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龍游-江山-衢州-紹興

作者: hellotiki

導讀游記相冊地址:http://photo.***/openalbum.php?username=hellotiki&_dir=%2F6476645 ------------------------------------------------------------- 第一天:龍游石窟、三門源葉氏老宅 兩年前就聽說在浙江龍游有個龐大的地下人工石窟,在地圖上查到龍游石窟位於衢州境內,加上四省通衢的舊說,便有了去衢州龍游看看的念頭。 正月初五迎財神的日子,晚上22:12我們坐上了去龍游的5085次火車,很久沒有坐這 ...

游記相冊地址:http://photo.***/openalbum.php?username=hellotiki&_dir=%2F6476645

-------------------------------------------------------------

第一天:龍游石窟、三門源葉氏老宅

兩年前就聽說在浙江龍游有個龐大的地下人工石窟,在地圖上查到龍游石窟位於衢州境內,加上四省通衢的舊說,便有了去衢州龍游看看的念頭。

正月初五迎財神的日子,晚上22:12我們坐上了去龍游的5085次火車,很久沒有坐這樣的綠皮車了,昏暗的車廂裡熙熙攘攘。用IC卡訂票,從上海站最遠可以買到金華西,28元,打算上車補票,可是上車不久就有列車員推銷軟席座位,於是干脆再花25元補到了龍游。後來想想都不必買到金華西,只要隨便花上幾塊錢買個最近的站,上車再補個軟席就可以了。

說是軟席,其實就是普通的空調車廂,這樣的慢車這樣的價錢不能期望太高,洗手間更是髒的可以,於是就在半睡半醒中一路捱到了龍游。

6:20下車時,龍游車站下著不小的雨,天還是黑的,長途汽車站就在火車站的對面,我們在2個站裡裡外外兜了兩三圈都沒有找到賣地圖的,只好開始向當地人打聽。7:15左右在長途汽車站旁邊坐上了去石窟的1路公交車,車票2元到底便是,車從衢江上的大橋經過,江面沒有船只,看起來很是蕭瑟。半個鐘頭左右到了石窟站,下車後才發現車上乘客除了我們剩下的就都是石窟工作人員了,看來去的真是夠早。

石窟的大門修的不錯,50元的門票價格也不菲,先到影視廳看了段十多分鐘的錄像,當然只有我們兩個觀眾,看完就進洞去。洞外下雨,洞裡倒是挺干燥。雕刻著規則紋路的魚尾狀石柱支撐著簸箕形的石窟,除了石柱和一些矩形的水池,洞裡面空空如也,只有洞壁洞頂和石柱上密密的規則花紋讓人猜不透它們的來歷。

五個洞一個個走完,在二號洞有個看不出所以然的石雕,說明上解釋是無頭石像,實在是不像人像。二號洞口岩壁上有很深的痕跡,解說認為是人工的鑿痕,當然也無處可考。從洞口下往上看有種坐井觀天的感覺,據說天氣好可以看到天光的光柱照射進來,而我們看到的則是細細的雨簾。最後到的是一號洞,岩壁上有一處小壁畫,畫的是些動物,算是馬踏飛燕吧,看著還真有那麼回事,甚至可以看到鳥瞳。

除了已開發的5個石窟,在山上還有未開發的石窟,洞口都是一潭深水,24號洞有很大的洞口,其廬山真面目至今還無人知曉。

石窟在衢江對岸的鳳凰山,山上的竹林禪寺也是座古廟了,原以為寺廟都是大同小異,走近後卻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場面。正面的圓通寶殿金燦燦的夠俗氣,繞到背面卻有座白牆黑瓦的小殿,掛著“南海行宮”的舊牌匾,正門無人進出,只從兩個側門出入。

進殿後眼前一片紅光,原來是很多半人高的大蠟燭立在殿裡,蠟燭上都寫著祁福求財保平安的字。殿中供著三尊金佛,中為如來,左右地藏王,佛像的樣子看起來不是現代的作品,在燭光照映下泛出古銅色,很是不錯。原來這裡是地藏王菩薩的南海行宮,就好像普陀的不肯去觀音院是觀音大士的行宮一樣,看來佛的生活也很逍遙自在呢。燭台前的香案上有支簽筒,求簽的人很虔誠的先去佛前轉簽,再跪在蒲團上去搖出一支簽來。

