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散落在越、柬、老的記憶--老撾北部

作者: sannyye05

導讀VangVieng是一個水秀山清的小村莊,有點像陽朔,但比陽朔寫意。萬像morning市場對面的汽車站每天上午有一班車,六個多小時到VangVieng,15k kip。這個小村莊在河東面,河的西邊是稻田和由小到大,由近至遠的山巒,我所在的幾天有輕霧,使黛色的山呈現深淺不一的層次,日落的景色是遜色了點,但等月亮上到山頂,則美的難以想像,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的客棧是否有個可以看 ...

VangVieng是一個水秀山清的小村莊,有點像陽朔,但比陽朔寫意。萬像morning市場對面的汽車站每天上午有一班車,六個多小時到VangVieng,15k kip。這個小村莊在河東面,河的西邊是稻田和由小到大,由近至遠的山巒,我所在的幾天有輕霧,使黛色的山呈現深淺不一的層次,日落的景色是遜色了點,但等月亮上到山頂,則美的難以想像,當然這一切取決於你的客棧是否有個可以看得到風景的陽台。小村莊現在已變成背包客的天堂了,村民好像把地盤騰出來讓給了游客,橫著的兩條街和豎著的兩條街布滿餐館和客棧,原本村中有個市場的,也被挪到離村有5裡的地方去了。河中有個島,島上有許多竹亭和太陽傘,因此有些游客就在在竹亭和陽傘下看一整天的書,讓自己完全享受在陽光、白雲、青山、綠水中,如果你有很多能量也可以去劃艇、跳水、騎自行車探探洞穴,當然我是兩者結合。

這裡的水很清,河床變化多端,有的地方淺而湍急,有的地方深而漩渦強勁,礁石密布,很考驗劃艇人。白天過得很充實,晚上卻干了件蠢事,與同客棧的一個德國人和兩個ABC(澳大利亞來的),去到島上的Luck Bar喝酒,可能大家來老撾都有些日子,對Lao Beer有點厭倦了,於是問老板有什麼特別的推薦,老板問來杯happy shake怎麼樣,2.5美金一杯,於是四個人要了四杯happy shake,香蕉味的,喝著這與房費一樣價的東西,互相問:你有什麼反應?搖搖頭,跑去問老板,老板說要一個小時後才有“快樂”的反應,於是四個人傻坐在那,不停的看表,等待著快樂的反應。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大家除了沮喪,毫無異樣產生。看來快樂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可以買來的。其實我們應該感到幸運,店主並沒有把產生幻覺的東西加進去。

VangVieng雖小,卻還有一個飛機場,沒有飛機時,它的功能是汽車站和孩子們的球場。從機場坐六個小時的大巴,向北走,到琅勃拉邦,向西走,到Phonsavan,。Phonsavan有神秘的大石頭缸,在一個山頭分布這大大小小2000多個石頭缸,大的高達3米多,直徑2米,6噸多重,小的無可考究(被人拿回家了),這些缸至今來歷不明,確切有什麼用也不知道,它們與英國的巨石陣,復活島上的石頭人一起成了世界之秘。另外Phonsavan還是當年胡志明小道的重要戰略地,越戰800萬噸炸藥,其中有300萬噸投在這一帶,當然也炸掉了不少石頭缸。因為從Phonsavan去琅勃拉邦還有6個多小時的車程,且這一帶都是山路,拐來拐去,容易暈車,我就放棄了,後來聽去過的人說那裡很好,有些後悔,只得留給下次了。

到琅勃拉邦時,有些晚了,但非常興奮,畢竟它是老撾最有名的旅游勝地,可是客棧不僅貴而且還都滿了,好不容易摸索到了靠河邊的Viradesa GH,(在VangVieng時,聽人提起過它,說是琅勃拉邦最便宜的Guesthouse),可惜也滿客了,正准備沮喪,老板又說5號房是多人間,還有床位,2美金;喜出望外,(英語要快點說嘛)。同老板來到一個半地下室樣的房子,不明亮,但很寬敞,地上干干淨淨,有8張床,男女混住,並且7張有主了,於是我就選了唯一的6號。住多人間,有一個好處,就是容易結交朋友,快六點時,陸續有人回來,大家很快就熟了,於是一大班人到夜市去吃飯。

