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堡(Islamabad)與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是緊挨在一起的兩座“雙子城市”,拉瓦爾品第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城,歷史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人類的石器時代,而伊斯蘭堡則是只有幾十年歷史的年輕首都。巴基斯坦1947年建國時,首都定在卡拉奇(Karachi),但是這座全國最大的城市由於地理位置、氣候、戰略防備等原因,越來越被認為並不適合作為一國之都。於是經過長時間的斟酌選址之後,1958年巴基斯坦政府決定在拉瓦爾品第的東北方向,緊挨Margalla Hill山麓的地方,修建新的首都。
整個城市的設計建造是由一家希腊建築公司完成的,1961年開始興建,1970年基本完工,城市布局以方格形干道為骨架,建築新穎並具伊斯蘭傳統風格,這便是巴基斯坦現在的首都--- 伊斯蘭堡。
伊斯蘭堡和拉瓦爾品第沒有太多有名的觀光景點,但卻是去巴基斯坦北部和西部的中轉之地。通常旅行者們到這裡都是為了簽證和中轉,拉瓦爾品第的長途車站有發往各地的長途車。
*** *** *** *** ***
到達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的時候已是夜裡九點過,下起了大雨,走出車站攔到一輛出租車(Rs80)帶我們去市內找賓館,結果又是好幾家賓館都客滿了。伴著淅瀝瀝的雨聲,心情也不免焦急起來,Tree直抱怨我“急行軍”似的安排,每個地方只住一個晚上,每天都是半夜到達陌生的城市,又不方便又危險。可是我也沒有辦法,原計劃8月底回到上海,可現在8月底才到巴基斯坦,我不得不抓緊時間啊!
終於找到一家旅館,還剩下最後兩間房間,價格一樣(Rs400/間),我們選擇了大一些的那間,總算松了口氣。坐在走廊的餐桌等著上晚餐的時候,一位侍者過來抱歉地說有一家巴基斯坦人想要住我們的房間,問我們肯不肯換?剛才也看過最後剩下的那間房間,比較窄小,還是臨街的,車過來過去的噪音也比較厲害,我和Tree對望了一眼,都是相互詢問的表情,只要自己不太為難,我一般也很少拒絕別人的要求,而且說起一家人,總會聯想到一個可愛的小孩,那換就換吧。侍者一個勁道歉,並表示我們可以不換,他只是例行公事來問問,我笑了:It’s OK!No problem!
一來一往,和侍者倒聊起來了,他說他的家鄉在克什米爾,印巴分離時,他的家族是伊斯蘭教,所以一起來到了巴基斯坦。我問他覺得在巴基斯坦的生活怎麼樣?他不置可否地笑笑。
從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到伊斯蘭堡非常方便,有許多公交車來往,最有特色的是當地的一種小公交車,大概都是日本的鈴木車改裝的,所以叫做“斯茲克”(Suzuki---鈴木的日文發音)。整個車廂部分裝飾得花枝招展,在陽光下耀耀生輝;有些車身上還掛著鈴鐺,行進起來真是“環佩叮當”;售票員都是清一色穿長衫的男子,總是“掛”在車尾,方便隨時上下--- 整個氛圍極具巴基斯坦特色。
很想去體會一下坐這種可愛小公交的感受,不過Tree一早急著去辦伊朗簽證,還是圖個方便,我們叫了出租車(Rs100)直奔伊斯蘭堡的伊朗大使館。
一路上,路面干淨寬敞,兩旁綠樹成蔭,還不時能看到大型的商場,許多建築物都很新很現代,完全不是我的腦海中傳統的巴基斯坦模樣,還真有些不太適應。
司機沒有把我們帶到大使館門口,而是到了一處小山坡的空地,原來在伊斯蘭堡,幾乎所有國家的大使館都被規劃在一起,所有去各大使館的人首先要在這裡接受安全檢查,手機、相機等都要在這裡寄存,然後再乘坐專門的中巴車去使館區域。
使館區域修建在一處山谷間,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漫步其間讓人感覺神清氣爽。中巴車在使館區內有好幾個下客站,我們在伊朗大使館附近下了車。
伊朗大使館對外辦公處就開了個很小的窗戶,外面也沒什麼人。Tree過去問關於日本人辦理伊朗簽證的事宜,對方說很簡單,只要到日本大使館出具同意旅游的信函,然後就是護照、照片就行了。我雖然不打算去伊朗,但也抱著好奇之心,問那位工作人員,中國人可以申請去伊朗的簽證嗎?對方說一樣的,要准備的主要是中國大使館出具的信函。
Tree去了日本大使館,我等在伊朗使館門前有些無所事事,突然想到,何不趁此機會去拜訪一下中國大使館呢?也順便看看伊朗簽證是否好辦?主意一定,我開始朝中國大使館方向走去,頂著當頭烈日,走了好遠,一路上幾乎見不到別的行人,有好幾次都以為自己走錯路了,問了路口的警衛,才又打起精神繼續往前走,心想中國大使館怎麼隱蔽得這麼好?
