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概述:由於前段時間家裡添了個女兒,我和老婆整日忙東忙西、操心不斷,很久沒有出去散心了,便計劃春節前後出去轉轉。正好一個在旅游公司工作的朋友和她母親也有此意,便約好一起出游;但她們春節期間會很忙,要到初四以後才方便休假,於是把出行時間定在了初六。最先想到的是泰國普吉島或東南亞等地,還有方便的包機直航,但由於眾所周知的東南亞海難而放棄;又不想去冷地方,最後選到了大家都沒有去過的福建。
雖是自助游,但朋友在旅游公司,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出發前便定好了往返機票和目的地的酒店以及豐田面包車,很是方便省心。路上80%的時間下雨,但對我們的行程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反倒是感覺涼爽了很多,而且游人不是很多,一路玩下來心情很好,照相取景也方便了很多。整體感覺出去的心情真好,對南方濕潤的氣候和干淨清爽的環境很是滿意和向往。
二、旅游時間:
2005年2月14-19日(情人節當天出發:)
三、旅游路線:
北京-武夷山風景區(天游峰/一線天/水簾洞/大紅袍/九曲溪漂流)-廈門日月谷溫泉-廈門市(胡裡山炮台/環島路/廈大/南普陀/集美鰲園/鼓浪嶼)-北京
四、旅游行程:
第一天:
情人節這天出發,由於CA1805航班清晨7:40起飛,我們在凌晨4點多便起床了,打車趕到公主墳新興賓館樓下的班車首發站;一路班車開得很快,並沒有在原定的友誼賓館和安貞大廈停車,所以6:30便到了機場。登機手續都辦好了,打電話給Cherry,她也到了,於是我們便先登機了。沒想到直到飛機塊起飛了她和母親都沒有上來,打電話也沒有接聽,很是著急;好在起飛最後關頭她們終於露面了。事後得知,她們安檢時碰到麻煩,先是說她們的一個箱子超尺寸,要辦托運,後找到他們的主管說時間來不及了便同意隨身攜帶;後安檢時又很嚴格,要求她把箱子裡的化妝品挨個打開聞一聞(我帶的一瓶鮮橙多也是同樣的待遇),弄了半天;再後來,卻發現箱子怎麼也關不上了,情急之下只好到打包處弄上繃帶(後來到住處有打不開了,讓我幫忙,我胡弄一氣,居然打開了,但又關不上了,仔細研究才發現,是以前設的密碼999不知為何變成了初始的000,鎖處憋著勁呢);於是緊緊張張的登機了。
路上一切正常,上午10:10抵達武夷山機場;在當地聯系的中旅的九哥已經開車來接我們了,外面這時一直下著小雨。坐車先到據說是當地最好的四星級酒店武夷山莊放下行李,參觀了一下酒店,發現當真不錯。此酒店正坐落於大王峰山腳下,和其他眾多酒店餐飲集中的旅游服務區隔一條崇陽溪,環境優美,很是安靜;酒店布局也很別致,園林設計依地勢建造,入眼便是景色;在九哥的介紹和安排下,旅游期間的三餐都是在酒店吃的,價格給得很時優惠,吃得很豐富,想來是以往旅游中吃的最好的一次了;正餐六菜兩湯,卻幾乎沒有重樣的,真佩服廚師的精細和記憶;唯一的,早餐好像不夠四星的標准,不知和地處山區有沒有關系。參觀中看到,很多國內外領導來此地都是住在這個酒店,牆上有很多他們來此的照片,看到了英國女王等,當然住的房間肯定比我們的好很多了:)
午飯後游覽天游峰。外面還在下雨,酒店前台提供雨傘服務,門口就有專門用來鎖傘的架子,回來後鎖上拔下鑰匙,有的時候在打開取傘,離開酒店的時候再最後把傘交給前台就行了,很是方便。同行的除了我們四個,還有九哥的堂弟和弟媳婦,從天津過來,剛結婚不久。據說九哥也在天津出生,很小便到了這裡,老婆也不是當地人,兩人在當地幾乎沒有任何親戚,發展到現在住著400平米的小樓養著3部車,當真很是能干;他本人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名字便由此產生。之所以對九哥著墨頗多,實在是此人當真很好很熱心,這次對我們也是不辭辛苦,照顧有佳;想來成功的人不是沒有緣由的。