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元宵節

作者: sunny0707

導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下午三點半剛過,太後催著去買烤鴨,說是今天元宵節,估計那賣北京烤鴨的店主也想早點收攤,好回家團圓過節!在磨磨蹭蹭許久後,快五點才趕到北京烤鴨店門口,排隊從裡到外,站著的大姐手腳利索地片著鴨子,片片有肉,片片帶皮,均如丁香葉大小,薄而不碎,棗紅色 ...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辛棄疾下午三點半剛過,太後催著去買烤鴨,說是今天元宵節,估計那賣北京烤鴨的店主也想早點收攤,好回家團圓過節!在磨磨蹭蹭許久後,快五點才趕到北京烤鴨店門口,排隊從裡到外,站著的大姐手腳利索地片著鴨子,片片有肉,片片帶皮,均如丁香葉大小,薄而不碎,棗紅色的鴨子、金黃色的鴨皮、濃濃的鴨油、肉肉的鴨肉帶著果木香味散開,大伙都看得眼饞嘴饞的。在門口看了好一會,輕聲問了一句:“大姐,還有鴨子麼?想買一只!”大姐回頭對看火的師傅說了聲,還有鴨子沒?師傅數了數,說還有一只。心裡不禁地笑開,小聲說了一句,來得早還不如趕得巧!旁邊一位大叔,粗聲粗氣地問“鴨子能片能幾片?”大姐答開,“最正宗的得片108片,不過咱們只能是80-100片”。一小伙子見狀問了:“你的刀不行了吧?”大姐帶著倦色說著,我今天都片了六十幾只鴨子了,刀都給油鈍的,一直都站著,腳也都給腫了!看著烙荷葉餅的師傅,十分用心的一張一張地現烙著,大小十分均衡,像那朵朵剛綻開的荷葉朵兒。

回到家中,就著太後燉的骨頭湯,用荷葉餅卷著那蘸了甜面醬的鴨肉,口口噴香。窗外的鞭炮聲起始起伏。電視裡的節目也在高高低低地說著,唱著。隔壁的小京巴也時不時地叫上二聲。

飯後,和太後一起去賞花燈。圓圓的圓月已高掛空中,用柔和的目光在看著行人。踩著那還未化的雪,咯吱咯吱地響,煙花在樓群裡時時竄開,南馬路邊上堆了許多老高的炭堆,天色已是昏藍,大人,小孩在南馬路邊上興高采烈地時不時點上個“衝天炮”,“地老鼠”。走到錫林郭勒北路,人群也漸漸多了,路邊吊著許多的彩燈。據史料記載,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而燈市中的所用的彩燈也就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大金雞燈隨處可見,還有擺著老虎、羊、馬、蛇等的花燈,掛著的古式宮廷燈,店鋪前口都高掛著大紅燈籠,紅紅火火,十分喜慶。還有呼鐵局等單位制作的花燈展,一條路下去都有著各單位形式各樣的大金雞,有著水上電視,有著雞鴨牛羊成群等等。

三口之家、夫妻倆、牽著寵物的大嬸、帶著全家的老老小小、抱著兒子女兒的父親、好友三二一伙等等,街頭人群越來越多,擁著擠著往前走。錫林郭勒北路到新華廣場,許許多多的街邊的小三輪車上,賣大紅棗、臭豆腐、冰糖葫蘆、烤魷魚瓜、羊肉串、蒸玉米、烤紅薯、湯圓、爆米花、各式面點、煙花等等。還有許多身上挎著大包小包的,眼睛直在尋找著攜家帶小的小孩子,賣著一閃一閃的小花燈、小掛墊等。廣場上竟然還有擺了許多可愛的毛茸茸的玩具。各式各樣的凳子上坐滿了人。在各雕塑前擺著POSS照相的人們。

煙花的火藥味、煙霧彌漫,人多,有點嗆著。闊大的新華廣場上,擠得到處都是黑壓壓的一群。實在不願給太後又照了這種一堆PP、人頭之類的相片,看著太後一臉的高興,心中也十分可笑。太後越來越像個小孩子,哪裡人多往哪裡擠,哪裡熱鬧往哪裡看。

