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夢囈發生的聖地∕心靈常想居住∕這是口中念叨的淨土∕腳步片刻不停沒有悠長的假期,只能用區區三四天的休假湊和著國慶長假,向著心中的淨土出發,它的地方在川西北。想著為了能避開國慶如織的人群又能節約點開支,沒有采用從成都或綿陽出發的常規路線,而是選在古蜀道重鎮廣元開始漫漫十多天的川西北行。
途經路線:廣元→劍門關→松潘→牟尼溝→黃龍→九寨溝→茂縣→汶川→理縣→米亞羅→都江堰→青城山→成都
浮光掠影在廣元
載著午後陽光的列車緩緩駛進入川的第一站-廣元火車站,人生旅途上一個新的記錄就此誕生,連續坐了31個小時的火車,感覺還挺好。
背起行囊出火車站打的去廣元賓館,司機開價十元,猛砍到五元成交。沒想到路程出奇的短,車開出車站過了一座大橋轉個彎就到了賓館門口,約摸一公裡都不到嘛,差點一出門就挨斬,當時心裡挺滿足。後來又享受了一次五元的打的,直到第三次打的打表才知道起步價二公裡只有三元,大呼上當,真是防不勝防還是挨斬。
廣元位於川陝甘三省的交界處,古稱利州,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故裡。城市傍嘉陵江而建,四面群山環抱。華燈初上時分,鳳凰山上聳立的鳳凰樓特別醒目。
在城西不遠處,烏龍山腳下座落著祭祀女皇武則天的汜廟-皇澤寺,其寺始建於北魏晚期,寺內崖壁上刻有北周以來的摩崖石刻造像。傳說初唐貞觀年間,利州都督夫人楊氏在寺南之江潭乘舟游玩時感龍孕而生下武則天,則天稱帝後下詔賜寺名“皇澤”並刻其真容。歷史已成雲煙,功過誰與評?寺內的建築都是近年來翻修的,唯一可以值得留意的是那些摩崖石刻造像,也許它們才是滄桑歷史的見證人。
往城北行4公裡,在嘉陵江東岸崖壁上密布著形態各異的摩崖造像,那就是千佛崖。其造像始鑿於北魏晚期,歷經西魏、北周、隋代,完成於唐宋,最晚的延續到清代鹹豐年間,前後多達1400多年,總計造像17000多尊,現僅存大小造像7000多尊。或許有些造像已分不清面目,或許有些造像已殘肢不全,但依舊無法泯滅對歷史長河的遐想。由於景區緊靠嘉陵江邊的公路,只能逐級近視,無法觀其宏大的全貌,不免有些遺憾。倘若當時在嘉陵江上有游船駐足觀望,那種感受可能更不同。
細雨騎驢入劍門
晨起在汽車站乘往劍閣方向的長途車去古蜀道上的劍門關,一路上雨淅淅瀝瀝地開始下著。
古代川北有三條蜀道:金牛道、陰平道和米倉道,最重要的金牛道就是這條劍門蜀道,兩千多年來進出秦川的唯一通道。
沿途大劍山七十二峰綿亙如城,又似一把把利劍直插雲霄,淙淙山泉奔流在峽谷之間。絲雨裹縹緲,青山鎖煙霧,如詩如畫,以至於五十多公裡的路開了一個半小時也不覺得慢。
忽然兩山對峙間一座三層關樓赫然而立,那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下車後拾級而上關樓, “天下雄關”的扁額高懸閣樓之上,蜀國的旌旗隨風飄蕩。放眼四周,峭壁如城牆,獨路如門,仿佛間回到了那英雄輩出的三國。繼續上山,道路百步九折,歇了好幾口氣,終於登上頂峰。雨已經停了,眺望遠處,群峰如嬌龍戲水於滄海之中,若隱若現。俯視劍溪河岸,點點村莊,層層田園,劍門蜀道猶如一條閃光的絲線。這時候你會想起什麼,是諸葛孔明曾依崖砌石為門而鞠躬盡瘁,還是蜀國大將姜維曾拒十萬魏兵於關外而壯志未酬?