還有一個九哥愛人的朋友,以及九哥的十二歲的女兒充當向導。途中經過狐狸洞,上去的路很陡很窄,上去容易下來難,我們幾個便放棄了;倒是那兩個天津人逢險必涉、逢景必游,絲毫不受下雨的影響,一路下來都看遍了。我們便走走停停,賞滿山的翠竹,看溪水潺潺,途經雲窩、茶洞、隱屏峰、仙浴潭、曬布岩等風景,最終上到了天游峰,據說總共800多個台階。路上游人不多,風景很美,爬到半山周圍便已經是雲霧繚繞了,以至於有些遠處的景色看的不是太清楚,好在後來漂流的時候也都看的差不多,沒有留下遺憾。下山的時候,路過九曲溪,看到一些竹排劃過;便向往著第二天也去漂流的情景。晚飯後便休息了,沒有安排活動。
第二天:
早餐後雨還在下,九曲溪的水位漲過了警戒線,漂流便停排了。我們上午只好先去游覽一線天。
一路走到那裡,遠遠的便看到一塊巨石山岩,長數百丈,高千仞,名靈岩。岩端傾斜而出,覆蓋著三個毗鄰的岩洞:左邊是靈岩洞,中間是風洞,右邊是伏羲洞。到達岩內深處抬頭觀看,岩頂有一裂俸,就像利斧劈開一樣,相去不滿一尺,上寬下窄,高80米,全長120米,共206個台階。從中漏進天光一線,宛若跨空碧虹。這就是令人嘆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線天。攀行時,覺兩邊巨石向頭頂壓來,惟見上方一線天光,壯麗無比。最窄處只能側身而過,肚大體胖的最好是放棄,否則過去真的很是困難;裡面很黑,伸手不見五指(由此衍生了洞口租借手電筒的行業),加之頭頂縫隙裡飄下的雨水,和著身上汗水,感覺濕漉漉的,備感壓抑,只想趕快走出去;及至洞口,便豁然開朗了,感覺到自由真好!
徐霞客曾在其《徐霞客游記》中贊道:“上辟山巔,遠透山北,中不能容肩,蓋之乃受,累級斜上,直貫其中。余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未曾見若此之大而逼、遠而整者。”關於一線天的由來,民間傳說很多。有的說這是桃花女用繡花針劃出的;有的說這是伏羲大神用玉斧所劈。但據科學分析則認為,武夷山的紅色岩層,是由砂岩、礫岩和頁岩交間成層的。岩性比較松脆。在地殼抬升的過程中,岩層由於受到不均勻的應壓力的影響,就會產生輕微的斷裂,形成所謂的“節理”。這種垂直的節理,在流水的長年累月的溶解和侵蝕下,就逐漸地擴大、延長。而岩層底部質地松軟的頁岩,也就逐漸侵蝕而去,成為扁淺的岩洞。於是,三洞並列,一線天的自然景觀就出現了。
午飯後,天放晴了,但水位還沒有下去,我們四個便去游覽水簾洞、大紅袍。在去水簾洞的途中,幸運的碰到了一個美景----水簾彩虹(我起的名字)。原來此處由山頂飄落的水簾,快到地面時形成了水霧,正趕上天晴出來的太陽照射其上,形成了難的一見得園弧形的彩虹。等我們幾個拍完照,太陽便躲到雲後了,彩虹也消失了,當真是可遇不可求呀!再走不遠,碰到一些擺攤賣茶葉的,其中一個大姐熱情的招呼我們坐下休息,免費品茶;正趕上我們幾個也想找地休息,便坐下來和她聊天,邊喝著她哥我們泡的武夷岩茶,得知她們的茶樹就在這山路兩側,每家有個十幾畝,逢清明前後便雇人上來采摘;以前就住在山上,成為旅游區以後,這裡共十一個自然村被政府遷到了外面,給塊地自己蓋房子;但因為政府每年補助的錢太少,很多人不滿意便上告,年前被政府出動的武警給攔下了,年後可能還要繼續告,但政府也在做他們的工作……和完茶不好意思讓人家百忙活,便買了一兩岩茶,4元。再往上走,便到了水簾洞,看到了感覺很是失望,只是一注水由山頂的崖邊流下,卻並沒有形成水簾的形狀,不知道水更大的時候會不會好些;而那個所謂的洞也因為太開闊而不太像一個洞。
