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之旅,我已籌劃多年,早在三年前日本留學期間,就有此打算,可惜終因簽證等種種原因,未能成行。現在北京悶了半年多,無論如何也要給自己放個長假,於是跑使館辦簽證,打電話訂機票,上網查資料……辛勞數周,終於手裡拿到了1月6號北京飛曼谷的機票。1月7日
簽證在自己跑了兩趟泰王國大使館後,很容易的拿到了手,不過需要單位證明。機票在詢問了多家代理店後,買的折扣票,可仍然不很便宜,往返要3700多,可能是寒假,正值旅游旺季的緣故。價錢便宜,所以是紅眼航班,晚8點多起飛,待到曼谷,已是第二天凌晨。飛機上遇到了一個在北京學中文的曼谷小姑娘,中文說得很好,據說還有點華人的血統,跟她聊了一路。她說她有7個兄弟姐妹,還給我留下電話,讓我有空找她玩。(看來她的家境不錯,家裡竟然安了4部電話。)
下了飛機,熱帶的熱浪就一下子迎面撲來,包裹住全身。人們陸陸續續走出了機場,我則留在了候機大廳。盡管是半夜,大廳裡還有不少人准備著登機,也還有不少和我一樣節約的背包客,倚著椅子,迷迷糊糊打著盹。
本來應該在機場確認好返程機票的,可是航空公司的窗口都關著,只好決定日後辦理。這給我自己留下了麻煩的隱患。為了確認機票,後來不知打了多少冤枉電話。心疼!
手表的時針終於指到了五,我提著行李,匆匆跑去坐上第一班通向市區的機場大巴。第一天的行程正式開始。
總改不了路上愛與人搭訕的毛病,倒也因此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也認識了許多朋友。大巴上,也有一個女孩子,也是一個人。臉圓圓的,看起來很憨厚。後來得知她—梁 恩朱,韓國人,剛剛大學畢業,計劃很宏大,打算花三個月的時間游歷泰國,柬埔寨,尼泊爾,印度。一路上遇到許許多多外國面孔,但亞洲人卻很少,中國人更少,最多的是在pipi島,一大群一大群蜂擁而至,又匆匆離去的跟團客。其中最多的要數韓國人,也是一伙一伙的,或是幾個女孩子一群。
她的英語說得比我還爛,這多少讓我找回一點自信。我們約好一起游覽。韓國人總有個怪癖,做什麼都非要找韓國人經營的店不可。她拿出她的guide book,一定要找上面介紹的那家韓國人開的guest house。結果,半天也沒有找到。Agency 也是如此。後來辦簽證,她又介紹我去了一家韓國人的店,交錢之後,出門就發現隔壁另一家價錢要便宜許多。後來碰到的幾個韓國女孩,也都幾乎是人手一本韓國導游手冊,吃住也都要找韓國店,非要把錢給自己的國人才可。不知是愛國,還是膽怯。最後我們七拐八拐,在離kaosan路頗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安頓下來。不過那裡也很熱鬧,四周到處是guest house ,agency,還有咖啡店,洗衣房之類。而且也相當便宜,雙人間只要200銖,一人也只不過20塊人民幣。
在泰國,住處相當便宜。當然hotel除外。一般的guest house價位都不高。而且有些還相當有情調,特色,也很干淨。如在pai 住的bangalow,還有sokothai那家由一個漂亮的英國女孩經營的小店,都讓人懷念。
放下行李,收拾停當,盡管我們都是一夜未眠,還是一同約定馬上動身游覽市容。
第一站,當然是鄰近的kaosan路。這個世界各地背包客的彙集地,果然不負盛名。雖然是清晨,街面上仍有些冷清。大概一夜狂歡的人們都還在睡夢中。
街邊有一家做印度拋餅的,裡面裹上香蕉片,煎好後再澆上奶油,味道香脆可口。還有各式水果刨冰,看得我目不暇接。朱看來在減肥,什麼也不吃,後來幾天聽說也只是除了喝水,只吃了一頓日本料理。來泰國吃日本料理!
盡管正是一月,北京還是冰天雪地,寒風刺骨,泰國確是熱浪逼人,又要不停的走路,水分消耗特別大,要不停地喝水。可是,泰國人好像沒有喝熱水的習慣。只有買瓶裝水解渴。後來,我問過當地人,說只有老人和生病的人,才喝熱水,不知是不是誇張。沒有熱水喝,是我在泰國唯一感到不習慣的地方。
Kaosan路離國家博物館,大王宮都不是很遠,我們一路步行。
國家博物館應該是我們游覽的第一個景點, 所以當一看到那幾句泰國風韻的樓台,金碧輝煌的屋檐時,心情都特別興奮。一大片草坪上孤立著一座寺廟樣的建築,隱隱傳來泰國古典樂舞,有人在優雅的合掌行著禮。啊,這就是佛國泰國。終於來了!
在博物館裡,匆匆瀏覽了約大半個小時,在出口處的長椅上坐下,歇歇腫脹的腳,喘口氣。剛才看的全是頌揚國王的歷史,有名的拉瑪4世還是5世,記不太清了,還有他那眾多的王妃。最後還有現在國王的巨幅畫像。這些歌功頌德的話,實在令人厭倦,唯一讓我感興趣的是那幾幅畫像。男性,英俊的居多,現任的國王,與劉德華竟有幾分形似。而女人們,只有用怪異來形容,眼神也是冰冷的,讓人不敢看,也不忍去細看。聽說泰國的傳統,國王有很多的妻子,數字多達三位數,而且她們與國王也多都是姑表親,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真是匪夷所思。
以為終於結束了枯燥的博物館之旅,翻翻介紹,才發現這只不過才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於是我們又穿過長長的通道,繞過一間間房舍的門廊,仿佛無休止似的看展出的一件又一件的古跡。有金塔,有各時代風格的佛像,有樂器,有服飾,還有數不清的珍寶。真是不虛此行。雖然占地面積可能不比故宮,但宮殿的華麗,以及展示的文物的數量,精美,無不讓人感嘆,這就是我們眼中不起眼的小國泰國嗎?
