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環島自駕游日記

作者: yolixie

導讀2004年十一國慶節放假七天,我和老婆、小孩以及她的同事一家,一共四大二小,就此開始策劃已久的海南環島自駕游…… 十月一日 下午4點,開車到廣州黃浦港登上了廣州—海口的“椰香公主號”輪船,此船是艘客貨滾裝船,車子托運放在底倉,人住客倉。我們訂的是二等倉,一間房四個鋪位,比火車的軟臥包廂寬敞。票價是每人300元,小孩未夠高,免票,小車托運費用大 ...

2004年十一國慶節放假七天,我和老婆、小孩以及她的同事一家,一共四大二小,就此開始策劃已久的海南環島自駕游……

十月一日

下午4點,開車到廣州黃浦港登上了廣州—海口的“椰香公主號”輪船,此船是艘客貨滾裝船,車子托運放在底倉,人住客倉。我們訂的是二等倉,一間房四個鋪位,比火車的軟臥包廂寬敞。票價是每人300元,小孩未夠高,免票,小車托運費用大概500多。算起來比坐飛機便宜不少,當然也比坐飛機慢了許多,因為考慮在島上自駕游,只有采用這種方式捎上車。況且幾個自己人一間房,可以打打牌、聊聊天,到甲板上吹海風、看落日,第二天起得早的話還可以看海上日出。不過晚餐時船上的餐廳只提供盒飯,一葷一菜,十塊,沒得選擇,除非自帶方便面。當天船上的旅游團隊看來挺多,八鋪一間的三等倉滿員,購買盒飯的場面熱烈。吃完晚飯後,到甲板上看珠江口的落日,也別有景致。經過虎門跨海大橋時,又上去看夜景,暮色蒼茫中,只見一道虹橋飛架在伶仃洋面上,其上光影閃爍,雄偉壯觀卻又比日間所見多了幾分虛幻的感覺。

十月二日

早上沒有實現看日出的計劃。輕柔的海浪將輪船撫弄得像一只搖籃,不知不覺中竟睡了一個舒服的懶覺。我是被小孩搖醒的,要我帶她上甲板看大海。甲板上已有不少人在享受海風的愜意,而小孩顯然對四顧茫茫的汪洋大海興趣甚濃,不停提問,也讓我把地理課中的海洋知識又重新溫習了一遍。

中午十二點半,海口秀英港,船靠岸,晚點近兩個小時,取車上岸又耗時半小時。出了港口往東是海口市區,往西十幾公裡便是海南島西線高速公路起點。我們此行的行程計劃是由西線開始,於是在港口附近隨便找間大排擋解決了午餐,然後就驅車西行,由老城鎮上西線高速。

海南島有東、西線兩條高速公路。東線由海口起,經定安、瓊海、萬寧、陵水,到三亞;西線由海口起,經臨高、儋州、東方、樂東,到三亞。高速公路的裡程東線是243公裡,西線是347公裡。從經濟角度考慮,幾乎所有旅行社的“海南游”線路都選擇走東線,省時間省汽油省成本。而且東線沿途旅游經濟較發達,各處景點及配套設施都已經過深度開發,對外宣傳得力,比如博鰲、東山嶺、興隆、南灣猴島、蜈支洲島等景點,知名度極高,所以一到長假期,東線高速上必定是旅游巴士穿梭來往,熱鬧非凡。西線高速上則幾乎沒有旅游巴士,而且由於沿途經濟不如東線,其他車輛也比東線高速少許多。既是自駕游,當然要趨偏避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從西線高速開始旅程的道理。另外在海南島駕車還有一件挺特別的事,那就是全島只有加油站,沒有收費站。也就是說,過橋上路,不用交買路錢。當然,天上不會平白無故地掉餡餅,島上的汽油(包括柴油)比大陸的貴,路橋費打在油價裡了。不過據我們事後統計分析測算,還是比大陸的收費方式劃算,而且踩住油門一路暢行的這種感覺在別的地方真是難以體會。再總結一個小經驗:如果自駕游海南,車子在大陸上船前記得灌滿油箱;離島之前也不要加太多油,夠用就行,到對岸再加,這樣可以省一點油費。

車在西線高速公路上飛馳,路很直,彎很少也不急,但是路面質量很一般,經常會考驗車的避震懸掛系統。偶爾看見長途巴士和貨車的蹤影,小車很少。如果拋開路面質量的因素不談,西線高速就好像一條賽道,可以讓你盡情奔馳。從海口起頭這一截西線高速不靠海,也無山,車窗兩旁不時掠過大片的香蕉林和橡膠林或者叢生的椰林灌木。頭頂上少了一層灰塵織就的大網,所以看見的是真的白雲、真的藍天。車輪滾滾不停向前,車窗外的風景卻一直這樣似變非變,不見城市,只見村莊,沒有車流,一路無阻,惟有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告訴你所到何方。這就是走西線高速的感覺。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儋州市。由海口出發上西線高速104公裡後即到儋州出口,再走30多公裡方到儋州市區。儋州古稱儋耳郡,是海南島最早建成於漢代的兩個郡之一,宋朝蘇東坡被貶海南時的落腳點就是儋州,當時的地方官仰仗他的大名,將其奉為上賓,倒沒讓他受多少苦。於是蘇東坡既來之、則安之,教書授課,開荒化蠻,啟蒙海南教育,至今尚存“東坡書院”以供瞻仰。另外此地還有漢代伏波井、中和古鎮等人文歷史遺跡,由此可見儋州在海南島的歷史上曾是人文薈萃的先進發達地區,只是後來逐漸失勢。不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儋州卻曾有一次難得的機遇而躍上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前台,這就是儋州市轄內的洋浦港大開發。洋浦港是一個天然深水良港,先天條件獨厚,“洋浦大開發”事件在中國的改革開放史上肯定占有重要的一頁,可惜最終還是在“賣地賣國”的爭論聲中無疾而終。車下高速之後,時間尚早,於是驅車去洋浦轉了一圈。昔日大名鼎鼎的洋浦港口冷冷清清,開發區內大片土地種著樹苗,但是居然有兩棟二、三十層高的大廈佇立其中。而且近前一看,分別掛著一間公司和開發區管委會的牌子,有人辦公,但大堂空曠無人,門口只見一、兩部車輛,場面冷落。想來當年這兩棟樓的開發商為搶得先機,率先投入重金,估計其建設進度怕也不亞於所謂的“深圳速度”,只可惜洋浦沒有深圳的時宜,終不成事。而遠看這兩棟高樓,就像聳立著兩座超高的紀念碑,真讓人有“時也命也”的感慨。

