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起村——古樹撐起的春天記得當時我們是帶著點抑郁的情感走進曉起村的大門的。剛剛在一路風塵的小別克前留了影,剛剛和勝子、汪汪握手道別,剛剛一路的歡聲笑語,剛剛,好像一切都是剛剛,我們四人的旅途生活就這樣結束了,感嘆中帶了點酸楚。背上行囊,我們重新上路。(要知道,有他們的車,我們不知道省了多少的力氣)。
一邁進曉起村的大門,一股濃濃的樟木氣味就撲鼻而來,還沒看清楚那樹木都在何方,就又迷失在那青石板的巷子裡了。看過一家臨水而居的客棧,因為房間太過潮濕陰暗,便心存了點點不快。於是告訴老板,我們再去轉轉,沒合適的就回來。
天開始陰霾起來,不時夾雜著雨滴星星點點的飄落。在灰蒙蒙的霧氣裡,小橋流水人家開始變得煙雨蒙蒙。背著行囊,好像有了羈絆似的,連腳步都變得沉重起來。幾天下來,一直坐著他們的小別克,真的把我們倆給慣懶了。出門有車,下車有景,渴了有水,餓了有飯。一路上,他們把我們到是照顧得周周到到,這和我們以往的出行產生了強烈的反差,讓我們在誠惶誠恐中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還沒走幾條街巷,就有老鄉看到了身背行囊的我們,便熱情介紹住地。從一家超市進門,我們上了二樓。一個大大的廳堂,四周有規格不同的幾間房子,看過標准間,感到還算滿意,問到晚上還能開空調,就決定住了下來。
卸下行囊的我們仿佛覺得自己一下就身輕如燕了。出溜一聲就飛到了街上,又開始了漫無目的的游逛。曉起比起理坑來商業的氛圍更加濃厚一些,相對而言也規範許多。你盡可以睜著一雙懵懂的眼睛,只要沿著它的路標就不會迷失方向,不但如此,在重要的老屋豪宅門口必有介紹的牌牌,你只要走進去看罷了。
曉起是因唐朝年間,始祖汪萬武逃亂至此正值天剛破曉,驚魂未定的他便把此地稱為“曉起”,就這樣,曉起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其實,曉起還分下曉起和上曉起,我們進門這邊是下曉起,下曉起多為商家,而上曉起則多為官宅。上、下曉起之間有一條千年古驛道相連,看似涇渭分明,卻也是經脈相連。
下曉起的店鋪明顯多於上曉起,一條街巷裡就有好幾家制作木器的。從小小的木筷、木梳到雕工精美的壁畫,窗楞,床屜,可謂是貨色齊全。盡管價格不菲,還是有不少人掏錢選購。我隨手拿起一塊樟木,嗅了嗅,真是好大的氣味。
就這樣漫無邊際地溜著轉著,不一會就到了村子的後花園。不高的山嶺,是曉起的“名貴古木觀賞園”。誰曾想這裡竟會集了幾百株古樟、古楓,據說還國家一級樹種紅豆杉。一棵樹齡高達1500年之久的古樟更是枝繁葉茂,綠蔭數畝。我們坐在大樟樹下茶寮的石凳上,靜靜地享受著“古木園”帶給我們的安逸和滿足。
在下曉起“雙井映月”的古井邊,我們調皮地伸長了脖子看自己在井水裡的影子,拿起懸掛在牆壁上的木竿比畫著打水的架式,更是由衷地嘆服村民嫻熟的取水動作。坐在井沿上,看著小巷裡來來往往的各色人物,欣賞著他們的相貌、姿態,冷不丁再偷拍張人物肖像,讓我們內心不勝竊喜和滿足。
當我們的目光依然是漫無邊際地在古樹、小巷流連時,不經意間越過了村頭的那片菜田,望到了在濕潤的霧氣中隱隱綽綽的村莊。“我們去上曉起吧!”還是不約而同,我們倆笑了起來。
黃昏時分的上曉起,在無意間為我們營造了鄉村最靜謐、最甜美、最溫馨、最充滿詩情畫意的一刻。村前那潺潺的溪流,村頭那棵像是張開雙臂擁抱我們的大樟樹,樟樹下那片綠茵茵的草地,草地上那古樸的桌凳,小溪邊那含苞待放的花蕊,那一抹抹的嫩黃、嫩黃,還有那座架在溪水上的石板小橋,仿佛都在含笑迎接著我們的到來。
此刻,沒有了游客的村子安靜了下來,就連巷子裡的狗狗、貓貓也都不吵不鬧的,一副悠閑自得的模樣。我們倆也放慢腳步輕輕地在一幢幢豪邸官宅前頓足觀望。
走進一個大門,依然是熟悉了的天井大堂,門廳樓闋。堂屋裡有個條桌擺著古書,古錢、鄉野小吃和一些小玩意兒。桌邊的人並不急於推銷,而是有一搭沒一搭地嘮著家長裡短。你盡可以一邊隨意地把玩著喜歡的小東西,一邊揀起片小零食放在嘴裡津津有味地咀嚼著,安心地享受著這般鄉村獨有的快樂。畫著“春宮”畫的骨質畫片,就那樣隨意地攤在桌子。在我們欣賞的當口,賣東西的人沒有一點的羞澀和難為情,給我們介紹說,鄉下不開化,這都是姑娘出嫁前,媽媽把“畫兒”包在一個紅布裡,給女兒做的陪嫁。我們倆又笑咪咪地相互對看一眼:入鄉隨俗吧!盡管我們都不再是待嫁的“閨女”,但“小女兒”的心態還是讓我們悄悄地把買下的“畫兒”偷偷塞進了包包。
村子很小,三轉兩轉就又到了村頭。雨絲開始變得濃密起來,青石板的小路被雨水衝刷得瓦亮瓦亮得泛著一片白光。一輛古老的推車,一個木牌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看罷,不禁感慨起來:怪不得呢,我們腳下的這條小路正是幾百年來無數徽商走過的路。他們從這裡經過,把商品販到安徽,馬匹車隊長年累月,青石板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我們睜大眼睛想從那車輪的轍印裡看透亙古的歷史,在雨中,我們踏在青石板的雙腳仿佛走在古人的足跡裡。
雨滴丁丁咚咚在青石板上敲打出動聽的節奏,身邊田野的菜苗在雨中舒展著莖葉,我們倆沐浴著春天的雨露歡快地走在鄉間的小徑上,這個像田園詩歌般美麗的曉起村,徹底把我們的心迷醉了。兩天來,因為興奮而異常躁動的心,終於沉靜在這一片無比曼妙的景色裡。我終於想停留,停留住我的腳步,捧一弘溪水,挖一顆菜苗,品一口香茗,抿一口米酒,嚼一段竹筍,斜倚在村頭的美人靠上,沉醉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中。終於,在曉起,我真的喜歡上了那陰暗的老屋,喜歡上了那雕梁畫棟的朽木,真的想走上窄窄的樓梯,住進繡樓,躲在門的一角,聽著堂屋裡的動靜,默默地想著自己的心事,看著紅紅的燈籠在炊煙裊裊的黃昏被悄悄地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