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只有一個單純的想法,只是想找個沒人的地方看看,轉變一下前一陣煩躁的心情。漸漸地了解了很多關於稻城的介紹,簡單的想法竟然慢慢膨脹成了一種不可遏止的激情和向往,直到有了這次長達七天、行程2000多公裡的稻城、亞丁之行。回到懷柔的亂七八糟的家裡,終於可以收拾興奮了很久的心情,靜下心來回顧這次特別的旅行,慢慢品味短短的七天帶來的快樂,品味短短七天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放松心情的美好回憶。與以往所有我的游記一樣,我會頗有些主觀地談起每一個風景,肯定還有因為走馬觀花和回憶不准確所無法避免的敘述錯誤,不過畢竟這是我的旅行和我個人的感受,我記憶裡有的不僅僅是那些美麗的風景,更多的是在景色出現在面前那一瞬間的我自己的心情和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巴朗山
離開成都的第一天,我們的車開了200公裡左右,我們就在巴朗山率先感受到了什麼是山。巴朗山不是一座非常高的山,可是卻是由川入藏道路的北線必經的第一座高山。從車上不大看得到山的全貌,只看到山上的草色還比較偏黃,有零零星星的犛牛在吃草,車在盤山公路上慢慢地繞著山開著,因為路上可能有一些小石頭,所以我們在車上有一些顛簸。從車窗外可以看到蜿蜒在山腰的公路,一點點向上,向前延伸著,看不到山頂。正好mp3裡放起迪克牛仔的《三萬英尺》:“爬升,引力將我推向椅背”,聲音蒼涼,略有一點澀,映襯得本來有些暗的天空更加陰霾,山的形狀也若隱若現在薄薄的暮色裡,顯得巍峨險峻。
果然,在半山腰就下起了小雪。山裡的雪和平原不太一樣,似乎都是一顆顆的雪珠,沒有六角形的雪花形成,但是更加細密實在。前排有人開窗,一陣冷風吹了進來,和著一股淡淡的香水味道,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那好像是一種叫做D&G的淡香水牌子......小資的知識和心情都不能御寒,轉眼想到只帶了一件不算太厚的毛衣,趕緊換上,稍微暖和了一點,稍稍彌補自己做得不夠准的 Weather Forecast,自嘲地安慰自己:我只是個Sales Forecast的專家。
在山頂的埡口,我們的藏族導游曉蔓取出了很多各種顏色的小紙片往窗外撒出去,並且發動我們一起撒,而且邊撒邊喊:"呀拉嗦!",這是藏族的一種風俗習慣,各種顏色的小紙片上印有風馬圖案和祈禱平安的經文,意在祈求山神菩薩保佑路人一路平安、吉祥如意的意思。大家很快都學會了,不一會,滿天飛舞的都是花花綠綠的小紙片,應和著大聲的叫喊聲和笑聲,聽說藏族傳說中山神菩薩都是驍勇尚武的神仙,特別喜歡充滿陽剛之氣的男子的吼聲--我們車的毛同志應該是特別受到山神喜歡的那一型,他的吼聲好洪亮,不過當天晚上我才會知道,洪亮的絕不僅僅是他白天的吼聲......其實山頂很平坦,光禿禿的沒有什麼草,在山頂的心情很輕松,所以我十分不敬地從山頂的樣子聯想起了山神菩薩的形像......
