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彩雲之南(中篇)

作者: 風之舞zsy

導讀虎跳峽--激情穿越“虎跳峽,介於香格裡拉縣哈巴雪山和麗江市玉龍雪山之間,所以虎跳峽一邊是中甸一邊是麗江。全長20公裡。最寬處江面約50米,最窄處僅20米。峽谷底部與哈巴雪山海拔高差3590—3790米。峽谷麗江這邊玉龍雪山山體均為懸崖絕壁,中甸哈巴雪山山體地勢稍緩,是金沙江切割最深的地段,呈“幼年期V型峽谷”。從峽口下行2公裡,兩岸險峰聳天,江面奇窄, ...

虎跳峽--激情穿越“虎跳峽,介於香格裡拉縣哈巴雪山和麗江市玉龍雪山之間,所以虎跳峽一邊是中甸一邊是麗江。全長20公裡。最寬處江面約50米,最窄處僅20米。峽谷底部與哈巴雪山海拔高差3590—3790米。峽谷麗江這邊玉龍雪山山體均為懸崖絕壁,中甸哈巴雪山山體地勢稍緩,是金沙江切割最深的地段,呈“幼年期V型峽谷”。從峽口下行2公裡,兩岸險峰聳天,江面奇窄,有一塊巨石突兀在江心,相傳猛虎曾憑此石一躍過峽,所以被稱做為“虎跳峽”。

虎跳峽,也是來雲南之前,好友sabrina力薦的景點。之前廢人、老J為了壓縮行程,一度想把虎跳cancel掉,我心中暗自著急,卻也無法,那日終於成行,自有一種得而復失的驚喜。

在出發去虎跳前,我們在麗江最正宗米線店橋香園吃了米線,這是我們來雲南後吃過的最為正式的一次雲南小吃,味道雖然不錯,但還是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吃。這就期望最高,失望最大的真實寫照吧。雲南小吃並不特別美味,成為我此行最大的遺憾。

九點左右到了上虎跳,全車人整裝下車,拾階而下,早在車的行進徒中,我們已經隱約聽到金沙江的轟鳴聲,隨著台階逐級而下,江濤聲越來越大,真是未見其景,已聞其聲。濤聲衝擊著我們的耳膜,同樣也引誘著我們期盼的心,終於在一個轉彎後,隱約看到峽谷底部的金沙江的一小部分,眼睛和耳朵受到雙重誘惑,我們不僅加快了腳步,終於在七拐八彎後,金沙江清晰呈現在我們面前,當看到金沙江如一條白龍橫臥的我們腳下時,標志性的虎跳石橫臥其中,大家不約而同發出大大感嘆來。(附圖)記憶中已經習慣了江南江河流水的秀麗和溫柔,那天乍見幾乎寸草不生的懸崖峭壁間如萬馬奔騰而過的江水,心中不免也生出一股豪氣來。又謀殺了不少膠卷後,我們原路返回。下山的時候受興奮的中樞神經驅使,並不覺得累。上山時就覺得累了,也許是因為海拔高的關系。我感覺比平時在低海拔時運動時更容易乏力。

走過上虎跳,淺嘗虎跳峽的味道,我們馬上趕往虎跳峽之最精彩中虎跳,來玩虎跳峽的,旅游團的有之。徒步的有之(我們在趕住中虎跳的路上,就看到幾個背包族),但幾乎所有的游記中都說到,中虎跳是虎跳峽之行的最為精采的部分。上虎跳峽到中虎跳峽雖然相距只有十六公裡,但由於路況很差,常有山體滑坡或落石的情況發生,春節時不是雨季,自然無此擔憂,但一路上,還是看到多處山體滑坡的痕跡。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中虎跳的“張老師客棧”,“張老師客棧”從外表看,並沒有什麼特別,不過就是兩層小樓,一個庭院,張老師本人其實也是當地的村名,在2001年以前很少有人下中虎跳(滿天星)去看看。於是有被網友稱為張老師的村民將大深溝下去滿天星的原有山徑修繕了一番,方便游人下江邊看看,接著,其他村民也開始效仿,在上下江邊的其它地方簡單修繕一段路,加上一截簡易圍欄。2004年,更有村民在懸崖上修築了一段垂直的鐵梯,稱為“天梯”,成為又一條從公路上下江邊的途徑。從此“張老師”名動互聯網。在等著院裡的雞成為我們的盤中餐時,我們在屋頂的平台上休息玩耍。我們這些城市的老少男女,來到雲南,人性之中的童心就誘發出來。大樹拿著張老師家的南瓜舉在頭頂,做著施瓦辛格的Pose。雅雅站在樹樁上做飛翔狀,我則爬上房頂,讓BIBI給我拍美人照。