人在旅途人自醉
天蒙蒙亮,往九寨溝方向的長途車載著我們無限的眷戀離開了廣元。原本打算從廣元經平武到黃龍,但當地沒有直達車前往,所以決定走甘肅文縣到九寨溝縣(南坪)再作打算,此行路程約308公裡。
由於這條線走得人相對較少,來來往往的車不多,但路面狀況一般,車子只能開30、40碼的樣子。山路延綿曲折,兩旁高山臨立,綠色的白龍江歡快的陪著我們一路前行。中午時分駛入甘肅境內,山勢更險要,柏油路變成了石子路,車顛簸得厲害。路面也漸窄,並排的兩輛車就根本無法通過,這段路走得讓人心悸。一直熬到文縣,路總算又平坦起來,兩旁散落的村落也漸漸多起來。下午四點半時,終於抵達九寨溝縣。考慮到現在國慶長假未過,九寨溝一定人滿為患,不如明天先游玩名氣相對不大的牟尼溝,所以包車繼續趕往松潘露宿。
車過九寨溝口,大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各賓館的門口擠滿了旅行車。九寨溝到松潘的路面狀況非常不錯,兩旁林木茂密,富有層次感的景色早已迷住了雙眼。突然不知道誰驚詫地大喊一聲“快看雪山”,所有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遠處的一座座山峰上。白愷愷的雪堆積在山頭,夕陽的余輝灑落在上面發出一道道白光,照亮了空曠的山坡,那種美讓人陶醉許久,連取出相機也忘了。
就這樣一路沉醉著,忘了疲乏,忘了飢寒,忘了自己,直到完全天黑才趕到了松潘。這一天整整坐了十三個小時的車,又一個值得載入人生旅途的記錄。
讓人想念的古城
因為賓館就挨著古城牆,所以起個大早去閑逛。沒想到這裡竟然出奇的冷,十月天已天寒地凍,打招呼時看到了呼出的白氣。
松潘古名松州,史載“扼岷嶺,控江源,左鄰河隴,右達康藏,屏蔽天府,鎖陰陲”,是歷史上有名的邊陲重鎮,被稱作“川西門戶”,為歷代用兵之地。相傳唐朝時,吐蕃首領松贊干布派者前往長安求婚。使者路過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贊干布大怒,親率大兵二十萬人入侵,唐都督韓鹹戰敗,唐太宗命史部尚書統軍抵達松州,經川主寺一役,唐軍大勝。松贊干布返藏後又遣拾使臣送黃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曉以大義,將文成公主嫁與松贊干布,傳為千古佳話。
進入松潘古城,方圓十裡的城門城牆高大古老,保存完好。城牆為明代修建,有門七道:東曰“覲陽”、南叫“延熏”、西號“威遠”、北作“鎮羌”,西南山麓者稱“小西門”,外城兩門,東西向稱“臨江”、南北向稱“阜清”。各城門以大塊平行六面之條石拱圈,使頂部呈半圓形,門基大石上鏤有各種雕圖案,別具匠心,耐人尋味。城牆門堡的門洞厚十五丈,造工堅實,經數百年風雨而不蝕不壞。
登上城牆環顧四周,遠山近水,一條湍急而清澈的河流從松潘古城的東端穿過環城路向西流,在切過中央大街後,轉往南流,從南城門左側流出松潘古城,使得整個松潘古城頓時活潑生動起來。尤其河兩岸的人家,依著河岸在河面上架起古意盎然的竹樓,非常寫意。
而每次從景點游玩回來,便迫不及待地竄到城內街邊的攤頭,買上一大摞子烤羊肉串和烤土豆片,坐著慢慢品嘗。大快朵頤後就該逛街了,一路上會遇到好多形形色色的老外穿梭在古城內。路兩旁的小店鋪裡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藏飾品任你挑選,有銀器、藏刀、圍巾、掛件等,無一不充滿著濃厚的藏族風情,讓人愛不釋手。在集市裡還可以買一些當地的紅蘋果,既便宜又特好吃。就是這樣一個高原古城,簡單又平凡,讓人離開多久還會想念。
盡在回味牟尼溝
