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多神山之旅(完全版)

作者: 閉上眼睛

導讀在一本多年前的《宗教》雜志上看到了關於墨爾多山的介紹,文章簡短,就一百字左右。可提取的有用信息:墨爾多山——嘉絨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地處甘孜州丹巴縣岳扎鄉境內,峰頂海拔5105米。我們三個女孩就憑著這點信息乘上了成都——丹巴的汽車。 ***************************************************************** 時值十.一大假,人們紛紛湧出家門。西門車站發往四姑娘、九寨溝的 ...

在一本多年前的《宗教》雜志上看到了關於墨爾多山的介紹,文章簡短,就一百字左右。可提取的有用信息:墨爾多山——嘉絨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地處甘孜州丹巴縣岳扎鄉境內,峰頂海拔5105米。我們三個女孩就憑著這點信息乘上了成都——丹巴的汽車。

*****************************************************************

時值十.一大假,人們紛紛湧出家門。西門車站發往四姑娘、九寨溝的車爆滿。也許我們的行頭也很像要去四姑娘或九寨溝吧,上車時,司機特意告訴我們這車到丹巴。

當汽車經過四姑娘山景區時,我驚訝地發現半年前那個平靜的小鎮如今車水馬龍。大大小小的汽車在所有空檔處擠得滿滿的,僅有的一條街上游客如織。我不禁暗自慶幸選擇英明。

我們的車逃離擁擠的日隆鎮繼續向西行。

由於不知道岳扎鄉的位置,我趁司機檢查車子時告訴他我們要在岳扎鄉政府下車,請他到時叫我們。司機是一個敦厚的中年男子,聽後滿面疑惑,甚是擔憂:“有熟人嗎?”當我告訴他有當地的朋友來接我們時,他才微笑著問:“是不是去墨爾多。”我大喜,趕緊向他了解墨爾多的情況,沒想到被潑了一瓢冷水。說此山山高路陡,山上風雨莫測,很少有人到峰頂,總之最好別去!還好心地為我們設計一條撤回去游四姑娘的路線。但見我們很堅決,也只好作罷。

下午4點半,車停在一排廢棄的土牆邊,牆裡是幾間正在修建的平房。司機招呼我們下車,這就是岳扎鄉政府了。

綠水青山總是最能讓人精神煥發,幾分鐘後我們已忘了疲倦,開始打聽另外兩個朋友的消息。他們從金川過來,說好在此碰面,按說應早到,可是問了很多人都說沒見到過他們,我們決定就地等候,便懶懶地坐在牆邊。

這時車上有人大聲招呼我們,我有點奇怪了-----怎麼還沒走?也許是大渡河奔流的聲音太高亢,我們聽不清楚司機在說什麼,車上的人便紛紛傳話,原來是問我們找到人沒有,如果沒有把握,就跟車上縣城。我心頭一熱,習慣了在擁擠的鋼筋混凝土中與人擦肩接踵卻漠不關心的冰冷的人際關系,這種關懷讓我惶恐得不知如何接受。

兩個沒有時間觀念的家伙,終於在天色全黑時到來。我們只有改變原計劃,就在鄉政府附近的農家借宿。

*****************************************************************

第二天一大早,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開始接近墨爾多山!不可知的未來也向我們湧來。

處於興奮狀態的我們,一點也沒考慮前途的艱辛,一路說笑著向前趕路,確切地說是“向上趕路”——一直在向上攀登!幸好樹木繁多,既給我們氧氣又給我們陰涼。

也許是沾了神山的光吧,這裡的樹木保護完好,很多老死的大樹靜靜地躺在密林中,成了菌類的樂園。

我們想抄近道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穿進密林深處,剛開始還很愜意,踩在松軟、厚實的樹葉上一點都不累,頭頂不時有幾縷金色的陽光穿透枝節蔓葉的封鎖,將光線聚成無數的亮點撒在樹上、草上,也撒在朋友的身上。

可惜好景不長,不多久我們就迷路了。

平常意義上的路已經完全沒有了,只有四處蔓延的雜草,枝條交錯的寄生灌木……既然沒有路,只有找准方向,披荊斬棘地向前。一個多小時後,我們才看到了一條小路。

總算沒有成為菌類的樂園。

*****************************************************************

羅布坡是我們在山中的第一個宿營地,一個相對寬闊的地方。借宿的人家是一名從塔公來此修行的僧人,他已居住一年的小屋,其實是從原生的崖洞往外搭了兩米左右的木板,有兩面牆壁就是崖壁,借著昏暗的燈光依稀可以看見山的紋路。一撥朝山的藏民,有七八個,都是很溫和的中年人,也在羅布坡留宿。

頓時,山中熱鬧起來。

朝山拜佛的人在途中遇上高僧,自是倍感幸福。我們正圍坐在僧人旁邊閑話,這些敦厚有禮的善男信女紛紛跪在僧人的面前,安靜地接受祝福。僧人是個平和的男子,看不出年紀,闊臉垂耳,膚色黝黑,談不上英俊,卻有堂堂正氣,令人敬畏。