吃過中飯,天也慢慢的陰沉了下來。天空中還飄了幾滴雨。三個代表等人在留在車內打牌(後張弛語:看三個代表和三個代表婆穿得如此sporting,想不到是用來唬唬人的啊)。我這個才跨入驢子行列的小驢,自然興致盎然的要一試身手,挑戰一下自己的體力了,我很興奮的把指南針等戶外裝備拿出來秀,文武很好奇怪的和我談論了一會裝備。大家說到都喜歡去迪卡儂時,我還以為他也是玩戶外的,想不到這個年青的DD只是葉公好龍,等我說我的衝鋒衣的各項功能指標後,他就用一種很不屑的口氣說“喲喲,不就是一件衣服嗎,至於這麼復雜嗎”,我正說的興起,被他澆了一盆冷水,好大不爽,如魚刺梗喉,心中不免忿忿然。自此也對這個帥哥的印像大打折扣。

出發前,我把我此行帶來的戶外專業服裝和隨身裝備都整頓停當,並特地叮囑DJ和文武帶上水,文武又拿著鄙視我們驢子的眼光看了我一眼,我用更冷的眼光把他壓了下去,他終於很不情願的把一瓶農夫山泉插在腰後。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下行,與上虎跳明顯不同的事,中虎跳的路大多不是台階路,跳非常狹小、坡度大,且曲折多變,簡單點說,就是山間野路,正是我們玩戶外的最喜歡的風格。一路下行中,喜歡zn的廢人就表現出了他做領隊的責任心,不斷叮囑大家小心腳下,並保持一段距離,且男女分開以便互相幫助,開始的路對我們這些徒步者幾乎是小菜一碟,可我還是在陰溝裡翻了船,在走一個被游客磨的溜光的大石塊時,我的專業登山鞋子此時反而打滑,還好手中抓著輔助的繩索。可我的臀還是重重的撞在了旁邊的石壁上,結果在這個最不可能出現烏青的部位撞了一個大大烏青。

經過大約半小時的徒步,我們到了舉世聞名的虎跳峽中最險要之處-中虎跳的觀峽台。1986年中國長江漂流隊隊員孫志嶺和四川記者萬明都在此處以身殉職,從此將悲壯賦予了中虎跳。未到觀峽台,已經聽見江水雷鳴般的響聲,且與上虎跳不同,此處波濤聲是更似戰鼓聲,“咚咚。。咚咚咚。。。”一陣緊似一陣,我的記憶忽然搜索到電影<<勇敢者的游戲>>中的片斷,想起那個潘朵拉魔盒被打開前裡面傳出的戰鼓聲。事後想想覺得當時的回憶有點可笑,那也可見當時那種聲音的魔力。當終於到站在觀峽台,江水的努吼聲更猛烈的衝擊著我們的耳膜,而洶湧的江水幾乎是挾著一股怒氣撲面而來。浪濤撞擊著旁邊的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激起千層浪,萬層雪。雖然我們並非正面對著金沙江,僅在側面觀摩,但那種氣勢,感覺上,就有一種想把你吞沒的錯覺,讓人還距離江水數米。但已經不敢往前走了。平日裡看書,看美國大片,有眾多形容詞和眾多電腦效果可以形容這種景像,可如今親眼面對,感同身受,還是被大大的震撼了心靈。登上觀峽台那一剎那間,甚至有天地不過如此的豪邁。

觀峽台的景像已經超出我們想像,而向導說前面的“滿天星”才是中虎跳最佳觀景處,那時雖然大家都有些累了,還是繼續前行,奔向滿天星。觀峽台到滿天星的這段路基本要沿著江灘走,道路十分難走,並且經常要在巨石上爬上爬下。一路上男生們對身邊女生照顧有佳,雖然遭遇多個障礙,這一路上倒也順利,只是快到滿天星時,有一處要從兩塊巨石的夾縫中穿過去,此夾縫的確是十分窄小,我以練習過yoga的技術左挪右移,尚覺得有一點難度。跟我在後面的大樹,是我們此行人中體型最為龐大的。我緊定不移地懷疑他是不可能穿越過去的,特地在出口處准備拉他一把,想不到大樹還是並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就走了出來。雖然姿勢並不是很優美,特別在出口的一瞬間,我從俯視的角度來看,就是幾乎填滿了夾縫中所有的空隙(附圖),但事實證明,看來我的目測水平還有待提高。我在洞口感嘆:“原來這個洞口是為了大樹度身訂做的啊。”廢人嗤之以鼻:“自己目測有問題,要是比大樹胖的話梅來了怎麼辦。照樣能過嗎。”我只能對廢人和大樹大做鬼臉。