約好的車准時接我們去牟尼溝,它位於松潘縣西南牟尼鄉鏡內,占地面積160平方公理,最低海撥2800米,最高海撥4070米,年平均氣溫約4度,現有兩大景觀:扎嘎瀑布和二道海。
我們到扎嘎瀑布的時候沒有其他游人,連賣工藝品的藏民小店也沒有開門,一切是那麼的安靜和詳。從谷底沿棧道往上走,岸邊林木遍野,那些漂亮而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散落在其間。湖中長滿成片的紅柳,潺潺的水流從林中穿出,奔流不息。偶爾也會發現一雙鴛鴦旁若無人的在湖中戲水,那種感覺也許就是所說的願作鴛鴦不羨仙。
水聲越來越大,從林間的縫隙中已看見一條白帶垂掛在山頂。趕緊腳步來到瀑布的底部-濺玉台,一座圓形的平石台。只見瀑布從絕頂傾泄而下,氣勢磅礡,正好跌落在此平台,浪花飛濺,如同白玉。扎嘎,藏語意為白岩上的激流,扎嘎瀑布是一座多層的疊瀑,疊疊多變,瀑布高104米,寬35米,為中國最高的鈣化瀑布。所以山體的石頭很特別,都是黃黃的,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欣賞夠瀑布就該去二道海,它在牟尼溝的末端。二道海的名稱由來已久,據說來自在於小海子、大海子這兩個主要湖泊。《松潘縣志》中也有記載:“二道海,松潘城西,馬鞍山後,二海相連如人目。” 它和扎嗄瀑布雖僅一山之隔,但直接去只能騎馬,否則就乘車繞道過去。
從二道海營區沿棧道上行,沿途海子不是干涸了就是只剩下一點點鋪滿池底的水,讓人頗感失望。心灰意懶之時,眼前忽然出現一池濃得化不開的墨綠水,仿佛默默地召喚著我們繼續前行的勇氣,當地人告訴我們這就是大海子。走過大海子,才發現二道海景區的精髓竟然藏得如此之深。大大小小的海子有的藏匿於密林之中,有的袒露在藍天之下,湖水一樣的清澈透明。或滿湖開滿潔白的水牽花,花海難分;或水的中央飄零著一棵滄桑的柳樹,耐人尋味。這時候天開始飄起小雪花來,漫天飛舞,此時此景,只想多呆一會兒。
離開二道海回去的路上,途經一座寺廟,看上去挺有規模。出於對藏傳佛教的神秘心儀已久,於是停車進去看看。寺門口掛著“扎日寺院”的橫匾,寺內已經有不少老外在參觀留念,而大殿門口站著數十個年紀不大的喇嘛。藏傳佛教的寺廟總少不了六字真言的經幡、一排轉經輪、聖潔的白塔這幾樣東西,這是跟內地寺廟最大的區別。我們提出照相他們很配合,我們不斷的提問他們很耐心,其中有個長者更是邀請我們轉一下經輪,說這會給你們帶來平安和好運。人在旅途最需要心靈的慰籍,也許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心靈的寄托。
黃龍池九寨水,誰與爭鋒
黃龍九寨溝的名氣實在太響,以至於真的要去的時候興奮了一個晚上。
黃龍景區內整個山谷幾乎全被乳黃色的碳酸鈣質覆蓋,從高處看去,宛若一條從岷山雪峰飛騰而下的黃龍,蜿蜒於茂林翠谷之中。溝中蜿蜒流淌著鈣化灘流,因河灘沉積了大面積的鈣化而如金沙閃耀,璀璨奪目,所以有個好聽的名字叫金沙鋪地。
當然黃龍最美的還是那些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人間瑤池”,池水澄清無塵,水色因水底沉積物和樹木、山色而千變萬化,其中尤以黃龍寺後的五彩池動人心魄。此處石壩造型優美,色彩協調,壩坎呈弧形、雙扇形、裙邊形,層層交疊,線條流暢。池水隨池底、池邊的色彩和水的深淺、水底沉積物的不同呈乳白、銀灰、淺黃、金黃、絳紫、褐紅、金紅、深藍、天藍、青黑各色,十分艷麗精美斑斕奪目。池中有兩對建於明代的石塔和翹檐石屋頂,經歷多年,大部分被鈣化沉澱埋沒,故又稱“石塔鎮海”。
有些美你只能去看去體會,卻無法用文字記錄。黃龍就是這樣,而九寨溝又何曾不是這樣?
