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橋不再遺夢

作者: jialiping0801

導讀廊橋不再遺夢--------清華彩虹橋我們這次尋找最美麗的春天旅行的第一站是婺源清華鎮的彩虹橋。沒有想到的是,當天午後時分的彩虹橋仿佛是為我們倆人准備的盛宴。 在彩虹橋停車場,我們沒有看到一點廊橋的影子,買票入門,才發現,它被這間長長高高的售票處給遮擋了個嚴嚴實實。買票,打卡,進門,現代化的收票程序和古樸的景致有了點點滑稽的反差。進門後眼前豁 ...

廊橋不再遺夢--------清華彩虹橋我們這次尋找最美麗的春天旅行的第一站是婺源清華鎮的彩虹橋。沒有想到的是,當天午後時分的彩虹橋仿佛是為我們倆人准備的盛宴。

在彩虹橋停車場,我們沒有看到一點廊橋的影子,買票入門,才發現,它被這間長長高高的售票處給遮擋了個嚴嚴實實。買票,打卡,進門,現代化的收票程序和古樸的景致有了點點滑稽的反差。進門後眼前豁然開朗,一片綠油油的菜地清爽著我們的眼眸。最令人興奮的是,沒有游客,只有我們倆人。

沿著菜地邊上青石板的小路,直到橋下。抬頭望去,“彩虹橋”三個字清晰地刻在橋頭的廊檐上。我開始極力回憶《發現婺源》一書中對彩虹橋的詳盡介紹:彩虹橋建於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橋長140米,橋上六個橋墩,每墩建有一亭;五個橋孔,每孔間連有長廊。“六亭五廊”構成了長虹臥波式的水上建築。140米是個很短的距離,六廊也是屈指可數。站在橋上,遠處青山如黛,眼前碧水長流。粉牆黛瓦的老屋掩映在一片片開著黃花的菜田之中,幾個勞作的農民在溪水邊忙碌著。不時會有一兩個身後別著砍柴刀的農家婦女,挑著大捆的柴草,邁著輕盈的腳步從橋上走過。盡管,她們身穿粗布衣褲,身材也不夠纖細和優美,但是,在彩虹橋黃昏的余輝中,在這一片寧靜而祥和的氛圍裡,她們矯健身姿,她們步履的韻律,仿佛為一幅美妙圖畫塗抹上了靈動的色彩。

站在彩虹橋對面一座簡易的木橋上,看著彩虹橋清晰的倒影在水波中輕輕蕩漾,仿佛在我的心裡也盛開了一朵柔情的鮮花。當我確信它全部的豐姿不僅僅是印入了我的眼眸,同時也深深地印刻在了我心上的時候,我想說:“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在徐志摩的詩中,我找到了我對彩虹橋的愛。

告別了彩虹橋,我們把自己的身影淹沒在那一片粉牆黛瓦之中。和以往一樣,我們喜歡這樣沒有目的地漫游,和以往一樣,我們愜意在這樣閑散的時光裡。我們會低頭琢磨那石板路是否光潔,我們會透過門的縫隙看滿院子的樹影婆娑,我們會靜靜地聆聽那樹上鳥兒的啁啾,我們還會坐下來,在老屋裡,聽老伯講講他們的故事,喝一喝他自釀的米酒。更夠可以的是,我們竟然還津津有味地吃著老伯的下酒菜,笑嘻嘻地對老伯說,魚真的好鮮,梅干菜真的很好吃。就這樣慢慢地品著,就這樣細細地嚼著,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仿佛把時光都品慢了,嚼長了,聊久了。

當夕陽的光在古老的巷子裡開始變得斑駁起來的時候,我們收拾起行囊告別老伯,離開了彩虹橋。

站在清華鎮的路口,我們開始尋思下一目的地。按照計劃我們今天的晚上是趕到理坑,住在雲溪別墅的老宅子裡。由於時間已晚,此時沒有了再開往理坑的班車。在一群摩的司機的吵鬧聲中,我們堅持了現在看來非常正確的選擇,住清華吳老師家的客棧。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