聽說再往裡走到大紅袍處會很遠,我們便沒有進去,而是翻回來,找到開摩托車的,一個車坐兩個人,每人10元,十分鐘坐到了大紅袍入口處。聽說他們景區這裡本來不讓開摩托車的,他們就是這裡天心村的村民,也是因為沒有安置好,便買了摩托車在這裡賺些外塊,政府現在拿他們也沒辦法。給我開摩托車的那個很熱心的要陪我們進去,並一路熱心的講解----後來聽九哥說這在當地叫做“飄”,先幫你介紹,最後向你推薦他們自己的茶葉----好在我們碰到的這個並沒有過分的向我們推銷,只是稍微說了幾句,大概是看出我們“飄”不到吧。九哥早就說好了晚上要帶我們直接到茶農那裡購買,我們當然不會再動心。到了那裡,在半山腰便看到了四棵當年最早的大紅袍茶樹,旁邊還有兩棵早年嫁接出來的茶樹,這六棵被一起用石頭圍著保護起來。旁邊一個木頭搭建的亭子,聽說也有一百多年了,有專門的人就在這亭子裡每天看護著這些茶樹。這亭子據說最近要被拆掉重建,看著好好的,真是難以理解,國人總不明白越古老的越珍貴的道理,好像什麼都是新的好,總覺得自己建的好於古人,其實狗屁不是,大多豆腐渣工程;聽說故宮也在翻修,真是痛心呀!大紅袍下面的一塊空地上種了一小片茶樹,說是用大紅袍剪下的枝子培育的,為二代紅袍。旁邊有一些小販賣茶雞蛋,聽說比較有名,便買了四個嘗嘗,一吃果然很香,就又買了四個;邊吃邊看茶樹聽講解,做了片刻,看到休息的亭子裡也掛著一些到過這裡的領導人的照片,看到了李瑞環、吳邦國等。
關於大紅袍茶樹名稱的由來,民間傳說很多。有的說是天心寺的方丈用生長在九龍窠的神茶為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治好了病,使得這位秀才考中了狀元。為了報答天心寺方丈用神茶的救命之恩,秀才回到武夷山後直奔這神茶的產地九龍窠,脫下皇上恩賜的大紅袍,披在神茶樹上。從此,人們便把這神茶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說,相傳,當年康熙皇帝下江南巡視之際,因水土不服,重病纏身,臥床不起,諸多良醫不能醫治。後來有人獻上一包武夷山的茶葉,請皇帝飲用。不料康熙飲後病就好了。當康熙得知這種功效神奇的茶原系武夷山生產時,當即派人攜一件紅色御袍送往武夷山,披掛在茶樹上,以示恩賜。“大紅袍”由此而得名。武夷山作家王長青先生曾這樣寫道:“紅袍加身,這是皇權的像征,這是封建皇帝才能享有的獨特殊榮;位於九龍窠岩壁上的四棵茶樹能以大紅袍命名,並享有皇帝一樣的殊榮,這在中國茶葉史上堪稱一大奇觀。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茶樹,只因皇帝的厚愛和封賜,立即名聲大振,享譽天下,成為國家級的‘茶中之王’,令天下人推崇備至贊嘆不已。”當然,大紅袍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生長在九龍窠深谷之中的岩壁上。這裡土質優良,少見陽光,終年滴水,因而此茶紅而厚,再經制茶師的精工制作,才使其達到衝泡九次而不脫桂香之原味,品嘗者無不稱奇。大紅袍茶如此珍貴還在於它的產量極少。九龍窠的這四棵茶樹年產量僅8兩左右,被稱為第一代大紅袍,真是比金還貴,比玉還珍;而在當地市面上所能見到的最好的茶則是二代大紅袍,即通過嫁接而生長的茶葉,並且分為若干等級。
看完了大紅袍回到酒店,大家都感覺不太餓,便商量好了到武夷山市區轉轉,順便買些明天去廈門火車上吃的東西;酒店出來就碰到了一個出租車,打表到市區26元。因為已是晚上,司機師傅不願空車回來,便說好了等我們,跟我們逛完了還拉我們回酒店。於是我們便在一個超市購物,順便給九哥的女兒小慧選了些禮物;感覺比北京店裡的東西貴些。本想再到市中心轉轉,結果老婆說肚子疼,只好坐著出租車在市裡轉了一圈,看了看街景,就會酒店了;回去沒打表,下車要了50元;老婆到酒店肚子也不疼了。晚飯後,按計劃九哥在20:00左右來接我們,到了一個茶農那裡買茶葉。此人姓葉,人稱葉大師,大概三四十歲,參加歷屆的鬥茶比賽,名次都很不錯;住處是一座自己蓋的三層小樓,一樓屋裡擺滿了獎杯、證書等,有肉桂茶銀獎、水仙茶金獎等;聽九哥說,附近有些茶葉店做生意,借走了很多他的獲獎證書擺到店裡充門面。