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騎環洱海

作者: Lucy Wayne

導讀(右方手繪路線圖比例關系看不太清楚,保存後打開就一清二楚了。)第一日 由於四季是木質結構的房子,所以一點都不隔音,加上我的單人間位於進出後院的交通要道,絕大多數老外都有夜貓子的習性,我不斷變換長了三個大水泡的右肩在松軟的席夢思上的位置,折騰到後半夜才入睡。 第二天上午猛然驚醒,發現已經9點多,著實進行了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到底還要不要 ...

(右方手繪路線圖比例關系看不太清楚,保存後打開就一清二楚了。)第一日

由於四季是木質結構的房子,所以一點都不隔音,加上我的單人間位於進出後院的交通要道,絕大多數老外都有夜貓子的習性,我不斷變換長了三個大水泡的右肩在松軟的席夢思上的位置,折騰到後半夜才入睡。

第二天上午猛然驚醒,發現已經9點多,著實進行了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到底還要不要環洱海,肩膀如果感染了就嚴重了。但呆在大理著實沒什麼好玩的,尤其對於我這個已經去過麗江的人來說。還是去吧。退房時問小姐,今天能否騎到挖色,她說除非騎得很快,一般都只能到雙廊。四季門口就有租車的鋪子,挑了個剎車還不錯的山地車,10點35分上路了。包在四季寄了一個,身上的大包大概30多斤,沒辦法,要充當攝影愛好者。

從西城門熙熙攘攘的趕集人群中擠出去,上了滇藏路。計劃先去三塔看看,再拐到大麗公路喜洲參觀白族民居,沿著大麗公路到上關。周城和蝴蝶泉是不打算去了,周城是旅游定點購物的地方,蝴蝶泉據說已成了一潭死水。

剛離開古城,就不停的有土黃的塔在路邊佇立,每個參觀都要收費,也不知有什麼來歷。大概騎了二十多分鐘後,看到了三個塔,又是土黃色的,門口停車場挺大的,懷疑是三塔,但照片上的三塔是白色的,而且一路上遇見的塔太多,以為又是某某影視基地,毫不猶豫的前進。半個小時後我才確定剛才路過的就是三塔。

三塔公園門票挺貴的,如果你要拍著名的三塔倒影,好像還得另外買票去旁邊的倒影公園,絕大多數的攻略都認為不值得花錢一游。那三個土黃色的柱子如果光憑外觀來看,確實不值票價,騎車在牆外看看就得了。

太陽越來越大,雖然才三月,高原的陽光勢不可擋,加上滇藏路經久失修,汽車一過,塵土飛揚,還有絕對未達到排放標准的令人窒息的黑色尾氣。一路走走停停,路還算平坦,但背著三十多斤的大包對體力絕對是一個考驗,騎了很久,還未見到向東下行到喜洲的公路,盡是一米寬的鄉村公路。中午十二點,我對自己的騎行能力產生了懷疑。臨近一點,看到一排排嶄新的白色白族房子,沿街全是買扎染的店鋪,一問才知道已經騎到了周城,喜洲早過了。蝴蝶泉與周城一牆之隔,更准確地說,周城就是蝴蝶泉的停車場外加旅游購物點,根本不能算"城",僅僅是沿街的兩排白色房子。

剛過周城,右手邊就有一條筆直的大路向下直插大麗公路,坡度至少有二十度,對於滿身臭汗的我,那叫一個爽!大麗公路比滇藏公路的路況好很多,非常平坦的柏油公路,路面高於地面一米多,左手是綠油油的田野,右手幾米處就是藍色波光粼粼的洱海,金色的陽光從湛藍的天空灑下來,時而有清新的海風拂面,騎行絕對是一個享受。大麗公路的車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大理至麗江的豪華大巴,不像滇藏公路上淨是要散架的中巴和吼聲震天的農用拖拉機,尾氣排放不知超標多少。大理舉辦了兩屆七星越野挑戰賽,選手的騎行路線也是環洱海,電視上播放了幾個片斷,其中就有在洱海邊大麗公路騎行的鏡頭,就是當年這個鏡頭使我下定了環游洱海的決心。當年美景未變,感受加倍,濕潤的海風滑過身上每一寸皮膚,感覺就向天空翱翔的海鷗。

一路上看到許多白族的院落,建築風格結構基本一致,唯獨不同的是每家門口的白色影壁上的家訓不同,後來聽喜洲的楊龍先生說,這些家訓往往是根據家族的姓氏不同而改變,一般可以根據家訓的內容來判斷此家人的姓氏。楊先生舉了很多例子,可惜我不太清楚了,下次去大理定要好好考證一下。

