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中旬決定去南京,一月初得以成行。明知十二月才是南京的雪季,但在去之前仍抱著美麗的幻想,畢竟對於生於南方長於南方的我而言,雪有著超過其他自然景物的魅力。
下火車時,雨夾雪,異常寒冷,雨很瓢潑,雪卻幾乎了無蹤跡。打車去賓館稍事休息,准備看看地圖安排一下行程,忽聞同伴一聲驚呼,再朝窗外望去,居然已然下起大雪,不知道北方人看到是怎樣的感覺,但這已經是我此生見過最大最大的一場雪了。當雪花從眼前滑落,我激動得不知所措,只想伸出手,觸碰一下,讓它在指尖好好跳一場舞。接下去的事是每個被動人景色衝昏腦袋的人都會干的,我迅速穿上剛剛脫下的外套,置安排於不顧,衝向南京的像征——玄武湖,因為想像中那應當是雪景最好的地方,留戀往返許久,傘也早就被拋棄,除了照顧相機之外,渾身都濕了,鞋子更像是一只船,掐一下就會滴出水來,腳底如覆冰塊。那大概是我經受的最痛苦的一天,之後因為時間的緊湊,不得不就這樣忍受著展轉去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但那場雪會一直留在我心裡,感謝南京用這樣的方式迎接許許多多像我這樣懷著憧憬匆匆逗留的過客
走進大屠殺紀念館,雪勢慢慢變弱,一直侍伏的雨又顯出清晨的威力,使得天氣陰冷得難以形容。就在這樣的氣氛中,我走近了南京和中國史上最慘絕人寰的一幕幕,伴著凄涼的音樂,望著那些照片,望著幾大本厚厚的遇難者名單,心裡面的痛是那樣的強烈以至於逼出我的眼淚,不能想像在當時環境下的南京城會是怎樣的慘烈!我們如何能承受這樣的事在我們的歷史中留下血跡斑斑的一頁!在我們之前有一隊日本人正在參觀,不知導游用日語解說了些什麼,他們居然爆發出笑聲,我的驚鄂和憤怒難以抑制,雖然談話的內容我不得而知,但在這樣的地方,怎麼容許有笑聲?更何況是日本人!!我突然為國人自身的奴性感到萬分屈辱!在萬人坑遺址,一堆堆白骨,全都是我們的同胞啊,在中國這樣重視殯葬的國度裡,他們卻被重重疊疊,胡亂地堆在一起,橫屍遍地,像荒野中一群無助的動物。我看見他們被劈開的頭骨,被扭曲的手臂,心開始顫抖。歷史已經走過快70年,卻依然得不到侵略者應有的承認和懺悔,究竟有沒有中日友好?懷著這樣的疑問,我心情沉重地走出大門,背向歷史。。。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我和同伴始終沒有用語言交流,大家都默默地追悼亡魂,並努力克制心中的悲憤。那一刻,靜默就是永恆。。。
參觀結束已是傍晚,本打算隨便買點東西回賓館解決晚飯,因腳已被凍得失去知覺。後來受不住夫子廟的接連不斷小吃牌的誘惑,遂決定吃一些再說。走過長長的街道,無法決定給哪一家做我們的生意,疲憊不堪後走進一家以雞鴨血湯為招牌的店,東西很難吃,堂內和堂外的雞鴨血湯居然是兩個版本,我很幸運地吃了堂內難吃的那種,餓著肚子去隔壁麥當勞買了一只漢堡充飢,有點狼狽。第一天的金陵小吃追尋活動以洋快餐而失敗告終,(馬上想到上海的城隍廟,百年老店慢慢呈現頹勢,終不及洋快餐來得可靠了,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而本該好好品味的秦淮兩岸也因腳的關系只投去匆匆一瞥。
