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好漢闖湘西之尋夢鳳凰

作者: 吃碗瞧鍋

導讀最先知道鳳凰,是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再加上各種媒體的宣傳報道對她便充滿了向往。幾年前的某個國慶節終於有了充裕的時間,七個志同道合的人一拍即合決定共赴中國最美的小城之一--鳳凰。去之前,我們查閱了不少資料,了解了一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從長沙出發坐火車到麻陽,我上次去是下午乘車,次日清晨到的。票不是太好買, ...

最先知道鳳凰,是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再加上各種媒體的宣傳報道對她便充滿了向往。幾年前的某個國慶節終於有了充裕的時間,七個志同道合的人一拍即合決定共赴中國最美的小城之一--鳳凰。去之前,我們查閱了不少資料,了解了一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從長沙出發坐火車到麻陽,我上次去是下午乘車,次日清晨到的。票不是太好買,如果運氣

好的話可以補到臥鋪。保持體力對後繼的旅行很有好處,所以這個money還是不要省的好。

到了麻陽之後,不要停留直接坐汽車去鳳凰。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了,票價好像是十元。出了麻陽火車站沒多遠就可以看到路邊上停靠的中巴車。進鳳凰的時候,可以看見那座高高的白色的門樓,就是宣傳片裡經常可以看見的鳳凰小城的標志,不及電視中的好看,當時我是挺失望的。到了之後,可以嘗嘗當地的早點,味道不錯,價錢也很便宜,然後就是找到一個落腳的地方,解決住宿問題。旅店很多,各種檔次的都有,比較好找。對了鳳凰的民風淳樸,不用擔心治安問題。清裝之後,有兩種選擇,一是游覽城裡的一些景點,二是去黃絲橋古城。因為開始的時候見到的鳳凰不像期望中的古城的樣子,而我們當時急於看湘西小城的風貌,就立即搭車去了黃絲橋。很小的一座城,但給人的感覺是麻雀雖小,五髒具全。裡面住的的有苗民,就像一個普通的小村子,只是有滄桑的城牆而已。在城門口有出租苗族服裝和銀質飾的地方,mm們可以過一過照相的癮。中午的時候可在苗民家裡搭伙,借機參觀一下苗人的房子,很有特色的,不要錯過。當時並不知道後面的幾天中會有機會住在苗人的家中,所以很是興奮,四處亂竄。因為是秋天,所以土牆上四處可以見到一串串紅紅的干辣椒和黃玉米,配著黑褐色的木知的房梁,看起來感覺很好。

附近有苗疆邊牆,是抵御外族入侵用的,我當時去的時候還沒有完全修好,一般而已現在好像已經開發成了一個景點,可以去看一看。

下午返回鳳凰。開始逛鳳凰城。城內的交通工具是三輪車,很便宜,壹圓錢可以到任何一個地方。景點有天然的,也有人文的,那就是看各人所好了。

天然的景點有一些山和溶洞,據說景色不錯。不過考慮到這次來湘西是想看看這裡的民俗和文化,而且以前山山水水也看過不少,就放棄了。人文的景觀幾乎全是和沈從文、黃永玉有關的,他們的故居,學堂,弟子的住所,湘籍名人的墓地等。看看也不錯,有助於了解鳳凰近年來的文化和建築風格。而且可以看到很多他們的真跡。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些地方還不及城裡老街上的店鋪感覺古樸,自然。在老街上我們拍到了不少好相片,尤其是在一家木器店,木工們黑紅的脊背,翻卷的木花,低沉的號子聲,陳舊的木門,屋內掛在牆上制好的民族特色的木器,門外的青石路面,就像是回到沈先生筆下的邊城。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就要自己發掘。在老街上吃了晚餐,忘了是什麼名字,反正是以前沒聽過的東西,味道怪怪的,倒也不難吃。逛了逛夜市,城裡人關門收攤的很早,沒有都市的喧擾,安安靜靜的感覺很好。

第三天,好像先是去了各種故居和墓地,然後就跑去找吊腳樓,邂逅了一群采風的學生看了看他們的畫,聽他們侃了侃湘西的風情。吊腳樓遠沒有畫上的好看,主要是水被污染了。在白塔附近有幾家買民族服飾和工藝品的小店,可以看看。順著湖邊就到了邊城詩社。這個在前面的一篇《鳳凰小記》中有介紹,這裡就不多說了。然後還有幾個地方一定要去,一個是集貿市場,有很多土特產,最主要的是有很多美食,呵呵,千萬不要錯過。一個是中心祠堂,雖然沒有什麼東西了,建築還是很有特色的。最後一個是舊式的戲台,運氣好有節目看,據說再過幾天有戲班子來,我們等不及了,也就沒眼福。當時還覺得很遺憾,覺得沒緣看到湘西最有名的儺戲,畢竟對《邊城》裡的儺送二佬的印像太深了,總想看看儺神是個什麼樣子。不過在德夯總算是看到了一場儺戲,不枉湘西之行。

傍晚的時候,去了城郊的苗人家裡,主人很好客,陪我們聊天,還招待我們吃甘薯和桐葉粑粑,因為從談話和觀察中知道主人家裡並不富裕,所以心裡很過意,臨走時我們想給主人升中學的女兒一點錢作為答謝,主人卻執意的拒絕了。而且還擔心我們天黑迷路,一直把我們送出很遠。回去的路上,和同伴感慨,雖然鳳凰小城本身的景色一般,但這裡的人真的是很好,難怪稱為中國最美的小城。深深的覺得讓你記住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最重要的因

素還是人。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