很快就過了上關,這段路路況好,速度快,加上沿路美景,一點也不覺得累。1點45分,抵江尾吃午飯。 2點50分正式上路,不再是一馬平川,開始不停的上坡下坡,在丘陵中穿行,從幾近於洱海平行的江尾到下一站雙廊海拔高於洱海平面大概二十多米,自然一路上爬坡居多。路上沒有遇到同伴,卻有數個年輕人反向騎行,有幾對情侶騎的還是雙人自行車,原來他們是從大理出發沿大麗公路騎行至桃源碼頭(蝴蝶泉下至大麗公路處),乘船至南詔風情島,再經江尾回大理。

背著那麼重的大包,上坡根本蹬不動,變速到最省力的檔,飛快地踩自行車還慢得搖搖欲墜,干脆下車推,烈日當頭,迎面遇到幾個無包騎游族正值下坡,不免英雄氣短,咬牙埋頭趕路。太陽落到了蒼山頂,將洱海染成一片淡金色。海邊的農田依然有人耕作,我看見一家三口的剪影,父親在田裡奮力揮動鋤頭,母親摟著小孩在田埂上坐著,幸福的望著他們生命中最愛的人。逆光中三人的背影越拉越長,夕陽仿佛也因為這份濃濃的愛變得熾熱而火紅。

走走歇歇,4點20分終於到了雙廊,路邊擺攤的大叔告訴我,這裡到挖色只有15km,騎的快只要半個鐘頭,慢的話也只要一個鐘頭。看看時間還早,況且我原本計劃也是到挖色住宿,於是沒有在雙廊停留就立即上了路。哪知道接下來的路程並不順利。

出了雙廊就是一個極陡的長坡,必須推行,下坡後是一個很大的海灣,傍晚時分,這裡從蒼山吹來了很猛很猛的風,大的幾乎讓下坡的自行車停滯不前。在一個急彎處,上坡,我不得不停下來等風小一點後再走。坐在崖邊,人變成了一個小小的黑色背影,在血紅色的溫暖中慢慢融化。又騎了半個多小時後,我發現公路離洱海越來越遠,拐入了山區,海拔越升越高。一個當地婦女告訴我,離挖色還有15km,我心想她肯定搞錯了,但對雙廊大叔的話還是隱隱約約產生了懷疑。5點半,騎得實在是太痛苦了,停下來問一個白族婦女,語言不太通,比劃了好半天他才聽懂我在問什麼,告訴我到挖色坐車大概15-20分鐘左右。心算了一下,就算車速30km/h,都至少還有十來裡路,何況這種車流量很少的路,隨便都可以開到40km/h。

太陽已下山,荒野中的我幾近崩潰,做好了夜行的准備。以前沒有長途騎行的經驗,不知道自行車的坐墊舒適度和抗震能力是很重要的,一天下來我大腿內側已經磨掉了一大塊皮,屁股上像長了針,一坐就疼。右肩的大水泡早已被背包帶磨破,和衣服粘到了一塊,一撕連皮帶肉疼得鑽心。哪知作好了充分的准備後,下了個陡坡,繞過一山包,就到了挖色,十分鐘左右。挖色是一個海邊的小漁村,比海平面高一點,位於一個三面環山的海灣,環海公路從村子外圍繞過。進村的途中我不斷琢磨那白族婦女的話,推想她說的車可能指的是農用三輪車。

5點58分進入挖色村,在村口的派出所旁邊就是挖色鎮招待所,一家三口在經營,兩層木質結構的小樓,單人間10元,床很寬也很干淨,熱水淋浴,門口就是洗手池,居然還是熱水,條件比四季好多了。怕肩膀感染,沒有洗澡,擦了擦滿身的灰塵,吃了兩塊牛肉干就趕緊睡覺,明天還要趕路。

第二日

太累了,9點10分才勉強爬起來,磨磨蹭蹭到10點20分才出發。沒有緣路返回走公路,而是從村子中穿過,截了個近道,但要不停問路,幾次不看路差點騎到洱海裡。

海印根本就和挖色一牆之隔,一會兒就看到了小普陀。岸邊是個小漁村,公路沿海而建,行進途中有浪花拍岸聲和你一唱一和。上午的太陽燦爛而不咄咄逼人,洱海上升起了一層薄薄的水霧,蒼山第一次朦朧了起來,最奇怪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一輪白月仍舊掛在山尖上,日月同輝,謀殺了我不少膠卷。

