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穿越太白紀行(3)

作者: 霍青桐

導讀南天門宿營的清晨,一大早就被拖起來看日出,看雲海(好大朵棉花糖啊~~)每個人都籠罩在金光萬丈之中,“美”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有照為證),黑著眼圈吃下暖暖的熱粥(雖然根本就沒煮開),好美味呀——在等著水燒開的長長的時間裡,抽抽煙,拍拍照,聊聊天,悠悠閑閑,差不多已經忘記了今天還要走好遠的路——拔營開路的時候,是10點多了吧,nick已經 ...

南天門宿營的清晨,一大早就被拖起來看日出,看雲海(好大朵棉花糖啊~~)每個人都籠罩在金光萬丈之中,“美”就一個字,我只說一次(有照為證),黑著眼圈吃下暖暖的熱粥(雖然根本就沒煮開),好美味呀——在等著水燒開的長長的時間裡,抽抽煙,拍拍照,聊聊天,悠悠閑閑,差不多已經忘記了今天還要走好遠的路——拔營開路的時候,是10點多了吧,nick已經在行李堆中又酣睡了半晌;雷鳴則精神萬丈地練起了“樹棍操”;狗狗和laura捆行李和防潮墊,“主席團”抽空開了個小小的碰頭會議,安排了一下今天的行程。談好的挑夫臨時變卦,7個人二話不說,背上沉重的背包就出發:我們不靠別人,靠自己!!

這一天的路比較好走,到藥王店、跑馬場,山中的景色已經漸變,滿目黃色,遠處是連綿的秦嶺山脈,藍藍的天空,不知道謀殺了我的多少膠卷!!中午就一切從簡,壓縮餅干加上西安泡饃,填飽肚子就好。而下午開始的亂石灘就讓我們苦不堪言了——

霍青桐俠女年之名果然是名不虛傳,一路飛檐走壁,在眾人驚羨不已的眼光中一眨眼就“飛”到了前面,如履平地哦。呵呵,小青是最早跟隨向導到達玉皇池和二爺海的哦!!

高嶺的這片池水

深邃成一個夢境

是上蒼的天眼、混沌的古鏡

透視著我的前生、來世

是沙牆壁畫上飛天遺落的艷魂

是大漠中仗劍而行的落拓浪人

是踏遍天涯長歌當哭的女俠

是反彈琵琶白衣飄飛清煙般的舞者

輪回轉世

一萬年彈指一揮間

凝眸成這汪冰藍

清冷成一個衣袂飄飄的古老傳說

刺痛我靈魂的

永不湮滅的烙印

在心裡,在眼前 

閃爍成一片迷離

你如同剔透的夜露

顫動著蒼天的重托

為困惑的戈壁

滋養著翹首曙光的生命

為保存體力,我們臨時改變了計劃,決定在二爺海扎營,好好休息,明天一早登頂。

山色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頂著大大的日頭,隊伍早已經長長長長長地拉得神龍見首不見尾了,秦嶺在夕陽之下。越發高貴、孤絕,神聖不可侵犯。

這是一塊聖地。

這是一方真正的淨土。

暮色來臨之前,我們前後抵達了扎營地,感覺是沒有了感覺。真的累p掉了!!因為高山反應,吐的吐,倒的倒,老大還居然流了鼻血!小青的發燒加劇,在一塊臨時鋪在石頭上的防潮墊上傻傻地望著觸目可及的200M之上的拔仙台,保持了這副姿勢足足30分鐘!大家七手八腳地扎營,拍雲海,一臉的苦相在美侖美奐的景色相襯下不免有些滑稽——

我們寒冷,難受,飢餓,疲乏。

可這一刻,我們是真正的貴族!!

nick和雷鳴居然還喘息後跟著北京一幫人馬立刻衝頂去了!老大和21an忍著疲憊,默默地支營,安排晚飯。小青則一頭扎進了睡袋,真想躺到海枯石爛,睡到天長地久——連晚飯的牛羊肉香菇湯都錯過了哦~~55555

這一夜大家都睡得很辛苦。寒冷是我們最大的敵人。21an半夜發燒,嘔吐,老大又深夜起身為他燒開水服藥,小青和雷鳴守著照顧了他很久,狗狗也咳嗽不止,大家都已經快被惡劣的天氣和環境擊垮。

可我們絕不服輸~~

人類永遠也征服不了自然

但我們永遠可以征服自己,超越無限

清晨大家的精神都不錯,老大為了顧全大局,自己堅持不願登頂。在全體的抵觸之下,一句“一個人不登頂就集體放棄是早就說好的!”面前,他松了下來。丟下背包,一身輕松——“鐵杖芒鞋輕似馬,誰怕?!一蓑風雨任平生!”

還有200米,向著心中的夢想,進發!!!

冷冷的山風讓我清醒,我知道我從來沒有這麼近地接近過我的夢想。20分鐘,我們完成了我們的夢想,在拔仙台上,理應綻放出這天國才有的笑容。山在酡紅的朝陽中醉去,我們在雲霧的懷抱中醉去。

我已經沒有語言形容我眼前的一切,我是那麼渺小,那麼貧乏——在大自然的面前。

腳下連綿起伏的山脈,我們跨越了多少山梁?翻過了多少山頭?用我們自己的腳,把我們送到離天空這麼近的地方,凝固的笑容,是高嶺最動人的花。

我真的幾乎有了要縱身跳下的衝動

我是如此自由、飛揚

我看見人生全新的存在

一瞬間

我理解了生命的動人,生活的美好

太白山,我愛你

你教我透析一切、洞察一切

教我熱愛自然、快意人生

讓我愛你

匍匐在你肩頭

頂禮膜拜你,歌頌你

用全身心

——來祭祀你

紅色的條幅在風中飄飛,我們7人的旅程終告結束,我們7人旅程又才剛剛開始——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長。

——給我一輩子,讓我走下去——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