今晚入住離儋州市區11公裡的“藍洋溫泉旅游度假區”。海南島除了以海水沙灘聞名,溫泉點也遍布全島,像東線高速沿途有瓊海市的官塘溫泉以及旅游團必去的萬寧市興隆溫泉,還有靠近三亞的陵水縣南田溫泉和保亭縣七仙嶺溫泉。在西線高速沿途就只有儋州的藍洋溫泉,而且據稱此溫泉與別不同的地方是它含稀有元素氡,可以治療風濕等頑症,當然前提是長泡。藍洋溫泉度假區有數家賓館和度假村,每家都有自己的溫泉池,有的還有泳池。我們入住的是一間掛牌三星級的賓館,通過旅行社代訂的,220元一間雙標,考慮到泡溫泉免費,還是不貴。

取了鑰匙進了房間之後兩家大小都趕快換上泳褲泳衣,第一時間去泡溫泉。全身半躺在溫暖的泉水中,仰望夜色漸濃、月暗星稀。小孩們在旁邊的泳池中盡情地喧鬧嬉戲,老婆和她的同事在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不著邊際的話題,而我已無所思,只讓全身感受著水的溫度,水的流動。在溫泉池和泳池之間反復幾個來回之後,終於覺得肚子開始打鼓了,於是大家上水,回房間洗澡。此時何時,已不用管,這就是自助游的好處,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晚餐就在度假區旁邊的藍洋鎮上搜尋,鎮子不大,晚上就只有做飲食的和賣泳衣的在開檔,正是度假區的特征。想找有什麼格調的餐廳是不現實的,都是露天大排擋在路兩旁一字散開,於是看准一家人氣旺的入座。白天的太陽收了之後,晚上竟有絲絲的涼風,遠望可見山的夜影。隨便點了幾樣菜,卻不料無論是子雞還是魷魚青菜,都有廣州嘗不到的新鮮味。

十月三日

早上睡到自然醒來,八點多,洗漱完畢,退了房,繼續出發。儋州市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人文遺跡,還有兩處挺有名的風光景觀,一是松濤水庫,一是海南熱帶植物園,我們准備去這兩個地方。

松濤水庫離儋州市區15公裡,但是全為土路,開車最少40分鐘。車入庫區大門,竟不收門票,正詫異間,車窗前已正對松濤水庫。把車停好,到岸邊,只見山勢起伏連綿,湖平山腰,雲繞山頭,水面隨著山體回轉隱現,一眼望不到盡頭。天藍雲白山黛水碧如畫,時有輕風吹來,深吸一口,似清流直入心肺。回頭看景區介紹,原來松濤水庫是海南島最大的水庫,也是高山水庫,有大小島嶼300余個,景貌類似浙江的千島湖。庫區跨儋州市、白沙縣兩境,總面積144平方公裡,總庫容量達33.4億立方米,是海南島西部和中西部的灌溉飲用水源。庫區上下午各有一班游船可深入湖區腹地漫游,全程四小時。可惜上午的船票已告罄,須下午方有余位,不合我們的計劃安排,於是驅車原路返回儋州市區,再去海南熱帶植物園。

植物園離市區8公裡,藏在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的校園裡,是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和華南熱帶作物研究院供教學和科研用的植物標本園,現也對外開放瀏覽參觀。園子面積很大,按植物的不同類型分成若干個區。對於從大陸過來的游客特別是北方人,這裡確實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植物值得一看。興隆也有一個熱帶植物圓,比這個小,但可能因為常年接待旅游團隊的緣故,它的景觀布置比較集中緊湊,園內導游講解比較認真詳細,副產品(茶葉、胡椒等)的銷售比較多樣化。而這裡的好處就是園大人少,不用擔心掉隊,也不用擠著去聽導游的講解。整個園子主要的地方慢慢走完,兩個小時左右。

游完植物園,驅車返回儋州市區,再由市區沿昨天進來的原路反向上西線高速。上高速之後向南行駛69公裡見昌江出口下高速,再開14公裡到達昌江縣城,中午飯就在縣城吃。昌江是海南島的熱帶水果生產基地,其中昌江芒果更是海南特產。在縣城裡沿街可見攤檔和農貿市場,擺買各種水果,包括在廣州包裝得很漂亮作進口水果賣的許多品種。吃完飯後,兩位女同志很興奮地在農貿市場逛了一圈,然後提了好幾袋各式水果上車,連稱“便宜便宜”,當然這是跟廣州比。