上到二樓品茶室,主人便給我們泡茶聊天,邊有問有答的介紹了很多茶葉知識和大紅袍的歷史,以及制作工藝。說到茶葉的好壞,自身品種及生長地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整個制作過程。比如他們的茶葉,一般在清明以後采摘,摘下後要趕緊進行殺青的工作,這十天左右幾乎很少睡覺,吃飯也不規律,即使來了貴客都沒有工夫招待的,因為這個過程直接回影響到茶葉將來的品質,是最看個人本事的時候,每一道工序都要盯著,掌握火候,整個過程下來,人都會最少掉十斤肉。殺青主要是去處茶葉裡的水分,留多了不行,留少了也不好,茶葉今後的香氣主要是在這個時候固定下來,復雜得很;師傅一代代的傳徒弟,也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全憑徒弟各自的悟性。茶葉殺青後還剩下十幾道工序,但都不是很著急了,可以慢慢做。其中有一項挑梗,即把茶葉裡的主莖抽出來,全憑手工;然後還要挑出顏色發灰發白的,留下色澤統一的黑色的等等。最後由專門的專家來品評定級,分出特等、一級、二級等。至於說到大紅袍,其實無所謂二代紅袍、小紅袍只說,這只是一個統一的品牌而已,實際是由很多種武夷岩茶,比如肉桂、水仙等調配出來的,很像白酒裡面的勾兌過程。其他的比如鐵觀音、龍井也大都如此。這樣大家喝到的茶葉品質一般就差不多的,而專家則可喝出差別,所以鬥茶大賽都是分單項來比賽的。參加比賽的茶農把茶葉包好了交給品評專家,統一編號,品評專家並不知道喝到的是誰家的茶葉,等大家打好分以後,再公開公布獲獎名單。聊的內容遠比記錄下來的多得多,一時間主賓的茶葉品了一道又一道,伴著旁邊放的當地的炒花生,不知不覺鬥到了24點,不方便長時間打擾,趕緊買了主人推薦的茶葉回到酒店。買的茶葉極棒,價格卻很實惠,答應替葉大師保密,這裡就不透露了。
第三天:
晚上下了一夜的雨。因為按計劃下午的火車要趕往廈門,早上起來以為這次九曲溪漂流要泡湯了,聽說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來的時候就趕上水位超過警戒線而沒有漂成。正在擔心時,九哥打來電話,說上午可以漂;因為這次下雨是在下游,上游沒有下,水位沒有漲起來,幸運呀!趕緊跟九哥趕到碼頭,遠遠看到已經排了很長的隊了。門票100元,聽九哥說不成文的規定要給船夫小費每人10元;我出發前在網上就看到了這個說法,說不給前,竹排劃的很快,也沒有講解;給了小費以後,不但漂流的慢方便觀景,而且講解的好,還給幫忙照相。在九哥的安排下,我們沒有排隊,直接從貴賓碼頭上了竹排;事先穿上了剛買的防止濺水的雨衣和腳套。出來玩就圖個開心,小費上船就給了,果然受到的待遇非常好,一路講解也很盡力,各種傳說、套話、笑話娓娓道來,我們邊聽邊欣賞兩邊的景色,感覺果然是不虛此行。很多景色要遠遠的看會更有氣勢,也彌補了第一天游天游峰時留下的遺憾。
九曲溪景區面積約平方公裡,發源於桐木關西北角、三港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全長60公裡。溪水在武夷山風景區折成九曲,蜿蜒而下,形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勝景,故名九曲溪。沿溪兩岸千峰競秀,萬木爭榮,水碧山丹,風景如畫。這裡隔溪對峙的是兩座巍巍巨岩,東為大藏峰,西為西釣台。然大藏峰橫空盤立,倒影碧波,飛翠流霞。巨岩、幽洞、深潭是大藏峰的三絕。西釣台臨溪而立,形如一仙翁在溪邊垂釣。由於九區溪彎彎曲曲,深深地切割著武夷群峰,形成九曲清流繞青峰的美妙景觀,乘坐竹筏泛溪觀賞山景,成為武夷山游覽的一大特色。