離開禪院前,正有幾個僧侶在殿前吃水果,閑聊。而我們在禪院的樓台上又一次看到了匆匆流過的衢江。

在石窟景區外花5塊錢搭了趟便車回汽車站,午飯本想在車站附近店解決,遠遠看見掛著紅燈籠的店鋪還以為是小飯館,走近才發現是手機專賣店,實在是哭笑不得。就這樣我們飢腸轆轆走了3條街,硬是沒看到一個飯館,最後在一個路口看見了大概是龍游唯一的KFC,二話不說衝進去買了2份19元套餐填飽肚子,至於滋味如何就不用多說了。

到龍游之前還查到有個叫三門源的村子,裡面有間葉氏老宅,據說是不錯的攝影題材,於是下午的時間安排去三門源。一點鐘從汽車站買了6元的車票坐車到下洪,到了下洪下車在一個十字路口等另一輛開去三門源的車子,一個小時後到了三門源。雨一直沒停,打傘走在泥濘的小路上,鞋子都開始滲水了,事實上這種情況整整陪伴了我們四天,後來每晚到賓館都要把鞋放在空調下猛吹。

從小路走到三門源村口的石橋邊,眼前的畫面是讓我很難忘的,一排斑駁的老房子像是被煙熏了一樣立在河對岸,湍急的河水邊是三五成群的鴨子和干枯的老樹。雨水衝刷下的老房子更加黑白分明,在屋檐下有穿紅衣的洗衣婦女,比起以往到過的翻修後的那些古鎮,這村子看起來更加真實和滄桑,好像一幅寫意的點彩水墨。

過橋後沿著滑滑的石子路一路走,村裡的老房子都屬徽派民居,過橋去葉氏老宅時有一只鴨子站在石橋上看著橋下流水,對好奇的我們熟視無睹。

老宅在深深的巷子裡,宅外居然有泮池和照壁,可見是個大戶人家,而從照壁外就已經看到了宅子精美的雕花石檐,分別是“荊花永茂”,“芝蘭入座”和“環堵生春”。據說老宅曾有五間,現在僅存三間,每間大門上的牌匾都雕刻的十分精細。宅子外牆是石材,裡面則是木結構,窗子、廊柱和欄杆上照樣雕刻著復雜的花紋圖案。天井裡雨水從屋瓦滴落,伴著褐色的木雕,比晴朗的天氣更加有一種難得的古韻。

宅子的廊柱上都貼著紅色對聯,裡間還掛著很多大紅喜字,看來是正月裡剛剛辦了喜事。除了鮮紅的對聯和紅雙喜,裡屋還供著香案,牆上一個破舊的鏡框裡掛著一張清朝人的照片,估計是這家先祖的遺像了。(引:葉氏建築群建造於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據說是其先祖葉鶴天得中恩貢後,為光宗耀祖斥巨資而建。原有五幢房屋,後因兵火戰亂燒毀兩幢,尚存三幢,歷經風雨140余載。)我們在老宅裡前後轉了好幾圈,甚至拿了牆上掛著的鬥笠戴上拍照,屋裡的葉家人都很友好,看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沒有絲毫不快,反倒是笑盈盈的,一位老奶奶還問我們從哪裡來,是自己開車還是坐車來的,還問我們能不能聽懂她說話,真是有趣的很。

離開老宅時看到了葉家的一群雞頭朝裡站在屋檐下躲雨,鴨子則開心的在屋前的積水中洗澡,搞得水花四濺,張揚地好像它們是老宅的主人一樣,想要去拍張照還得待它梳洗完畢。而等我們走出小巷子過橋時,之前的那只鴨居然還若有所思的站在橋上看流水,正想給它個詩人的雅封,誰知它不識時務的拉下一攤糞來,實在夠滑稽的。