大概騎自行車走這條路的人不多,尤其是中國人,加上我又那麼自虐的背著那麼沉的大包,所以一路上不論小孩子還是當地人抑或修路的民工,都衝我喊"Hello",昨天我還興致勃勃地Hello回去,更有幾次還惡作劇怪聲怪氣地衝他們大喊:"你好"。今天累得半死,又碰見一群民工站在坡頂衝著下面齜牙咧嘴推車的我小聲打賭,一個說是美國人,一個說是意大利的,"你看是黑頭發",他們商量半天,我連日本韓國的邊兒都沒沾上。好容易推到坡頂,跨上車,定了定神,話:"中國人",飛一般的衝下坡去,可以想像那幾個人的表情。由此可見除了七星挑戰賽,騎這條路的中國人屈指可數。

天鏡閣位於山頂,高於海平面大概五六十米,從海印到天鏡閣垂直爬升五十多米,期間幾上幾下,坡度很大,極其消耗體力。路上數次遇見開車環洱海的,甚至農用三輪車,羨慕得不行,發誓賭咒下輩子都不騎車了,不停地看地圖,其實是找借口休息。地圖上挖色到海東的路很長,招待所的人說有十多二十公裡,沒想到天鏡閣的大坡衝下去不一會兒就到了海東,12點17分。

和地圖不同,公路沒繞那麼大的彎,直接從村中直穿而過,緊接著就是一個長坡,騎不動,在水渠旁坐著休息了一會兒,推著走。下坡後就是一段很平的路,而後就到了和機場路交彙的環海東路,有隔離欄,有點高速的意思,但不是。上了個長長的緩坡後,下坡就是滿江。太陽到了最惡毒的時候,長長的柏油路和飛機跑道似的看不到盡頭,白花花的反射著刺眼的陽光,水壺裡的水已經開始見底,絕望開始蔓延。長路漫漫,盡頭又是一大坡,那個痛苦啊......害得我現在凡開車遇見長坡就想起那時的絕望和痛苦,還是四個輪子的好呀!

下了坡,出乎意料的就看見了下關的標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欣喜若狂。和地圖不同,海東到下關的距離沒那麼長,但環海東路上一路全都逆風,騎行很累。2點10分正式進入下關市,吃飯。3點15出發,想走滇藏路回去,因為大麗公路車流量太大不安全,於是在轉盤處左轉(直行為大麗路),一條起碼有一兩公裡的陡坡,筆直,很像重慶。心想上滇藏路本來就在山腰,應該就是這條路上去。未曾料到這坡實際比看起來長多了陡多了,我實在忍不住,在爬了二十分鐘後問路人,才知已經錯過了滇藏路的路口,更何況滇藏路這段正在修,只能走大麗路。我當時差點就暈厥在那裡,回頭走大麗路吧。下坡的感覺就像揮霍自己剛剛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很是不甘心。

鑒於才受到了信心和體力的打擊,下關回古城雖然只有12km,但這段路騎得比任何時候都要辛苦,大麗路上有路碼,幾乎每一千米都要停下來喝水,太陽也是出奇的惡毒。也許是知道旅途即將結束,疲憊不受控制的現了原形。途中遇上國際山地車挑戰賽的選手,警車開道,我在旁邊機耕道上慢慢爬著,每個人都回頭投以奇怪的目光,有個選手回頭衝我大喊:"累!"可把我的逗樂了,一岔氣,差點踩空。

古城指路牌不太清楚,正巧遇見挑戰賽的工作人員在等拉了隊的選手,我跟著他們離開大麗路,往左騎一截與之平行的公路,就是往西走的一截很陡很長的坡,強弩之末,豈能爬坡!我很慢很慢的推著車,一老農超過了我後,也沒回頭摘下他的草帽很幽默地衝我揮了揮。

4點50分,跌跌撞撞的回到了南門,拍了張勝利會師照,從四季搬到了MCA,11人的大房間帶落地窗,只有我一人,爽哉!真不敢相信自己挺了過來,其實痛苦過得挺快的,當然是在回憶中。

P.S. 出門前看到一老兄的攻略,此猛人早上七點半從下關出發,逆時針,連續騎行11個鐘頭,返下關。我覺得此種方法有健身之嫌,兩天時間比較合理,攝影愛好者途中還有充分的時間拍照。如果不打算去三塔的話,可以直接走大麗路,順路可以去看看喜洲,個人認為比大理有逛頭,將在後續文章中詳述。環海路風景雖好,但屬丘陵地形,十分消耗體力。從江尾開始地形稍有起伏,過了雙廊,就進入了山區。最好兩個人以上騎游,不是出於安全考慮,而是有個伴可以相互打打氣,累的時候可以說說話轉移注意力。我一路上不停拍照,估計沒有比我騎得再慢的了,兩天時間應該是很充裕的。

又P.S.1000ml以上的水隨身帶是必須的,高原的陽光是很不留情的,不管哪個季節,還有防曬霜。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