第二天本說是有雨,沒想到起床後已經出了太陽,是一個愜意的天氣。先出發去了有個小小傳說的雞鳴寺,門票很便宜,進門便需拾階而上,有點朝拜的感覺。除了各大寺廟都有的寶殿之外,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它建築的整體排布,往往在寶殿和寶殿之間需要登梯幾步方可達,有時在左上方,有時又在右下方。並不是一塵不變的橫向或縱向鋪列,就像一個同伴在沉思良久後說的:“它是。。。立體的。”瀏覽完寺廟主要建築,(中午在寺內解決午飯,點了一個什錦素面,上來一看居然是芹菜之類的澆頭,大吃一驚,原來每個地方對同一事物的叫法真的有很大區別。)我們開始找胭脂井,在詢問多人後,我們幾乎快要放棄了,因為聽人說,那一塊在規劃中,正在整修,現在沒有正規的路,只有滿地雜草。雖然雞鳴寺就因為這個井變得撲朔迷離,來了不去難免不甘心,但也別無他法。我心裡有點別扭的准備離開,在經過一條小道時,四周滿地雜草,可以隱約看見被踩出的路,心裡一動,這時同伴已經疑疑惑惑地開了口:“莫不是這裡”?“走,去看看!”於是我們一行人走上了略微有點泥濘的小路,五分鐘後,眼前出現了一個亭子,而亭子旁,就是一口小小的井,豎著的碑上刻著——古胭脂井。一行人都笑了,探尋未知總是充滿奇異的樂趣,過程和結果都會給人美妙的享受,這一次小小的“探險”的確讓旅程生動了起來。這口小井,有著十分感人的歷史,相傳當年是南唐中主和妃子雙雙避難的地方,我看到周圍的廢石上有許多戀人愛的宣言,一個差不多千年的美麗故事至今仍在打動著我們,愛終究是一件可以穿越時空的事。
出寺趕去總統府,老實說,我對這個景點並不是太有興趣,雖然是中西合璧,但感覺不純。太平天國的盛衰以及中華民國的盛衰在這些建築裡展現無遺,孫中山先生的“天下為公”和洪秀全的“人間天國”讓人在歷史中恍恍惚惚,變遷本身會讓人真實觸摸到歷史的血肉,而變得虔誠無比。煦園中的十二生肖石很有意思,的確是惟妙惟肖,特別是一塊豬石,讓我迫不及待按下快門,模樣可愛,主要是,那是我的生肖,看來很有種親切的感覺。在那幢奶黃色的洋房中,很驚艷地發現裝有墨綠色的電梯,黑色的按鈕,雖然現在看來早已過時,但大方穩重,在當時已經很先進。那是歷史的電梯啊,中國近代的風雲人物在其中上下沉浮,書寫了那麼復雜沉重的近代史。
出總統府直奔南京最為聲名顯赫的景點——中山陵。坐的是旅游2號線,聽說是在這車上買景點套票可以得到優惠,可上車才得知票已售完,一時間有些不甘心。下車後去買票,赫然發現套票居然全都有優惠,於是欣喜地掏出錢。。。。。。中山陵真有它無法比擬的宏偉氣勢,最重要的是,這座大陵本身並沒有令人陰森害怕的感覺,290級階梯讓人切實體會到在古老中國的傳統中,要見皇帝是件多麼困難的事,雖然無法說孫中山先生是皇帝,但在他的陵墓建築中的確體現了皇陵的思路,包括九九歸一和九為至尊永恆的含義,“長途跋涉”終於登上頂端,藍色琉璃瓦覆蓋的建築主體,門楣刻有:民主,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燙金大字。走進大殿,頭頂是琉璃瓦拼成的方型青天白日旗,我正要舉起相機,被人一聲斷喝,原來殿內不允許拍攝。有些怏怏地放下手,滿臉尷尬。走進內室,便是靈柩所在,白色大理石棺,棺上是孫中山先生躺著的雕像,猛得發現頭頂又是一塊青天白日旗,圓形的,趕快偷偷摸摸舉起照相機,按下快門。繞到靈柩之後是一個後花園,景色一般,也不大,以松柏為主。有一個賣紀念品的小櫃台,我挑了張明信片,蓋了個中山陵的紀念郵戳,直接寫上地址投進腳邊的郵箱,地址是我上海的家,收信人是我自己,祝福語是:了不起的璐璐。寫這篇游記的時候,它還沒有抵達上海,但我知道,它已經從那個給我留下美好記憶的城市出發向我飛來,會帶著南京的郵戳,向我飛來。