我把此歸為離佛很近的結果。

不想打擾虔誠的人們,我默默離開。暮色正慢慢降臨。遙遠的天邊,一抹霞光正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加濃烈,似乎希望燃燒正鋪天而來的夜幕。天空因此多了一份詭異的美,令人沉醉。冰涼的風從腳下的深谷無聲襲來,夾帶著原始山林才有的氣息,空氣也仿佛變成了碧綠透徹的。我一邊貪婪地呼吸著這甘甜的空氣,一邊依在崖邊一棵老邁的柏樹身上,向我們來時的路望去。——那條曲折的小路掩映在茂密的森林裡,難尋其蹤。層層疊疊的樹木,在夜色中好像是遠古的著鐵衣鎧甲的千軍萬馬,守護著神聖的摩爾多。我感受著此情此景帶來的時空的變幻,任其一天的歡樂,辛勞悄然沉澱。

*****************************************************************

第二天與朝山的人一起上路。路更加難走,還是上坡。

我很納悶:這山到底有多高?

下午2點過,到了一處較為平坦的石灘地。四周是綿長而高聳的山梁,相形之下這處石灘地就如一個干涸的海子,也許滄海桑田之前他也曾經碧波蕩漾。

同行的藏民告訴我們翻過對面的埡口就能看見墨爾多的頂峰了!大家都為之一振。後來我們才明白:看見和到達是天壤之別。天公又不作美,忽然下起冰雹。那冰涼的玩意兒痛快地砸向我們,可在這片石灘地裡連一個可以躲避的地方都找不到,除了石頭就是幾叢矮矮的荊棘。只有趕緊往那個連著希望的埡口跑去。

也許神山都有海子相伴吧,墨爾多山也與一個海子遙遙相望。

站在埡口就可以看到墨爾多正深情地俯瞰那片海子。這個埡口處於海子和墨爾多之間,我們決定向墨爾多頂峰前進。

在石灘地還偶爾見到的荊棘現在已看不見了,放眼望去山是光禿禿的怪石堆砌,腳下全是大大小小的石頭。至於怎麼走全靠自由發揮,於是深黛色的墨爾多頂就如一座燈塔隨時提醒我們:“山在這裡!”

越往上氣溫越低,風也呼啦啦地刮著。

我總覺得那點氧氣還沒到嘴邊,就被風刮到爪窪島去了,弄得我只有上氣不接下氣的份。就要到頂了,山勢依然陡峭,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和華山的險峻相提並論。

我們在一處稍微平坦的地方暫停休整,這塊地方大概有兩三米寬,七八米長,站在這兒回望來路時,我只看見大片錯落的石頭。東面視野開闊,天氣晴好時可以清晰的看到小金縣城。總之,在這兒我已經有“一覽眾山小”的登頂感覺。

要不是前面隱約出現的如劍般插入雲霧的山頂和已到頂的藏民贊頌神山的歌聲在提醒我們:離頂峰還有一步!我們肯定就此慶祝勝利,打道回府。

展望前路,令人膽寒!一條幾乎垂直向上而又狹窄的路,陰沉沉地掛在黑黑的石崖上。三個腐敗份子死也不肯再上,還嬉皮笑臉地把這個休整地當頂峰,然後得意洋洋地往回走。我實在不甘晚節不保,便和另一個同伴繼續前行!

神山,透著威懾力!那條路啊,讓我腳心發軟。左邊是萬丈深淵,右邊是冰涼光滑的崖壁,迎面是如刀的寒風;左邊的萬丈深淵是一雙在招引我下去的手,右邊的崖壁也是一雙手在往外推我,恣意的風還在任意抽打我。神奇的是,還沒有積雪,也沒看見水源,但頂峰的每一塊石頭都往外滲著甘泉。使這塊不足二百平米的地方的小氣候變得濕潤清涼。

我真真切切地踏在了墨爾多的最高處!看著迎風招展的嘛尼旗和那些虔誠禱告的人,本來以為會欣喜若狂的心情,在歷盡辛勞後竟如被細沙層層過濾後的湖水,澄清而平靜。

我慢慢閉上眼睛,細細傾聽山的語言……

下山的途中,我不停地回頭,想把那個堆滿嘛尼石,嘛尼旗,香煙繚繞的山尖烙在心底。也許,足夠的回眸,能讓我們來生再聚。

我的思緒還停留在山頂時,已不覺中來到海子旁邊,一汪墨綠把我拉回現實。太陽此時躲在陰霾中,湖水卻恣意地綠著。湖邊散布著灰褐色的石頭,間或有幾叢金黃的茅草稀疏地生長。可就算如此荒涼,這湖還是給周圍聳立的刀切斧砍似的山峰添了幾分柔情。這片湖水吸引了我們,大家都准備扎營。這時,朝山的人們從湖邊經過,步履匆忙又繼續往另一處山梁走去。原來,他們要去自生塔。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是一次完滿的轉山。於是,我們連夜趕往自生塔。