下午4點的時候從三門源坐上了回龍游汽車站的中巴,車費還是7元,5點到達。接著在車站買了到衢州的6元快客,7點到達衢州汽車站。原本打算在衢州站事先買好到紹興的車票,一問才知到紹興要去長途汽車南站買票,於是打車去長途站。在這裡被出租車司機宰了一回,給我們說正月裡打車不打計價器,到南站要收10元,我們信以為真,後來幾天才知道沒有這回事,真正從汽車站到長途車南站只要6元(起步價3元)。到了南站,售票處已經關門,於是准備先在附近投宿,第二天一早去買票。

在車站對面有個荷花源大酒店,標房276,打折後168含早,看著挺氣派,還是2星的涉外飯店,心想就奢侈一回,於是交了500元押金定了2晚。到此算是可以緩口氣了,第一天的行程還算是比較順利吧。

寫到這裡第一天還不算完,我們在酒店歇到八點多,晚飯還沒有吃呢,去接待台問服務小姐,給我們說打車去中河沿,那裡有不少小吃,於是花6塊錢打到中河沿。這裡其實就是衢州市的正中間地區,沿街有不少油炸燒烤攤,和上海街頭的沒啥兩樣,提不起興趣。後來見到一個砂鍋店,店裡在燒一種5塊錢的大雜燴,心想嘗嘗吧,就一人點了一份,等到端上來一吃其實就是不折不扣的麻辣燙,看來衢州的小吃也不過如此了。

飯畢才9點多,情人節的晚上街上都是賣玫瑰賣氣球的,我們也准備去找個娛樂場所k歌去。先是看到了“金海岸”,霓虹燈下竟是個破樓房的樓梯入口,於是望而卻步;接著是“金碧輝煌”,應該和上海的同出一轍吧,門面雖小裝修卻還像模像樣,上樓一問,客滿,沒辦法,只好閃。再走,到了“皇冠娛樂城”,搞不懂這麼破的店還會起這麼牛的名字,不過好歹算是有了一家,和老板討價還價40塊錢小包廂唱2小時,外送2杯茶水。點歌的設備是電視機加台電腦,win98的系統,歌少的可憐,隔壁的老兄開著門扯嗓子,替他關上門還聽得清清楚楚,於是我們也不甘落後,連青藏高原都唱了。12點,服務生來說要打烊了,只好交錢走人,照例是6塊錢的出租打道回府。到酒店後洗漱收拾,規劃第二天的行程,一直折騰到3點多才昏昏睡去。

----------------------------------------------------------------------------------------------------

第二天:江郎山,廿八都古鎮

原本的計劃中是去仙霞關和廿八都古鎮的,特別對於仙霞關是很向往的。去年十一走過一趟徽杭古道,所謂的江南第一關,而仙霞關被稱為東南第一關,有著名的仙霞古道,還是戴笠的老家,所以准備第二天出發往仙霞關看看。

早晨用完自助早餐去服務台探路,服務員告訴我們要去仙霞關必須先到江山縣,而且告訴我們路很遠,不如去江郎山看看,那裡風景不錯,一天的時間往返也差不多。可是我們沒有太多的余地重做規劃了,既然到哪裡都要先到江山,索性就准備先坐車去江山。

8點整出酒店到對面的長途車站買好了第二天下午去紹興的車票,70元豪華大巴,此行最貴。接著打車6元去汽車站,到站後直接買票去江山,8元/人。9點到達江山汽車站,在站裡就看到一趟去江郎山的車,也沒多想就上了車,到江郎山4.5元/人,車子是中巴,普通座位滿了,我們倆只好擠在前面的木板上,一路顛得屁股好痛,折騰一個多鐘頭,10:15到達江郎山車站。

下了車售票員指路說一直走就是,於是一直走,可是怎麼走也不見入口。路上沒有其他游客,好不容易遇到一個下山來的人,告訴我們要麼一直往前走20分鐘,要麼在山下的時候包車上去,這下可郁悶了,走到一半了再回頭包車豈不是得不償失,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向上爬。10:40左右,總算走到了入口處,門票35元,買票的時候起了風,天陰了下來並且開始飄毛毛雨,門口小店的女店主向我們推銷一次性雨衣,說是馬上要下大雨,我們雖然帶了傘,但想著打傘不方便,討價還價後8元買了2件,質地還算比較結實。

