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三十多年來第一次在他鄉過年,我利用這次的機會,過了一個特別的新年----攀越人煙稀少的九峰山----銀廠溝。九峰山----銀廠溝是四川的一個省級旅游景點,不算很出名,去的人少,年三十會更加沒有人去。我現在年三十出發,從攀越九峰山進入銀廠溝,這樣可以逃去銀廠溝的門票三十元,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能一個人完成呢?因為九峰山還沒有開發,沒有什麼設施,而且幾十裡的山路,面對的困難有多少,危險有多大,我一無所知。如果能完成,應該是人生的一項挑戰。
2005年2月8日(年三十)早上八點,我背上跟隨我多年的背包,帶上登山仗,穿上登山鞋,腿上綁上一把軍刀,乘坐73路公交車去到五塊石客運站。到了車站,買上去彭州的車,經過約一小時就到了彭州,然後乘到白水河的車,再經過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白水河,最後乘去銀廠溝的小面包約半小時就到了九峰山腳。
在九峰山下的一個小飯館吃了一碗3元的煎蛋面,裝滿一壺水,就正式開始我的登山路程了。九峰山的路比較陡,有半裡多的是柏油路,路面比較潮濕。經過半裡多,來到九峰山的接待處,其實也是一間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寺廟,海拔1350米。我走進接待處,放下背包拜見菩薩,希望菩薩保佑我路途順利。寺廟的主持人----一位八九十歲的老人家,他熱情地問我是否吃了午飯,並提來開水,讓我自己倒水喝,他自己忙著做飯。(飯餐3元/位)
我將自己的水壺灌滿水,休息了幾分鐘就繼續上路。路越來越不好走,路況由柏油路該為碎石路,兼坑坑窪窪的,並且潮濕,石面很滑。這樣的路走了十多分鐘,就開始進入山林間的石階路。雖然是石階路,但是在山林裡,而且海拔高,路面上開始有積雪,樹枝上的積雪有時也會因為過重而掉下來,路面的雪有些已經融化,加上常年見光少,這樣路更加難走。有些小樹或者小的灌木經受不起雪的壓迫而倒在路上,造成前進時不得不“披荊斬棘”。
在這樣的山間小道走了二十多分鐘,遇到一對浪漫的情侶迎面而來。熱情而大方的美女揮手向我問好,並告訴我上面的雪很厚,把她的鞋都弄濕了。我這才發現美女的纖纖小腳上穿著的運動鞋都濕透了,她還關切地問我是否一個人來的,在我確認後,她囑咐我路上小心就與男友像一只快樂的小鳥一樣飛下山去了。
雪越來越厚,終於來到了位於海拔1540米的清涼寺。清涼寺在山雪中顯得非常凄涼,寺門很破舊並還沒有建好,我覺得“凄涼寺”更為確切。登上石階,來到大雄寶殿前,發現廟祝們都在忙著給菩薩門檫身。我上前朝拜佛祖後,一位六十多的女廟祝熱情地問我需要吃的嗎?我告訴她我已經吃過了,她就提來了一個保暖瓶,讓我喝些熱開水,暖暖身。
灌滿水壺,休息十分鐘,我繼續前進。從清涼寺的後門走出去,就看到一條鋪滿了雪的鐵鎖橋,因為年久失修的原因,橋面上的木板有些已爛掉,可以看到一個個的雪窟窿,挺危險的。原來這是上山的路,現在只好繞道而行。繞過索橋就來到了位於海拔1640米的螃蟹沱。風雪中的螃蟹沱給人一直種蒼涼的感覺,雪鋪在大石上面,沱中的水已經結冰了,完全沒有夏天的螃蟹沱的幽美。