下山後遠遠地看山的背影,仍然高大險峻,而我們的車已經開過了,山的高度和尊嚴,其實在山頂感受到的不是很深,在山腳下感受的山比起在山頂感受的山,總是要高大那麼一點的,所以如果不到山頂,不必妄自菲薄於自己的渺小——仰視總是使很多東西看起來更加高大,更加難以企及。
丹巴甲居藏寨
下了巴朗山,又遠遠地眺望了一下白雪覆蓋的四姑娘山,我們開始往丹巴趕路,因為白天我們的車壞了,修車耽擱了一些時間,所以只好從傍晚一直開到晚上。在小金縣到丹巴的路上,月亮從車窗外望出去有點藍熒熒的冷光,而路上因為去年泥石流爆發而有很多地方很不好開,一想到去年夏天有幾個上海老師就是在這個地方被泥石流帶走,還有一個被淹沒在泥石流下面的寨子,大家都有一點點的擔心和害怕,加上車上有至少三個人或多或少與上海脫不了干系,剛剛出來時的那種興奮勁頭稍微有點減弱。還好開車的呂師傅是個很有水平和經驗的老司機,在顛顛簸簸中把車子開到了丹巴的藏寨。
驚魂初定的一行人跳下了車,三四層樓高的藏寨已?謖?胺降腦鹿庀律料殖鋈岷偷穆擲?耍?趴諢褂幸豢鎂藪蟮暮頌沂髟諑繁呱斐鍪髦ΑS械閬癜⒗叢凇凍景B潿ā防錈枋齙耐了炯遙?還?勻輝鹿庀碌牟卣?倭送了炯業耐?蝦推?桑?炊嗔艘環制矯癜儺盞奈屢?頹濁小?BR>藏族的一家人十分熱情,很快,酥油茶、青稞酒、很大的鍋盔端了上來,大家開始吃晚飯。藏族的姑娘們一點也不拘謹,唱起了歡迎的祝酒歌曲,聲音高亢,可以用響遏行雲來形容,我們一時間都有些陶醉在青稞酒淡淡的味道和酥油茶鹹鹹的口感裡了,我反而對很多人愛吃的香豬腿沒什麼太大的熱情——只是熏制的豬腿肉,還不如靖江的肉脯好吃些。晚上就睡在藏民家裡,其實這裡的藏民家裡什麼都有,有熱水洗臉,有電燈照明,甚至還有有線電視。唯一不太習慣的就是那高屋建瓴的無水廁所,從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孔望下去,離地面有三四米高......本來睡得還好,半夜醒來一次,聽到老毛同志震耳欲聾的鼾聲,驚為天人......
早上在藏寨真的聽到了公雞打鳴的聲音,不過太早了,5點鐘左右公雞就開始鬧騰了,叫的聲嘶力竭的讓人想起《冷山》裡妮可基德曼說的一句話:“我想那公雞一定是惡魔!”,可惜這裡看不到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瑞妮齊威格麻利的殺雞手段......不過還好,覺睡得算是不錯的,沒有太受到呼嚕聲的影響。伸個懶腰,看到金色的陽光照在藏寨的白牆和紅窗戶上,東邊的墨爾多神山看起來線條清晰,山上的草和樹完全都綠了,還間雜著些紅紅紫紫的花,應該是杜鵑吧;山腳下的大金河水正滔滔地向東流去,到處炊煙裊裊,果然是名不虛傳的田園牧歌的童話世界。
每個人都在拍照,戴上藏族的帽子圍上寬寬的腰帶的游牧民Pose,穿上藏族袍子戴上銀飾的藏族丫鬟Look都讓來自城市的一群人們感到新奇而特別,大家忙著在獨木梯上爬上爬下,感受藏民的日常生活。我戴上藏民放牧的駝色氈帽的樣子據說特別像藏民,可能是因為我穿了身同色的外套的緣故吧,後來一直在路上想買一頂合適的氈帽,卻始終沒有碰到合適的。
臨走前,看到一個昨晚唱歌的藏族美眉已經換上了一身休閑裝,一條水磨藍的牛仔褲和一雙運動鞋走在北京或者上海的大街上一點也不會不協調——時尚,就這樣滲透在我們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不管山多高,海多遠。
走了很遠還是怕自己忘記這個美麗的地方叫什麼名字,導游告訴我:“美人谷。”
惠遠寺