正要進山時,有輛貼著紅喜字的小面包車開過來兜生意,說是從入口到主要景點還有一段路,建議我們搭車上去,其實如果不下雨完全可以自己爬,但考慮到天氣不好而且時間也不早了,我們還是上了他的車,10塊錢送我們到了只能自己爬台階的地方,這才真正開始爬山,看表已經11點了。

江郎山的主要景點就是三片巨石垂直插在山上,第二片和第三片相隔很近,從而構成了壯觀的一線天之最。因為霧氣很大,在山下不能看到江郎山全景,但走近的時候卻看到了雲霧繚繞中的一線天,虛虛實實,景色很美。這時候雨已經大了,前進的比較困難,還好和我們同行的一男一女是當地人,跟著他們順利了很多。一線天的確名不虛傳,兩側峭壁幾乎成90度,站在谷底連大雨都被山峰擋住了,利用這個好機會抓拍了幾張照片,帶著帽子套著雨衣,一身奇怪的行頭還被戲稱為愛斯基摩人。

走出一線天,看到在三座山峰中間有個天然石洞,像個佛龕一樣。因為雨天石頭太滑沒有爬進去看看,其實是不錯的。再往上,可以登頂到江郎山主峰,但同行的女生告訴我們上面風太大,擔心雨傘會變成降落傘,衡量了一下覺得安全第一,於是放棄登頂,准備下山。下山時三座石峰間就有兩條路,我們選擇了原路返回,畢竟一線天裡淋不到雨,而另一條路則更加陡。下山的時候路過開明禪寺,寺廟有兩間,都用高音喇叭放著大悲咒的音樂,嘈雜的很,僧人站在門口招徠顧客,拉我們去燒香,遇到這樣的事情覺得很沒趣,看了看就回頭了。在寺廟的後院有“十八曲”的指示牌,據說也可以從那裡下山,就是路遠了些。最後回到先前下車的地方,讓導游站的人幫我們叫了輛面包車,20元送到山腳下的車站,時間是中午12:45了。

在山上的時候同行的人說去廿八都好玩,但是路遠,勸我們不要去,興致勃勃的我們實在不甘心,想著還有一下午的時間,大老遠跑來怎麼說也要走這一趟。我們在山腳下的十字路口打聽到去廿八都要到峽口轉車,去峽口車子要到下午1點20,等車時一輛電動三輪車攬生意讓我們隨他去茅阪,3元/人,說茅阪也有很多到廿八都的車子,上車時車裡坐了4個大人三個小孩,中途路過一個鄉,換了一撥人坐車,變成了八個大人一個小孩!真是佩服這小車子的承載能力。

1:30到達茅阪鄉,在路口等到2點多,才等到一趟直達廿八都的長運中巴車,上車後6.5元/人,3:20到站。時間太晚了,回程的車子四點半最後一班,司機讓我們四點左右到路口等,也就是說在廿八都只能呆40分鐘左右。這是此行最大的遺憾,建議有想去廿八都的朋友可以考慮背包前往,在鎮上住宿,因為這個地方實在是值得多留一些時間的。

廿八都,這個古老的地名打第一次聽到就吸引住了我。資料記載: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江山縣在鄉以下設四十四都(“都”相當於村),從縣境東北即現在的一都江開始,按順時針方向以數字分別命名,這裡排行二十八,故名“二十八都”(或稱“廿八都”)據說這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我國惟一一個有百個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鎮,廿八都(包括所屬的13村)1萬多人口中至少有146個姓氏,僅鎮上的3600多人口中現在就有141個姓氏,是名副其實的“百姓”鎮。據統計,現在的十二大姓是:陳、戴、王、李、謝、徐、劉、楊、黃、周、金、饒,昔日“四大家族”中的楊、金兩姓還在其中,姜、曹已不是大姓,可見變化之大。