經過一番艱苦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滿天星。這裡的江面比觀峽台更窄,水面落差更大,水流更急,江水帶著原始的野性一路呼嘯而來,湍急的江水打在岩石上,如萬馬奔騰,濺起巨大的水花。撲面而來的微風中夾雜著一些新鮮而又略帶腥味的水汽,很快打濕了我們的頭發和臉龐。我再次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震撼了。那日最最特別的是,之前天氣一直比較陰沉,雲層阻擋了陽光的照射,而到達滿天星後不後,突然右上方雲開霧散,強烈的陽光瞬間直射而下,照耀得水面浪花金光燦燦,一時間,我們的眼睛甚至不能適應這樣的光線。我們大呼精彩。(附圖)紛紛拿起像機搶拍這難得好景,好“攝”的蟑螂此時就體現出為了攝影事業而表現出的勇敢,居然跑到岩石的邊緣湊身去拍江水的近景,我雖然一直跟朋友說“玩也要敬業”,不過看到勇敢的蟑螂,還是自愧不如。但陽光普照不過十分鐘,但又隱在雲後,那幾分鐘的光線,更疑似天光,似乎就是為了歡迎我們的到達而設計的保留節目。

看完美景,我們開始返回。所謂下山容易上山難,此時就開始考驗大家的體力了。想不到最年長的老江體力驚人,和司機老楊一直走在隊伍的最前端,成為咱們這些年青人方向標。而且老江速度並不慢。我們在後面跟著也幾乎沒有什麼喘息的機會。我穿著自身巨重的登山鞋走那台階路,漸漸感覺像腿上像灌了鉛。而且由於行進速度與我平時當驢子背包時的速度不同,我感覺多少有點不適應,感覺比平時背包時還要累一點。到了著名的“一線天”時,我們稍做休息,我趕緊問文武要了水來喝,抬頭望那“一線天”,就是簡單的幾根鋼盤筋鑄就的接近九十度的梯子,從底上往上看,還一眼看不到梯子盡頭,我感嘆了一句,“還是蠻有難度的嗎”。文武接口到“這個簡單,把左腳踩在右腳上,再把右腳踩在左腳,噌噌噌就到了啊”,我正在喝水,一聽此話,撲哧一口水全噴在文武的牛仔褲上,他馬上跳起來大叫:“哎丫丫,我這可不是防水的衝鋒褲呢”,我笑罵:“你活該,你差點嗆死我,有本事你這麼上去讓我們瞧瞧”。文武一邊撣褲子上的水,一邊很委屈地說:“小姐,你不會連梯雲縱都不知道吧。”旁邊眾人皆大笑。這麼一鬧,疲乏倒減輕了不少。活動了一下筋骨,我們開始爬這一線天,先是司機老楊和其中一個向導上去,輪到我時,我自負以前攀岩技術還可以,爬的過程中並不正面對著梯子,而是利用側著腰利用扭腰的力量不停頓的往上爬,但爬到三分之二處還是覺得上臂力量有所匱乏,稍有吃力。但往上往下看看,懸空在半山腳還是有點恐怖的,調整了一下呼吸,繼續往上爬。我爬上一線天後,余下的幾個人也在十分鐘左右全都順利登高。而此時隊伍已經分成二隊,廢人、老J可能從滿天星起步較晚,此時已經見不到他們了。

上了一線天,一路牛氣十足的老江終於累了,而我經過半小時的徒步,正好進入我運動的興奮期,感覺那時正好進入狀態最好的時候,於是就開始領隊前行,一路上一直與我同行的DJ見我不休息就又開始新的徒步,也起了好勝之心,緊跟我後面,於是漸漸我們兩個和前面的向導和原來的小分隊又分開了。此時天又開始變了,天更見陰沉,而風也大了起來。此時我的衝鋒衣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不透風,且出了汗後也不是很難過。但之後的這段路,按向導說法就是沒有多少路了,可是走了一段又一段還是不見目的地,我終於開始有點體力不支,而且由於那時已經沒有水喝了,身體體能有所下降,最後半小時,就是DJ拉著我前進了。想想也慚愧,看來體力還是有待繼續鍛煉。當天空開始飄小雨時,我們兩個終於到了山頂,到了公路上,中虎跳探險之旅我們兩個終於拿了第一,興奮得互相擊掌以示慶祝。

