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柬日記_2

作者: poulet_23

導讀DAY 3 (2005年2月13日 初五 星期日)晴 很熱主題:巴戎寺 早晨4:30在雞鳴聲中起床,5:00准時在旅館門口等出租車司機。不料過了5分鐘仍不見蹤影。此時不斷地有MOTO及Tuk-Tuk司機前來拉活。看來昨日的司機果真缺乏誠信,不過這倒成全了我們提早體驗Tuk-Tuk的願望。於是我們隨便上了一輛車,奔赴吳哥寺。 四周靜悄悄的,只有馬達的轟鳴聲,車燈劃破黑暗,載著我們穿過� ...

DAY 3 (2005年2月13日 初五 星期日)晴 很熱主題:巴戎寺

早晨4:30在雞鳴聲中起床,5:00准時在旅館門口等出租車司機。不料過了5分鐘仍不見蹤影。此時不斷地有MOTO及Tuk-Tuk司機前來拉活。看來昨日的司機果真缺乏誠信,不過這倒成全了我們提早體驗Tuk-Tuk的願望。於是我們隨便上了一輛車,奔赴吳哥寺。

四周靜悄悄的,只有馬達的轟鳴聲,車燈劃破黑暗,載著我們穿過叢林。我不禁興奮起來,感覺像去探險,一路上還不斷碰到騎在MOTO上同行的游人。20分鐘後就到達了吳哥寺前門,我們拿出大號手電筒,跟在游人隊伍的後面穿過長長的廣場。走在最前面的人停在岔路口猶豫再三,選擇了偏道之後,又折回大道,隊伍也隨之停頓轉向,引來一片嬉笑。終於抵達了寺前的池塘,此時池塘旁的空地已被游人搶占得所剩無幾。當地的兒童穿梭在人群間,利用出租座椅推銷早餐。漸漸地,天邊有了些許紅色,三角架旁的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在一片燈光閃爍之中,吳哥寺開始了一天的首場演出。漸漸地,朝霞越來越濃,當旭日從吳哥窟背後緩緩升起,將蓮花蓓蕾籠罩在一片夢幻般的紅色光暈中時,演出也達到了高潮,等待許久的觀眾們紛紛舉起相機,瘋狂拍攝。很快地,天色大亮,游人散去,我發現就在剛才如痴如醉的瞬間,不幸被潛伏已久的蚊蟲襲擊。為了及時挽回損失,我們決定去旁邊的小攤吃早餐。早餐的法式面包堅韌粘牙,根本無法與金邊的相比,其間還時有小孩子前來推銷明信片。我們草草用畢,就前往當天的第二站-巴戎寺。

巴戎寺是吳哥通王城的主要景點之一,那裡以高棉的微笑著稱,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紛至沓來。我們特意安排在涼爽清靜的早晨去參觀此處。遠遠望去,是一大片呈青黑色、略顯凌亂的尖峭石頭,走至近前,才發現每一個石頭的上端都是一個呈微笑狀的四面佛像。陡然置身於其間,我想每一個初次到來的游人都會被這鋪天蓋地的微笑所震撼。我喜歡有關四面佛像的愛情傳說,喜歡看身批袈裟的僧侶穿行、靜坐其間,喜歡倘佯在龐大的石像群中,細細品位這些似啼非啼、似笑非笑的面容。看著它們,遙想靈山法會,佛祖捻花微笑,不禁感悟滄海桑田,噓唏人生無常。雖不敢妄自比肩迦葉尊者而破顏微笑,卻也實現了一次心靈之約。盡管我並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佛教的博大精深與慈悲包容一直為我所敬仰,一直以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以善抑惡的佛學理念最好地詮釋了東方哲學。半開半合的眼神勝過目光如炬的逼視,淺笑低吟的表情賽過聲色俱厲的威嚇,或如涓涓細流般滋潤心田,或如驚濤拍岸般醍醐灌頂,讓你不由得驀然回首、豁然開朗。

