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是一個淘金的好地方,古城裡的小店種類繁多,只要你慢慢尋找,就會找到既便宜又獨特的東西,四方街往新華街黃山上段方向走10米左右(左手邊),有一家專門買手鏈、掛飾的小店,裡面的手鏈、東巴像形文字的項鏈(繩)、帶有藏族風味的耳環(墜)品種眾多,價格便宜,那種用所謂羊皮繩做成串著東巴文的男士掛繩才買3塊錢,便宜的出乎我的意料,在成都這樣一個至少要買到20以上,到了廣東和上海就更貴了,我一下買了好多,回去送朋友或留著自己帶都很不錯,寶兒在這選了不少很特別的手鏈,後來我們又來了很多次,而且在古城裡我們沒再發現有比這更全更漂亮的小店了,只是興奮的沒記住店名,不過沿街而上10余米小路左邊的這個店還是很引人注目的。布料店在麗江有很多,當地人百多年來手工織成的土布很有麗江特色,專賣的門店也很多,在七一街下段有一位殘疾的中年男人開的布料店是自己織布自己剪裁,品種很多,價格也公道,我和寶兒在那拿了很多彩色的披肩,價格從30-50元不等,由於店主是殘疾人,我們並沒有過分的還價,不過這還是比古城中心的門店低不少了。
很快我們的消費已經嚴重超標,雖然每晚回到客棧寶兒都信誓旦旦的說明天不再亂花錢亂買東西了,可是第二天只要在古城裡閑逛,我們的大腦就完全不聽指揮了,見到什麼都想買,還要給自己找出很多理由:這條褲子買回去送媽媽她一定喜歡(東巴像形文字七分褲30元兩條,七一街購);麗江燈籠個性十足(在大石橋一面湖水購4個,30元/個);這個木刻畫回去掛在新房別具一格,買兩個(麗江古城納西木記刻坊,210元和180元),還有牛皮包有性格,給姐姐、媽媽和自己各買一個,還有手工牛皮錢包比城市便宜的多(購於密士巷“青鳥”三個包共1500元,三個手工錢包,每個35-45不等,鑰匙包一個30元),這不是一米陽光的風鈴嗎,買一個回去吧(20元)另外寶兒還在東大街的服裝店裡買了蠟染的裙子(240元)和波西米亞的透視裝(150元),店裡面尼泊爾產充滿異域風格的小腰包(120元)和帽子(80元)也收歸到了囊中……在麗江的八天裡我們每天都不斷的采購,就連騎單車去束河、白沙都買了一大堆蠟染的桌布、杯墊和圍巾(那是後話),以至於行李箱無法裝下,又把許多用不到的東西寄了回去,才勉強上了飛機(這也是後話)
雲南的餐飲在全國的地位其實挺尷尬的,這不只因為雲南菜不是傳統的大菜,還因為雲南整體餐飲水平並不高,口味比較單一,至今沒有叫得響的系統菜肴,可是雲南的小吃倒有不少,尤其是少數民族風味,在麗江最有名的應該是納西的麗江粑粑、雞豆粉和大石橋的黃豆面了。大石橋是麗江精華之筆,清澈的玉龍雪水,滋養了千百年的古城,時光流淌,大石橋卻依舊風姿綽越,近幾年溪流裡的紅色鯉魚也給城池增加了不少生動,麗江有名的大石橋小吃店就在橋的旁邊,很好找,天氣好的時候坐在水邊,聽著嘩嘩的水聲,點上黃豆面、粑粑、雞豆粉和納西的家常菜,在暖暖的陽光下和心愛的人一起慢慢的將時間一點點浪費,兩個人甚至可以不說話,浸入到柔軟的氛圍裡,味道已在其次,品到的都是令人陶醉的浪漫,濃到仿佛要在心裡凝固。
到麗江不去泡吧算不上真正的麗江之行,由於這時正處於一年中最淡的季節,加上氣溫低,酒吧的人不是很多,著名的達達娃也沒什麼光景,雖然門口的姑娘引吭高歌,雖然它在網上尚有些名氣,但幾次路過達達娃卻沒有一點進去的欲望,我們倒常去櫻花屋,那裡的熱巧克力不錯,還有奶油蘑菇湯,很香濃,意大利面和韓國料理也算地道,但是燒烤口味不佳,還華而不實,最好不要點。
其實淡季的四方街還是有很多人,一批批的旅游團、自助客和當地的人們都來到這座不大的廣場,小憩、曬太陽、拍照留念,我們坐在科貢坊前面的石階上和當地的老人聊著天,老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古城,沒有生存競爭、沒有利益爭奪,也許過的清貧和簡單,可是卻從不缺乏淡然和閑恬,而我們一直在尋找,才發現生活中已經沒有這樣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