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去年的十一月,多倫多已是大雪紛飛,但是也就是去年。前年就像今年一樣暖和。今年,直到一月上旬,只飄過幾場雪花,所以只穿很薄很薄的毛褲,也不冷。天常常都是晴的,很藍,陽光毫無遮擋的泄下來,不像在國內的時候,冬天的天空是陰陰的,難得見到幾縷陽光。
上個星期終於下了一場真正的雪了,從早上一直下到深夜,第二天早上起來,各家的草坪再見不到綠色,全都被松軟的雪厚厚地覆住了。我是見過雪的,沈陽的冬天有雪。
我見到過沈陽四十年不遇的大雪,那是九七年的元旦,穿著雪地鞋跋涉在雪地裡,很有趣,那時候還小,邊走邊想像著林海雪原。
即使一兩公裡的路,如果你不給冒雪拉活的出租司機五十元起價,他們都不拉你,有的車是給再多的錢都不干。今年的沈陽,到現在為止已經下了六場大雪,那是真正的大雪,機場停了若干次,全國人民都知道了沈陽今年的惡劣天氣,聽說有一場雪導致幾十年沒有事故的電廠停了電。想想那雪是多麼壯觀。
多倫多的雪潔白,落在草坪上幾天都不會變髒,所以不會煞掉風景,但是由於下了雪街面上要撒鹽,所以即使上個星期那場大雪也夠大了,還是在第二天早上化掉了,看不到一個銀裝素裹的多倫多,只有很多爛泥,穿著鞋子走過去,如果不及時擦掉滯留在上面的水,就會發現,不僅有泥印,還有會很明顯的白色漬,那就是鹽了。這會減短鞋的壽命,所以在這裡需要一雙雪鞋。
鞋底有很深的溝狀花紋,可防滑,聽說鞋面也是不會那麼容易就遭鹽的腐蝕。這又和沈陽的雪鞋不同。
沈陽的雪,給幾乎所有的市民提出的一個要求:雪停就是命令!如果上午雪停,下午就要掃雪,下午停,下班前要掃,晚上停,那學生第二天的前兩節課就停掉了,所以有時我就喜歡晚上停雪……學校門前的整條街都堆滿了學生,熱熱鬧鬧的,沒有生命的馬路似乎都變得可以唱歌。
多倫多的街,只有爛泥。
下過了雪,就不可輕易再穿得單薄,因為加上風速,氣溫達到零下二十七度,不戴帽子,耳朵要被凍掉!(這可以說是北方的IDIOM吧,我們形容很冷的時候,就說“凍死了,耳朵一撥拉就掉了”)如果你有口罩,也可以戴上(在北京我就不用戴口罩),可惜我來的時候忘了帶,好在現在去哪兒就搭地鐵,倒也不覺得很冷。
在沈陽好多人都戴口罩,防止凍鼻子,嘴和下巴,也許有人還不知道口罩什麼樣吧?不過我妹妹是不肯戴的,絕大部分原因我想是她怕影響形像,我是怕冷的,所以每年冬天都要戴。
我的毛衣不好,如果再過來,我要買一些漂亮的小毛衫,不用很貴,薄薄的,大概在國內春天穿的那種最實用了。學不了這邊的人,很多女孩子就在這種天氣裡穿迷你短裙,鞋子也是普通的剛過踝骨的,腿的膚色都可看見,可在判斷那層絲襪的保暖作用有多少了。一些上了點年紀的婦女也有很多穿裙子的,只是比小女孩子的長,過了膝蓋,但裡面也是絲襪而已,難怪很多老太太看起來並不是非常老就要拄起拐杖慢吞吞地走路。
並不是每個HOUSE都溫暖如春,就拿我租的這個和我一個同學家做例子吧。不管外面有多冷,在家裡就是睡褲,睡衣都嫌厚,只穿一個薄薄的短袖老頭衫。在爐灶前做完飯更是大汗淋漓。一次兩個朋友來,也許是人多的原因,在北屋看電視,開著窗居然室內溫度還達到26度!
我的同學住BASEMENT,有獨自出入的門,室內的裝修也遠比我這裡強,尤其不跟別人SHARE,再加上女主人的清潔,看上去很舒服,很漂亮。只是溫度很低,估計在17到20度之間。她告訴我,如果一樓的暖氣燒得正好,那麼地下室就冷,樓上就熱。直到這時我才知道,為什麼我們的房東住一樓而讓我們住二樓。
走在飄雪的沈陽,自然,舒暢,讓雪在我手上溶化,在我睫毛上駐步,我從來覺得飄雪比細雨更來得浪漫。
在這裡,我念念不忘的是,這是多倫多的冬天,這是多倫多的雪……雪就是雪,我就是我,永遠是兩個分離的個體。
今天又是湛藍的天,陽光充沛,沒有走出室外,正好暖氣燒得也不燥熱,待在家裡,看看書,寫幾封信,又描繪了一下多倫多的冬天……
There are a lot of beautiful places in the world.
But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