由昌江重上高速公路後再往南39公裡就到了東方市,東方市旁邊有我們今天要去的一個點,叫“大田鄉坡鹿自然保護區”,離東方市高速公路出口不遠,13公裡左右。門票要20塊錢一個人,車子可以一直開進保護區內。進去之後發現,除了工作人員,竟只有我們這一台車六個人,不知是因為門票太貴還是沒有旅行團光顧的原因。不過聽工作人員介紹說,這裡是國家撥款建立的自然保護區,所以不會作為旅游景點對外大力宣傳和大肆開發,平時出於教育和科研的目的,學校的學生和有關單位的人員來得不少,但像我們這樣自駕車摸上門的,倒是不多。再看保護區的文字介紹,原來坡鹿是海南島的特有物種,世界唯一產地,野生數量稀少,藥用價值極高雲雲。但我看它沒有梅花鹿之類氣派的鹿角、美麗的斑點,不夠漂亮,或許這就叫做“真人不露像”。保護區內有一巨石,刻“鹿回頭之源”五個大字,下面還刻了一段小字解釋,大意是說當年那位獵人帥哥就是在這裡發現了那頭美鹿,然後一路狂追,美鹿狂奔,直到三亞盡頭,美鹿前臨懸崖大海,後有獵人帥哥,無路可走,只能在獵人張弓拉箭之際回首,化作美女,以身相許。好在是海南島,如果在大陸,可能從黑龍江一直追到湛江,更刺激。

下午三、四點的太陽很猛,遠遠地可以看見坡鹿們三三倆倆地聚集在草叢灌木中和樹蔭下,或跪或臥,吹風納涼。但是脖子和眼珠卻一刻不停地轉動,警惕有加,我們只要稍稍靠近,它們便四散而走。這時工作人員引來一頭大鹿,說這頭鹿已跟他們混熟,不太怕人,只要拿樹葉青草喂它,它就會伸觜。於是我們齊當臨時飼養員,和會變美女的鹿來一次親密接觸。小孩子們剛開頭還有些害怕,後來可能發現這是一種溫順可欺的生物,於是得寸進尺,不但對其摸脖撫背,甚至伸手去拍它的屁股,好在絕大多數美女都有修養,不然像驢子騾子們那樣撂一蹶子可不得了。

從坡鹿自然保護區出來,開回來路,穿過高速公路下的涵洞,再走6公裡就到了東方市。未建市之前此地叫八所鎮,市區不大,靠海,有海南島西岸最大的漁港。東方市沒有其他有名的景點,我們去漁港區轉了一下,只見港灣內密密麻麻地停了怕有幾百條漁船,可能都是回航泊岸的,岸上堆著層層疊疊的漁網,有不少戴鬥笠、圍面巾的漁女在織補漁網,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首歌詞“漁家姑娘在海邊,織呀嘛織漁網”。港口旁邊有數間海鮮大排擋,品種不少,價錢不貴,而且經咨詢本地人士,確是打撈的海產而非網箱養殖,這也是我們東方此行的目的。圍坐在大排擋二樓的天台上,俯望前面一片大海,太陽正逐漸收斂光芒,慢慢地變成一個鹹蛋黃,海水染了它的顏色,藍中泛著金黃。海風頗勁,夾帶著別處少有的海腥味。端上來的各式海產味道甚鮮,絕非廣州城中什麼“海鮮城”或“漁村”裡的滋味可比,基本隨上隨清。吃完飯夜色未濃,酷熱漸消,海風中一杯清茶,全身舒泰。

結完帳後開車上高速繼續南行,今晚要在樂東縣的尖峰鎮投宿,明天早上爬尖峰嶺。尖峰嶺鎮離東方高速裡程只有49公裡,一會兒就到。尖峰嶺是我國最南端的國家森林公園,主峰海拔1412米。本來通過旅行社訂房時原想住在山上,但被告知山上房間太少,已被訂完,無奈只能住在山腳下的尖峰鎮上。我以前在山上住過一次,名叫避暑山莊,是由原來的部隊營房改成,一排排平房高低錯落,全部扎在原始的山林中。房間裡沒有空調,清涼異常,空氣清新,時聞鳥叫蟬鳴,我等城裡人到此一住,確有清心靜氣的感覺。看來此次同好者眾,無法重住山林。尖峰鎮則比我上次來時熱鬧不少,起碼是住店的招牌多了。我們入住的那間叫“翠英閣”,名很好聽,還有一個內院的小型停車場,房間裡面的條件也不錯,達三星級的標准,最主要的還是不貴,150元一間雙標,恐怕是超出了跟團的性價比。

十月四日

一早八點不到就起床洗漱,因為昨晚已向服務員打聽過,當地人爬尖峰嶺主峰上下也須三小時左右,像我們這樣拖兒帶女的,當然得多預備點時間。從尖峰鎮出來走十幾公裡就到了森林公園的大門,賣票的可能剛上班,忙了一陣才把門票拿出來,今天從山下上山的我們是頭一批。進了大門之後有兩條路,一條水泥路,通往天池(所謂天池,是因為山巔低窪處積水成湖,避暑山莊就在此天池旁山林間);一條砂石路,指向主峰。在此位置可清晰地遙望主峰的全貌,和旁邊其他的山峰相比,主峰確像一個銳角的三角形顯得與眾不同,此即“尖峰嶺”稱呼的由來。其時天陰雲厚,太陽正躲在後面梳妝,不見強光,山腰間有雲霧繚繞盤旋,更添了幾分神異。

車在砂石路上只能緩速而行,車輪揚起的沙礫叮叮不絕地撞擊車窗。越往上走,路況越差,後來竟消失了人工鋪築的砂石面層的痕跡,只剩下裸露著岩石表層的坑窪泥道,底盤低的車恐怕只能掉頭而回,最後連泥道也在一緩坡處嘎然而止,再往上,就只能依靠四肢了。此處抬頭望,太陽已放射光芒,主峰在茂密的叢林簇擁下挺拔而上,勢如身披鬥篷矗立的將軍,氣勢非凡。

