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感覺到春天的氣息四處洋溢的時候,去黃山成為我不可遏制的一個想法,終於在3月快要結束的時候得以實現。3月24日,買了上海開往黃山的車票,因為朋友的種種變故,只好開始我一個人黃山之行。N518在晚上10點03分從上海出發,一個晚上在火車上顛顛簸簸,心裡面也多多少少忐忑不安,看著從ctrip上找到的一些黃山游記,希望有前人的經驗,可以讓我少走一點彎路,迷迷糊糊中醒來已經第二天早上4點半,天還是蒙蒙黑著,我洗漱完畢,吃了簡單的早餐就開始等待著黃山的到來。
早上8:40分左右到達黃山市,下了火車出了站,就被一群人圍著要求買雨披、地圖、拐杖和各種大大小小的鎖。我花了5元錢買了旅游地圖和一個雨披,這兩樣後來證明的確非常有用。因為一心期待看到黃山的日出,所以選擇在山上過夜,上山之前到位於北海路上的黃山青年旅社定了山上的旅店,這樣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安心爬山了。
大約10點坐上了從黃山市到湯口的汽車,一個小時之後,到達了黃山腳下。在車上,開始研究上山的路線,當地人說,通常是前山看奇雄,後山看秀美,前山的路較陡爬起來比較累。我左右思量了一下,還是准備從前山上,後山下,因為來黃山就是為了享受爬山的樂趣的。呵呵。。。。是不是有些自虐啊?初步的路線定為:溫泉--〉慈光閣--〉玉屏樓--〉蓮花峰--〉光明頂。
11:00到達溫泉,抬頭望上去,一塊石頭上大大的寫著“大好河山”的字樣,心中有些激動,畢竟在城市裡面呆久了對自然有種由衷的向往。溫泉沒有什麼印像深刻的風景,作為黃山的四絕,可能是享受的好地方,呵呵。。。爬山的過程,地圖成為我的指引,我在每到達一個景點的時候,就標注上達到的時間,因為一路上心裡還是沒有底,不知道天黑之前是不是可以達到山頂的旅店。從溫泉爬到慈光閣,路上人很少,經過的景點有人字瀑布,不知道是因為季節不對還是因為其他什麼緣故,只有干枯的河道遠遠的顯示著“人”字的形狀,沒有一滴水。
大約11:45,到達了慈光閣,零零散散一些旅行團,慶幸是淡季,看不到人聲鼎沸。因為還是3月我是女生,我只用了85元就買了黃山的門票,聽說4月就要漲價了,忍不住心裡偷笑。從溫泉到慈光閣45分鐘的路,我的腿已經開始有酸痛的感覺了,看著路標上指引的,慈光閣到半山寺的路程為2.5Km,到玉屏樓的路程為6Km,才發現自己對距離和速度一點概念都沒有,更加擔心晚上到不了山頂,現在想想真是比較好笑。。。11:50開始從慈光閣出發,悶頭前行,3月25日的陽光很好,因為不想結伴,一個人上山的路程有些枯燥有些熱,背包開始越來越重,路上除了挑夫和零星的游客,還有一些山間的商鋪,兩個蘋果5元錢。呵呵。。。感覺走了很久還沒有到半山寺,碰到一個挑夫問到半山寺還有多遠,他告訴我還有2/3的路程,我一聽,心涼了一截。。。繼續爬。。。。在上山的路上,會經常碰到挑夫要不要幫你背包,需不需要坐轎子,我都搖頭拒絕了,感覺沒有必要。這條路的確沒有什麼風景可看,樓梯不算陡,想起來一句黃山的俗語“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大約又爬了一刻鐘,路過一個山間小商店,再次問路,老板告訴我已經快到半山寺了,,,我心中猜測著,誰在對我說謊呢?挑夫還是老板?帶著這樣的疑問,繼續前行。果然很快就到了半山寺,半山寺本身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甚至不像是一座寺廟,白色的牆,外面橫七豎八地曬著各種花色的被子,屋子裡面不知道住的什麼人。黃山上很少看到和尚或者道士,也很少有廟宇和道觀,不像是峨眉山,好像在武俠小說中,黃山也不是什麼武穴勝地,只有張無忌決戰光明頂的流傳。。。到了半山寺,能隱隱約約感覺到黃山的風景了,找了一個當地人詢問我爬山的速度,他說一個小時從慈光閣到半山寺,算是比較快了拉。聽過之後,心裡不禁有些安慰,對速度和距離有些印像,拍了些照片補充了些水和面包,決定2:30分到達玉屏樓。