過了美國大使館(等在門口的巴基斯坦人還挺多的,一路的冷清在這裡才感覺到一些人氣),便終於到了中國大使館。中國大使館大門緊閉,旁邊有一個宣傳欄,裡面全是鄧小平的照片和生平介紹,我正想過去問門口一個巴基斯坦警衛怎麼進去時,突然傳來一句“您好啊!”的問候,讓我心頭一熱,但聞其聲不見其人,循著聲音找了半天,門衛室的一扇茶色玻璃打開了,露出一位老伯的和藹笑臉。
“您好您好!”
“您好您好!”碰到這麼親切的老伯,我相信自己當時已是笑得燦爛如花了。
“您是哪個單位的呀?”老伯笑眯眯地問道,
單位?我愣了一下,好像這個單詞對自己來說太遙遠了,“我沒有單位,我是自己來旅游的。”
“哦,那您有沒有介紹信啊?”
介紹信?又楞了一下,感覺到一股濃濃的中國特色撲面而來,我笑笑禮貌地回答,“我沒有介紹信,帶了個護照就自己過來了。”
“哦---,那您是自費旅游的吧?”
呵呵,我也希望有機會“公費旅游”啊!“是的是的,我是自費旅游的,我現在想去伊朗……”
說明來意後,老伯很熱情地叫我到前面不遠處的中國領事館辦公處去問問。
領事館門口有好幾個巴基斯坦人在等候,我亮出護照後,便直接進了領事館辦公廳。辦公廳不大,有幾個巴基斯坦人在等待辦理各種證件,窗口內有一個中國工作人員在埋頭辦公,我正猶豫要不要過去問一問大致情況,裡面又出現了一個年輕工作人員,於是我徑直走了過去:
“麻煩問一下,我想申請伊朗簽證,需要中國大使館出具的信函,請問這裡能提供嗎?”
不用我多解釋,他馬上明白了我的來意,回答起來也很干脆,
“我們不提供這種信函。”
“可是我想去伊朗,沒有這裡提供的信函不能辦簽證啊。”
“你最好還是回北京去辦伊朗簽證吧,在北京辦很方便的。”
“可是我人已經在這裡了,現在回北京辦不太可能。您的意思是在巴基斯坦不能辦伊朗簽證了?”