上山的路全是泥土砂石的小路,許多地方需手腳並用,但不算特別險峻,即使是小孩子,在大人的關照下,慢慢來也行。林蔭很密,篩下來絲絲縷縷的陽光,一路有不知名的野花和不停的蟬鳴相伴而上。走不一會兒,每個人都出了一身汗,於是稍息納涼,據說“森林浴”就是要呼吸鮮氧,然後排汗排毒,方達到目的。這樣走走歇歇約兩個小時後終於到了峰頂,峰頂竟是二、三十平方米見方的坪地,四周開滿了野山茶花,中間有一大型的混凝土圓台,頂上中間還有一洞,模樣像個碉堡,但是側面卻不見開孔。想了半天,終於弄明白了,山上原本有軍營,而這肯定是雷達或信號塔之類的基座,只是現在撤掉了設備。再往前想,原來登山的這條小道曾是軍人走的,上山的那條泥道曾是軍車開的,再下面有砂石層路面的那一截肯定是軍隊撤出後為了旅游開發而鋪的,只是尚未將整條路鋪完。如此一想,不免又一番自得。登上混凝土圓台就是尖峰嶺的至高點,俯看群峰密林在腳下起伏蜿蜒,天高雲淡,陽光炙烈,西望遠處可見帶狀的高速公路,再遠,就是大海。據稱尖峰嶺有“四海奇觀”,分別是雲海、霧海、林海、大海,看雲海和霧海可能要在陰雨天,林海和大海就在眼前了。爬山的樂趣就在於千辛萬苦之後,登頂一刻的那種征服感和至高感。

我們在山頂稍停就下山了,下山時還是那條小路,依然有許多地方需手腳並用而下,這時上山的人漸多,路窄處經常要互相禮讓而行。

回到住店已是中午十二點,收拾行李退了房間,車子又開上高速公路繼續南下,行十幾公裡到黃流鎮吃午餐。海南島的“四大名菜”是名聲在外,除此之外,尚有不少菜式在島內成名,為人稱道,像“臨高乳豬”和“黃流老母鴨”即是。我是久聞其名,故此專程一求,探尋美食,亦是自助游的主要內容和目的之一。黃流鎮不大,遠不如廣東發達地區的一個村。我們在鎮子上轉了一遍,沒發現一間像樣點的飯店。後來找了一家詢問方知,要吃老母鴨還得預訂,一早從鴨場取活鴨生鏜烹制後方能上桌,現在即點則確實沒有,而且這裡的鴨子主要是外售,近至三亞,遠至海口,真是“出處不如聚處”。乘興而來,卻無法一享口福,自然有點沮喪,不過後來讓我們在黃流鎮的外圍找到一間家庭飯店,吃白切羊肉、紅燜羊肉,味道不錯,還有意外收獲。這家剛起好的三層小樓有一前院,院裡有兩棵大芒果樹,正是果熟時節,墜滿枝頭,店家好客,讓我們自行采摘品嘗,免費。親手摘下的芒果很甜,遠勝由市場買回來的那種漚熟的味道。

吃完午飯,我們開車去黃流鎮隔壁的鶯歌海鎮去看鶯歌海鹽場。鶯歌海鹽場是我國最大的海鹽場,從小學裡介紹偉大祖國的課文中我就聽說過這個名字,當時就覺得這名字好聽,多年後才來一探究竟。

車進鶯歌海鎮,鎮子倒比黃流鎮還小,很容易就找到了鹽場的大門口。和門衛打個招呼說參觀一下,極爽快地揮手放行。進了門去,就看到一大片四望不見邊的鹽田,遠望就像珠江三角洲的水鄉魚塘。靠近了看,每一小塊鹽田都是由紅磚鋪底及圍堰的淺水池,池底可見薄薄一層已沉析的白色鹽晶體,還有工人用推耙來回將析出的鹽晶不斷地推向池邊。鹽田間的壟上到處是一堆堆的鹽晶,遠看極像雪。向工人打聽,說這就是由海水直接曬出來的鹽,但還要經過分解雜質等加工程序才能變成我們炒菜鍋裡的食鹽。於是就此機會向小孩進行科學教育,解釋海水曬鹽的原理,順便結合烈日下鹽場工人們辛苦勞作的場景,可以形像化理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從鶯歌海鹽場出來,在路邊買了幾個椰子飲汁解渴,一塊五一個,一個就可以灌飽兩個大人。海南島到處都有椰子賣,既便宜又好喝,勝過買礦泉水。

從黃流鎮到三亞已不遠了,高速公路裡程只有70多公裡,一路沿海岸線伸展。走到西線高速最尾段的20多公裡,明顯可見車輛漸多,特別是旅游巴士來往不絕。這一段高速公路已在三亞市的界線內,短短的二十幾公裡,沿途有“大小洞天”、“南山”、“天涯海角”、“西島”等數個景區,都是旅行社的“海南游”線路常到之處,三亞的旅游經濟熱潮由此可見一斑。“天涯海角”是早已去過了,每個人花幾十塊錢,無非為了看那兩塊刻了字的石頭。“西島”以潛水飛艇等海上運動為主,“南山”則打佛教文化旅游的牌,這兩個地方都挺大,至少需耗掉大半天,游覽的旅游團隊相對也較多,所以當日下午我們選擇去“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景區距三亞市區尚有40公裡,是離三亞旅游圈最遠的一個景區。此處原來叫做“海山奇觀”,相傳唐代天寶七年(748年),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時,海上遇台風,漂流至此登岸,建大雲寺,傳教經年方去,後來宋朝崖州郡守毛奎將其建為景點。1994年,江澤民總書記就是在此地游覽完畢後即興題詞:“碧海連天遠,瓊崖盡是春”。

