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失望的Zion說是一早,磨蹭磨蹭又快到了中午,走在那條著名的大街上,凶猛的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睛。沒有了夜晚絢爛奪目的霓虹燈,忽然覺得賭城的白天百無聊賴,縱然地上跑著加長的林肯轎車,天上飛著隆隆作響的直升機,總覺得此時的城市缺了些什麼,有種party結束後的悵然若失的感覺。
補充好給養,沿著穿城而過的I-15一路北上,下一站是只有160哩之遙的Zion National Park。
我家裡收藏了一套IMAX的DVD,前面提到對加州Hearst Castle的最初了解就來源於此,Zion和後面的黃石公園也不例外,這些精彩的紀錄片對我此次行程的規劃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現在那些神交已久的美景即將逐一展現在眼前,心中湧動的是一種久別重逢般的激動。
汽車一駛離賭城,立刻進入了茫茫的荒漠之中---是那種真正的不毛之地,看不到任何令人心動的色彩,陽光下映入眼簾的盡是白花花的沙礫的頑石。我曾在烏魯木齊到北京的飛機上,感受過中國西部大片戈壁荒灘帶來的荒蕪的震撼。但如果與眼前內華達州的荒漠相比,我甚至覺得那黃色的戈壁閃耀著些許生命的成色。記得前兩天在Lad Vegas城裡向四周遠眺,看到的盡是地平線處聳立的荒山,心裡想著也許開得遠一點就能遇到綠野,沒想到這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好比一個笑話中說的那樣:“這個姑娘乍一看長得不怎麼樣,可仔細一看----嘿!還不如乍一看呢!”
沿著I-15一路走進Utah州,我們在下午3點多來到了Zion 國家公園。途中有趣的是要跨過美國“太平洋時間”和“山地時間”的變更線,記得那個地點路旁的指示牌上提醒“將時鐘調快一小時”。以前的跨時區旅行都是坐著飛機,而這一次是在陸地上,感覺十分新奇。記得有一句廣告語問:“When is your last time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first time?”---為自己的生活平添幾個“第一次”的精彩,也許這就是旅游的魅力所在吧。
不得不說,Zion是我們游覽的8個國家公園中最令人失望的一個---至少我和我老婆都這麼認為。
Zion這個詞的原意是指聖地和天國,大家還記得《駭客帝國》中人類最後的棲息地就叫這個名字吧。而這裡的意思就是“錫安山”了。IMAX中的《神之錫安》說的就是這條山脈。
游覽Zion不能自駕車,必須乘坐公園的大巴車,沿途設有若干站供游人下車觀景,好像我們中國九寨溝的游覽模式。大巴車基本上沿著一條山谷曲折前行,兩旁高山聳立,但並無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色。只是間或可以發現有些岩壁被風化成了龐大的拱形,看上去比較獨特。但和後面的Arch公園絕對無法同日而語。
大巴車行到盡頭,是一片只能步行的灘塗。幾個老美脫了鞋,三三兩兩地趟著溪水繼續前進。我們看到前面似乎也沒有什麼獨特的景致,也就沒有再涉水而行。休息了一會兒後便搭車返回。
總的來說,Zion國家公園就是一條幽深的山谷,溪水貫穿其中,偶爾可見岩石風化的痕跡,公園面積也不是很大。如果想看到這樣的景色,同志們大可不必旅行20個小時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上天入地得來到此處 --- 只要沿著京順路開2個小時,去密雲的黑龍潭就OK了。所以,雖然聽起來有點兒苛刻,但是我還要評論:Zion公園裡山水的風格跟北京的北部山區差不多,各位後繼的美國國家公園的追隨者們完全可以忽略這個所在。把時間花在後面介紹的Arch公園上,這才是“藍妹妹明智的選擇”。
後來發現,IMAX《神之錫安》的紀錄片拍攝的是整個錫安山脈,其中包括了Arch公園的鏡頭和大量的神話傳說,無怪乎單在Zion公園裡沒辦法找到期待中的美景。
從公園出來,天色已晚,在附近的小鎮Hurricane隨便找了個motel借住一晚,幸好晚上沒遇到“颶風”。
8.4 神之Arch
Arch國家公園本來沒有在我們的行程計劃裡。一來是之前沒太聽說過這個公園,二來我們原來的計劃是從Zion“風往北吹”,一路北上殺到黃石,而Arch位於猶他州的東部,要繞行很遠才能到達。是來之前聽了朋友的介紹,才臨時改變了計劃。但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路繞的太值了--- 直到現在,我的睡夢中還會出現Arch奇秀的身姿,這也是唯一一個讓我如此“魂牽夢繞”的國家公園。
Zion到Arch裡程350哩左右,要走6~7個小時。I-15北換I-70東,再換191公路向南就到了。順便說一句,眾所周知,美國的公路編號南北走向為奇數,東西走向為偶數;而我國國道的編號南北走向為2**,東西走向為3**,首都放射線為1**,沒有美國的容易記憶。我認為沒必要單獨標出“首都放射線”,從地理的角度講,各城市都是平等的。
I-70橫穿猶他州腹地,西部真正的狂野風光就此展開。快到Arch時,兩旁的山石顏色逐漸變紅,一條大路穿梭於暗紅色的層巒疊嶂之中,我們仿佛是在火焰山脈裡體驗著“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感覺。置身於如此壯觀的西部勝景之中,我趕忙換上了John Denver 的CD,“It’s Colorado rocky mountain high …” 在鄉村音樂鏗鏘的吉他聲中,我仿佛忘記了自我,更情願忘記自我,讓此情此景永駐我心。我西部的夢啊,真的一步一步實現了!