文化宮門口最先燃起了一堆堆的煙花,一簇簇煙花盛開在深色的天空,一朵落下,一朵會更高地升上去,不斷的交替,與彩燈輝映成趣,把深邃的夜空裝點得光彩奪目。

接著呼鐵局門口也燃放起來。站著看了一會。拉著太後往南馬路回。拐彎處的小店,見到“依利”的小牛奶,高興地給太後買了一支。此時,各商店,酒店,單位門口,都燃起了熊熊的“旺火”,寓意應該也是越來越旺!

人民銀行門口,也不甘落後地燃起一堆堆的煙花,朵朵花兒在天空中綻放,把最璀燦的時刻獻給天空,把最美的舞姿獻給了觀眾。有點起風,拉著太後往“一汽汽車銷售部”門口的旺火邊,站著烤烤火,暖了暖身子。人群此時也不見得少,還有許多剛吃好飯的一家大小往外走著。看著“交通物資”大樓下開始擺放煙花禮盒,太後便拉著我往對面的工行門口等著。不一會,旺火堆邊,敲鑼打鼓,紅紅綠綠的扭起了秧歌,還有耍起劍術。

突然想起小時候,家鄉的春節,不僅是天天鑼聲,鼓聲,煙花鞭炮聲,還總會有舞龍舞獅、耍猴、跳舞、看戲等等。

每年過了正月初三,舞獅隊便出來拜年,直到正月十五。舞獅隊拜年時,舞獅隊會沿著街道擺開陣式,一路銅鑼皮鼓響著舞過去,“獅子”舞到哪裡,人群就圍到哪裡,大人小孩喜笑顏開。沿街的住戶人家,早早地就在自家門口擺一張桌子,上面點著香燭,獻著茶,擺上糖果、餅干、香煙等供品,迎接舞獅隊。“獅子”過來拜年,先在供桌前朝主人一家子拜三拜,然後在主人點燃的慶賀鞭炮聲中舞動。圖吉利熱鬧的人家,會特意准備將鞭炮接得長長的,讓舞獅隊的熱鬧喜慶在自家門前多停留一些時間。家住高樓的人家會將紅包掛得高高的,引著“獅子”登高采紅包。

還有“行袍”也叫迎財神迎菩薩,就是把廟宇裡的菩薩或神靈請下神案,敲鑼打鼓的由四名男人抬著到村裡的各家各戶去放燈、驅邪。“放燈”就是“送丁”。“行袍”的時候,各家各戶都准備一些糕點祭拜,這個時候,老人們都叫孩子們去鑽“公祖(菩薩)”屁股,認為這樣會給來年帶來好運。

還把元宵節視為情人節。每年府城的元宵換花節,車不能通行,四處都是手捧鮮花的青年男女,有些調皮的男子,還會搶著去換美麗女子手中的玫瑰花。熙熙攘攘的人群。鮮艷的花朵。各式的花燈。還有那璀燦的煙花。

北風有些剌臉。大樓下的煙花在鑼鼓聲音低下後,也開始燃放起來,三五個大男人,把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煙花一起點開,頓時,如噴泉般躲開,流光溢彩,遍地流金,煙花帶著大家的喜慶,帶著大家對來年的祝願,用它獨特的方式述說給了天空!又如瀑布般的落下,金花朵朵。還有那火箭般的高鳴聲,聲聲串起。當我想起給太後留張紀念時,煙花卻如曇花一現般的短暫,已不太耀眼。

牽著太後的手,往家裡走。制酒廠門口也堆著許多的禮花盒,看樣子,又是一場璀燦的花會。還是把太後拉著拽著回了家。

又是一年元宵節,年年元宵年年過,年年歲歲都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去年在上海,年三十和年初四的“迎財神”煙花禮花遍天開花!窗前的蘇州河,倒映成了艷陽天!始時,卻在最北端的城市,對著月兒,賞著花燈、煙花。看著人來人往的人群。


精選遊記: 呼和浩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