1962年郭沫若曾作《游武夷山泛舟九曲》詩曰:“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 乘坐竹筏漂流酒曲溪,可觀賞到:大王峰、玉女峰、水光石、鐵板嶂、小藏峰、會仙峰、升日峰、虹橋板、船棺、大藏峰、金雞洞、仙釣台、題詩岩、試劍石、御茶園故址、小九曲、平林渡口、隱屏峰、接筍峰、武夷精舍、天游峰、曬布岩、響聲岩、三仰峰、天壺峰、城高岩、雙乳峰、上下水龜、像鼻岩、駱駝峰、人面石、彭樓岩、齊雲峰、雙獅戲球石、開屏石、白雲庵等。其中有兩處當年西游記拍攝市取景,一處是金雞洞附近拍攝白龍馬由水澗底一躍衝天的景色,一處是蔣大為唱片尾曲中岸邊蘆葦的景色。另外,兩岸峭壁上至今仍保存的十余處懸棺遺跡也很有名。經過碳14測定,白岩和觀音岩保存完好的兩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隨葬的龜形木盤是具有商周青銅文化特征的遺物。據考證,當年我國南方分布著大大小小許多部落,他們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統稱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對死者的敬重。而出於對高山的崇仰,他們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們不被世人打擾,從而更好地庇佑後人。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懸空的絕壁上的呢?從棺木棺蓋首尾兩端鑿有穿繩用的方孔推測為懸索吊下。在放置懸棺的峭壁背後或兩旁一般地勢較為平緩,人們先將棺木運上山,派工匠鑿好洞穴或架好木樁,再將棺木吊裝好。有時候,先沿崖壁鑿出平行的一條通道,將棺木依次推進,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許多麻煩。據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記載,當時浙江瑞安至福建連江一帶的“安家之民”和“台灣土著”、“夷州民”在飲食起居、風俗習慣上非常相近,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在台灣偏僻的小島蘭嶼的雅美人中間,這種葬俗保留至今。
漂流歷時一個多小時,下了竹排,沿路經過武夷宮,是一處仿宋建築,走馬觀花的看了看,沿路很多的店鋪賣著到處都有的工藝品,並沒有留下什麼印像。
回到酒店,九哥非要請我們吃飯,盛情難卻。飯後便直接趕往火車站,下午14:00火車L610次軟臥去廈門,結束近三天的武夷山之旅。我們四個人正好一個包廂,每張票210元,外加40元的出票費;聽說票很難買,虧得有熟人。另外,平日裡,在當地坐飛機去廈門也很方便,給當地人的票價便宜,150元左右,游人不好買到,要托人。
火車上一切基本正常,我們四個人一個包廂,很舒適隨意,一路聊天吃東西。但開火車的司機真的很笨,也可能是新手,起步停車沒有一次穩當的,弄得我們像坐搖籃,只到半夜才好些,我懷疑是換了司機;另外,床罩和地毯真的很髒,都透著黑色,一看就是很久沒有好好清洗了,好在床上還鋪了白床單。
第四天:
後半夜大家都睡了,凌晨4:30到達廈門火車站。本來一切正常,出站找到了接我們的司機,然後坐車趕往郊區的日月谷溫泉酒店,是新加坡外資新建的五星級度假酒店(www.riyuegu.com);但車開到半路上,...發現裡面的Canon A70相機不見了。原來,在車上吃東西的時候,由於打不開包裝,Cherry便拿她包裡的指甲刀(飛機安檢,軍刀都沒帶),相機在上面,便先拿出來放在了床上,用完了她母親提醒她放到包裡,她覺得一會可能還要用刀子,便說一會再放,結果就給忘了,後來可能被她母親推到了靠牆的床邊;下火車的時候,Cherry提醒她母親檢查床上別落下東西,她母親以為女兒把相機收起來了,只看了看表面,沒有掀開被子檢查,就說都看了,結果Cherry也沒有再看看。加上是凌晨,我們幾個時最後下車的,迷迷糊糊的趕緊收拾東西往車下走就給忘了---不幸呀!