從半山寺到玉屏樓,包越來越重,有些時候,在階梯的當中做停頓,感覺有後仰下去的危險。一路上走走停停,感覺到力不從心,但是也沒有退路。這一段路,眼裡面只有階梯,因為從前山上山的人比較少,偶爾會碰到3、2個韓國人,很多路都是一個人在爬,沿途的樹木都變得不可愛起來,心裡就是想著快一點到玉屏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先前定了目標,爬山就變得焦躁,甚至會錯過一些沿途好看的風景?!我不知道,也許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也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漸漸有了人聲的喧鬧,玉屏樓就在眼前了,14:40分。可能是因為索道站點的緣故,聚集了很多人,在人們爭先拍照的地方,我看到久負盛名的迎客松。迎客松排名十大黃山松之首,據說身價千萬,世界上唯一一棵樹日夜有兩個保安守護著,也還有傳言說,這棵樹是假的。。。呵呵,也正好應證了“盛名下必有是非”,是真是假有何重要?重要的是,這顆樹的形像早已深入人心,代表了熱情好客,讓我想起來以前常常會在長輩家裡的廳堂看到掛著這幅畫,現在才知道畫下的含義!而現在,看到的的確少了,家的意義和以往也大有不同了吧,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越來越忙,很少看到有主人忙裡忙外一整天只為宴請朋友到家裡做客,至少上海是。除了迎客松,還看到了送客松和接客松,相比迎客松的名氣,就遜色了一些。站在玉屏樓,我不記得海拔了,應該是800米以上,因為黃山松只生長在800米以上的環境裡面,放眼看過去,水墨畫中的黃山呈現在眼前,一座座山峰相連成為氣勢雄偉的山巒,映著藍天和如絲的白雲,美不勝收!我看著這個景色,腦子裡面沒有了任何詞彙。
在玉屏樓頓足了許久,感嘆自然的鬼斧神工,果然是“不到玉屏樓,不見黃山面”!
過了玉屏樓,剩下的路程就不再那麼緊張了,走過一線天,15:25到了蓮花峰!一線天,雖然有些陡,但是好在路不長,可能被玉屏樓所看到的黃山美景所震撼,竟也不覺得累了,很快就到了蓮花峰,蓮花峰和天都峰遙遙相忘。天都峰還在繼續封山,只能從蓮花峰上遠遠的看過去,如刀削過搬的棱角分明,俊險俏拔,樹立在那裡不依不饒,可惜不能上去體驗一下天都做客的感覺,據說,從天都峰看蓮花峰,別有景致,整個山峰像是一朵盛開的蓮花,而我在蓮花峰上,感覺不到山的形狀,但是站在蓮花絕頂處的時候,一覽眾山小,真的感嘆無限風光在險峰。
從蓮花峰順著鰲魚洞下來,上百步雲梯,進入天海景區。百步雲梯,僅從字面就可以想像出來他的樣子,的確描繪的很恰當,如果那天的雲層再濃厚一些,真有雲中登階的感覺。百步雲梯的坡度較抖,而且比較長,大約200多層階梯,中間幾乎沒有可以稍做休息的空間,爬起來比較吃力,我幾乎也是手腳並用了,因為游人不多,有幸拍到百步雲梯的概貌,出了百步雲梯,就到了以怪石馳名的天海景區了,除了蓬萊三島、合掌石等,最有名的莫過“飛來石”了,一塊巨石像從天而降一樣,沒有任何依托,孤零零的樹立在那裡,不知道會不會寂寞。電視劇《紅樓夢》開場的那塊石頭,就是取得飛來石的景,據說是塊靈石,男左女右許願可以實現的。我也上了飛來石,摸了摸,希望可以沾些靈氣。。。。呵呵,從飛來石下來,才發現忘記許願了,汗!!!
