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游記

作者: 泥點子

導讀 中午吃過飯,經過“天一閣”,我就進去逛了一下。以前雖曾來過好幾回,但每每都是走馬觀花,並不甚了解天一閣真正的文化內涵。今天有幸跟在一個導游小姐的後面暢游了一回天一閣,自然比前幾次游園時的印像來得深刻。 天一閣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被譽為“第一藏書樓”。天一閣作為一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午吃過飯,經過“天一閣”,我就進去逛了一下。以前雖曾來過好幾回,但每每都是走馬觀花,並不甚了解天一閣真正的文化內涵。今天有幸跟在一個導游小姐的後面暢游了一回天一閣,自然比前幾次游園時的印像來得深刻。

天一閣是我國現存歷史最久的藏書樓,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被譽為“第一藏書樓”。天一閣作為一個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跨過“南國書城”的大門,迎面是天一閣主人範飲的塑像,端坐在那裡,迎著慕名而來的游客。導游小姐很專業地介紹著天一閣,從東明草堂,到天一池的九獅一像 、秦氏支祠等,聽起來一切都是那麼地傳奇。東明草堂裡是簡直一個書的世界!入內見到被分隔成幾個房間,卻是間間相連。每個房間內都設置了許多櫥窗,櫥窗裡錯落有致地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書籍,有明代的刻本和抄本,其中不少是海內外孤本,都已成為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

九獅一像的景像值得一觀。環池奇石壘山,似有九獅一像嬉游其間,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風寸雨,看上去還是那麼栩栩如生,生動活潑。中間的石頭與樹一起組成了“福 、祿、壽”三個字,真是巧奪天工。那個天一池, 取自“天一生水”之義,是當年範欽特地為藏書樓防火取水之用而築。介紹說是天一池的底下和毗鄰的月湖相通 ,是一潭活水,但我見到這裡的水質卻一直未見改善,常年混濁泛青。邊上有亭翼然其上,古樹翠竹掩映;假山堆壘精巧,植竹養魚,看上去倒是十分幽靜。

天一閣裡的麻將館是我每次去都要駐留一番的地方。整個庭院的牆上、地上置布了馬吊牌、骰子和宋代宣和牌等圖騰,讓你融身在濃郁的麻將文化氣息中,中化合而成在這裡可以知道麻將的起源。麻將祖師爺是一位名叫陳魚門的寧波人。大門的兩側有一副楹聯:“人情冷暖馬牛風,世事沉浮中發白”。立在前門入口處的“麻將三缺一”的雕塑銅像造型維妙維肖:你瞧那身穿和服的日本人滿臉晦氣 ,看來牌運不佳;對面的洋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正在苦苦思索如何理牌、出牌;陳魚門老先生呢,則手持煙袋,氣定神閑,一副勝券在握的神情。下首還特意空著一個座兒待客來,饒有生趣。游客從此經過,總會興致盎然地坐在“三缺一”的那個空缺位置上擺玩幾下。聽導游小姐說,如果你觸摸一下陳老先生的手,就會給你帶來好運氣。果然,我看到銅像上的那只手已被摸擦得锃亮,泛著金光,看來跟他借手運的人還真不少。

麻將館的庭院裡還陳列著一艘木船,以前我來過幾次,總弄不明白無端端在院子裡臥這麼一艘船,不知是何用意,反而覺得很突兀。現在經 過導游小姐一解說,我才知道把船放在那裡原來是有深意的。原來,船上的木桶表示麻將中的“筒子”,船上的桅杆代表麻將中的“條子(索子)”,打麻將時的“碰”則是兩船相撞的意思,有意思。麻將是以前漁民們無聊時用來消磨時間的。如今卻成了風靡大江南北的一項娛樂活動, 可是打麻將現在並不僅僅作消遣、競技之用,而衍生成為很多人賭博的工具。打麻將,由於許多人樂此不疲,已成了中國的國粹。

>
>
更多的資訊請見我的個人網站: http://shiming.2000888.com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