到了酒店,趕緊查到電話打給火車站派出所,那邊答應立刻到車上給看看。我們就決定我陪Cherry到火車站拿相機,先安排老婆和阿姨住下休息;結果拿了兩個三樓的房間鑰匙,插卡開門,卻都發現有人住!再問前台才知道是他們迷糊弄錯了,害得我們把人家半夜弄醒。安排好了,我們立刻坐車回火車站;半路接到派出所電話說相機沒找到---拾金不昧的美德呀我們沒碰到L。我們不死心,趕到派出所找到他們的黃警長,此人很是熱心和幫忙,說是他們到車上都查遍了,還詢問了給列車打掃衛生的勞服公司的保潔員並講明了利害關系,但都說沒有看到,保潔員一男一女,男的姓黃先到的,女的晚到一個小時。在我們的要求下,黃警長同意帶我們到車上再看看,可等我們趕過去,火車剛剛啟動,說是要開到客技站做維護,地點在蓮花三村。我們不死心,自己立刻又趕過去。好容易找到地方,上了列車見到兩個保潔員,講明了我們的想法,說我們會給酬謝的;因相機裡面216M的卡存了很多Cherry剛從海南拍回的重要沒來的及存到電腦裡呢,還說哪怕只把卡給我們也可以,並讓他們幫著問問。但都沒有結果,只好給他們留了電話,失望的離去。第二天詢問依舊說沒有見到。
只好自認倒霉。但總結兩條經驗:一是下車前包括離開酒店,一定要親自查一邊,掀開被子仔細看看,不要怕麻煩,尤其是兩個人出門,不要有依賴思想,哪怕多查一邊也好;二是火車上丟東西,如果是終點站,可以先不要驚動派出所,而是直接到車上去問列車員或保潔員,這樣如果他們拾到了,給些好處就會還給你,否則驚動警察,他們怕丟工作就不敢交了,怕說不清楚。
失望的回到酒店,發現房間還不錯,房間很大,尤其是標准房,兩個單人床都有普通的商人床大小,反而是我們預定的夫妻雙人床到顯得普通了,房屋空間相對小了很多。房間布置的簡潔大方,衛生間裡貼的石料面磚,浴缸裡可以直接泡溫泉。
本來計劃中午去市裡逛逛,早上一折騰,回到酒店就都睡了,加上外面下起了小雨,幾個人就睡到快中午了才起床,看外面的毛毛細雨時下時停,問了前台說可以泡溫泉,我們幾個便拿了酒店的白色浴袍(溫泉裡租用要10元一件),坐著酒店的電瓶車趕到馬路對面的溫泉主題公園,住店票價優惠68元一位(原價108元),裡面提供免費的浴巾。等換好了衣服發現今天人不多,聽說明後天是周末人會很多;正因為人少,我們這次享受到的服務也到位,後面總有一兩個服務生在不遠處給我們提供幫助,或打傘,或倒飲料,或遞毛巾,每次我們入池後,他們還會幫我們把拖鞋的方向換成朝外的,方便我們上去直接穿上就可以了,服務當真很細致到位。裡面的池子很多,像什麼加味泉(咖啡、檸檬、牛奶、啤酒、白酒、椰子等)、五行泉、本草泉(人參、當歸、靈芝)、原味泉、陶然泉、攬月泉、花瓣泉(玫瑰、茉莉、菊花、熏衣草)、鴛鴦泉等等,大大小小100多個,我們也只是泡了一部分。池子裡的水溫很高,旁邊有一個電子溫度計,一般都在38度以上,我發現41度以上的泡進去就比較熱了。好在這時天上下著毛毛細雨,一會停一會下,落在頭上很涼爽,正好降溫,聽說前幾天廈門天氣很悶,要是泡在裡面不知會不會很不舒服。我們一個泡一會就上來休息,泡煩了就換一個池子,邊聊邊泡,欣賞著旁邊茂盛翠綠的南方植物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真的享受極了!感嘆人生有的享受就要及時享受,免得以後後悔。北京也有同樣的溫泉泡池,但規模、設計以及綠色植物卻沒法和這裡相比;據Cherry說,這裡和海南的有些設計差不多了,看來下一個目標就是那裡了,老婆已經先我去過了。時間很快就到了16點多了,我們本想到裡面的一個露天燒烤吃些東西,但這時雨大了起來,剛剛有些人好像才進來,我們便決定到服務大廳的二樓去吃套餐,大多35元左右一份,一個人吃足夠了。酒足飯飽,還想再泡,然後到外面的一處地熱石板處做按摩,可此時雨卻更大了,只好把按摩改到室內。我們幾個一字排開,找來了據說是揚州的技師做腿部和頭部的按摩,Cherry還做了掏耳, 每項30元/半個小時,但感覺腳部按摩還行,頭部的就應付了,總在肩膀處使勁按,還比不上在北京做干洗按摩來的舒服。大概在18點多,外面的雨沒有聽的意思,我們也比較累了,只好回到酒店休息了。對了,溫泉和酒店是聯網的,可以一起結賬,刷卡也很方便。
第五天:
一夜無話,早上8點多起床吃早餐,這裡的早餐就很不錯了,品種很多。快10點了,司機接我們到市裡的金威酒店,是一家新建的四星酒店,住了五星的,感覺四星的也不順眼了:)
放下行李,朋友介紹的導游便帶我們去游覽胡裡山炮台,我不感興趣沒進去,這時又下起了雨。出來後坐車沿環島路走了一圈,路邊景色真的很美,靠山的一面修了很多的別墅和公寓住宅,都是隔著環島路面像廣闊的大海,據說這裡的房子都在萬元以上,更貴的三四萬的都有。還路過了一處當年賴昌星未建完的別墅區。然後又坐車到廈大看了看,景色很美,面積也真是夠大的了,但現在又在漳州建了一片新校區,面積比這邊還大,新生都安排到了那邊,中間有來回的輪船和班車接送;在這裡上學也真是一種享受了。然後到南普陀吃素宴,這裡的一般都是搭配好的幾種套餐,很是出名;我們吃的是有10個菜的那種,擺上來,吃到嘴裡感覺都不像素菜,味道很好。最後服務員還給我們拿上了一張菜單:彩花迎賓、南海金蓮、鼎湖上素、香泥藏珍、員(上面一個竹字頭,不認識)筜流霞、炸串玉片、禪味珍參、普陀粉絲、半月沉紅、水果拼盤。飯後逛了逛南普陀寺,裡面香火很旺,據說來這裡的只燒香不許願,只是求個平安和心靈平靜,所以也不用還願。另外,這裡的僧人都比較富有,出入有車,手機常換,因為附近很多有錢人家經常請他們到家裡做法事,收入頗豐!
外面還在下雨,決定先到集美鰲園去看看,明天再上鼓浪嶼。鰲園是著名人士陳嘉庚建造的,座落在集美東南隅,占地面積近九千平方米。原為集美東南海濱的一個小島,島上有一小廟,叫鰲頭宮,又名千裡宮,1950年由陳嘉庚先生歷時十年建成。由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三個部分組成。門廊的設計精巧灑脫,兩廂牆上鏤刻著連環組雕。園中央矗立著“集美解放紀念碑”,正面是毛澤東主席的題詞(生前親筆題詞的兩個紀念碑之一),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自撰寫的碑文。整個紀念碑高28.6米,通體以花崗岩建成,基座兩層,台階下層八級,上層三級,像征著八年抗戰及三年解放戰爭,四周繞以青石雕欄。紀念碑的南側是陳嘉庚先生的陵墓,以水磨花崗岩砌成墓碑,碑上鐫刻著鎏金隸書文字,墓體呈壽龜形,墓塘作馬蹄狀,頂蓋用十三塊水磨青鬥石拼鑲而成,墓之左、右、後三面以青石屏壁為障,其上有十五幅陳嘉庚先生前半生重要經歷的浮雕畫像。墓前的祭亭和墓後照壁均以青石砌刻,典雅莊重。鰲園的石刻分為浮雕、影雕和題字三種。鰲園裡短牆、欄杆、亭柱等處,鐫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各界名流題贈詩詞和對聯,盛贊陳嘉庚先生的精神品德。它又彙集閩南石刻精華,表現了我國高超的石雕藝術水平,故有閩南石雕博物館之美稱。
拍照留念後,我們讓司機把我們送到了中山路,我們沿街步行感受當地的生活,走到有名的黃則和小吃店,品嘗了花生湯、線糊、肉粽、海蠣剪等,裡面人很多,生意真火!出來不遠,Cherry碰到了一家買頭花飾品的小店,免費幫人做造型,便趕了興趣,拉著老婆左挑右看,弄得我和她母親百無聊賴;不過,她的頭發很密很長,弄上確實好看,便挑了半天、學扎頭發半天,最後心滿意足的買了一個成交;老婆的據說弄上不覺得好看就放棄了,我也正好落個省心。繼續前行,打聽那家有名的沙茶面館,最後終於在路邊一個小門臉找到,等吃的人很多,卻只有三張桌子,其中一張還是放在外面的路邊,顯得並不十分衛生,竟會火成這樣?!好容易排到了,吃起來也就那樣,並沒覺得十足的美味;主要就是沙茶面,配上魚丸、肝邊肉、百葉什麼的,我也沒看很清楚,只吃了半碗嘗了魚丸。然後打車回酒店,感覺沒吃飽,便到酒店附近的“小眼鏡”海鮮大排檔吃了幾樣,由於口音聽不懂,問什麼做法,都答曰:醬油水,弄得我們也沒脾氣。
第六天:
早上起床,看外面終於是晴天了。早餐後退房,把行李房到車上,便乘車趕到輪渡碼頭,前往著名的鼓浪嶼。輪渡往返3元,很便宜,我便多買了一個留念;聽說今年四月就要漲到80元了,貴了很多,說是為了保護島嶼。