在去飛來石之前,先上了與“蓮花峰”“天都峰”並名的黃山三大頂峰之一的“光明頂”,海拔1860米,地勢平坦,是看日出觀雲海的最佳地點。大約17:00左右,天色開始漸漸暗了下來,站在光明頂,可以將東海、西海、北海、天海盡收眼底,暮靄中的群山隱隱而現,重重疊疊,顯得安詳而又婉約,我在這個地方停留的時間最長,看著煙雲繚繞如同山水畫般景色,在城市中的種種紛紛繞繞都可以融化在自然的色彩中,人顯得如此渺小……
從飛來石下來,已經接近晚上6:00了,想著天黑之前要找到旅館,就順著地圖的指引朝著西海的方向前行,我定的旅館是西海水榭,聽上去名字還有些味道,不是嗎?朝著西海水庫的方向走,卻走到了排雲亭,這裡是有很多巧奪天工的黃山巧石,比如仙人掛靴,武松打虎等,其實石頭的形狀不同的人看是不同的感受,有些命名怎麼看怎麼覺得牽強,呵呵,可能是仁者見仁吧。。。看著天色已晚,我就匆匆離開了排雲亭,又走了些彎路,終於在7:30分左右到了西海水榭,終於在勞頓一天之後可以稍做休息了。。。我定的房間是高低鋪,90元一個晚上,一壺開水。可能是淡季,也可能是我到達旅館的時間太晚,我一個人獨自住在一間高低房間中,看著這些高低鋪,不僅想起大學中的宿舍生活,不知道天各一方的姐妹們,是否還好。想到這裡,心裡竟然生出幾分惆悵來,曾經相濡以沫的人們,說散去就散去,有的竟然沒有了相見和問候的余地,愛過的人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陌生人,而我一個人在黃山上,思緒如潮。
來黃山就是為了看到日出,可能是在城市中讓人困頓了生活,希望看到日出可以讓人心中生出對未來的信心和期望。晚飯仍然吃的是面包和香腸,有些餓吃相有些狼狽,面包屑掉了一地。。。在磨磨蹭蹭中睡下,把鬧鐘定了5:00,准備去丹霞峰起早看日出,一個人睡在在一間房間,陌生的環境,昏暗的日光燈,多少有些害怕,我把別的床上的被子厚厚地墊在身下,感覺比家裡的床還要軟一些,呵呵。。。就這樣開這燈,在自認為最安全的床位上輾轉反側地睡去,一夜反復地醒了很多次,隱約聽到外面有落雨聲音,心裡開始有些失望,但是仍然不死心。早上鬧鐘沒有鬧,我就起來了,走道裡慢慢也有了人說話的聲音。我走出去,雨在下,有點冷!找了一個人問,可不可以看到日出,那個人白我一眼,沒有吱聲,現在想來他一定以為我還沒有睡醒,要不然怎麼會看到還在下雨的天,還奢望看日出。呵呵。。。是的,我是懷著看日出的心情一個人獨往黃山的,沒有日出,我開始失落起來。
不知道那些跟團旅行的游人們被要求早上5:00起床,沒有日出到天亮之前著兩個小時他們會做些什麼,而我,繼續回到房間,回到我柔軟的床鋪上,賴到7:00才起來。起來之後去洗漱,被告知冷水都沒有了,更不要說熱水了,心裡有些埋怨自己,只好把礦泉水和熱水瓶中的水拿來洗漱,倒也將湊。把行李收好,我很奇怪,為什麼包還是那麼沉,吃掉的東西和水的重量怎麼沒有消除呢?下樓吃早餐,服務員告訴我昨天沒有預定,現在太晚,已經沒有完整的一份了。我也只好花15元錢,吃了兩個饅頭和一盤花生米,感覺很渴。。。
離開西海水榭,已經是8:00了。外面還在下雨,我穿上昨天在火車站買的雨皮,開始了我第二天的行程,計劃排雲亭--〉西海大峽谷--〉天海--〉猴子觀海/獅子峰--〉曙光亭--〉始信峰--〉夢筆生花--〉白鵝領--〉下山雲谷寺--〉翡翠谷
第二天再次來到排雲亭的時候,和昨天所看到的景像已完全不同,出了呼呼的風聲雨聲,放眼只有白蒙蒙的霧氣,不要說山了,5米之外什麼都看不到,開始往大峽谷方向前行,其實走過才知道,原來排雲亭和大峽谷是相連的,雖然地圖上表明的有些距離。我開始後悔昨天到了排雲亭,沒有多走幾步,沒有看到大峽谷壯觀的景色,而現在在雨霧中只能看到一些倔強的黃山松在狂風中搖曳,我身上的雨皮發出劈哩啪啦的聲音和風聲交織入耳,這個地方的環境真的很惡劣,所以才有在懸崖峭壁上扎根日夜被大風洗禮的黃山松,他們的形態沒有新奇百怪的造型,沒有枝繁葉茂的樹冠,甚至沒有生命的保障,樹干在長年累月風雨的侵蝕下,已經不再挺拔,而是搖搖欲墜到山澗,而他們仍然堅強的活著,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機緣讓他們的種子飄落在峽谷的峭壁上,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力量讓他們開始生根發芽成長為樹,如果可以選擇,他們會不會希望成為迎客松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在西海大峽谷,我感到害怕。