前方的路越來越不好走,山道的積雪也越來越厚,把上山的台階都覆蓋了,根本無法看到那裡是路,現在只能靠著隱隱約約的前人的腳印前進。山也開始陡起來了,有些地方無法站立行走,只能趴下來爬,我想當年紅軍過雪山大概也是這樣的情形吧。手上雖然戴上了皮手套,但是融化了的雪水還是從線縫裡滲進去,感覺冰冷的。氣溫大概在零下吧,我背著背包,除了一件棉質的內衣,外面一件羽絨服,但還是熱得出汗把衣服都濕透了。整座山一個游客也沒有,這裡也沒有人住,一個人在這麼荒蕪的雪山,而且還是第一次爬雪山,心裡不害怕才怪了。說真的,有時候也想過,算了,往回走,但是也告訴自己,一定要完成整個路程,當作磨練。我的兩只腳後跟感覺好疼,估計可能因為穿的是新鞋,不習慣吧,管不了,繼續往前走。最痛苦的是,走累了,也沒有地方可以坐下來休息,走得真太累了,只好把背包放在雪地上,然後自己坐在背包上休息一下。但是不能坐得太久,只能休息3-5分鐘,因為一停下來休息,人就馬上感到冷,特別是衣服也讓汗水給濕透了,風一吹,感覺特別冷,也容易感冒。坐在背包上,覺得很舒服,渴了就抓一把雪放在嘴裡,雪一點一點的融化,雪水如甘露般,特別清甜,也許是因為第一見到這麼厚的雪吧,所以感到新鮮和興奮。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沒有雪的地方,因為地勢凹了進去。難得有這樣的好地方,我走過去,好好坐下來休息,順便把登山杖也去出來用。放下背包找登山杖是才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把他丟了,辛好在這裡有根直徑約5公分的樹枝,我取出軍刀把樹枝砍斷,這樣就有了臨時的拐杖。
休息了十分鐘就繼續前進,因為越坐越冷,所以趕緊上路。有了拐杖,走在雪地更好走了,除了可以借力外,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拐杖來試探雪起是否結實,因為有些地方可能是空的,或者是山沿邊的雪延伸,如果踩到這些地方很容易摔下山的。就這樣走走停停,也無心欣賞風景,只想盡快去到祖師殿。走著走著,忽然發現前方的雪地隱約有條腳印,我一直是跟著隱隱約約的腳印前進的,這裡有兩條腳印,而且一條往左,一條往右,究竟該走哪邊呢?況且一直沒有路標,只有賭一吧,就跟著左邊的腳印走吧,因為這邊的腳印比較多,憑感覺這邊走的人多些。走了一段,雪地上的腳印消失了,糟了,難道走錯了?往回走,再走另一邊?不,既然到了這樣的地步,看地形不算陡,就順一個方向往上爬吧。謝天謝地,過了一段雪地,又看見前方的雪地上有清晰的腳印,我趕緊跟著腳印走。走了不多就,就看見前方有殿宇,完全是木結構,原來到了海拔2000米的祖師殿。
放下背包,進到大殿去朝拜佛祖,大殿裡還有一位四十來歲的漢子。他熱心地詢問我為什麼只有一人這時候來,我告訴他因為我想這個年三十過得有點意義而已。我順道問他,去九峰頂的路怎麼走,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到。他告訴我,往左走大概3-4小時才能到達,並說現在好久沒有人上去了,這幾天風雪也大,封山了 ,並且前方的路已經給雪埋沒了。我順著左邊的路走去看看,發現根本沒有腳印了,算了,不冒這樣風險,因為我是第一次到九峰山,對它的地理環境不熟悉,而且也沒有腳印,無法前進。我回頭再問那漢子,去銀廠溝應該怎麼走呢?他告訴我往右邊的路走大概2個小時,還說現在去可能太晚了,不如在這裡住一個晚上,明天早上再出發。在這裡主持可以安排住宿和吃飯,不是營業性質,所以不收錢,只要明天隨意掏十來二十塊錢捐作香油就可以了。我覺得也可以,他就帶我去找主持。跟著他來到食堂,找到了主持,原來是一為八、九十歲的老太婆。我覺得很累也困了,告訴她,想看看住宿處。她把我帶上二樓,打開了一間房間,裡面有兩張木床,床上有棉被,但是很髒,不過也沒有關系,我可以用自己的羽絨睡袋。但是她後來說了一句話,這裡現在沒有電。媽呀,沒有電,晚上黑乎乎的,漫漫長夜如何熬呀?
