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訪大峽谷事故幸存者--大峽谷有一個導游見死不救

作者: haoxingren89

導讀沮喪、哀傷、悲痛!昨日下午5時18分,浙江省臨安市浙西大峽谷景區劍門關景點浮橋側翻事故中的金壇市首批22位幸存者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熱土,與出游之前的興奮相比,如今的他們,在慶幸自己幸運的同時,更多的是把眼淚與悲情獻給了遇難的同事及他們的親人。一見到遇難者沈菊芬的工作照,幸存者葛女士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雙手捂住浮腫的眼睛,“她和孩子本來可以獲 ...

沮喪、哀傷、悲痛!昨日下午5時18分,浙江省臨安市浙西大峽谷景區劍門關景點浮橋側翻事故中的金壇市首批22位幸存者回到了自己熟悉的熱土,與出游之前的興奮相比,如今的他們,在慶幸自己幸運的同時,更多的是把眼淚與悲情獻給了遇難的同事及他們的親人。一見到遇難者沈菊芬的工作照,幸存者葛女士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雙手捂住浮腫的眼睛,“她和孩子本來可以獲救的,可景點導游沒有伸手救她們……”老人家知道此事後,不顧體弱的身體,執意要跟著車子一起去浙江,一家人都說不服他,只好由家人服侍著一起去。

看著車子離去的背影,金壇環保局辦公室的尹虹琰主任又一次紅了眼眶,她說,她昨天聽到這個消息時就像做夢一樣,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在尹主任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環保局二樓楊冬梅的辦公室。一進大門,正對著大門口的一張辦公桌上,一張微笑的“臉蛋”立即印入了記者的眼簾,她就是楊冬梅。偌大的辦公室靜得令人難以想像,4位昔日的同事臉上寫滿著哀傷。尹主任簡單地向4位同事介紹了一下,然後徑直走到了楊冬梅的辦公桌前,輕輕拿起桌子上鑲著楊冬梅照片的職務牌,用手輕輕拂拭著她的照片,伴隨著這一連串的動作,尹主任的眼淚已一顆顆的滴落。當她拿起毛巾為楊冬梅整理辦公桌時,似乎整個人已不能自制,楊冬梅像往常一樣甜蜜地微笑著。尹主任輕輕擦拭著楊冬梅的辦公桌,辦公室裡的所有人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淚。

尹主任說,楊冬梅對工作非常刻苦,在前不久剛剛舉行的環保系統演講比賽上,楊冬梅還奪得了二等獎。但之前她絲毫沒有演講經驗,當接到局裡交給的任務時她全身心投入,為局裡爭得了榮譽。坐在楊冬梅對面的是原監察一科的隊長,當記者問他聽到這個消息後是何感覺時,他低下了頭,不停用手擦拭著面額上流淌著的淚水。

環保局長:

她們都是優秀工作者

昨日上午,記者在金壇市環保局見到了張副局長。張副局長告訴記者,當天下午1點多鐘,剛上班不久,浙江那邊就傳來了發生事故的消息,當時全局都震驚了。張副局長稱,這次出游活動是為迎接“三八”婦女節的到來,應婦女同志的要求,局裡特別安排的雙休日外地周末游,最後婦女同志一致同意去浙江,他們就通過金壇金沙旅行社組團去了浙江。張副局長說,出游前,局裡為安全考慮,還派出了一個副局長帶隊。星期六從金壇出發,原定星期日就可返回金壇,實在沒想到會出這樣的事情,說著說著,張副局長的聲音都哽住了。

據張副局長介紹,該局參加這次旅游的職工及家屬一行共26人,遇難的楊冬梅和沈菊芬2人均為該局監察大隊的科員,死者中還有楊冬梅的兒子和沈菊芬12歲的女兒以及另一位職工年邁的母親。張副局長這樣評價她們,原籍東北的今年34歲的楊冬梅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是2004年7月份通過國家公務員招考錄取的,而當時張副局長就是主考官,楊冬梅的成績非常優秀,在十幾個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最後奪得了第一名。38歲的沈菊芬學校畢業後就在環保局工作,直到去年才轉正,沈菊芬對工作兢兢業業,去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據悉,目前金壇市副市長、環保局局長、旅游局局長等主要領導已分批趕往出事地點,協調處理善後事宜。

旅游局長:

景區應急預案有漏洞

金壇市旅游局局長鹹毛潭在昨日凌晨已親自趕到了浮橋側翻事故的浙江現場。上午記者第一時間聯線前方事故調查人員。鹹局長在電話中語氣沉重地告訴記者,他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浮橋邊,浮橋此時已是翻了個底朝天,景區內一片寂靜。他說:“我們趕來現場主要是在一旁觀察、分析和監督,同時為遇難者家屬送來金壇人民的一片愛心。”

鹹局長稱,事故處理事關重大,肯定要追究事故的過失責任。目前,所在地政府已經組成了事故調查委員會。由於情況尚不明確,所以當地官方還沒有確切消息。不過,現在看該旅游景區肯定存在旅游設施應急預案不足的嚴重漏洞。“現在,在場的很多家屬們十分地悲痛,正准備在附近布置靈堂。此時的我們心情也十分沉重。根據我們了解掌握的情況,該景區的浮橋是由於當時游客重心集中在一側,導致側翻而釀發慘案。”

幸存者:

景點導游竟見死不救

由於張副局長曾向記者透露,幸存者昨日將有可能回金壇。為了這一句話記者苦等了3個多小時。昨日下午5時18分,一輛湖藍色的依維柯緩緩駛進了環保局大院,幾位十分憔悴的幸存者走出了車廂,由於考慮到他們身心疲憊等原因,環保局有關領導制止了記者的拍攝。據駕駛員稱,原來車裡一共載了20多個人,可一到金壇,很多人都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陸續下車各自回家了。“他們實在是太想家了!”

應記者的要求,環保局有關領導最後同意讓記者采訪幸存者。據幸存者葛女士介紹,她是局辦公室的科員,她說當天浮橋側翻時間應該是10時07分,她當時和沈菊芬母女及另外2個同事走在金壇旅游團的最前面,當時上浮橋時她就感覺不太好,橋搖搖晃晃的,一點都沒有安全感,當他們一行人走到橋中間時,迎面走來了一行太倉的旅游團,大家沒有把握好平衡浮橋橋就翻了個身。她說幸虧當天她穿了很厚的羽絨服,很快就浮出了水面(她不會游泳),她拼命抓住欄杆,最後才爬上了橋。“等我到橋上時發現身邊的沈菊芬母女已在慢慢往下沉了,當時景點有一導游就在她們母子的旁邊,可他沒有伸出援手,只顧自己游回了岸邊,我在橋上喊,可是沒人應,我眼看著沈菊芬母女就這樣在我眼睛裡消失了。”葛女士啼哭著,“其實只要那個導游能夠伸一下手也許她們母女就有救了……”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