景區前臨崖州灣,碧波萬頃;背倚鰲山,林密峰幽。沿海岸線一路行來,椰林婆娑,各種奇礁怪石不時映入眼簾,海潮撲擊礁石轟然作響,不斷激起巨大的白浪。沿途有“小洞天”、“釣台”、“海山奇觀”、“仙梯”、“仙人跡”、“試劍峰”等歷代詩文摩崖石刻,還有鑒真和尚及弟子們登岸的大型花崗岩石雕等現代雕塑。整個景區還在向縱深開發,旅行社的團隊未見很多,已開放部分花兩至三個小時可基本游完。從“大小洞天”出來,天色近墨,停車場上已沒有旅游巴士的蹤影,只零星地停著兩三輛小車,當然其中有我們的一輛,不禁又一次體會到自駕游的自在和逍遙。

車在夜色中的高速公路上行駛,不消半個小時,指示牌顯示前方已到了西線高速公路的盡頭。與此同時,隱約可見遠處星星點點的光影,那就是三亞市了。

我對三亞不陌生,出了高速公路一直向東20多公裡即是市區,但有兩條基本平行的路,其中一條沿三亞灣穿行,是三亞市標志性的景觀大道,猶如珠海市的情侶路。路兩旁一邊是無際大海、沙灘椰樹,一邊是林立的度假酒店和賓館。其時天已盡黑,無法一覽海天美景,但打開車窗,卻能真切地感覺到海潮的濤聲和海風的清勁。而另一側不停閃過的各式坡頂造型的酒店建築盡數是燈火通明輝煌,大小車輛停滿門前,身著五彩斑斕的“海南服”的人群穿梭出入,一片熱帶風情,恍惚之間,似有到了東南亞的感覺。

愈近市區,愈見旅游熱潮的繁榮景像。我們當晚住宿的旅店就在市區中心,但不靠海,開車找到店門口的時候,只見門前的停車場連人行道上一溜兒停滿了旅游大巴,一望可知此店定是眾多旅游團的下榻點。酒店的外觀和房間都已顯陳舊,泳池等康體設施一樣沒有,但有位處三亞的地利,每天將旅游團迎來送往,已經生意盈門。搭電梯的時候,通風設施不良的升降倉內擠滿了說著各式方言的人,當然也聽到了我們所熟悉的粵語。

進了房間衝洗完畢後已是晚上的九點多了,下樓開車穿過市區去三公裡外的大東海海灣看夜景。大東海是緊靠三亞市區東邊的海灣,不用門票,多數旅游團必到此處。海灣邊上建有一個熱帶園林廣場,游人如鯽;廣場四周高低錯落地分布著數十棟酒店,數千個窗口繁星似的透射著光芒,和廣場上的景觀燈交織在一起,將整個海灣渲染得五彩斑斕。廣場兩側的露天平台上,密密麻麻地擺滿了大排擋的餐桌椅,聚滿了吃夜宵海鮮的游客,煞是壯觀。我們也順便在此解決了晚餐,但其滋味和價錢都不能和我們在西線高速沿途的每一餐相提並論,只是身處這樣熱鬧的環境和氣氛之中,可以真切地感覺到自己是中國千百萬休閑旅游族中的一份子,而且是自駕游,不免有一點自得。遠處,三亞市區的上空不時可見有大型禮花高升綻放,火樹銀花、流光溢彩,更映襯出這個南海之濱旅游之城的繁榮和興旺。

十月五日

一早起來,帶上昨晚采購的面包糕點飲料等食品,開車去三亞灣早餐。晨風中的三亞灣游人稀少,全無昨夜的喧鬧景像,一如卸下濃妝舒睡未起的少女,清麗可人。天上雲層很厚,陽光未透,薄霧之中海天混為一色,散落其中的小島如同蓬萊仙山隱現,別有意味。尋一處無人的海灘,鋪一張一次性桌布,將餐點擺上,然後圍坐在四周,在海浪椰風的簇擁下享用這特別的早餐。不禁又想,旅行社的團友們此刻可能正在酒店中享受定制早餐吧。

吃完早餐,將垃圾收拾打包好帶上車,環保意識不能丟。回酒店退了房,然後驅車東行,去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亞龍灣在三亞市區東面30余公裡,早已天下聞名,一路上就有旅游大巴同向而弛,絡繹不絕。在亞龍灣度假區中心廣場兩側,沿著海岸線,分布著眾多各式各樣的度假酒店。亞龍灣的度假酒店群是整個海南島最精彩的一段,有國際知名的喜來登、凱萊、假日,獨具風格,其他的有天域、環球城、金棕櫚等,也是各富特色。這些酒店全部背山面海,座擁號稱全中國最美的海灣,與亞龍灣一同成為風景。

亞龍灣沙白水清坡緩浪大,諸多條件得天獨厚、別處難尋,確實是名不虛傳的。今天正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沙灘上人群往來如潮,鄉音起伏,海面上摩托艇、香蕉船游弋穿梭,景像一片繁忙。我上一次來亞龍灣是去年“非典”期間,人影稀少,當時在海灘上漫步而行,真有一種“相看兩不厭”的避世感覺。