玉龍雪山--白色映像

去玉龍雪山的路上,天氣還是十分晴好,進山區的時候,那時的溫度,還是初夏時的感覺,可漸漸地,溫度就一點點降低。天邊也開始變天了,等開到景區入口處,換坐景區的大巴時,那時的季節,已經是初冬的感覺了。還好我裝備齊全,早已把登雪山的頂級裝備一穿俱全,快干內衣褲,抓絨衫,衝鋒衣、冬季衝鋒雨褲,抓絨帽、抓絨手套,戶外防風眼鏡。幾乎武裝到牙齒,文武又在旁邊笑我:“喲喲,又開始臭美了。”我好脾氣地對他很燦爛的一笑,心中暗想:“沒有玩過戶外的家伙。呆會看不凍死你。”

景區的專車是很豪華的沃爾沃,坐在上面十分舒服,正式進入山區的道路,就感覺進入冰雪天地了,與記憶中2004年上海的最後一場大雪完全不同,這裡的積雪是終年不化的,兩邊是高聳的大樹,但樹上枝葉是看不清楚的,因為完全被厚厚的雪包裹著,加上樹枝伸展的形狀,以及樹枝本身線條質感。生動如冰雪的雕塑一般。一眼難望到盡頭的樹林構成這樣一大片的自然奇景,讓我們自然而想到“林海雪原”這個詞,之後我們在纜車從高位鳥瞰下面的冰雪天地,一個“海”一個“原”字足可以描述我們眼中所見漫山遍野大雪紛飛的景像。(附圖)來到玉龍雪山,就完全能夠體會到雪山的宏偉氣勢與江南秀麗山水的不同。第一次見到真正終年積雪不化的雪山,我們臉上都現出了孩子般率真的興奮。

排隊乘坐纜車的時候,由於馬上要揭開玉龍雪山的廬山真面目,盼望之中,情緒更見高漲。上了纜車。驚訝於腳下大自然鬼斧神功的傑作,隔著玻璃,隔著飛舞的雪花,遠山,高高低低的樹林,視覺模糊,卻更有一種神秘的美。坐了將近十五分鐘的纜車,高度由三千多米上升到四千多米,我們終於可以與玉龍雪山親密接觸了。掀開塑料門簾,大雪撲面而來,眼前一片白色,瞬間就有一種迷失在宇宙中的感覺。經過幾秒鐘的適應,才慢慢看真切,我們已經真正的踏上玉龍雪山了,大雪紛飛之中,前面隱約有路通往更高處,一些游客在不遠處前行。由於雪太大太密,可能只是十幾米的距離,卻也只能隱約看到一個人影輪廓而以。深呼吸了一下雪山冰冷的空氣,我們開始向上行進。有一條被游客踩的比較踏實的路,踩下去雪不過沒上腳背,而若一不小心踩到旁邊的新路,那一腳下去,雪就沒到了膝蓋。而那時全身的細胞已經處於十分興奮的狀態下,急欲登上更高點,也顧不上腳下深一腳淺一腳了,一路走上去,經常失去身體重心,而或單膝跪地,或就這麼一個前撲,就倒在地上,可那時心中已經充滿孩子般的童心,越是摔跤,越是滿臉滿身的雪,越是快樂。我跟在廢人、老J後面,不到十分鐘,已經到了雪山的一個標牌處,牌子上注明,只能前進到此,前面危險。前面的游客也果然到此處,就止步了。我和廢人在標牌處站了一會,戶外的探險精神被激發出來,試圖一試新高,可過了標牌處,一腳踩下去,下面簡直就是空的,雪直接就到了大腿根處,且站都站不住,我們試了幾次,都沒有辦法立足,索性趴下來匍匐前進。我跟在廢人後面,還不忘給他拍幾張曼妙的扭身動作的照片。(附圖)艱難前行了五分鐘,老J在後面叫我們回來。我們的探險欲望得到小小的滿足之後,也就轉身回來和大家彙合。趕緊抓緊時間互相留影拍照,隨機組合拍合影。照片拍的差不多了,可總覺得還不夠盡興,我看到走在前面的文武,心中靈光一現。想想這個DD總是嘲諷我的裝備,現在正是報仇的大好時機,不可錯過。我抓起一團雪,在手裡捏成一個雪團,瞄准文武的頭,一側腰,用腰部力量帶動手臂,將雪球拋了出去,雪球准確無誤的命中目標,被偷襲的獵物一回頭,看到大笑的我(當時我對自己的命中率實在是太得意了,還沒有來得及裝出與我無關的假像),一時氣憤不過,用手指指我:“你,,,你。。。”,馬上開始自衛反擊,於是由我點燃的一場所戰爭就此開始了,文武奮起反擊,一時之間雪花漫天舞,如鑽石星塵又似天馬流星,向我全身襲來,我避無可避,想使出左腳踩右腳的梯雲縱也來不及了,只得一個側身倒下,雖僥幸逃脫,但第二波攻擊是無論如何也避不了,只能把眼睛一閉聽天由命,哪知廢人突然斜刺裡殺出,我立即大叫:“廢人,廢人,敵人在那邊”,於是我與廢人聯手開始向文武發動新一輪攻擊,文武邊打邊退。腳下又直打滑,怕自己腹背受敵,因此轉為防守。後來老J、大樹、蟑螂等也開始加入戰團,最後這場局部戰爭演變成一場敵我不分,戰線不明的混戰(附圖),蟑螂還有我最後還遭到被幾個人合起來拋到雪地的偷襲。十幾分鐘的混戰結束後,大家的情緒high到了最高點。完全把什麼高原反應拋掉了腦後,稍微回復了一下跳動過速的心髒,轉而到玉龍雪山4506的石碑處,繼續拿起像機大拍特拍,之後在工作人員的催促下,這才依依不舍的打道回府。