接下來的路程,是到目前為止,我走過的最驚險,最艱難的。走完山梁那片平整的草地,一道懸崖驀然出現在眼前,我們都驚呆了。——我們必經的路需仔細辨認才能發現,它輕描淡寫地掛在石壁上,只容一人側身而過。我們在崖前猶豫著,朝山的人已經飄然而過。我伸頭往崖底望去,只看見一些綠色植物,不知是草還是樹。它們跟我的距離好像能用光年計算。最後一個過去的朝山的人,興致昂然地鼓勵我們,再加上前路的吸引,我們還是魚貫地邁上懸崖。我把後背緊緊地貼住冰涼的崖壁,小心地挪動。偶爾瞟一眼腳下,便腳心發軟!——腳尖懸在外面!這樣的心驚膽顫遠沒有結束,後面的路有過之無不及。我們一路膽寒,竟忘了欣賞風景。後來才想起,那時的晚霞極其絢爛,也消失得飛快。雨在霞光褪盡時便迫不及待地落下,隨之而來的是濃重的夜和我們迷茫的路途。後來的路蜿蜒在森林裡,因為雨變得更加泥濘。我們行走在濃密的森林裡,夜色中的森林完全是伸手不見五指,只得依靠頭燈微弱的光線,相互扶持著前進。摔到,迷路,兜兜轉轉,直到凌晨2點過才到達自生塔。當我疲憊不堪的在當地人家的一間空房裡席地而睡時,已接近凌晨3點。雨漸漸小了,淅淅瀝瀝地敲打著屋外的參天大樹。

雨過天晴的早晨,我被一個兒童的閱讀聲吵醒,——隔壁的一個男孩正用藏語朗讀經文。抑揚頓挫的聲音提醒了我:這是個神聖的飽含宗教信仰的地方。我趕緊從地上爬起來去尋找傳說中的自生塔神跡。神跡就在門外!一個巨大的石峰矗立在樹林中,高高地越過那些挺拔地樹,驕傲地接近天空。據說,對佛虔誠的人會在石峰上看見佛的容貌。可我最終還是被周圍遮天避日的原始森林吸引,順著屋後的土路,走入森林。這是一個很容易讓人幻想仙景的地方。光線經過樹梢的過濾溫柔地投射,隨風搖曳的松蘿輕輕低語,掛在草尖的露珠活潑地閃爍著,盡管有鳥兒愉悅的歌聲和飛快奔跑的松鼠,森林還是寧靜著,不動聲色。能在這裡住上一段時間該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吧。

我們的隨性出游進行到自生塔,已經不知不覺的成就了一次完滿的轉山。於是,下山途中大家自然心情輕松。今天的路沿著峽谷,有時順著溪流,有時又穿進樹林,這樣倒使人不覺勞累。

傍晚,終於走出森林。大渡河像一條碧綠的帶子,系在山腳;排排石砌的藏房從山腳一直延伸到高處,縷縷炊煙飄過屋頂,消散在青色的山崗;暮歸的牛羊在牧人的輕聲吆喝中悠然地回家;只有貪玩的小孩,還在嬉戲,不肯回家。於是村頭村尾不時傳來媽媽呼喊孩子回家的聲音;剛從人煙稀少的神的領地出來,這陡然出現的人間煙火竟讓人胸中湧上暖流。

回望摩爾多,只能看見神山的尖頂。他從崇山峻嶺間,莽莽森林中看過來,深深地注視著沿河而居的人們。我完全放松地坐在村頭的一塊大石頭上,告訴自己:轉山,到這裡才是終點。

*****************************************************************

PS:出游提示:

路線食宿費用

D1:成都——岳扎

茶店子車站每日早上有三班前往丹巴;歷時6—7小時;途徑都江堰、臥龍大熊貓保護區、巴郎山、四姑娘山景區;到岳扎後可住農家或鄉政府內,吃住都很便宜,10—20元/人。

D2:從岳扎開始爬山,晚宿羅布坡。條件簡陋,但自然天成,沒有專門的游客接待地,可借宿寺廟,聽修行僧人頌經理佛,更添古幽之感。

D3羅布坡——峰頂——自生塔

羅布坡以上沒有人家,得備足干糧。登頂後,可看體力和其他情況決定後面的路程。如果你要有一次完滿的轉山,應該繼續前往自生塔朝拜。我們是連夜冒雨趕往自生塔的。其間經歷的艱險、喜悅令我終生難忘,在此不表。如果你有露營打算,海子周圍寬闊平坦,不失為露營佳選。

D4:從自生塔開始下山。路上一定去看看那些美麗的寨子。然後在公路上搭過路車到丹巴縣城。


精選遊記: 丹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