我們玩了一會兒水上單車,沒有下水,因為陽光猛烈,擔心皮膚被海水浸泡後會曬脫皮。不過也可能是對大海開始產生審美疲勞,沒有了起初的那種激情和衝動。稍後午餐就在亞龍灣吃的,在三亞的旺季,不要奢求食物的味道,填飽肚子就行了。吃飽歇完,起程出發去我們今夜的目的地,陵水縣的蜈支洲島。

由亞龍灣去蜈支洲島得走海渝東線公路,這條路在未通高速公路之前就是海口至三亞之間的主干道,但我們的車子在路上行駛只能保持60公裡的時速,無法再快。若是沒有高速公路,海口至三亞之間的單向車程就得5小時以上,由此可見高速公路對地方經濟的作用。不過好在蜈支洲島的專用碼頭鐵盧港離海渝東線公路的起點不遠,只有30多公裡,再由碼頭坐20分鐘的快船,就到達蜈支洲島了。

蜈支洲島和南山、大小洞天、西島、南灣猴島這些景區都是近年新開發的旅游點,名聲不小,而且這些項目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是由某一個企業集團或投資公司負責籌資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政府一分錢不出,還可向這些公司收稅收費,有點類似房地產開發的形式。於是投資商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必須要做足前期市場調查、項目決策定位、景區選址規劃設計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等一系列功夫,由此自然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促使每一個投資商都要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後來當我們從東線高速公路返回海口時,沿途一路可見以這種模式開發的項目,例如香水灣、石梅灣、分界洲島等等,有的正在大興土木,有的已經開業迎客了。不過由於上述的原因,在這些景區內的消費價格是完全壟斷的,純屬獨家經營。我托旅行社代訂蜈支洲島上住房的時候被告知,現在是黃金周期間,房價不打折,而且低檔一點的客房已被訂滿,只有700多塊錢一天的歐式客房及其以上價錢的房間,既要預付100%的房費,還得自購60多塊錢的雙程船票,儼然是一副“皇帝女不憂嫁”的架勢。但是蜈支洲島被稱為“中國的馬爾代夫”,這對我們的誘惑力實在太大,所以大家商量之後還是咬咬牙訂了兩間700多塊錢的房,若不在小島上過夜又怎能體會它的風情呢。只是在坐船過海的時候,我的心情也隨著上下起伏的波浪一樣忐忑不定,吃不准我們這一千多塊錢是否花得物有所值。

船將至碼頭的時候,遠遠地已看見島的沙灘上椰樹成林,椰林下撐滿一把把五顏六色的大遮陽傘,有人躺在傘下的沙灘椅曬太陽。對開的海面上,可見三三倆倆的潛水者和飛馳的摩托艇。近岸的海水交織著天藍、湖藍、草藍、玉藍等數種藍色,並摻和著太陽撒下的點點金光。島的沙灘很長,游人都有點悠閑的模樣,沒有亞龍灣那樣的人潮,可能許多旅行團的行程和報價都沒有包含這個點。因如此,心稍放寬,起碼第一印像不錯。

下船登岸後,有電瓶車送至總台辦手續,然後送到房間。所謂的歐式客房,原來就是幾間一排的小平房,有十幾二十棟,散落在山邊林中,有的門前還有一小片坪地。這種布局馬上讓我明白,原來此處也是軍營所在,當地人所言“海南島上到處都是軍隊”不虛,只是和平年代,許多地方已經退兵還民而已。房間裡面的設施布置還行,有五星級的檔次,門前還有兩棵芒果樹。住了幾天的樓房,住住這種小平房,開門見山,也不錯。

在房間裡稍事休息後,我們拎上泳裝,向海濱泳場的方向漫步行去。沿山路而下,滿目青翠,空氣怡人。途中有一小媽祖廟,原是為保佑周圍海域的漁民所建,也算島上的人文史跡。行十幾分鐘,眼前敞然開朗,草地椰林、海浪沙灘,大海由遠而近、由深至淺,變換著不同的藍色,直至它溫柔地消失在海灘的懷抱裡。游人們或是在遠處的海面上搏水激浪,或是在岸邊悠閑地往來。草地上放養的孔雀和珍珠雞猶如主人,自在地散步嬉戲,不懼游客。兩個小孩樂不可支,拔腿就衝,追著珍珠雞撒歡。

和孔雀珍珠雞們逗樂合影一番之後,繼續沿海岸而行,海潮和沙灘的交界線上,堆積著一層層珊瑚礁的殘骸,連沙裡也混雜著細小的珊瑚礁石。早先看蜈支洲島的宣傳資料介紹,此島周圍海域遍布珊瑚礁群,魚類眾多,兼且水清沙幼,是三亞最佳潛水地。不過我們因拖兒帶女,為安全起見,故不考慮嘗試此項運動。

走過來時下船的碼頭棧橋時正碰見一對金發碧眼的年輕男女背著背包拖著行李下來,一看也是到島上過夜的。在三亞市已經常見外國朋友的身影,不想在這稍遠的小島上也不乏捧場客,看來這個世界真的是不大了,當然前提是你的囊中飽滿,不過我猜想歐美客在這裡花美元歐元就像我們去中越中緬邊境花人民幣一樣爽快。

下午近六點鐘,太陽未顯西沉之勢,但光芒卻已減弱。海正退潮,讓出來大片的沙灘,不遠處潮水邊緣幾塊外露的礁石上,有五六個人正低頭尋覓著什麼,引起了我們的好奇。近前一看,嘩,原來他們在挖海產! 這幾塊礁石在退潮中露出了水面,於是將一些棲息在此的水下生物也暴露出來。有棕褐色的亂蓬蓬的海藻、有黑乎乎的像海參一樣的海蟲、有大大小小的寄居蟹,真是開了眼界。正好手邊帶了小孩玩沙用的塑料鏟和塑料桶,我們自然也加入掘寶陣營,此時的大人與小孩已沒有了年齡的界限,可以為每一點收獲一起大呼小叫。後來在一位本地人模樣的仁兄指導下,我們居然還找到了好幾只海膽,要知道,這種像刺蝟一樣的圓滾滾黑乎乎的東西在廣州的酒樓裡可是要賣二三十塊錢一只呢。