當成批的旅行團開始陸續湧入,我們離開了巴戎寺,在全面維修中的巴方寺略作停留後前往旁邊的空中宮殿。可能為了突出高聳入雲的效果,石階造得非常陡峭,幾乎成直角,一口氣爬上去,已是汗流浹背。由於不是主要景點,且爬行難度較大,大部分游客只是在下面遠觀,但如想體驗伸手觸雲的感覺,建議還是登頂。接下來是戰像台與癩王台階,接近正午的強光將那裡的浮雕變得更加凹凸有致、栩栩如生。在經受了心靈與感官的衝擊之後,再看看這些生動活潑、輕松有趣的浮雕,不失是一種很好的調劑,就像交響樂中既要有莊嚴的慢板,也要有詼諧的諧謔曲。夫擺了一個力拔千斤的姿勢與背後的大力士浮雕合影,我則撫摸著大像的長鼻與眾神留念,一路嬉笑著結束了上午的行程。

為了躲避炎炎的烈日,彌補早起的缺覺,我們決定這幾天中午一律回暹粒用餐,回賓館狂睡一覺後再開始下午的征程。中午照舊是酷愛的酸湯粉,照舊吃得風卷殘雲。下午安排去一系列規模相對較小的寺廟,主要包括托瑪農神廟、茶膠寺、石橋、普拉比圖。托瑪農神廟規模雖然不大,但構圖精致獨特,對面還有一個周薩神廟,結構完全一致,正由中國工程隊修繕。石橋如今已只剩下幾塊石頭橋墩,若不是Tuk-Tuk司機介紹,差點擦肩而過。茶膠寺規模稍大,也是由五個主塔構成的磚石混合型結構建築,盡管塔頂已被歲月磨平,但整個建築的端莊大氣仍讓我一見傾心。順著陡峭的台階上去,可以看見吳哥通王城的全貌。普拉比圖則是一個隱藏在樹林裡的較為破敗的建築。由於大部分游客到了癩王台就打道回府了,加之它獨居一隅,密林掩蓋,所以游人罕至。我們去的時候竟然空無一人,慢慢地踩著滿地的落葉圍著寺廟看,緩緩地穿過吳哥特有的一道一道門洞,享受一份難得的寧靜自在。隨後我們決定再回吳哥寺,以吳哥落日結束一天的行程。藍天襯托下的金色玉筍熠熠生輝,令人沉醉,這幅在柬普寨隨處可見的經典畫面百看不厭,誰說美的東西不可以持久永恆呢?

晚上我們決定調換一下口味,順著路邊一個用中文寫著“白粥”的指示牌走進去,找到了一個中國餐館,老板是個會說中文的年輕小伙子。我們聽說有洞裡薩魚後很興奮,准備嘗嘗味道。上來的是一小碟切成五小段的腌魚,味道果然鮮美,配上白粥更加可口。前年在新加坡吃飯,就發現當地人飯量較小,一份飯菜,在我看來只夠半飽,此行一路走來,也是這種境況。昨天吃酸湯粉,我在就連吃了兩碗之後,要求再上第三碗,驚得老板娘直數落伙計是否剛才兩碗上的是小碗,著實冤枉了他們。今天的菜量又是如此,而且一開始伙計還告知米飯賣完了,只有白粥,我兀自念叨吃不飽時,老板建議多點幾碗粥,在我看來,粥再多也無濟於事,頂多混個水飽。好在後來發現搞錯了,又上了米飯。難怪當地人都屬燕瘦型,就連這幾日在路邊看見的雞都骨瘦如柴,每每看見都令我垂涎不已,標准的散養柴雞啊,肯定美味無比!只可惜近日來越南禽流感鬧得如火如荼,正逐漸逼近柬普寨,臨行前老父知我最為嘴饞,萬般告誡斷不可食此類活物。既然性命攸關,還是放棄日本人冒死吃河豚的精神,敬而遠之吧!雞不能碰,魚一定要吃得盡興。我倆很快又要了一碟,其結果自然又是腆著大肚回屋。