風很大,在懸崖邊上行走,每一步都很小心,拉緊鎖鏈,仍然感覺隨時都會被吹下去,這條路除了風雨沒有人,我的腿開始不聽使喚。戰戰兢兢的爬過兩個黑漆漆山洞(不知道這樣形容是不是正確,也許是兩座山之間的狹小的縫隙,總之很潮濕很陰暗),到了第三個的時候,看到裡面有幾個黑影子,撞著膽子問有人嗎?看到一個人帶著像礦工一樣的有電筒帽子的人出來,原來是在山洞露宿的游人,一共4個人,正在收拾東西准備上路。我踏實一些了,有了些底氣。他們建議我不要繼續前行了,一個人還是個女生,太危險了,我想再走走看,於是辭別繼續西海大峽谷的路程。
繼續往上走,風越來越大,我的手套已經全部濕透,每抓一次鎖鏈,就感覺到手尖傳來的冰冷感覺,腿開始發抖,我感覺自己已經不能抵抗風的力量了,像是一片葉子,掛在峽谷壁上,唯一的能依靠的就是鎖鏈,我牢牢地抓住它,旁邊的深淵在大霧中顯得更加深不可測。我每上一步台階就生出無限的恐懼,如果有人同行,也許我就不會這樣無助,這樣絕望,我進退兩難,想想剛才走過的路那麼危險,前面的路我一無所知,最後,我還是選擇原路返回,不知道應該叫退縮,還是叫理性?
從原路返回,又一次遇到剛才的四個人,不過這次又多了一個正在收拾垃圾的防護人員。防護人員問我怎麼從那邊過來的?我說我沒有走完,中途就回來了。他說昨天晚上的大風從山上吹落兩塊千斤重的大石頭,砸壞了一段路,很危險的,並問那四個人的路線,囑咐他們不要冒險。我聽完感覺背後開始冒汗。。。。才發現,原來自己還是很怕死的,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呵呵。。。。
又一次回到排雲亭,為了紀念,我找人幫我留了一張照片,穿著雨皮一身的狼狽。
從排雲亭到猴子觀海,並不是很遠,因為天氣不做美,沒有什麼景色,猴子觀海上到獅子峰,在獅子峰上有一棵松樹掛掉了我的帽子,我認為和我有緣,對它格外的關注,拍了很多的特寫給它。獅子峰上沒有人,除了風和冷,還有一顆被我掛念的樹,也沒有什麼多的感覺,准備去望曙亭。找到一個路標,一個方向指著松谷景區,因為路上人很少,我沒有問路,一時想當然認為他們和望署亭不會很遠,就開始順著這個方向前行,一路都是下山的路。走了很久,沒有找到指路牌,也沒有人,路的台階布滿了青苔,有些還是松動的,踩上去都感覺好像要墜落一樣,我開始想可能走錯路了,但是還是希望找到一個路標,給我一個方向,從路上一些垃圾可以看出這條路至少有人走過,我開始給自己打氣,繼續下。大約下了一個小時,終於聽到了有人說話的聲音,心裡狂喜,看到四個人,兩男兩女正在上山,我迫不及待的迎上去,問這是哪裡?才知道,我走的這條路是前往北大門的下山路,而他們是當地人,周末來爬黃山,從北大門爬起。我開始傷心起來,下山到北大門,我就看不到夢筆生花、白鵝領了,如果上山,我還要爬至少2個小時的路程。我沒有選擇,只有再次鼓足勁爭取最少的時間回到猴子觀海。
有了前一天的體力消耗,這段路爬起來感覺更加勞累,但是好在沿路的風景都比較熟悉,感覺沒有那麼無依無靠。終於在下午一點半,我又回到猴子觀海,我惡狠狠的把路標拍下來,作為留念,也提示自助游的朋友,不要下探松海景區太遠,那是一條通往北大門的下山之路。
曙光亭離猴子觀海真的很近,有一顆知名的“扇子松”,其形態就像是一把展開的扇子,因此而得名,在前往始信峰的路上,遍布著黃山各大知名的奇松,比如:黑虎松、連理松、龍爪松、團結松等,都是400年以上的老樹,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只懷念獅子峰上的那顆松樹還有在西海大峽谷那些絕處逢生的松樹。始信峰的得名是因為游人至此,始信黃山天下奇。“始信”兩字,深入人心,千載叫絕,可惜雨霧的天氣,無法領略夢筆生花等天工之作,看不到黃山的奇景,也看不到始信峰風雲變幻,沒有始信的感覺,呵呵,在生活中,看到什麼才會始信什麼?任何信與不信,為什麼一定都需要一個理由?需要理由嗎?