正干得得意忘形的時候,遠遠地看見一個島上的工作人員朝我們走來,慌得我們馬上將手上的戰利品全部放歸大海。原以為他是來阻止我們破壞生態平衡,誰知近前一發話,才知道是來清場的,通知不在島上住宿的游客搭乘最後一班船離島。不過我們原也沒有對繳獲物下毒手的意思,純屬娛樂,放了也就放了。

在一番盡興掘寶之後,日已西沉海面之上,我們這才來到海濱浴場。此海濱浴場也是一個被山環抱的海灣,水清沙白坡緩,遠望可見海南本島的群山如黛,風景如畫。但是沙中含有許多細小的珊瑚礁石,硌腳,這比亞龍灣略遜一籌,不過還是屬於難得的自然資源了。因為沙灘硌腳,我們沒有下海暢泳,只是穿著拖鞋在潮頭衝了衝浪,然後小孩們在沙灘上興致勃勃地玩起了沙,大人們則席地一坐,閑談五六。偌大的沙灘此時除了我們之外只有零零散散幾對情侶的影蹤,各據一方,互不干擾。話題盡時,可就勢往後一躺,仰望尚帶余霞的天空,耳聽湧落不息的潮聲,此刻時鐘的擺動已經了無意義,可以忘記,只需盡情享受這種遠離塵囂的靜謐。

回到房間已是晚上八點多了,飢餓感甚濃,趕快衝洗完畢後就去餐廳吃飯。去餐廳的路上竟然有星星點點的熒火蟲相伴,這是久違了的朋友,或者說它們曾留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現在終於再次出現,而我們的在大城市裡出生的下一代,是絕對未曾見過這種生命的。於是大人們又不免變成了以前的小孩,左捂右撲,將螢火蟲們裝進礦泉水瓶,然後舉著這一瓶熒火向小孩描述我們童年的玩樂,再解釋這個物種的奇特。小孩們也由初見熒火蟲時的慌張變成好奇和開心,追逐著這點點的熒光,一路歡聲。

在餐廳隨便點了幾樣菜,可能真是餓了,只覺飯香菜甜,輕易地就扒了兩大碗飯下肚。小孩們吃飯稍慢一點,但瞧起來也是大有胃口,看來雖是自駕車隨意而行,但到底是幾日的連續奔波,寢食無定時,還是對小孩有一定的影響,不可常為。

吃完飯就到海邊去散步消化,夜幕下的海岸沒有了酷熱,只剩下風清水柔。海上有明月升起,天空不算盡黑,依稀可見淡淡的雲影。

在正對碼頭棧橋的位置,依著山腳規劃修建了一大片草坪地,有泳池、吊椅、禽舍、兒童游樂設備、海鮮大排擋、露天酒吧散布在其中,只這一圈就盡可消磨掉大半天的時光。散完步我們就在露天酒吧坐下,買兩只椰青,在悠揚的薩克斯風樂曲中,眼前有大海明月椰林山影,耳畔有草蟲的低鳴,口中有一縷椰汁的清甜,心裡無一絲牽掛。問一下老婆感覺如何,她用了一句成語:不枉此行。

十月六日

早上醒來,已是天光大亮,昨晚所說的觀日出現在看來只是玩笑罷了,恢復體力和精力才最重要。早餐就在住房門外擺幾張椅子茶幾泡方便面吃,這也是住平房才能實現的事情。清早的山中空氣像水洗過的一樣濕潤清新,四周寂靜,除了幾聲鳥鳴就只有我們幾個大人小孩的喧鬧聲。

在我們住房旁邊有一條小路,看路牌指示通向觀日岩。昨天下午和晚上出門時因急切下山,未曾留意,今早便去一觀。走不多久,就見到了目標。一整塊大面包似的花崗岩巨石盤踞在小路的盡頭,登其背,俯瞰是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抬眼是蒼茫汪洋怒海連天,迎風遠眺,心胸開闊,無怪乎當年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後便豪情萬丈,要一統天下了。想像著在此處待紅日升起時,霞光萬道,染紅碧浪與青山,又該是何等壯觀,於是不免對今早的貪睡有一些後悔了。

觀日岩側旁有一條窄小的下山石階道,直插入海岸邊那些不羈的怪石群中。我們沿著石階緩緩攀下,半途中見到一個廢棄了的防空洞,洞外石壁上的標語字跡還依稀可辯。兩旁的怪石愈下愈奇,細細分辨,有的像佛,有的像鱷,有的像龜,不一而足,而且隨著角度的不同也有各異的面貌。堅硬無比的花崗岩石在海浪常年累月的衝刷下已經了無棱角,迎海的一面也被水磨得異樣地光滑,讓人無由地生出一些滄海桑田歲月無邊的感慨出來。石岸和海的交界處,湧動的波浪不停地在石隙間衝擊游戲,激出雪樣的泡沫如煙花般散射。此處的海水在棕褐色的岩石襯底下,呈現出一種近似神秘的幽藍。潮汐湧落之間,隨時可見小魚小蟹在石縫中隱現。