車從美人谷繼續西行,在公路的邊上我們經過一座很大的寺廟叫做惠遠寺,紅色的柱子,黃色的牆,在藍天白雲下面確實非常莊嚴肅穆,氣派不凡,讓人感覺喇嘛廟用這些顏色來裝飾完全是一種很成熟的審美觀使然。惠遠寺門口有很多穿紅袍子的喇嘛走來走去,看起來香火很旺的樣子,有一排很大的鑲金轉經桶,我們到的時候,一個很老的藏族女人正在挨個去轉動那些桶,雖然很費力氣,可是她卻持續往復地轉,如同希腊神話裡那個從山下往山上來回搬運石頭的西西弗斯一樣。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應該改成“廟不在大,有佛則靈”。當然,泥塑的菩薩哪裡都有,幾乎所有的寺廟都有如來佛祖的像坐鎮大雄寶殿,但是好的藏傳佛教寺廟有了佛像是不夠的,這些寺廟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都是人力資源——活佛,這也可以改動諾基亞的廣告詞來說——“宗教,以人為本”。
惠遠寺裡面住著的活佛來頭可不小。整個藏傳佛教一共才只有七個可以轉世的活佛(可轉世這一點可太重要了,這意味著對於這個寺廟來說,活佛的人力資源是可持續的,這對於寺廟長期保持競爭力,保持可持續發展大有幫助)。在藏傳佛教裡最著名的轉世活佛當然是達賴和班禪,而惠遠寺這位也是七大轉世活佛之一(這位活佛的名字太長太難記住了,不是像達賴或者班禪那樣簡短有力容易記住的...),
我們到惠遠寺的時候,正趕上這位活佛經過三年的辟谷(就是不吃五谷雜糧,光吃水果和酥油茶)出關了,於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幸頂禮膜拜一下這位活佛。碰到這種機會如果不去見見活佛我想我會遺憾的,所以我和眾人一起拾級而上,從一個小小的木頭樓梯爬上活佛住的二樓去拜訪他老人家。
偷偷看了活佛一眼,他長得臉盤圓圓的,有點黑,氣色倒很紅潤,不像是剛剛一年沒吃東西的人那樣的臉色蒼白和虛弱。活佛拿一個大板子在我們頭上挨個敲了一下,祝福我們,然後留下了三個有佛緣的人和他面談(他本人只說藏語,但是備有私人翻譯,四川話、普通話和英語都能夠交流,也許還有其他語言可選),因為他將給他們指點人生。
後來我們知道,活佛面談是很了不得的,和活佛面談後,活佛還贈了每個人一尊鍍金的小銅佛,當然,這是要收費的,每個人三百。聽到這裡我非常非常不敬的以一個財務工作者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想:這個錢要計入“主營業務收入”的,活佛饒恕我吧。
有這樣想法的俗人當然不會是個和活佛很有緣分的人,活佛沒有什麼要叮囑我的,我和寺廟門口的小喇嘛合了一張影,小孩子穿著紅色的略有些偏大的喇嘛袍子,臉上有淳樸的"高原紅",在生人面前還有些不好意思。藏族人家家戶戶幾乎都要送孩子到寺廟去當喇嘛,寺廟其實不僅僅是宗教的作用,還起到和學校一樣的傳道授業的作用。剛開始修行的小喇嘛是很初級的,有點像公司裡的Trainee,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修行後,才可以擔任高級一點的喇嘛,再高級一點的喇嘛,然後是主持,最後只有寥寥無幾的人可以晉升(哦不,應該是修煉得道)成為活佛,當然,不是轉世的。其實,這和在任何組織機構裡工作是一樣的,總是從Junior到Senior慢慢漸進的一個過程,這更加說明宗教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了。
塔公草原