夜市入口人頭湧湧,這到老撾後還是第一次見到,狹窄的巷子兩邊有買熱豆漿,糯米飯,炸雞,、烤魚的,再往裡走,有不少自助式的檔位,5k kip一位,你可以拿個盤子任意挑選已做好的菜(但多半為素食,有兩檔還特意標明專為素食著用),主食有米飯、通心粉、炒面等,挑好後主人用電磁鍋再為你加熱。在琅勃拉邦的五天,都是在夜市裡的最後一個檔位上吃的,檔位由母女倆掌管,母親和藹,女兒伶俐並且英語說得很好。第二天我一個人再到這裡時,11歲的小女孩馬上問:你的朋友們呢?游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練就了小女孩一副過目不忘的眼睛,而且她這麼問了後,你就很難再去第二家了。其實來這裡的人,都喜歡在某一固定的攤位吃晚飯,這五天,我總是碰到同樣的人,大家交流甚歡。

出來走到主干道Phothisalate街上,這裡從下午5點到10點有個工藝品夜市,街中間掛滿了漂亮的,極富有老撾特設的繡品、織錦,T恤,地上也鋪滿了各種工藝品,在日光燈的照耀下顯得色彩斑斕。但是盡管游人也不少,整個市場還是很安靜,店主靜靜的坐在自己的檔位上,或埋頭在做自己的手藝或只是微笑,用期盼的眼神望著你,游客則放緩腳步慢慢的看著,即便是有交易的地方,討價還價的聲音也是輕言細語的。一個法國老太太不由感嘆到:a quiet color market.

琅勃拉邦的晚上還有許多好去處,L’etranger,booes&tea是個一個布置得溫馨浪漫的書吧,在Phousi廟後面的Latsavong街上,出售和出租各種書籍,也可交換書,但大多是法文和英文的。二樓是個茶室,每天晚上有免費的DVD看,都是些極有品位的片子。電影在7點中開始,9點左右結束,有何感想可到隔壁的hi·ve吧去抒發。hi·ve bar是除了夜市,另一個人頭湧湧的地方,不過你在夜市常見到人,基本上也會都現身這裡。Hive bar經營到十二點,也是老撾政府規定的最晚時間。如果這時你還處在興奮期,那就與食友兼酒友一同到湄公河畔去看風景吧,肯定又有另一種感慨要抒發的。夜晚薄霧籠罩著遠處的山和近處的島,河水靜靜的流向月光的盡頭,幾只孤獨的小船輕臥在淺灘上,這真讓握住酒瓶子的你很想說點什麼,卻又不知道說什麼好。於是沉默了一陣,我聽見有人感嘆了句:fk beautiful!

白天的琅勃拉邦更像一個法國南部的小鎮,phothisalat街上的法式房子被重新裝修過,成為情調浪漫又隨意的咖啡館,河畔路上,露天的餐館掩映在各種大樹下,那些坐些在餐館中獨自看書和發呆的游客,又恰到好處的點綴身外的風景。法國人喜歡來這游玩,也有長期就住在這,再加上老撾老一輩的人,不少人還會說法語,有時到了商店或餐館,難免會產生一種錯覺。

Phusi是在phothisalat街上一個山丘,登山它,可以看到琅勃拉邦的全貌。西北方是舊城區和湄公河,已是游客們的樂園,東南方是新城區,面積還不小,而且整個城市都是郁郁蔥蔥的,只偶爾看到房子的紅屋頂,和交錯的路口。公路彎曲著伸向遠處,也見有不少車輛在奔馳,但一點也不感覺喧囂。琅勃拉邦的機場離市區不遠,在山頂,可看到飛機清晰的從你眼前飛過,只有這一點與廣州有些像。於是我不由感慨起來,如果廣州也這麼綠、這麼靜、同時依然有其節奏,那該多好呀。

在老撾的政府或銀行工作應該是件很舒服的事,我十一點三十三分去到老撾發展銀行想換點錢,結果下班了,下午二點半再去,得知三點才上班,等了半個小時,工作人員來開了門,告知換錢是四點以後的事,但我們所處的地方可是兌錢中心呀,不知道那工作人員為何要在裡面呆坐一個小時。我一氣之下,騎車跑到5公裡之外的中國市場去兌,聽說這裡的彙率還高些,1 RMB:1250 Kip (銀行是1:1200)。中國市場的東西還很齊全,從衣服鞋帽,到電視洗衣機都有,質量和式樣就與國內鄉鎮裡賣的差不多,所有的檔主都是中國人,不知是受了老撾人的同化還是因為覺得生活在他國,他們做起生意來也是不急不慢的。