走進古鎮,黃色的土牆裡一幢幢老建築隱約可見,這些古建築風格絕不是江南水鄉常見的百姓民居,幾乎每幢老房子都有著雙重雕花木門楣,精美的飛檐翹角下還有筆法渾厚的石匾額和褪了色的紅燈籠。

我們在巷子裡面急急忙忙的走馬觀花,遺憾時間短促之余又十分的欣慰,仿佛是尋到了寶貝一樣,哪怕只是看上一眼也不枉這一路奔波了。據說二十八都共有宮、殿、廟、祀、社等公共古建築11處,大都保存完好。謝晉曾感慨:“張藝謀如果到過二十八都,《菊豆》就絕對不會放到歙縣去拍。”

短短40分鐘沒能走完廿八都的石子路,卻在靜悄悄的楊家大院姜氏舊宅前邂逅了成雙入對的雞犬,好客的小哈皮狗一個勁的和人親熱,特別討喜;圈養的小豬呼哧呼哧地衝我們努著嘴;而一只公雞和一只母雞則悠閑的在石子路上散步,真是要人感嘆只羨鴛鴦不羨仙了。

4點多依依不舍的離開廿八都,在鎮口的菜市場花一塊錢買了十只桔子,衢橘據說挺好吃,這個的味道只能說一般,畢竟價錢這樣,不能強求太多拉。

之後坐了11塊錢的中巴車從廿八都回到江山汽車站,途中路過保安路口,也就是去仙霞關的岔路口,沒有時間了,只能匆匆一瞥,下一次我想我還會重返廿八都,而仙霞關就留給下一趟行程吧。從江山到衢州正確的走法是在江山站前一站下車,有車子直達衢州市,我們不知道結果坐過了頭,到了江山已是下午6點,要趕到前一站乘6:30的最後一趟車肯定為時已晚,正好在站外有輛出租車載了2個客人要去衢州,還空2個位子,給我們開了15元/人的價格,想想也不算太貴就上車了,此外江山的出租起步價2.5,在浙江這樣的價格還是很少見了。

抵達衢州讓司機直接送我們去了火車站,前一天在中河沿覺得不好玩,倒是火車站旁邊還熱鬧許多。下車第一件事照例是找餐館,沒想到在路邊竟看到了天上人間,全名是“天上人間國際娛樂會所”,有圖為證,在門外看到裡面的迎賓小姐穿著紫色的皮草,很華貴的樣子,可惜只可遠觀了。

雖說火車站附近熱鬧許多,小飯店還是不容易找到,看來衢州的餐飲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呢。最後我們進了一家“朱家牛雜鋪”,顧名思義都是牛做的菜,心肝肚腸肺要啥有啥,點了6個菜1罐可樂2碗米飯,水煮牛肉,酸菜魚,涼拌牛肝,炒青菜,番茄炒蛋,朱家特色豆腐,統共47塊,吃完還有打包,撐到快走不動了。

飯後到車站對面的東方商廈超市采購,卷紙是必買,因為要給鞋子吸水,還有補充飲料,總共花費13.9元。出超市時看見一男邊走邊啃一塊大餅,走在後面看見他腰間束著亮亮的銀色腰帶,穿著件寫著BAPE的外套(差一點看成了RAPE),還穿著高筒靴,就覺得怪異的很,於是一路尾隨,最後果然,他進了“天上人間”,正是意料之中了...

晚10:30打車回酒店,路費5元,回去接著處理打包的水煮牛肉,因為忘記問店家要筷子,只好牙簽和水果刀並用,狼狽不堪,睡覺時已近1點了。

----------------------------------------------------------------------------------------------------

第三天:南宗孔廟、爛柯山

這一天應該是比較輕松的一天,南宗孔廟在衢州市區而爛柯山就在市區南郊十公裡。早晨9:00用完早餐出發就打車去了孔廟,7元車費。孔廟門票10元/人,門票是一本小小的“孟子上”手掌書,挺有意思的。正殿供著孔夫子加冕的五彩坐像,左右還有兩尊也是戴冠的像。孔廟裡有個石龜,大概是個碑座,龜背上的碑沒了,留下個坑蓄了一窪水。孔廟裡的門檻也很有趣,特別高,都到我的膝蓋。