經過了八美的石林,下午我們到了塔公草原。我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草原,開闊的深藍色天空裡雲大朵大朵的很低很低,遠處有高大的雪山露出冰封的頂峰,草原上有很多牲畜在吃草,黑黑壯壯的犛牛,肥肥白白的綿羊,矮矮的川馬(一定就是《鹿鼎記》裡記載的吳應熊公子准備從北京往雲南逃跑要騎最後被我們揚州的韋爵爺下了瀉藥跑不了的那個優良品種——川馬有長力),和腿很修長的放養的豬(這次進山裡完全改變了我對豬的印像,其實豬真的是可以長得健美的,我們在一路上見到的都是黑色的豬,豎著的耳朵,有著修長到可以媲美卡梅隆迪亞茲的美腿,一跑起來十分靈動,爬山也不露怯),所有的牲畜都悠閑地踱著步子吃草,看到人來也不是很害怕,只是稍做禮節性的閃躲,顯示出對人的些許尊重。草的顏色還沒有完全綠,零零星星地開著些小小的花,據說七八月份的雨季過後這裡的吧?掛??饋2還??錈遣灰龐嗔Φ卦誆菰?狹糲鋁艘慧繅慧緄腟hit,不給人們躺下放松欣賞美景的機會。
草原旁邊就有一座金碧輝煌的木雅塔公寺在陽光下閃著金色的光,天氣非常好。我們都在詫異著藏族可以使用這麼多的金子來建造寺廟的屋頂,有人多余地說肯定不是純金的......不過也許是物有所值的緣故吧,寺廟要收門票,想起在惠遠寺我們都見過轉世活佛了,我們這個團隊居然一個人都提不起興趣進去看.....也許是中國古訓教導我們:“金玉其外,什麼什麼其中”(不敬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也影響了我們對於探求富麗堂皇的外表下面內容的興趣吧。
我們在塔公草原拍了很多照片,大家都不太舍得走,因為一直在高原的陽光下暴曬太久,有些人的臉都曬紅了,這位姓鄭的兄弟告訴我,曬黑了怕什麼!我想大家如此流連忘返是因為這個地方具備了很多美景的緣故。正像有一個叫鄭鈞的西安籍男子在一首名叫《回到拉薩》的歌曲中所唱到的“雪山,青草,美麗的喇嘛廟,沒完沒了的姑娘,沒完沒了的笑”......
除了我見到的姑娘們似乎並不是都沒完沒了的笑以外,塔公草原有以上全部美景,不需要去拉薩感受這一切。
新都橋
新都橋是一個傳說中的地方。傳說的人多了,這個地方就變成了神話,很多人叫這裡為“攝影天堂”,我來這趟以前,在網上也看到很多新都橋美麗風光的照片,確實美不勝收。其中有一幅叫“新都橋之秋”的美麗照片,簡直美麗到可以讓人想起天堂,我印像頗深。
但是我見到的新都橋卻稍微讓人有盛名之下,其實難符的印像。
確實是很美麗的地方,山的輪廓柔和而優雅,水也清澈見底,山水之間的樹林錯落出紅的黃的很多種色彩出來,水邊的草原廣闊而肥沃,牛羊在天地間靜靜地吃草。我想也許秋天景色會更好。但是由於我們到的時候已接近傍晚,整個新都橋到處都是車,有一整個自駕車隊在新都橋落腳住宿,轟鳴的馬達聲攪得景色似乎也減色幾分。
到新都橋的鎮上一看,到處都在翻蓋房子,曉蔓告訴我們,這裡原先沒有這麼多人,後來聽說發現了金礦,進來了好多開礦的人,雇佣了很多民工,而這裡的政府裡有人收了禮也就不太管,所以弄得這兩年鬧哄哄的大興土木。
凌晨直到12點還有摩托車來來往往的聲音,不知道過兩年這個“攝影天堂”還能不能回復到往日的靜謐優雅,反正一旦什麼事情和“金子”搭上邊的時候,人們都會失去理智。
那天晚上我們住的地方是一個兵站,從內地進西藏站崗的軍人有很多可能都會在這個兵站住一宿,而且這個地方很早就有了。踩著木頭的地板鋪床,想到每個軍人可能都會有這樣一個動作,不知道他們在這個進藏前的驛站裡鋪床的時候想起的是什麼,是遠方的親人,愛人,是家鄉的山山水水,是報家衛國的責任感,還是有些許莫名的敬畏和擔心?不得而知,每個軍人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可能很多人在新都橋兵站的時候有很多的夢想,但是最後一定有好多夢想都飄散在青藏高原亙古不變的凜冽寒風中,飄散在另一個民族朗朗的念經聲裡了......