Arch國家公園以眾多岩石風化形成的奇異石拱而聞名於世。其中最有名,也是最高大的石拱,Delicate Arch,正是猶他州汽車車牌的背景,不知北京的車牌哪一天能畫上長城天壇什麼的。
到達Arch公園已經是下午時分,公園的景點比較分散,必須要自駕車。這裡的紅色岩壁直上直下,因為風化的原因,薄薄的山體仿佛一道有缺口的巨大屏風,映襯著亮麗的藍天白雲顯得壯觀而奇異。
在一些涉及西部的電影中,經常出現這樣的一處場景:一片平原直上矗立著幾個平頂山似的紅色岩石,側壁如刀削一般的垂直和陡峭。這個奇景作為西部的代表性景觀,在《阿甘正傳》裡阿甘跑步經過,在《垂直極限》裡登山隊攀登過,在《遷徙的鳥》中大雁們飛翔掠過,甚至很多美國房車的側面都噴塗著這樣的畫面。之前我一直不清楚這些奇石在什麼地方,今天見到這裡的風景,幾乎可以肯定它就在Arch公園附近。找到了神往已久的所在,我的心中湧動著探索的興奮和朝拜的激動。
下午的時間有限,我們直接驅車來到了赫赫有名的Delicate Arch,遠遠望去它像是神殿的大門。游覽這個景點有兩條路線:或者沿著小路步行20分鐘,來到峽谷的邊緣,但只能隔著峽谷遠眺;或者沿著山路爬行1小時左右,雖然辛苦,卻能走到拱門跟前,享受親手撫摸的親密接觸。由於當時酷暑當頭,無遮無攔,我們選擇了第一條方便的路線。
終於,走到峽谷了峽谷的邊緣,望著下面的峽谷和遠處的石拱,我忽然對此場景有了一種“出神”的感覺:這是一條一端封閉的峽谷,谷中屹立著巨大的圓柱形紅色巨石。可以很明顯地看到,谷底有流水的痕跡,在巨石和岩壁的底部都留下了清楚地印記。如此說來以前這裡有河?還是海?是何種洶湧的波濤把巨石雕琢得如此圓潤飽滿?後來這些水又去哪裡了?是流向了神的所在嗎?抬頭望,遠遠的大大小小石拱像通向天際的大門,周圍風化的岩石姿態各異,仿佛是被永遠地遺棄在了時間的隧道裡。這裡分明就是神留下的古老宮殿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神去樓空,只剩下別樣的巨石祭奠著昔日的偉大,吞吐著以往的輝煌。
總之,我這個不信任何教的無神論者,在這裡平生了一種奇異的感覺,仿佛來過此地,又仿佛本該至此。仿佛自己闖入了“神域”,雖然沒有“神遇”,卻偷聽到了“神諭”,自身也有了“神欲”。這真的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啊,我和這裡真的有緣嗎?
天色漸晚,Arch公園內沒有hotel,我們開車前往旁邊的小鎮Moab投宿。在途中,我還沉浸在剛才的奇妙感覺中,並決定:明早“二進宮”,我們要沿著山路爬到Delicate Arch跟前,再次感受一下神的召喚!(待續)
MSN: ln_lining@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