"南宗孔廟"是全國僅有的兩座孔氏家廟之一,在廟裡的石板畫上我們看到了孔氏後裔南遷和孔洙讓爵的故事:建炎2年(公元1128年),徽、欽二帝被擄。金兵入侵,直逼揚州。宋高宗趙構倉皇南幸,以臨安為都。孔子第四十八世孫衍聖公孔端友就這樣奉孔子夫婦楷木像,率宗室成員隨宋室南渡。衢州位處浙閩贛皖四省交界處,為八省通衢要隘,當時又恰未受戰火侵擾,從此,“攜取鶴歸清獻裡,載將書入仲尼家”。衢州遂成為“東南闋裡”、孔氏南宗裔孫的第二個家。 宋亡元立,至元19年(1182年),元世祖詔令“江南衍聖公入覲,命歸曲阜襲封。” 那時,孔子第53世宗子(南宗6世)孔洙襲衍聖公爵,掌管全族事務。但令人奇怪的是,他思考再三,卻以“先祖廟墓在衢”為由 ,堅決讓爵給曲阜的族弟孔治。於是,身在山東曲阜的族弟孔治福從天降,襲了爵位。此舉深得元世祖嘉許,“寧違榮而不違親,真聖人後也。”

幽靜的孔廟裡游人很少,我們一直走到後花園,在一個邊桌旁坐下休息,抬頭看見對面的長廊上立著兩只綠孔雀,開始還以為是假的裝飾,突然見它頭動了一下,原來是真孔雀!這個發現可真是想不到,孔廟裡面養孔雀,實在有意思。走近了看到一共有2對,雖說是晚冬了,有一只雄孔雀的尾羽還沒有褪掉,於是我們一直跟著它們,它們從長廊踱到亭子,還在桌子上跳來跳去,見到人也不驚,看來這裡游人真的不多。除了孔雀,後花園還養了幾只鴨,都長得挺漂亮,有一只紅嘴白鴨蹲在樹下,任憑我們在它周圍怎樣觀摩,它也紋絲不動。

告別了後花園的孔雀和鴨,已經近中午了。出孔廟見到對街有個府山公園,就是不收門票的普通公園。進去兜了一圈,爬上了一個高處的亭子,在一棵張牙舞爪的大樹前面留了影,戲曰“章魚來也”,然後打車回酒店,收拾行李,11:35到櫃台結帳,兩晚上的住宿費共336元,出酒店後在雨中走了段路,坐上了18路公交,出發往爛柯山,車費2元/人。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便是指圍棋仙地爛柯山,引:爛柯山,又稱石室山。相傳晉人王喬入山伐薪,見二童對弈,棋局未終,斧柯已爛”。故後人把石室山稱為爛柯山,爛柯從此成為圍棋的別稱。古時在“洞天福地”中被列為“第卅福地”,道書中稱它為“青霞第八洞天”。

在爛柯山站下車,很快走到入口處,門票15元/人,上山不久先是見到了梅岩“老君閣”,梅岩就是一處半中空的天然石穴,分成2室,右室中大耳朵的老君像端坐在岩洞正中,像只大猴子,兩邊是八仙塑像。當時雨下的很大,我們就呆在梅岩下躲雨,給背包套上塑料袋防雨,還在老君像前的蒲團上扮老君扮八仙。反正沒有其他游客,我們正好樂得自在。

離開梅岩到爛柯主峰還有一段路,在一個叉路口路過寶岩寺,沒有多看,直接去天生石梁。到了天生石梁,果然是名不虛傳,一道巨大的弧形石梁橫空出世,壯觀無比,石梁下的地面上刻著大棋盤,大大的黑白棋子鑲在棋盤上。石梁東西走向,站在石梁下兩面通風,如果是夏天,這裡一定是清涼無比。石梁前的小丘上立著根石柱,上書“青霞第八洞天”。石梁上還有一線天,也就是一道石縫而已,從石梁右側的台階爬到石梁頂上,眼前是細雨中朦朦朧朧的山景,我們正處在群山環抱中了。