理塘
從新都橋出來,我們的行程進入第三天,一路上主要是趕路。首先翻過一座叫高爾寺的山,山路曲曲折折好不容易下來了。然後是一段沿著河的公路,沿途的景色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可以說是美麗動人,曉蔓不時地招呼呂師傅停車讓大家拍照。潺潺的流水,綠色和紅色的樹葉,一路飄揚的三角形的經幡(藏族人相信將經文寫在經幡上掛在高處可以讓風將經文念出,起到祈福迎祥或者超度亡靈的作用),有著紅的黃的白的花的窗戶顏色的藏族民居(藏族的窗戶顏色往往反映其信仰的教派,黃色的就是黃教的,還有紅教、白教和花教,窗戶各有不同)。
盡管是長途坐車旅行,但是這天大家的心情都很好,經過雅礱江的“走婚大峽谷”時,一直在談論“走婚”這種母系社會特有的婚姻形式。雅礱江附近的一個母系社會的部落至今仍然保留著走婚的習俗。與雲南麗江相比,這裡的走婚對小伙子有更高的要求,因為這裡的姑娘都住在高高的碉樓上,想要走婚的小伙子必須等到晚上,用兩把小刀子攀住碉樓的岩壁爬到碉樓的頂上,得到姑娘的同意才可以進碉樓。想到為了愛情為了婚姻男人要付出如此多的代價,我們幾個男的都感嘆身為男人的不易,同時也想到當地的男子一定個個從小苦練攀岩身手,身材一定好得很厲害。
下午我們開始翻越兩座很高的山,剪子彎山和卡子拉山。兩座山共同的特點是都有一個高高的標牌矗立在山頂高速我們山的海拔高度,縱然我的回憶不能記起具體數字,照片還是可以清楚地告訴我,海拔4659米和4718米,拍照純粹是一種得意,是想將來對人炫耀自己到過這麼高的地方了,其實拍照的時候小跑了兩步,氣都喘不勻了,拍完照趕緊溜回車上。高山就是這樣,不容你對它有一點的褻瀆和玩弄,山有山的尊嚴和驕傲,又豈是我輩坐車上山的凡夫俗子所能夠領略的呢?
中午我們離理塘越來越近了,在山腳的一個小飯館吃到了無鱗魚。高原上的無鱗魚很特別,小小的但是肉很鮮,刺不少但是一點都不硬,用四川人熟悉的麻辣火鍋的方式烹制出來後很爽口。曉蔓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瓶犛牛奶,由於人多,每個人只分到小小的一個酒盅,一品,鮮美異常,稍微有點腥,一問才知道犛牛奶的脂肪含量特別高,這是犛牛在高原生存下來的身體特質之一,想起平時喝的“蒙牛”什麼的,可能環境對牛奶的成分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到了理塘已經是下午。這是一個有“世界高城”之稱的小城市,海拔高度超過4000米,比拉薩還要高一些。理塘兩個字在藏語裡意思是“平坦如銅鏡的草壩”,這裡的重要性在於她是入藏公路的必經之地,人不太多,從北邊的青海、甘肅來的,從南邊的雲南來的,從東邊的四川來的和從西邊的西藏來的,聚集了漢、藏、蒙等多個民族的人,另外這裡還是“茶馬古道”的交易中心,也就是說,西邊的藏族自古以來就在這裡用高原出產的良種馬匹和東邊來的商人交換平原產的茶葉,和“絲綢之路”也有幾分相似。