從觀日岩處下來,我們又返回到碼頭棧橋附近。兩個小孩嚷著要去泳池游水,於是女人和小孩在泳池處嬉戲,兩個大男人還是想跑到昨晚那幾塊礁石處再去探一探寶。誰知過了棧橋走了約莫相似的一段距離,卻如何也尋不見昨晚的目標了。疑惑間卻突然悟起,早上海水漲潮,那幾塊礁石現在當然是在水底了,看來機遇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無法,我們只好在岸邊堆積的珊瑚中搜尋一番,看有沒有奇形怪狀的適合擺在養魚缸裡的。

我們在中午十二點之前退了房,然後上碼頭搭船離島。此處雖好,也不得不說再見了。透過舷窗回望漸去漸遠的蜈支洲島,一如昨日初見它時的風姿萬種,“中國的馬爾代夫”之稱,所得不虛。

在鐵盧港登岸時我們又被碼頭旁的海鮮大排檔所吸引了。大排檔有數間之多,每間的規模都不小,最要命的是品種極多,有不少別說我們在東方的漁港大排檔未曾見過,即使在廣州的大型海鮮酒樓裡也不曾謀面。店主店員們都站在碼頭旁熱情地拉客,店內的生意看起來也頗旺。有一人以粵語攬客,一問原是湛江人,再問價錢也還實在,我們集體研究後決定,鑒於此行已近尾聲,不妨以豐盛的海鮮來劃上完美的句號。於是入座,小孩好奇,在各種海生物之間竄來竄去,魚用網撈,螺用手抓,還要不停地詢問海洋生物知識,而店家為了做成生意也只能容忍他們的行為並負責解釋工作。兩位主婦可能從未曾試過在點海鮮時如此果斷毫不猶豫,只要是不曾見過不曾嘗過的都想把它們端上桌,幸好在男士的建議下稍稍進行了總量控制。最後下肚的品種計有:海膽盅、美女鮑、貴妃螺、五角海星、椰子蟹等。別的也還罷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椰子蟹,這種東西是熱帶海域的特產,很難人工養殖,據說是以吃跌落的椰子肉為生的。椰子蟹是最後端上桌的,在嘗過了其他海味的情況下,蟹肉入口依然鮮嫩異常,三下五除二便被分了個精光,我用蟹汁撈飯也吃了兩碗。

酒足飯飽之後要了兩個冰凍椰子飲汁,此時再用“爽”字形容已是老土了。

上島這幾天,若論可堪回憶的飯局和美食,那就是這餐還有東方漁港那一餐。很巧,兩餐都跟海鮮有關,這也是海南島的特色所在,海域遼闊、沒有污染,物種豐富、漁業發達,自然要強過我們大陸的味道。

買單之後已近下午3點,今天是環島游的最後半天,計劃是由東線高速公路返回海口,途經瓊海博鰲時順路一游。車駛出鐵盧港,沿與東線高速平行的海渝東線公路北行,行不多久就可見高速公路入口。高速入口的邊上,豎著南田溫泉旅游區的大門,此地原是國營農場,也是海南島的芒果生產基地之一,現在是廣州的珠江實業集團在此投資開發溫泉旅游度假區,今年才開業。此處離三亞市只有半小時高速公路的車程,是東線高速公路沿途的又一個新興旅游項目,套用一句流行語:海南島的東海岸現在是旅游經濟的投資熱土。

由陵水縣至瓊海市的高速裡程有112公裡,由瓊海市到博鰲鎮還有20多公裡。自從亞洲論壇永久定址博鰲後,博鰲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轉眼變成了會務及旅游熱點,這次所見比我上年來時又興旺發達了許多,簡單舉兩個例子:一是從瓊海到博鰲的公路其質量水平是世界級的;二是博鰲鎮上沿著海邊一溜排開的飯店餐廳到了晚飯時間都是車多人擠、磨肩擦腫。但要講到景點,則確實沒有什麼可說的,無非是看看舊會址、萬泉河入海口、玉帶灘,願意多掏幾十塊錢的話,還可以去瞧瞧新的會展中心,僅此而已。

我們在博鰲吃的晚飯,因午飯時已盡興,此時只是隨便補充一二。吃過之後便開車返回瓊海,上高速去海口。瓊海至海口的高速裡程是106公裡,回到海口市區時是晚上九點,至此我們由海南島西線高速公路出發,東線高速公路返回,驅車五天環島周游一圈,基本將祖國寶島的東西岸風情地理領略。當然,還有許多地方是值得一去的,像西岸的棋子灣、霸王嶺、崖州古城;中線的五指山、黎母山、七仙嶺溫泉;東岸的官塘溫泉、白石嶺、吊羅山,海南島的旅游資源數不勝數,只好再留待下一次機會了。今晚就在海口市投宿,明天一早坐渡輪過對岸大陸,然後開車回廣州。

十月七日

一早,開車到市區內的新港客運碼頭排隊上客貨滾裝渡輪,排隊等待上船的小車幾乎掛的都是“粵”字牌,買客票的時候聽售票員說,昨天的小車還多,看來自駕游已逐漸成為假日旅游的洪流。渡輪底倉先上小車再上貨車,貨車挺多,每一輛都要准確地對好位置慢慢地倒車入位,耗時不少,所以等渡輪在對岸海安碼頭靠岸時已是中午十二點。

海安鎮屬於湛江市徐聞縣,是中國大陸的最南端,由此至廣州的裡程是600多公裡,但是目前只有湛江至茂名和陽江至廣州這兩截路段有高速公路,中間約有一半路程需走國道,速度有限,再加上吃飯的時間,我們車至廣州市區時已是晚上九點多了。

七天的旅途時間好像一晃就過,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回到家趕快洗澡睡覺,明天又要再次面對繁忙的工作和上司的臉色,還是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長假期的來臨吧。

(全文完)


精選遊記: 三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