從爛柯主峰折回時再次路過寶岩寺,裡面傳來十分怪異凄慘的叫聲,循聲而去是一間鐵皮屋子,叫做“一夢屋”,正納悶裡面裝著什麼,突然從門下小洞裡伸出2只小狗腦袋來,不禁啞然失笑,看來這寶岩寺的僧人也真有趣,連狗屋都要取這樣的雅名呢。

下山時還路過“樵隱岩”,也是個山洞,裡面有兩個對弈的小孩像,顧名思義這便算是樵夫看童子下棋的地方了。

下午3點我們照舊坐2塊錢的18路返回衢州市區,4:30在長途汽車站上了去紹興的車,至此,衢州之行結束,我們向最後一站紹興出發了。

從衢州到紹興車程約4小時,一路上也沒閑著,因為天天都下雨,鞋子濕得厲害,一上車我們就換了拖鞋,用紙巾不停的給旅游鞋吸水,用光了整整一包紙,鞋子才勉強干了些。8點多到達紹興,司機也沒有去車站,就在市區把我們扔下了。還好紹興地方很小,路牌上又標著景點方向,在一家可的超市采購了2包紙巾之後我們准備先找地方解決晚飯。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過年,紹興的街頭9點不到就已經冷冷清清了。走到人民路上看見幾家小飯店還打著紅燈籠,就隨便找了家“土家人”飯館。店裡已經沒什麼客人了,點了梅菜扣肉、三鮮湯、酸辣土豆絲、炒生菜和八寶甜飯,一共57元,三鮮湯的味道還不錯,其它的菜味道一般,價格也不便宜。吃完飯也懶得跑路了,就在對面的青藤旅館住了下來,標房價格160,還到80元,條件自然比不上前兩天,特別是空調的功率太小,不過最後一晚無所謂了,有淋浴就成。在旅館收拾完東西上床打牌,2個人沒什麼好玩,只能爭上游、抽烏龜、24點,我牌技太差,總是輸,玩了一會就體力不支倒頭大睡了。

----------------------------------------------------------------------------------------------------

第四天:魯迅故居、三味書屋、魯迅紀念館、沈園、東湖、倉甪直街

紹興離上海很近,可我卻是第一次來玩。早晨順著旅店後的小巷子直走,青石板路、石拱橋、街邊的水道隱藏在現代化的商鋪建築之中,讓我想起了四年前尋訪南潯的日子。比起烏鎮周莊,這裡的巷子和南潯一樣更多是居民住宅而非用作陳列的老房子,在冬雨裡少了幾分喧囂,卻透出點清冷和幽深的味道來。

很快就到了魯迅路,順著指示牌走,不遠處就是大名鼎鼎的鹹亨酒店。店鋪裡還沒人呢,只有我們和一個老外傻乎乎的想買東西吃,我們點了一盤臭豆腐6元+2只茶葉蛋2元,算是早飯。至於茴香豆感覺就是城隍廟的五香豆,大冷天嚼豆子越嚼越冷,干脆放棄。

鹹亨酒店不遠處就是魯迅故居了,買票的時候有聯票一說,分好幾種,我們算了算時間路程,後來選擇了100的聯票,路線包括魯迅故居、魯迅祖居、魯迅紀念館、三味書屋、沈園、東湖,其中包含從三味書屋到沈園的烏篷船船票,而東湖要自己打車去。

參觀魯迅系列的這些景點,其實就是回顧小學中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魯迅家的房子還真挺漂亮,祖居也不遜色。後院的百草園裡面種著些菜,導游說是用來做霉干菜的芥菜,我都不認得。在魯迅紀念館看到好多歷史課本裡的人物照片,於是和進步的革命帥哥美女們一一合影留戀^_^。紀念館外是個小吃鋪子,我們就在這裡打發了午飯,照舊是一碟臭豆腐,外加了一碗黃酒,2只蛋餅,共18元,旅游區的東西都是不便宜的。