中山陵景區地處鐘山風景區,我們手中的套票包括中山陵,靈谷寺和明孝陵三個景點,於是從中山陵出來,我們就一路走向靈谷寺,一路經過許多美麗的小徑,到處是高大挺拔的金色梧桐,遍地鋪著厚厚的落葉,有些竟已嵌入石中渾然一體,就像是絢爛的化石。突然想起在總統府聽一個導游說,站滿城市街道的梧桐樹,在冬秋兩季的落葉就像是南京六朝,以及太平天國和國民政府衰敗的像征。我想,這樣的含義寄予一種浪漫,溫柔的樹未免有些蒼涼沉重了吧,梧桐若知,該會怎樣的懊喪呢?從地圖上看,靈谷寺還離我們很遙遠,時間緊張,不得不加快趕路,沒想經過一個黑乎乎的大門,一個好奇心頗重的同伴想要進去瞧瞧,我們以時間不夠為由想要拒絕,但最終還是答應看一下便走,這一走就走進了這個景區最主要的景點——無梁殿,原來這是一條近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座全部石做的拱形建築,沒有用一根柱子,又因為在明代時是供奉無量壽佛被稱為無梁殿。在民國時期被用來作為國民黨烈士紀念地保留至今。建築風格奇特,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外形顏色都相當古樸。現在想來,若是當時就這麼錯過了,肯定不會再回頭參觀,也是個很大的遺憾了。
從入口出去再往前走了一段長長的路,終於走到了“傳說中”的靈谷塔,這個寺廟的典故我不太熟悉,光看外表也沒有什麼感覺,進到裡面,發現樓梯非常有特色,是非常緊湊的白色螺旋體,而且並不像大多數的寶塔樓梯安排在四周,而是在中間,由下而上留有小小的口而已,我走了兩層,不停轉彎,頭開始發暈,不過也是其樂無窮啊。
然後就是今天的最後一程,明孝陵。出靈谷寺坐七路公交車去孝陵,很快就到了,巧的是,前一天正好為世界遺產的標牌揭幕,所以我們幾乎可是說是最早看見這一榮譽的游客。孝陵的規模在歷經滄桑後已經大大萎縮,氣勢一般,只是裡面的方城和影壁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像,方城內空無一物,是石頭圍成的,與朱元璋和他皇後的靈柩所在地——一座圓丘相呼應,符合中國傳統天圓地方的觀念,而影壁的四角有很精美的石刻,堪稱中國的石雕珍品,我撫摩著百年的石頭,心變得平靜和安詳。圓丘還有個挺好聽的名字,但不知怎麼我已經記不起來了,只知道氣喘吁吁跑上的頂什麼也沒有,倒是同伴說了一句:“你正踩著別人的墓呢,”把我嚇得以最快速度逃了下去。忘了說,在進皇陵之後要經過一道內紅門,意喻隔開陰陽兩界,走進這道門便是陰界,又叫陰陽門,所以在我游覽完畢出這道門的時候,不由得呼出一口氣,我,又回到陽間了!下方城要經過一道拱形頂的台階,天色已晚,一片漆黑,路又很陡,於是大家決定把手機掏出來照明,結果三個手機,兩個沒電。於是就在一路的膽顫心驚和滿腔郁悶中小心翼翼走完了。。。
一天半沒吃過一頓好的了,於是大家決定今天晚上要去大吃大喝一次,搭乘孝陵外的拉客面包車,那天是鐵了心的還價,明知道附近的確沒有公交車了,實在還不了價我們將露宿街頭,而在陵墓門口露宿可不是件好玩的事,還要預防朱元璋來探望我那朱姓同伴。但船到山前必有路,有人要和我們拼車,於是乎車價從35元還到20元,我們就一路駛向南京繁華的湖南路。說是大吃,那是自己騙自己的,我們只要了一盤極小極小的鹽水鴨,另外每個人再要了一些點心,總共沒吃掉100元,半空著肚子回到了那還算溫暖的賓館。。。
