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游雜記

作者: 淡泊以名志

導讀暫別城市的喧囂,尋求久違的寧靜,3月3日我和好友雯向著素有“小橋,流水,人家”美稱的西塘出發了。開往寧波的5081次列車8:56(應8:48左右不夠准時地從新客站發出,一路上看看報,聊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嘉善火車站,晚點十幾分鐘。出站一直往前走,看到有著玻璃幕牆的保險大樓左手打彎,過一座橋就到了嘉善汽車站。就在我們急切尋找著網友介紹的中巴時,一位 ...

暫別城市的喧囂,尋求久違的寧靜,3月3日我和好友雯向著素有“小橋,流水,人家”美稱的西塘出發了。開往寧波的5081次列車8:56(應8:48左右不夠准時地從新客站發出,一路上看看報,聊聊天,不知不覺就到了嘉善火車站,晚點十幾分鐘。出站一直往前走,看到有著玻璃幕牆的保險大樓左手打彎,過一座橋就到了嘉善汽車站。就在我們急切尋找著網友介紹的中巴時,一位熱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公交216也可以到達西塘,且票價僅2元。果然順著他的指引,我們穿過候車室,往寫著216字樣的檢票口方向走,很快就找到了216車(末班車停靠西塘17:30)。停了6、7站,大約20幾分鐘後我們就到了西塘站(不是終點站),下車後過馬路往前走,就看到了網上大名鼎鼎的農工商超市,進得門,只見一名營業員正在整理著茶葉蛋,從這個鍋移到那個鍋的,竟有三大鍋,大概是吃得人太多了吧,平常市裡超市賣的茶葉蛋也就用一只電飯煲裝著。因為想著等會兒要大吃小吃給胃留點空隙,沒敢多買,只要了兩個,不過嘗下來,覺得味道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可能是我們期望值太高了吧。看來,期盼以久的美味在心中經過時間的滌蕩,也會變得脫離現實,不近情理。稍是停留,我們繼續沿著超市的大門朝前走,經過一個農貿市場逛了一圈,發現物價並不比上海便宜,只是草莓新鮮度強過上海,不過,投機分子倒是無孔不鑽,可憐生姜被熏得黃黃的、胖胖的,就等著新主人領回家。又走了一段直路,右側可見嘉善第二人民醫院時,差不多無直路可走了,就順勢往左走,過不了多久,就可看到一條通往西塘古鎮寬度僅為一米左右的蘇家弄了。

走過一條100多米長的小巷,就到了以廊棚和古弄在江南獨樹一幟的千年古鎮西塘了。所謂廊棚就是街邊住戶將屋檐延伸到河邊,下面用一根根的圓柱支撐著而形成的一種像廊橋樣的建築特色;古弄在鎮上隨處可見,最窄的竟不足米寬,據說它原是專供大戶人家的男僕行走的通道,時過境遷,現在竟成了西塘一景。另外,在西塘還可看到許多明清建築,杜鵑花也隨處可見,聽說鎮上居民有養杜鵑的習慣,品種有145種之多。

一路上我們吃了青豆、蜜汁大頭菜,芡實糕,臭豆腐和冰塘葫蘆,特別是冰糖葫蘆,超級好吃,晶瑩剔透,甜中帶酸,要不是怕路上烊化,我們真想帶個十幾,廿十串的回去,細細品嘗。可惜只顧吃,忘記將店名,店址記下來,店員也和藹可親,倒讓我們不好意思還價。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整個西塘只有這麼一爿冰塘葫蘆專賣店。芡實糕我們是在森林芡實糕坊買的,味道不錯,價錢可能是全鎮最貴的吧,10元/斤。徐森林很會做生意,給我倆各稱了兩斤,又拿了個小食品袋裝了三兩左右,說是讓我們路上吃,這樣一來,想著跟他還價的話語就再也說不出口來了,著實被他的厚道所感動。其實,誰又在乎這幾個小錢呢,不就圖個心情愉快嗎?平素被斬的無奈也就只能在還價的過程中補償了。

午飯,我們是在久負盛名的老品芳吃的。這個飯店真不好找,一路問過去,終於在過了送子迎鳳橋,沿河再走6、7分鐘才找到,差點因為店LOGO太不起眼錯過了。當時只見大門虛掩著,一對夫妻模樣的人正吃著飯,說實在真不像個飯店。推開門,一陣寒喧、入座,倒茶、吃菜、喝湯,一共叫了三菜一湯,總價僅26元,真正的價廉物美。那個淑鹽南瓜特好吃,聽老板說是數十次的實踐結果。在此祝老板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西塘三把刀”聲名遠揚,到西塘不能不拜訪一下三位刀主的住宅,使我們的心靈被文化文化,性情得到熏陶。飯畢我們先到“水陽樓”目睹徐老師的竹雕藝術、再去“醉園”陶醉於王氏父子的版畫藝術,最後進“桐村雅居”零距離接觸錢錦銘的剪紙藝術。所到之處,無不讓人佩服主人非凡的毅力,贊嘆其深厚的藝術功底。我想,古鎮之所以有魅力,或許不是因為這裡有小橋、流水,關鍵在於這裡有文化人家,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是江南古鎮的靈魂所在。鮮活的水鄉生活愈發顯得詩意盎然,回味無窮。

不知不覺已到傍晚了,明天還要上班,遺憾的是未能留下住一晚,欣賞串串紅燈籠下的古鎮。但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再來的理由呢,想到此,心中釋然。西塘橋美,水佳,人更好!

這篇所謂的游記是我的處女作,寫得不好,望各位多多所涵!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