意的情人們步入她營造的天堂:沒有苦難,沒有蒼老,只有碧藍的天,悠悠的雲,滿樹的花果,成群的牛羊,靜靜的溪水,芬芳的美酒……風兒在輕輕地吟唱,吟唱不老的愛情故事,白雲在自由的飄蕩,飄蕩著情侶們喁喁情話。
這個天堂,烙在納西人的心中,被稱為玉龍第三國。
那兒有一對愛神情侶,女的叫游祖阿主,男慕泄雇廖韝擰K?瞧鎰藕旎⒑桶茁梗??趴諳掖底胖竦眩?柿熳盼奘?姆汕葑呤蓿?讜坪頭韁脅煌5睪艋階湃聳郎媳?嗄淹訓撓星槿恕O啻?招南喟?那槿嗽諛搶锝?朗啦環擲耄???諛搶锝?澇賭昵啵荒搶錈揮形米硬雜??揮腥縟聳蘭淠茄?畝裼鋃居錚荒搶锍課砹髟粕湊剩?灘菹駛ㄎ?靨海?趙灤淺轎?韉疲?宀曙艏Φ背考Γ?旎⒌弊?錚?茁溝備?#??右奧康庇泄貳??nbsp;
我當然聽不到《魯般魯饒》,因為沒有人敢唱,據說聽了這歌的人,都會悲從心湧,跟著鳳之神走向玉龍第三國。
華夏56個民族摩梭族,因為摩梭只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摩梭人保留著原始的阿夏走婚傳統,是世界上僅存的一個母系社會群體,是最後的女兒國。清雍正年前,納西族的婚姻也像摩梭人一樣自由。有情相聚,無情分手。
當歷史的車輪碾上清雍正帝的1732年時,清王對雲南實行“改土歸流”的政治改革和“以夏變夷”的文化改革,在納西族強行推行封建主義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禮教,終止了納西人的自由婚姻。崇尚愛情的納西青年男女為了和封建禮教抗爭為愛殉情,上山游舞。家家有人為情而死,村村有人雙雙“游舞”。《魯般魯饒》傳唱,高山上放牧的九十七個小伙子和七十七個山姑娘集體“游舞”。據納西老人所知道的最多時有十六對情侶同時慷慨殉情,解放後的第一任縣長李剛也是“游舞”而死的。納西,一個勇敢的民族,一個崇尚愛情的民族,他們寧可游舞,也不願接受無愛的婚姻。
《摩魯游翠閣》(和國才著)是一本書名,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為爭取自由而‘游舞’殉情的納西先輩們!”
初不明書名之含義,及看了此書,才知道,摩魯游舞閣是一個地名,是納西情侶心中最佳的游舞的天堂。
《摩魯游翠閣》裡記敘了兩位老師游舞的事。
體育老師趙學信與數學老師和圓圓青梅竹馬,一起考入大學,又分配到同一年學校,兩情相悅,恩愛有加。可能因為他們的愛情太完美了,連上天也嫉妒了。兩人小時,他們的父母又另外給他們定了婚,與別人吃了定親酒。當雙方父母都為他們張羅著婚事,可是和圓圓的新郎不是趙學信,趙學信的新娘也不是和圓圓。
在和老師結婚的前一天,同時也是趙老師結婚的前兩天,趙老師收到了和老師用牙齒咬下來的一縷五青絲,明白了這是和老師發出的“游舞”之約。於是趙老師寫下了一封字字滴血的遺書,兩人相擁在學校池塘中經常約會的“綠雪樓”裡,一把烈火,人樓共焚。
趙老師的遺書寫道:“我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也不相信人死後還會有靈魂,還會有感覺,更不相信有什麼‘紅虎當坐騎、雄鹿當耕牛、沒有寒冷和酷暑、四季鮮花開的玉龍第三國’,死後一切皆空,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
我們倆才二十幾歲,正當生命最美好的時光,我們舍不得呀,舍不得就這樣結束一生,就這樣離開美好的世界,離開生我養我的父母,離開朝夕相處的同學和同事們。但是沒有辦法,按傳統的觀念,我們必須與我們不相愛的人結婚,與他們生活在一起,圓圓我倆,可以成天相見,而不能互相來往,不能表露感情。我們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我們決定走了,永遠地脫離這矛盾,一了百了。
按理,我們應該到‘游舞’人的聖地摩魯游翠閣,應該吊死在那棵‘游舞’樹上,但我們沒辦法到那裡了,圓圓走不動了,只好將就在這我們常約會的‘綠雪樓’離開美好的人世。對不起大家了,‘綠雪樓’被我們帶走了。
謝謝大家多年來的關照和支持,也謝謝大家給我倆辦理後事,希望能按納西族處理‘游舞’人的習俗,把我們倆埋在一起吧,求求你們了,好心的人們。我們對不起大家,也對不起我們一個還未出世的生命,不瞞大家,圓圓已經懷上小孩了。
再見了親愛的父母!你們的不孝子女走了,我們給你們帶來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我們也不能給你們養老送終了,對不起你們,請你們原諒!
再見了可敬的親人們!因為有這樣兩個‘游舞’的親人,使你們蒙受恥辱,我們倆無顏面對你們!
再見了朝夕相處的同學和同事們!
再見了藍藍的天!
再見了寬闊的大地!
再見了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
舊時,納西幾乎村村都有游舞之所,但摩魯游翠閣卻是游舞者最神往的。趙老師似乎也沒能去摩魯游翠閣殉情而感到些許的遺憾。
納西族“摩魯”是特指玉龍雪山的石頭或山體,摩魯游翠閣因位於玉龍雪山下。三面圍繞著三座直聳雲天的山峰,兩邊兩座是黑色,背後一座是白色的雪峰。三山懷抱中,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這就是游翠閣,現漢語叫雲杉坪。
雲杉坪中間一片葫蘆狀的大草坪,葫蘆柄掛在白白的雪峰上,整片草地中間只有一棵樹,根部要18人才能圍攏,樹冠覆蓋了五、六畝地。它的花開得像碗盤大,成千上萬朵的同時開放。驚奇的是,一半的花是白色的,就像剛剛積滿了雪,另一半花是紅色的,卻像是剛從情人血管裡流出的血。春暖花開時煞是美麗。這就是玉龍雪山最著名的“游舞”樹。
游舞的情侶在殉情前,盡自己的經濟能力置辦好的衣服和裝飾用品,特別如口弦等平素心愛之物是不可缺少的物件,不少地方的情侶互送口弦作為愛情信物。殉情調《游悲》中就詳細描寫了殉情男女主人公串街買紅頭繩、彩色腳帶、像牙梳子、紅青金圈帽、羊皮披肩、口弦、竹笛、長刀等納西族青年男女平素喜愛的衣物用具的過程。很多殉情者還事先買好各種彩色布、絲綢等。因為他們到達殉情地點後,要用樹枝搭起“游吉”(意為殉情之房),用這些布綢圍飾“游吉”,還采來各種山花把它裝飾得漂漂亮亮,像征新房。然後在裡面彈口弦,唱歌,做愛,吃准備好的各種食品,直至糧絕水盡,才“雍容就死”。表示倆人在此結合了,生生世世將永遠在一起。
所幸的是,現在的納西人,已沒有人再唱《魯般魯饒》了。所幸的是,現在的雲杉坪,已少了游舞的情侶,多了放牧的村民。所幸的是,如今的“游翠閣”,已成為一個索道飛渡、棧道通幽的旅游勝地。
從“游舞”的天堂到游客的天堂。我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