“九寨歸來不看水”九寨溝水的童話世界就是指的那一個個神奇的海子孕育著一種種與眾不同的美。有的一株老木倒入海內,枝干沒入水,被鈣化了的樹隱隱透出乳白色的身影,仿佛一條長龍靜臥水中;而鈣化了的側枝,恰似游龍的足爪,栩栩如生;露出水面的不長一段樹尖成了其它植物生長的“沃土”,小灌木、雜草、野花密密匝匝蓋住了整個露出部分,酷似抬頭張望的活生生的龍頭;柔軟的喬木科植物,那下垂的長長葉片,隨風飄蕩,與龍須無異;當“龍須”吻著湖水時,湖面泛起陣陣漣漪,波光粼粼,好似一條巨龍游進了湛藍的湖海,無聲地拌動全身的鱗片,躍躍欲騰,這是一種力量的美。有的海子墨藍色湖水廣闊無邊,近處山巒疊翠,遠處群峰白雪皚皚;湖岸卻有一棵獨臂老人松,一側枝葉橫生,另一側則禿如刀削,像一個孤獨的戰士守望著,這是一種大氣的美。有的海子水中含碳酸鈣質的湖水與含不同葉綠素的水生群落,在陽光作用下,幻化出繽紛色彩,一團團、一塊塊,有湛藍、有墨綠、有翠黃,一片色彩斑斕;而四周的山坡籠罩在一片絢麗的秋色中,一株株彩葉交織成錦,如火焰流金倒映湖中,與水下沉木、植物相互點染,這是一種嫵媚的美。
還有一種美跟風景無關,是晚上住在溝內藏民家才感受到。雖然藏民家住宿條件並不十分理想,溝內的照明也不足,但在昏昏暗暗的燈光下,吃著沒有夾生的米飯(高原煮飯除非用高壓鍋否則一定夾生)和可口的菜,沐浴在溫暖的火爐邊,真的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迷失米亞羅之行
沒有計劃去世界文化遺產的峨眉山-樂山大佛,就是因為衝著米亞羅的紅葉。從九寨溝乘往成都方向的車再在汶川換乘去理縣,一路風塵僕僕。
理縣的縣城似乎在山坡上而建,街道高高低低,規模很小,一會兒就逛完了大街,也沒有看見有什麼特色的小玩意。賓館的住宿條件都不是很好,深更半夜還有人敲門,弄得人膽戰心驚的。
漫長的黑夜總算平安熬過,昨夜下了一場大雨,清晨的空氣特別清新。米亞羅是理縣的一個鎮,以紅葉、溫泉和滑雪出名,離縣城有60公裡路。一路上可以看見羌族風格的民居,還有些另類的藏族民居。
米亞羅目前是國內開發開放的最大紅葉區,景區其實就是在一段川藏公路的兩側。在深秋時分,山坡上長滿的槭樹、楓樹、樺樹,它們有的葉子會變得火紅有的變得金黃,有的還是幽綠,萬紫千紅爭相鬥艷。但我們去的還不是時候,只有零星幾棵已經變紅了或者變黃了,大部分還是綠的,一點滿山遍野是火紅火紅的感覺都沒有。這時候雨漸漸下大了,不僅澆滅了所有的游興,而且只能帶著失落匆匆的離去。
記得小時候在讀“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時,就一直有個願望可以親臨其境。原來以為此次米亞羅之行會實現這個夙願,但留下的依舊是虛幻,也許所謂的機緣還未到吧。
兜了一大圈子終於來到行程的終點-成都,在那裡我們呆了兩天三夜。白天奔波在附近的景點以作留念,晚上穿梭於大街小巷中尋找美食。終究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又是在一個朦朦亮的清晨離開了這片夢回的土地。
“你覺得成都怎麼樣?”
“第一次來沒什麼感覺,下次來再好好感受。”
“還要來?”
“那當然,還有好多地方沒去呢!”
“嗯,至少再來兩次吧,一次川西南,一次川藏線最好連帶進藏。”
“不會吧,難道還有比九寨溝黃龍更美的地方?”
“也許在那兒能摘到紅葉送人哦!”
“誰說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