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港古城——石浦老街行記

作者: 泥點子

導讀二○○五年四月三日下午,在老家掃好墓返甬,看時間還有充裕,於是我決定取道石浦的老街游玩一下。聽聞石浦老街——“中國漁港古城”已基本修復完畢,將作為一個景點於4月10日(農歷三月三)正式售票開放。所以趁眼下的免費時機,我去先睹為快。 下午兩點整抵達石浦中巴車站,然後轉乘2路公交車至中街。一下車,就見到石浦港上漁船鱗次櫛比,展現著石浦港漁業 ...

二○○五年四月三日下午,在老家掃好墓返甬,看時間還有充裕,於是我決定取道石浦的老街游玩一下。聽聞石浦老街——“中國漁港古城”已基本修復完畢,將作為一個景點於4月10日(農歷三月三)正式售票開放。所以趁眼下的免費時機,我去先睹為快。

下午兩點整抵達石浦中巴車站,然後轉乘2路公交車至中街。一下車,就見到石浦港上漁船鱗次櫛比,展現著石浦港漁業的繁榮景像。向前沒走上幾步,見有一尊聶耳的塑像迎面而立,我想這也許是石浦人為了紀念聶耳這位中國現代著名音樂家一九三九曾在石浦拍過《漁光曲》電影外景而立,眼前的聶耳身著西裝,手持小提琴,好像正專注、入神地在演奏著一曲永遠的漁光曲。聶耳塑像的側對面停靠著一艘仿古大龍船,曰“乾隆號”,被油漆一新,熠熠生輝,極顯富麗堂皇,細看之下才知道這是一艘船倉被作為大酒店營運的豪華游輪,設立在這裡成為一處鶴立雞群的海邊景觀。沐浴著午後的暖洋洋的太陽,迎著海腥味的涼風,漫步於漁港碼頭,讓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聽說石浦老街始建於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這次修復、重建石浦鎮中街上的街道及兩側建築,旨在重現古老漁港的獨特文化、民俗風韻。

石浦老街入口處迎面的牌坊紅艷照人,“石浦古城”的四個大字為寧波前任市委書記黃興國所題寫。一進去就是古色古香的老街坊了,地勢崎驅不平,台階或窄或折,極具曲徑之勢。老街上幾乎每隔50米左右就有一座跨街而築的“封火門”,上面砌有高高的磚牆。假設一個地段不幸起火,“封火門”攔街阻擋,火勢一般很難蔓延,這與江南民居的“封火牆”有異曲同工之妙。

老街民居標志性的物件,莫過於每過幾步之遙的房檐下都掛著的一盞漁燈,彰顯石浦老街上濃厚的漁文化。街道兩旁原木色的建築上及明清時代的傳統石雕圖騰及依稀可辨的各種店鋪字號,極具古色古香之風韻,悠遠回蕩。老街上的每幢房子幾乎都有人家居住,門戶敞開著不設防,只要你抬首即可探視前院風景。有的老人家搬了條椅子,靜靜地呆坐著曬太陽,有的三五一群圍坐著一起說笑,享受著恬靜的生活。路過一人家大門口,居然看到擺放著編織漁網用的老古董,對我這個從小在海邊玩大的孩子來說,既感到新奇又添幾份親切。還有一家店鋪門前掛滿了各類海螺等串結而成的小飾品,房檐下則吊掛著海螺、貝殼做成的花盆,乍看上去很新穎別致,看著這些原生態的掛件,令人不禁駐步把玩幾下。

也許是雙休日,也許是開放在即,也許是清明時節的融融暖陽,在古巷上下來往的人三三兩兩,絡繹不絕。有一導游領著一個旅游團也來趕趟兒,聽口音好像都是本地籍游客。我隨著隊伍去參觀了“鴉片館”,裡面陳列了各類鴉片用具及關於近代中國鴉片史。擺設在房間的一個煙鬼蠟像看上去被“大煙”折騰得瘦骨嶙峋,渾身無力,讓人看了不禁激起對毒品的憎恨。人群中居然有人調侃道,用鴉片來減肥效果倒不錯,我想他們也是隨口說笑而已,若果真如此,豈非飲鳩止渴乎?

走著,看著,我不知不覺就到了古街的另一個盡頭,那裡座落著一座氣勢恢宏、金碧輝煌的關帝廟,被修繕一新,依廟而下有一座江心寺,亦是香客聚首之地。施工人員進進出出,正忙碌不停地在關帝廟前修築起一座龐大的過街門樓。我登上快竣工的古城台,只見城牆全部由青磚構築而成,極盡仿古之態,乍一看,還是頗為壯觀的。不過我認為,石浦老街一旦商業開發的氣息過於濃厚了,遠離了自然和本性,古城也將古而不樸了。

>
>
歡迎光臨我的個人網站:http://shiming.2000888.com


精選遊記: 像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