離琅勃拉邦29公裡處有個瀑布,開Tuk Tuk,坐一個小時塵土飛揚的山路到,這個瀑布沒什麼特別,比起南部的

孔瀑布要差遠了,但有趣的是瀑布下面的那些水池。瀑布下方是因火山噴發形成的一個個圓形的水池,同四川黃龍的一樣,沒有黃龍那麼多,也只有碧綠這一種顏色,可盛滿水的池子,沿著水流,呈階梯形分布在森林裡。於是大的就成了天然的游泳池,有的還在池邊的大樹上系一根粗麻繩,不斷有人上演蕩水的節目。瀑布的上游是好幾條小溪,溪水向森林淺的地方漫去,水又清又涼,水中既有剛盛開的小花,也有有了些年代的落葉和枯枝,整個景色有點向像迷你版的九寨溝。同車來的一群法國人和幾個以色列人在溪邊的一塊空地裡鋪上毯子,拿出帶來的面包、果醬、奶酪和啤酒,野餐了起來。

來瀑布游玩的人很多,並不見老撾政府刻意為游客所做的開發,除了一個小木橋和危險地帶的防護欄杆,可見的人工痕跡就是此處可以游泳的標示牌和換衣服的小木屋。整個風景原貌就這樣完整的被保留下來,讓來到這裡的人能馬上的融入到自然中,去感受森林呼吸,領略流水的脈搏。因此雖然路途有點艱辛,景色有點平平,但我還是非常願意再來一次。

再次泛舟在湄公河上,從琅勃拉邦到龍橋要坐6個多小時的小木船,因為是旱季,琅勃拉邦段的河水有些濁,當船行到一條支流Nam Ou河上時,水變得又清又澈,水流時疾時緩,水面時窄時廣,四千島的美景又再現了,更精彩的是,河的兩岸還多了許多如斧劈過的巨石壁,當船駛過時,倒影和實體都沉沉的向你壓過來。把船上這5個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驚訝得張大了嘴,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該說哪國語言好。河邊零星的布滿村莊,光屁股嬉水的孩子們見到有船來就快樂的揮手打招呼,我們的船繞過近岸的一個石塊時,有兩個中年婦女在石塊上洗衣服,還有一個三四歲沒穿衣服的小孩站在一旁,見有船駛過,兩個婦女停下手中的活,有點茫然的望過來,船上的人也毫無表情的望過去,就這麼僵持了好幾秒鐘,突然間,那小孩伸出胖胖小手,向我們揮舞了起來,全船的人不由同時的綻放出微笑,齊揮手向他致意。

龍橋依然是個小村子,與老撾的其他河邊村莊一樣,依然美的讓人難以形容,一個大鐵橋西村與東村連在一起,站在橋中看風景,整個龍橋就像一個天然的大盆景。橋的西面,曾被做過胡志明小道,美國人轟炸過的大坑還在,大坑旁有個山洞,轟炸時,全村人就躲在那裡面,原以為胡志明小道只是一個概念,不想還是留有許多的實景。

來這的游人很少,而且大多數都是單形只影的,也沒有什麼娛樂項目,一個人在這裡,竟有一種自由的孤獨的感。在黃昏的大橋上,對面一排臨江的高腳樓,有一個陽台上亮著燈,一個年輕人坐在鋪著竹席的地板上看書,左手邊有一個收音機,右手旁放著一瓶lao bill,我在橋上立了一個多小時看風景,他也一直保持這種姿勢在看書,彼此都知道對方的存在,卻沒有任何要交流的意識,各自享受著各自的寧靜,這就是一個人出游的好處。

與DonDet島一樣,這裡的客棧裡也沒有自來水,於是每天下午三點,我就於那些光屁股的小孩一起嬉戲在河裡,原以為只有男孩,結果發現男孩女孩都一樣,其中有一個小男孩可以用一根草秸,潛在水裡很長時間,並調皮的把草秸埋在水邊的沙地裡,自己則潛在水裡朝草吹氣,把岸上的沙吹得高高揚起,不認真看,還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孩子們在這片天地中無所顧忌,稍稍用用一點想像力,就把自然中的一切都變成了自己的玩具。

在龍橋住了三天,然後坐車去Udomxai,從Udomxai轉車來到南塔,南塔到波田,再過境到磨憨,磨憨坐車到猛腊,本想在西雙版納地區停留一段,可惜比起山水一脈的老撾,西雙版納地區破壞得太厲害了,一處處變成了人工景點,完全沒有了人與自然的那種親近感,乘坐最晚一班飛機從景洪飛昆明,再從昆明飛到廣州,帶這似乎還沒有回過魂來的身體,融入到廣州暮色裡的下班人群中。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