DAY 4 (2005年2月14日 初六 星期一)晴 很熱

主題:女王宮、聖劍寺

今天的行程是從女王宮開始的。我們吸取了昨天的教訓,晚了半小時出發,而且帶上厚重的棉衣抵御早晨的涼風。女王宮較遠,開了近一個小時才抵達。天邊有一層薄霧籠罩,初升的太陽半遮半掩。清晨的女王宮只有三、四個游人,非常安靜。宮外不遠處有一大片池塘,可惜荷花已經敗了,不過水中有一群可愛的野鴨。看來它們也是大夢初醒,一陣嘈雜之後,在鴨媽媽的帶領下魚貫而出,開始了一天的嬉戲覓食,實在活潑有趣。我悠閑地站在木板橋上看著它們玩耍,睡意頓消。宮門前有一些倒塌了的石柱,我們坐在石堆上吃早餐,看著晨曦穿過參天大樹,聆聽林間的天籟之音。一進門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兩旁的石像已殘缺不全。雖然女王宮的名字來歷無從考證,但我覺得就建築風格而言,確實殿如其名。如果說吳哥窟是一個威儀堂堂的偉岸丈夫,而女王宮則是一位傾國傾城的絕世女子,其玲瓏身段、美艷姿色在精雕細琢的裝扮與華貴服飾的襯托下,令每一到訪的來賓嘆為觀止,粉紅的肌膚在陽光的點綴下顯得如此卓爾不群。我徘徊其間,細細欣賞那些美侖美幻的雕刻,甚至趁游人稀少,潛入禁區細睹芳容。看著仙女們輕舞飛揚的姿態,想像著釵環搖曳、玉佩叮當的場景,仿佛歷史已回轉到了千年前的浮華盛世,而勇士們劍拔弩張的畫面,又讓我看到了浮華背後的硝煙與騷動。或留戀於那面由各色方磚拼成的石牆,或駐足於那塑令人扼腕的斷頭石像,久久不忍離去。

接下來我們決定去女王宮以北的高布斯濱。雖然只有10公裡的路程,卻因全程土路,崎嶇不平。道路兩旁的樹木已被揚起的紅土染成鐵鏽色,不斷呼嘯而過的汽車將我們籠罩在塵灰中,很有點越野的味道。司機嫻熟地穿行於坑窪之間,上下顛簸的感覺非常刺激,讓我興奮得不時尖叫。終於到了目的地,我發現停車場幾乎是清一色的出租車,看來很少有人搭乘摩托車來此地,我卻覺得這是值得推薦的交通工具,可以借此感受一下PARIS-DAKAR.拉力賽。高布斯濱以河床上的千個林迦著稱,可惜此時是旱季,無法目睹水中浮雕的靈動之美。不過那裡有許多種類的鳥兒棲身於密林中,不見其身,但聞其聲。它們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合唱團,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切私語,在這片空寂的山林裡為我們演繹著生命之光。

上午兩個小時的山路讓我們的體力消耗殆盡,為了爭取更多的午休時間,我們中午以方便面和茶葉蛋果腹。下午先去聖劍寺。這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寺廟,門前依然是“攪拌乳海”的場景,我每次看到它總覺得像是在進行拔河比賽。從微笑著的四面佛石像的門洞走進去,那裡有精美的石刻,有走不完的門洞,有幾近坍塌的長廊,有大樹騎牆的奇觀。也許是審美疲勞,也許是為了躲避如織的游人,我更喜歡兩旁的小徑。說是小徑,其實並不窄,那裡有許多遮天蔽日的古樹。聽著腳下落葉的沙沙聲行走其間,你可以聽榕樹的氣根訴說千年的傳奇,也可以學著像梁朝偉那樣,將你心中的秘密深藏在那些樹洞裡……

接下來是龍蟠水池與塔遜寺。前者由於正值旱季,水池一片干涸。不過要是在雨季的話,一個在水池中央升起的寺廟一定壯觀。塔遜寺很小,但它的後門非常獨特,一棵大樹穿過四面佛的進口一側向上生長,茂密的枝葉幾乎遮蓋了那一側的佛面。我們去時已接近黃昏,陽光不僅在佛面上留下了些許紅暈,還探進洞口,幽深的門洞半明半暗,如同倫勃朗畫中的燭光那樣讓我怦然心動。隨後我們趕赴比粒寺看日落,這是一個磚土結構的建築,年代較茶膠、巴戎等更為久遠,紅色的火山石在夕陽的沐浴下更顯滄桑。登上窄而陡的階梯,看著夕陽慢慢被夜幕吞噬,墜入叢林,就像吳哥文明暫時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