泰國房屋的格局,不知為什麼於日本有些相似。都是木地板,有廊檐,進屋要脫鞋。外面是艷陽高照,屋裡幽暗,卻涼氣襲人。光腳踩在木地板上,說不出的愜意。窗下,有木板搭成的長椅,坐在窗戶的陰影裡,看著窗外延伸去的大片草坪,還有雕梁畫棟的屋檐,遙想著古代閨房中的美女,是否當年也如此眺望過同樣的景致。
還有一處大廳,大概有幾百平米,正中只擺放著一尊碩大無比的金塔,高高的聳立在那裡,閃爍著光輝,讓人覺得佛的偉大,卻沒有絲毫壓迫感。無法言語的感覺,只是覺得震撼。
其他還有許多國王的車攆之類,都是純金打造的。讓人感到奢華的同時,也不得不贊嘆手工匠人高超的技藝。
泰國被稱為“黃袍佛國”,據說每個男孩一生中必須到寺院裡修行,國王也不例外。家境貧困的小孩子,也借此作為一種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手段。或許是信佛的原因,泰國人大都給人感覺和善,親切,性情溫良。博物館裡也展出了各個時期的佛像藝術,有大城時期的,sokothai時期的。泰國的佛像與中國不同,更著重審美,每尊佛像都美侖美奐,笑容中露出攝人的魅力,無不身材完美,曲線玲瓏。泰國的佛,首先是讓人愛,讓人接受的,然後才是敬仰膜拜。不想中國的佛,處處透著威嚴。
數不清的展廳,轉下來真是筋疲力盡。待走出大門,時間已近中午。同行的朱,終於堅持不住,說要回住處休息。於是我一個人向大王宮進發。
午飯,在路邊吃了份蓋澆飯,味道很辣,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到事件很多人手提塑料袋裝的果冰,邊走邊喝,很是有趣。
大王宮附近,有很多小店,還有很多小吃。特別是泰式的烤雞肉,香噴噴,讓人難以忘懷,現在想起還直流口水。還有炸香蕉片,還有各種熱帶水果……
王宮自然是壯觀的,各式的建築,泰式的佛院,吳哥式的佛塔,國王的西洋式行宮,無不透露著巧奪天工與奢華。還有泰國古怪的神獸。
寺廟看了好多,無法一一記述,但其中最愛的要算是wat arun,被稱為“佛曉寺”,曾出現在三島由記夫的作品中,據說是日出日落時的風景最美。中國人叫它“鄭王廟”,說是紀念鄭王的。去wat arun,需要從大王宮處的碼頭乘小船,過河到對岸。船票出奇的便宜,只要2個銖。坐在船上,行駛在環抱曼谷的劭皮耶河上,河上飄著不知是浮萍還是垃圾的東西,不管是什麼,卻說不出的靜謐與美,吹著河風,說不出的愜意。只可惜路程太短,轉瞬及至。對岸就是雄偉的wat arun的尖頂,直聳雲霄,抬頭仰望,仿佛帽子都會掉下來。
Wat arun是模仿高棉風格建造的,采用了須臾山形式建造,四周有極為陡峭的階梯通向尖尖的塔頂,站在上面俯視,一定很壯觀。因為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風格的建築,所以十分震撼。後來去了吳哥,雖然那裡規模更為龐大,而且也應更為典範,可惜因為種種原因,外牆的裝飾都已剝落,只留下原始的黃磚或青石讓人憑吊。而wat arun保存的卻極為完好。塔身的彩繪色澤亮麗,精美華麗。就這樣坐在烈日下佛塔的陰影下,仰望藍天白雲背景下的塔尖,聽聽風聲,或什麼也不做,只是享受這盛夏,這樣的時光是多麼美好!
後來幾次想在清晨重游故地,可是再也沒有時間,不知以後什麼時候再來泰國,再來這裡!
王宮邊還有一座寺廟wat pho,也是典型的泰國寺廟建築。裡面的臥佛很有名。據說這裡的泰式按摩也是歷史久遠。這時同行的是一個日本小姑娘,來自京都,言行也都有些古韻。和她一起體會了半小時的按摩,覺得疲勞的確減輕了許多。在寺廟裡的長椅上,喝著免費提供的茶水,感受著寺廟裡清幽的氛圍,這就是幸福啊。寺廟裡許多修行的僧人能夠悟道,也不無道理。
晚上,閑逛kaosan,吃數不清的小吃,春卷,涼糕,水果,刨冰,直到彎不下腰來。
路兩旁擺滿了小攤,服裝,工藝品,小吃,一眼望不到頭。形形色色的人,黑頭發的,黃頭發的,各色的服裝。酒吧裡坐滿了人,到處是狂歡的人們,人們盡情的享受著,仿佛是一個盛大的節日。有購物的,有在路邊編著泰式小辮的,空氣中彌漫著燒烤的香氣,喧鬧著,連空氣都放佛要舞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