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市西南,與廈門隔海相望,僅1000米之遙,面積僅1.84平方公裡,平面近似橢圓形。鼓浪嶼原名“圓沙州”,又名“圓州仔”,明朝時改稱“鼓浪嶼”。常住居民2.3萬多人。在小島的西南海邊,有兩塊相疊岩石,長年累月受海水侵蝕,中間形成一個豎洞,每逢漲潮時波濤撞擊著岩石,發出如擊鼓的浪聲,稱為“鼓浪石”,鼓浪嶼因此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曾屯兵於此,訓練水師,鼓浪嶼才逐漸為世人知。歷史上鼓浪嶼被定為“公共租界”,英、美、法、日、德、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都曾在島上設立領事館。島上常年無落雪,四季有鮮花。樹木蔥郁,繁花似錦,亭台樓閣,掩映錯落。幢幢優雅別致的樓房,沿著蜿蜒曲折的柏油路迤邐上升,在房前屋後和陽台、屋頂乃至牆頭上,人們種上玫瑰花、蘭花、菊花、仙人球等各種艷麗芳香的鮮花,景色十分宜人。島上還隨處可見翠綠的芭蕉、挺拔的古榕樹、艷麗的鳳凰樹、清秀的綠竹,以及那成片簇擁的花圃花壇,是一座名不虛傳的“海上花園”。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此地居民普遍酷愛音樂,許多聞各中外的音樂家、歌唱家都誕生於此。
我們最先游覽了菽莊花園,2000年1月落成的鋼琴博物館就位於園內的"聽濤軒",占地4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博物館裡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其中有稀世名貴的鎦金鋼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鋼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鋼琴,有古老的手搖鋼琴、有產自一百年前的腳踏自動演奏鋼琴和八個腳踏的古鋼琴等。最後還聆聽了講解員彈奏的一曲鼓浪嶼之歌。
沿路前行,滿眼的榕樹和歐式建築,有私人庭院,有各國當年的大使館。現在有的已經為幾家和住,有的據說做了養老院,類似度假性質的,好像每月不過一兩千元的花費,對於有時間的朋友或父母,倒是一個好的選擇。路過日光岩,以前俗稱“晃岩”位於鼓浪嶼中部偏南的龍頭山頂端,海拔92.68米,為鼓浪嶼最高峰。門票60元,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便沒有上去,反正在島上的各個角度都可以看到的,剛從武夷山下來,這裡不上也罷。途中路過本來計劃入住的四星級海上花園酒店,但聽朋友建議島上夏天居住比較好,便改到了日月谷,這次路過,便也進去參觀了一下,感覺很不錯,天氣暖和了住在這裡,很方便到海邊游泳,另外還可以在晚上到海邊或小巷裡欣賞夜景。
島上風光確實不錯,沿路還在新四海買了幾盒水果和肉餡的餡餅,黃金香的肉松看了看沒有買。不知不覺的就走回到了碼頭,上船離島。回頭眺望,心想等有機會,我就去島上的小樓裡住上一個月,也享受一下閑散憂哉的日子!
中午經推薦,趕到當地比較有名的亞珠海鮮酒樓品嘗海鮮,裡面人也很多,應該不錯。於是坐下點菜,Cherry的特長,我們等現成的,品嘗了血蛤,很腥的吃不慣,還有一味芋頭什麼湯受到大家的一致歡迎!結賬249元,六個人應該不算貴了。
提前一個小時趕到機場,辦理手續,航班CA958於14:50起飛,17:30落地。小舅子開著小白來機場接機,送朋友接女兒,順利的結束了這次旅行。
五、總結:
出門前上網對目的地做些了解很必要,尤其是自助游;到南方還是要多帶些長袖短袖的衣服,反正游玩的時候星系可以放到酒店裡,背包客除外;現在大多數地方銀行卡、信用卡使用很方便,出門只帶少許現金就可以了,我帶的是招行信用卡,刷了一路;離開酒店、飛機、火車,要不怕麻煩的仔細檢查一邊,拿出來隨身物品要記得隨時放回到包裡,剛剛還聽說一個朋友出去玩也丟了幾樣東西,看來是通病;避開旅游旺季玩,真的很盡興,心情很爽。
最後一點,不管那裡,只要有機會出去玩,就最好成行,出去換換心情肯定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