第三天其實只有半天的游玩時間,下午2:46我們將踏上歸途。清晨起床馬上趕往在南京城郊的雨花台,顛簸一個小時後到達,買完門票看到外面出售雨花石的小攤,心癢難忍,就三個人排排坐挑起了石頭,一挑就挑掉半個多小時,我覺得並不是很特別,只在手裡攥了一塊,兩個同伴不亦樂乎,在他們的慫恿下,我還是在最後關頭又收進兩塊。心滿意足後開始參觀,迎面是烈士群像,石刻的雕塑總是顯的極為剛毅,線條清晰,烈士的表情是真正的視死如歸,我默默站了一會兒,為這些為祖國獻出自己寶貴生命的英雄表達崇敬和哀思。接著向左走,來到古雨花台,相傳在東晉有一位大法師在這裡開壇布法時,說到精彩時感動了上天,於是天上落花如雨,在地面幻化成七彩石。所以這裡稱為雨花台,而且盛產美麗的石頭。這兒絕不是浪得虛名的,因為在一邊的林子裡看到了許多散落的雨花石,我立刻為之前買的石頭感到一陣痛心,撿都都撿得到的東西我居然是花了大錢買的!同伴立即卷起袖子開工了,我絕對阿Q的以這種石頭未經過拋光而拒絕加入,心裡狠不得把賣石頭的一腳踢飛!!他們終於拎者一袋戰利品上路了,一路經過木末亭,所謂的木末來自於屈原的詩,意為“亭秀出自林木。”這座亭子在方孝儒幕和辛亥革命人馬塚等一些義士的墓碑包圍中,站立其中可以感受到千百年來的忠魂,不由得心生感慨。在歷史的蕩滌中,是這些人譜寫了一首又一首可歌可泣的壯懷激烈。出木末亭,不知不覺走進一片梅林,許多粉紅色的小花苞安靜地站在樹枝上,還有幾朵大膽的羞澀地開出了小花。在此之前我沒有梅花的概念,只知道腊梅,那是冬天開放的黃色小花,而在眼前的是那麼嬌嫩的粉紅,心中充滿了甜蜜的感懷。出梅林才知道這個地方是東晉梅崗。
參觀完畢時間還早,就提議再去夫子廟一游,順便吃點東西再上火車,在桂花牌專賣店買了一只鹽水鴨,32元。挺貴,進夫子廟看見有十元一只的,不後悔,因為都不是桂花牌的,寧可買貴的真貨也不買便宜的假貨!吃了一頓麥當勞,不錯,拍了幾張秦淮兩岸,時間已經有些緊張,在坐公交車和打車去火車站之間猶豫不決,上公交車問司機大約多久可達,答曰:十幾分鐘。於是安心坐上,不料開了近半個小時還未到,不免焦躁起來,最後按奈不住下車打的,此時離火車開動還有十五分鐘,車一時還打不到,心裡已經開始盤算要真趕不上火車該怎麼辦,終於攔下一部,讓他以最快速度趕,那位師傅還真是不錯,不斷超車,只是頻頻剎車讓人有種有上沒下的恐懼,下車後一路狂奔,我穿的長羽絨服不斷絆住我,只能以小碎步奔跑,狼狽不已,待衝上火車還未坐定,輪子已緩緩滾動。。。。。。
兩邊的風景向後飛去,我離開了這座只逗留了兩天半的古城,記憶卻向前衝去,在腦海裡不斷碰撞,南京是一個不會讓人迷失的地方,記得一位當地的司機得知我們來自上海時說:“你們覺得南京很破吧,上海真繁華!”說真的,我沒有這樣想過,雖然南京沒有耀眼的霓紅和林立的高樓,但它有上海的所沒有的古樸風姿,那是溫婉的文人氣質,而同時,作為一個六朝古都,它歷史的厚實,所顯現出來的王者風範依然在一草一木中隱約可見,在這樣的城市裡,人不會壓抑也不會迷失靈魂,你可以近看它,你也可以遠眺它,它始終安詳平靜,注視著歲月的緩緩流逝。。。
寫於一月十三日,南京歸來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