“不是說不能辦,你怎麼辦我們不管,但是我們不提供這種信函。”
我不是真要去伊朗,而且話已至此,也沒必要再糾纏下去,於是我順便問了問,從巴基斯坦北部邊境乘巴士回國有沒有什麼政策上的問題?因為我印巴陸地過境時,持中國護照遇到一些麻煩。他說這個不用擔心,中國護照可以從巴基斯坦北部經陸地回國。
回到伊朗大使館頗費了些周折,到的時候Tree不在使館門口,我等了好一會兒,他才心急火燎地過來了,原來他早就回到這裡,沒見到我,猜到我會去中國大使館,於是一路找我去了,走到半路,有警衛告訴他“你的朋友已經回去了”(估計一個中國女孩走在那條偏僻的路上還是挺引人注意的),他才又折回來。
我問Tree,日本大使館的信函拿到了嗎?他說沒有,但卻遞給我一本日文小冊子,我翻了翻,是介紹伊朗最近整體情勢的詳盡資料,著重講了日本人最近在伊朗碰到的一些事例和注意事項,還有危險警告等等。Tree說大使館的人給他這本東西,讓他回去好好看看,看完後如果還是決定去伊朗,明天再到日本大使館去拿信函。
本想今晚就出發去罕薩(Hunza),可是這樣一來,Tree明天還要再來辦簽證,而且他說什麼也不肯再這樣急匆匆趕路,既然如此,就放慢腳步,好好逛逛巴基斯坦首都吧。
展開伊斯蘭堡的地圖,會發現這座新興城市幾乎被整整齊齊分成好幾個“豆腐塊”街區,每一塊都功能齊全,有商業區、有公園、有清真寺……
我們選擇了F-6街區,因為這裡的商業街附近有個旅游中心,可以拿到一些旅行資料。這裡的商業街很干淨整潔,沒有傳統集市的喧鬧和嘈雜,各處人都不多,一個個小店---賣書刊的、賣快餐的、賣首飾的、小超市……都靜靜地展示著它們的豐富,我在一個小工藝品店買了一副耳環,濃濃的異域風情卻又毫不誇張(回到上海後我還經常戴著它)。我想如果到巴基斯坦旅行,要買一些像樣的禮品帶回去送人,這樣的商業街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晚上順便逛了逛伊斯蘭堡真正的集市(Bazaar),這裡也是商鋪嘈雜、街道狹窄,不過比起在印度逛過的集市,已是干靜了好多,其中的雜貨琳琅滿目,許多商品都是“中國制造”,我隨意買了一把削水果的小刀,上面還刻有孫悟空的圖案。
坐在街邊吃燒烤,也是不錯的享受,又便宜又好吃,在印度,幾乎不敢光顧街邊的小吃攤,現在到了這裡,膽子也放開了不少,在許多巴基斯坦人的注目和微笑之中,盡情享受這旅途中的樂趣。
次日一早,我們又去了使館區,這次日本大使館的信函倒是拿到了,可是伊朗大使館剛好星期三關門休息,吃了個閉門羹。
我不願再等下去了,提議要不分開走吧,我從現在開始已經是回去的路程了,一路回國的巴基斯坦北部路線是Tree幾年前走過的,於是勸他還不如在這裡好好休息幾天,把伊朗簽證辦好,便可一路西行去西亞、中東一帶。
可是Tree說什麼也不肯讓我一個人獨行巴基斯坦,尤其是在巴北山區最近局勢不穩的情況下,於是他決定先陪我到中巴邊境,再重新計劃自己接下來的行程。
雖然我一向表現得很獨立,對他的堅持還是有些竊喜的。
下午四點左右,我們到了拉瓦爾品第(Rawalpindi)長途車站,這裡去罕薩(Hunza)山區主要城市吉爾吉特(Gilgit)的長途車很多,有大巴有中巴,考慮到13個小時左右的山路行使,我們還是選擇了坐大巴車(Rs565/人)。
車上碰到一個絡腮胡子的中年男子,開始還以為他是游客,聊起來才知道他也是巴基斯坦人,一直做外國旅行團的導游,難怪英文那麼流利,打扮也很“新潮”(相對普通穿長袍長褲的巴基斯坦人來說),一路上與他聊得很開心。
周圍的巴基斯坦人也好像對我們很感興趣,我隨便拿出什麼東西,旁邊的人都要好奇地要過去把玩一番,連我擦臉的潤膚霜,他們也要了過去,學著我的樣子開開心心往臉上抹……
一夜顛簸,我幾乎沒有睡著,早晨長途車到了吉爾吉特(Gilgit)以後,與車上碰到的那位導游告別,他卻主動告訴我們明天他有旅游車從這裡出發去中巴邊界小鎮---蘇斯特(Sost)接德國旅行團,因為和我們的路線時間都很一致,可以順路搭我們去蘇斯特。真是遇上熱心人了,於是萬分感謝,並告訴他我們打算住的旅館名稱,約好明天一早的碰面時間。
臨別,熱心導游還給我們攔了一輛當地的小公交車(Suzuki),告訴司機帶我們去Khosha Sun Guest House,於是揮別導游,我們順利地往Karimabad小鎮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