回到室內,這才感覺到,雪山的溫度不是普通人能適應得了的,雅雅和文武的牛仔褲自臀部開始也濕了大部分,兩個人直在那裡喊冷,我的戶外裝備很好的保護了我的身體,倒是一點都不覺得冷,也一點沒有濕,可一直暴露在外面拿著像機的手已經凍得沒有了知覺。我們趕快喝了一點熱咖啡,才慢慢恢復體溫。

那日玉龍雪山下大雪,雖然沒有藍天和遠處幽遠的山峰,但是在玉龍山頂,那一片茫茫大雪,天地間僅有一種顏色--白色映像,那一場重溫了兒時的回憶的雪仗,在雲南之行中,也是一個極其精彩的高潮了。

拉什海--水中藍天

拉什海,歷來以幾十萬只候鳥出名,我們雖不是愛鳥人士,但想像中萬鳥齊飛的景像,也應該是波瀾壯闊的,因此在去玉龍雪山之前,還是安排了拉什海的行程,來到拉什海,才知道,雲南人所謂的“海”,其實就是湖。想像中海,來到跟前,一眼也就望到對面的山了。但拉什海岸邊的黃色草地,攝影卻是及其出彩的。我們在岸邊散了會步,仔細搜尋了一下鳥的蹤影,但目光所及,除了兩只疑似鴛鴦的小鳥,其他鳥卻是蹤影全無。堅持了十幾分鐘,我們就放棄了努力。回到入口附近拍了張集體照後,就上車准備出發了,可車上搭順風車的一個攝影愛好者,說早上在拉什海坐船到腹地後,真的看到十萬只鳥,一時間,大家的興致又高漲起來。於是重返拉什海,分批坐上豬槽船,趕往湖中心。

豬槽船,一根整木劈成,寬度只容一人,船底感覺像尖的,船身上大下小,在湖面左傾右斜,十分特別也十分刺激,想來上船時每個人都曾經懷疑過這種天然制品的安全問題,不過看到梢公鎮定氣閑的樣子,也就沒有什麼好擔心了,行到湖中心,這才發現冒這點風險是值得的,在岸邊覺得那一潭碧水純淨透明,現在人在湖中心,一低頭,水中的水草清晰可見。比起西湖的湖水,那水自有一種純色的綠,更美麗的是,碧水中倒映著藍天白雲。加上高原地區,空氣純淨,海拔高,天空廣闊,那藍天,那白雲,在抬頭望時已經覺得十分接近。現在映襯在水中,更是觸手可及,加上微波顫動,更增加一份美感,更誘惑著我要一把抓下去。在湖中蕩舟一小時,最終也只是遠遠的看到了一群鳥起飛的情景,而沒有近在咫尺觀察那傳說中的候鳥的樣子,但頭頂藍天,腳踩水中浮雲的感覺。也讓我陶醉了。(附圖)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