看看時間,還早,只是差不多四點而已,就算自己走得慢,走兩個半小時,也就是六點多就能到銀廠溝,天色還沒有黑。我想老太婆告辭,說我還是趕往銀廠溝吧。那漢子這次主動告訴我,去銀廠溝會從他家門上經過,他現在也回家,帶我走一段路。在路上得知這位大哥是練武出身,經常到祖師殿的,他並邀請我可以住在他家,看來山裡的人真淳樸。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他家了,他家門前堆了一座柴山,應該是生火用的。他熱情招待我坐下,並提來了開水,正好需要補充。
休息了十分鐘,問清楚的路線,只要順著那條道往下走就可以了,就向他道謝並起程。余下的路都往下走,覺得沒有上山那麼辛苦,而且腳也覺得舒服些。有好些地方,山道不算很陡,而且前方的山道比較直,我干脆玩起“滑雪”,一屁股坐在雪地上,順著山道滑下去。就這樣走一段,滑一段,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見到前方有座寺廟,打算在那休息一下。還有十多米時,突然在寺廟裡衝出兩只大狗,衝著我狂叫,把我嚇住了,但也把寺廟裡的人引出來看怎麼回事。出來的出家人把狗趕走,把我接進寺廟,這裡是送子殿。寺廟裡的出家人好奇地問了一些同樣的問題,我向他們要了些開水,灌滿水壺,休息了十來分鐘就繼續前進。
過了送子殿,山道上的積雪越來越薄了,漸漸可以看到階梯了。走到一個地方,前方左右各有一條道,這些道是人在草叢中走出來的,究竟應該往哪邊走呢?就往右走吧,但是走了大約十多分鐘,就進了山林,沒有特定的路,難道走錯了。我認准一個方向往走了沒有多久,看到地上有根水管,我就順著水管走,水管的前方一定有住戶。皇天保佑,我終於見到前方有建築物,看起來應該是渡假村,那我應該是到了銀廠溝了。
確實到了銀廠溝,找到了一家叫“天外天”的旅館,以包吃晚飯、早飯五十元的價格住下了。時間剛好六點半,從九峰山到銀廠溝,花了六個小時有多,整個行程可謂刺激,本來這山有熊等凶猛的野獸,但是現在冬眠,所以我也安全完成了這段路程,也成功地逃了三十元的門票。
七點的時候,房東叫我與他們一起吃“團年飯”。飯桌上有十多個菜,還有酒水供應。與不認識的一家人吃團年飯,能有意思。他們不停地勸酒,也熱情地讓我多吃菜,就像一家人一樣,感覺好溫馨。
吃過豐富的團年飯,看小孩放煙火,八點多我就回房間休息了,因為太累了。回到房間,脫下登山鞋,發現兩條腿的腳後跟都磨出水皰,而且把水皰也磨破了。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我躺下一會兒就睡著了。
第二天七點我就起來了,看到外面還是黑乎乎的,房東他們也還沒有起來。等到八點,房東終於起來了,她煮了一份湯丸給我。吃過早飯,我只帶上相機,戴著皮手套,拄著拐杖走向銀廠溝風景區。
在差不多到停車場的地方,我聽到“嘩嘩”的是流水聲,走到河邊看,卻因為是枯水期,河床上見不到水,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石頭,其中有一塊巨石上刻有“聽濤石”。在這裡,你沒有看到河水,卻只能聽到水聲潺潺,卻不見其影,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神奇啊!
從停車場往左走,先來到銀蒼長廊,它像一條畫廊建立在潭邊,挺有詩情畫意的。經過長廊就是大龍潭的末端,這裡有大大小小的潭十多個,潭水都是綠水。潭水邊還有一個涼亭,涼亭連接著九曲長廊,配合潭水,可謂景色幽雅。
穿過九曲長廊,就見到一個拱形的牌坊,上面刻著“銀蒼棧道”四個字。從牌坊進去就是銀蒼棧道,這條棧道有一、兩公裡長,它沿著山邊而建,峽谷中央是大大小小,清澈的潭水,好一幅幽雅的山水畫啊。棧道的一個位置,有個三角形的洞穴,刻有“虎穴”,仿佛真的虎穴一般。棧道的中端有座鐵索橋,取名叫“鎖龍橋”,他橫跨雪谷,仿如把一條臥睡的白龍鎖住一般。經過鎖龍橋,去到山谷的另一邊的山道旁,有塊巨石,石上有棵樹,這就是鳳凰聽濤了。棧道的末端也是一條鐵索橋,名字叫“通天橋”。通天橋橫跨在這裡的雪谷,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通天橋的另一端是去蒼峽閣的山道。
去蒼峽閣的山道比九峰山的山道要難走多了,因為山道是一天崎嶇而陡,只有半米寬的階梯。積雪鋪滿了階梯,走在積雪上面滑得很,有時候不得不像猿人般,四足並用,方能安全爬上去。
在這樣的山道走了一個多小時,才遠遠看見蒼峽閣。在迷霧風雪中的蒼峽閣,有種說不出的滄桑。到了蒼峽閣才知道在往上走的地方都封山了,只好在這裡吃了碗面條就往小龍灘方向走了。
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了小龍潭,因為連續兩天的行走,人感到疲乏極了,還沒有怎麼看到好的景色,就匆匆打道回府了。也結束這這次的單人攀越雪山,獨領風騷的行程。
成都----彭州9元,彭州----白水河7元,白水河----九峰山5元,午餐3.5元
銀廠溝住宿連晚餐50元,午餐(蒼峽閣)方便面6元,銀廠溝----白水河6元
白水河----彭州7元,彭州----成都8.5元合計:1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