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塘游記——三部曲之一

作者: lilyland

導讀我的西塘游記(一)最近,春天終於在人們的千呼萬喚後,一溜小跑了過來;然而還不等我們回過神來,它卻好像已經要離開了。想著怎樣繼續自己的春游計劃,想著怎樣兌現自己對朋友的承諾,終於機會來了:中旬的雙休日,可以找到時間和車!在得到確切的消息後,各方面的准備工作也都相繼展開,通過各種渠道,大家找到了大量的資料;在周末的早晨,各路人馬彙集後 ...

我的西塘游記(一)最近,春天終於在人們的千呼萬喚後,一溜小跑了過來;然而還不等我們回過神來,它卻好像已經要離開了。想著怎樣繼續自己的春游計劃,想著怎樣兌現自己對朋友的承諾,終於機會來了:中旬的雙休日,可以找到時間和車!在得到確切的消息後,各方面的准備工作也都相繼展開,通過各種渠道,大家找到了大量的資料;在周末的早晨,各路人馬彙集後,一路直奔西塘。

其實,西塘我已經去過了,而且已經去了兩次;只是每次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節去,看到的也是不同的景色,感受的是不同的西塘。

第一次去西塘,已經是四年前的事情了。

也是春季,寒冷的早春,還帶著些許的風雨。還記得當時在東方國貿的車站邊,攔過路車搭到金澤下,朋友的親戚過了沒多久就來接我們了。只是,那一年的天氣也比較冷,旁邊田地裡的油菜花還沒有大片的盛開,全不如今年現在這時節去看到的那麼茂密,那麼怒放。首先,我們去了西塘旁邊的一個小鎮——丁柵,朋友的故鄉。在那裡,也是典型的水鄉特色:彎彎曲曲的小河,包圍著整個小鎮,新舊不一的宅第,顯得略微有些擁擠的連在一起;青石板橋,水泥橋,手劃船,柴油機船,在橋洞下穿梭。河邊的漁船上,有新鮮的活魚活蝦;岸上沿街的鋪面,開著各種各樣的小鋪子,其中,小吃店大多有丁柵最有特色的筍肉燒賣和熏魚面。第一天的午餐,我們在小鎮上生意最旺的一家飯店吃了據說都是沒有污染和沒有任何不良方式人工喂養的蔬菜,魚蝦,豬肉,土雞……那滿滿一桌子菜,著實讓我們這些上海人客,個個酒足飯飽。午餐後的節目,是從小鎮上,搭條船,去朋友家的老宅參觀。在晃悠悠的船上,許是中午的酒勁,人人都有一種舒服得最好能在船上搭張床睡上一覺的感覺:四周靜靜的,只有樹叢間偶爾掠過的鳥叫聲和農舍前的看門狗的打鬧聲,還有的,就是漿櫓撥動水面的聲音……

晚餐是在親戚家裡吃的。飯前,可愛的小女孩還為我們表演了鋼琴獨奏。延續著午餐的綠色精神,我們依舊吃的都是上海鮮見的好東西。其中的南瓜,讓我們吃出了特別的味道,竟然麻煩主人家又做了一次。同樣的酒足飯飽,賓主盡歡後,我們去了主人安排的另一套住房休息。兩室一廳的房子,收拾得干淨,舒適;只是在這春寒料峭的夜晚,我們還是要靠打開空調取暖。在稍微打牌娛樂後,大家都覺得早睡才是正確的,因為據說明天的早餐要早起才能吃得到。

第二天一早,在我們准備的差不多的時候,就有人來接我們了。早餐就在鎮上的大街上,沿街的小鋪面,乍看上去不怎麼起眼;然而裡面已經是賓客滿座了。由於打了招呼,而且吃早點等位也比較快,所以我們很快就圍著一張桌子坐了下來。筍肉燒賣,小餛飩,面,豆漿還有粽子,都很好吃,在吃飽了之余,我們每人還都預定了一些燒賣帶回上海。飯後,坐上了早就訂好的面的,我們踏上了去西塘的路。路程不長,才20分鐘左右吧,從昨晚開始下起的小雨,還在飄著。到了西塘,這才發現,原來這古鎮倒也別有些韻味;只是怕冷的我,已經少了些許的風花雪月的感覺。去了幾個免費的地方參觀民居,也在古鎮上來回的逛了一圈,走馬觀花,沒有花一分錢;倒是在回去等車的時候,買了些小食。晚飯還是回丁柵吃的。依舊是那家餐廳,還是那樣的好吃,尤其是感到溫暖……

第一次記憶中的西塘,是雨中的西塘,寒冷的西塘,嘈雜的游人,昂貴的門票。煙雨朦朧的詩般的意境,也深深烙在我心中,這是我在其它古鎮沒有品嘗到的。

自那次出游後,我始終記得,一定要在暖和的時節才能出去玩,要不多帶些衣服也好;否則,一定不是暢游。也是自那以後,我們同去的幾個人,再沒有一起出去旅行過,也許做朋友、做游伴的時間都太長了?(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