在三味書屋,魯迅念過書的屋子光線很暗,並且周圍用欄杆圍住,我們也沒有看到桌上刻著的“早”字,只有隔壁的三餘書屋,裡面桌椅整齊,還懸著只敲鐘的小鈴鐺。一個小女孩指著牆上的畫說她記得書裡寫到的是有只梅花鹿,果然牆上那幅畫裡是臥著只小鹿。

出了三味書屋在河邊碼頭坐烏篷船,這烏篷船其實是用來運貨的,矮矮的船艙只能放放東西,除了船老大,最多坐三人。那一天下雨水位高,過橋時幾乎是貼著橋洞過的,由於重量不均船身一直傾斜著,害得我們動也不敢動。大約過了三座橋才到了沈園,下船時在碼頭邊有家小書店,原本以為只是賣導游圖的小店,進去一瞧居然看見架子上整整齊齊地放著好幾排《榮寶齋畫譜》!讓人驚訝的是這裡的榮寶齋畫譜之全是我在南京上海的古籍書店和美術用品商店都沒遇到的。一本本翻過去,我看到了王叔暉先生熟悉的筆觸,盡管已經買過她的一本畫譜,但榮寶齋出版的這部卻是難得一見,除了經典的《西廂記》《紅樓夢》《孔雀東南飛》連環畫人物,還有好幾幅之前未曾見的畫作。老板在櫃台找了找發現這是最後一本了,原價16,15元賣給了我。揣著這本畫譜喜不自禁,總算是給我淘到寶貝了。

沈園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陸游和唐琬的愛情悲劇,據《歷代詩餘》載,陸游年輕時娶表妹唐婉為妻,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後陸游沈園春游,與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陸游“悵然久之,為賦《釵頭鳳》一詞,題園壁間:

紅酥手,黃騰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見了這首《釵頭鳳》詞後,感慨萬端,亦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首: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四十年後,陸游七十多歲仍懷念唐婉,重游沈園,作成《沈園》詩二首:

其一

城上斜陽畫角哀,

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

曾是驚鴻照影來。

其二

夢斷香消四十年,

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

尤吊遺蹤一泫然。

在園裡石碑前讀了那兩首釵頭鳳,很讓人感嘆,特別是一句“怕人尋問,咽淚裝歡”寫盡了人情淡薄。離開沈園時買了一塊石鎮紙,上面刻了這兩首詩。

出沈園打車去東湖,車費9元,到了東湖才知道裡面要游山洞還得花50元坐烏篷船。我們沒有坐船,只是爬了爬山,這是座人工采石後留下的山,山挺矮的,山體被鑿的都是洞,景致只能說一般。沿湖來回走了一遭,大概一個鐘頭,中間有茶肆留我們喝茶吃藕粉,一碗藕粉要價10元,搶錢一樣。

從東湖出來還有最後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市區的倉甪直街,由於東湖在郊區,出租車少,攔了一輛馬自達,居然要12塊,後來還是等了出租,到達老街也就12塊。在老街上走走,很多店鋪都關著門,冷冷清清的,本想買點吃的帶到公司大家嘗嘗,走來走去也沒看到什麼,在一個糕點店買了幾塊桂花糕,在一個油炸攤子前面買了5毛錢一個的油端子,炸油端子的胖阿姨動作好慢,到最後我們不得不邊跑邊吃,東西也沒買成。跑出倉甪直街,在路口回頭一看正是昨晚吃飯的“土家人”,看來紹興真是挺小,路也挺好走的。

從倉甪直街打車到火車站,起步價5元,4:20到車站,4:45坐上N508次車,車票28元/人,在出發前就用IC卡定好票,省了排隊買票的功夫了。晚上9點20左右到達上海站,兩人分道揚鑣各自回家,至此四天行程圓滿結束,每人花費820元。

回顧四天旅程,收獲頗多,遺憾也有,不過是忙裡偷閑出去走一遭,給自己一個放松的機會。回來寫這篇游記,完全是記了個流水賬,只希望給想去的朋友一個參考。最後要說的是,我們是初去衢州,之前沒有規劃太仔細,並且是自助游,對於線路和價格安排得不算合理,如果要想玩得好還得在去之前多花點功夫做做功課的:)


精選遊記: 衢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