從始信峰下來,很快就到了白鵝領,據說是看東海雲海的最佳地點,稱之為魔幻景區,可是在落雨的天氣裡面一點魔幻的感覺都感覺不到,可謂憾事,從白鵝領下山大約1個小時30分鐘,路途經過竹林,郁郁蔥蔥的竹子高聳著,感覺很寂寥。過了竹林不久就到達了雲谷寺,時間是16:40了,到了雲谷寺才知道,雖然地圖上翡翠谷就在雲谷寺的旁邊,但是要先下到湯口在乘車才能在上翡翠谷,因為在松海景區走錯路浪費了大約3個小時,此行翡翠谷的計劃就此泡湯了。
在黃山,沒有看到日出,沒有看到雲海,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一件都沒有遇到,是不是運氣太差?我不知道,也許是之前沒有好好的計劃,憑著一時性起就買了車票來到了黃山,不知道原來3月並不是黃山最好的季節,沒有滿山的杜鵑花的春景,沒有瀑布飛濺的夏景,沒有楓葉飄紅的秋景,也沒有銀裝素裹的冬景,有的只是運氣。因為,初春的多雨天氣可以淹沒黃山一切美景,而且每一場雨對於游人而言都是來得那麼突然那麼沒有跡像,誰會想到昨天還是艷陽高照,今天就會是陰雨連綿呢? 可是,又有什麼關系呢?有誰人能保證人在旅途中一路都是希望中的景像呢?有很多事情由不得你做主,能做的只是接受。
從雲谷寺到黃山市,搭車23元,黃山漸行漸遠,還沒有完全離開就已經開始懷念了。大約晚上7點到了黃山市,雨還在下,有了燈火就有了城市,自然是上帝的傑作,而城市是人類的傑作,哪一個更偉大呢?黃山市區不大,主要以旅游業為支撐,人們很熱情多話,從他們的口中讓我對黃山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秋天是去黃山最好的季節,因為雨水少,風景的可見率高。有很多人工的拉車,不知道專業名詞怎麼說,很便宜,無論去哪裡都是2元錢。車夫介紹我去了一家有名的徽菜館,主要是毛豆腐和臭鮭魚,還有筍。我點了筍,吃了毛豆腐徽州炒面,也算是品嘗了特色了吧,店家很好,我的手機沒有電了,老板幫我找了Nokia的充電器,得以小充片刻。
從徽州菜館出來,去了土特產店,黃山作為天傑地靈的地方,一定有城市不多見的珍品。黃山的特產以山珍為主,比如野生木耳、蘑菇等,此外就是茶葉了。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竹葉茶,但是老板一泡它,我就被它翠綠的顏色所征服,毫不猶豫買了一些,真的很好看的泡相,很小的竹葉漂浮在翠綠的水中,感覺又到了竹林。此外還買了些極品太平猴魁和黃山毛峰,不旺此行。以前對茶葉從來沒有特別的鐘愛,來到黃山,對竹葉茶的翠綠透明的顏色,毛峰一顆顆樹立在杯底的景像還有猴魁的黃金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喝茶也許本身就是和自然的接觸,和一方水土下的植物的接觸。
從黃山返回上海的火車是晚上10:33分,掐著時間找到一家離火車站比較近的理發店,洗了被雨打濕一天的頭發,黃山美發店感覺很好,可能因為是游人的緣故,沒有人在耳邊喋喋不休的讓你做這個護理那個護理,感覺很輕松,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簡單和純樸,甚至想如果生活在這裡,更容易感覺到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誰知道呢?
晚上10:33分,火車准時從黃山市出發,我的黃山之行接近了尾聲。回想此次一人獨行的經歷,也不像想像中的那麼艱辛,雖然也走過錯路,也有過無助和失望,但是,只要你相信自己,不要老是想著自己是女生,老是想著找人依靠,其實一個人看風景也會有一個人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