現在雖然以貨易貨的時代漸漸遠去在歷史的塵埃裡了,但是我看一些古老的職業還在,有手工打制銀器的銀匠,還有很多茶葉商店,還有更古老的職業——乞丐也有,而且大搖大擺進飯店找吃飯的人乞討,稍微囂張了一點。
其實理塘是個出偉大人物的地方,很多達賴都出生在理塘,其中更有許多傳奇色彩的故事。
稻城
過了理塘又翻過了最高的海子山我們終於到達了稻城,傳說中的稻城,已經被渲染成了聖地的稻城。
只是一個小城,周圍群山環拱著,像是嬰兒的襁褓,這個小城安安靜靜地躺在群山當中的一塊小平地上,本來不想出什麼大名,引起多少注意。不過光緒皇帝最早派人在這裡試著種植水稻,因為山谷裡的氣候並非嚴寒干燥,又引來天然的溫泉,水稻竟然種成了,光緒驚喜曰“稻成”,於是將這個地方命名為“稻城”,從此稻城名聲大噪。對於一個農業王朝邊遠一塊疆土,還有什麼比農作物的種植成功更能體現生產力進步的呢?所以皇帝的喜悅並不令人奇怪,光緒並不是個什麼都不懂的昏君。接下來異邦來的探險家們又在這裡發現了人間罕見的美景,稱這裡為“最後的香格裡拉”,更是使稻城蜚聲海外,有了國際性的聲譽。
從江南水鄉來的水稻畢竟不如土生土長的青稞來的結實耐風寒,現在在稻城雖然有但是也不多,常見的農作物還是青稞和麥子。但是在這裡農田是大片大片地種植青稞、小麥、大麥,漫山遍野都是綠色的田地,想來到了秋天一定是麥浪滾滾,金色的收獲景像,一定非常壯觀和美麗,南方人如我一定會想起水鄉的金色稻田吧。所以“稻城”二字其實並非虛言。
到達稻城的我們經歷了長途跋涉,猶如朝聖者終於到達聖地,都累得不行了,當晚睡得非常甜,什麼高原反應,在3750米的稻城都拋在腦後了,因為困了,這裡很舒服,又可以洗溫泉,所以一下子就睡著了。
亞丁
稻城其實很大,但是只有亞丁,才是稻城這個勝地的核心旅游區域,也是真正被稱為“最後的香格裡拉”的地方。
亞丁是一個小村莊,藏語的意思是“離太陽最近的村莊”。為什麼又被叫做最後的香格裡拉呢?香格裡拉按照藏文的字面意思是“心中的日月”,佛陀在一本經文裡把他理想中的佛國淨土稱為“香巴拉”,後來就演變為香格裡拉的音譯。亞丁有三座公認的佛教神山,景色非常近似佛經中描述的淨土故被稱為“最後的香格裡拉”。國外探險者很早就進入稻城亞丁地區探險,並且拍攝大量照片,早在1931年的《National Geography》上已經登載了亞丁的照片了。
有人贊美這個地方是“藍色星球上最後一片淨土”,也有人說“亞丁就是1000年以前的瑞士風光”。
亞丁確實非常美,在三座6000米高的偉大雪山面前,人的心情會變得很平靜很舒緩。仙乃日、夏諾多吉和央邁勇三座高大的山分別代表著佛教中的觀世音、金剛手和文殊三個菩薩。三座山各有各的特點:仙乃日是北峰,是三座山峰裡最高大的,而且山頂很寬廣,就像一面巨大的椅子,據說從正對面的山頂看去可以看到一尊巨大的佛的坐像。夏諾多吉是東峰,俊俏挺拔,不失柔美。央邁勇是南峰,英氣勃勃,像一把劍直插雲霄。
雪山的腳下是綿延的樹林和草地。巨大的一塊草地被稱為洛絨牛場。有一條非常清澈的小溪流從雪山上面流淌下來,水裡倒映著草的顏色,夾雜著些各種色彩的小石頭,水的兩邊長著些小灌木。這裡的犛牛是這一路看來長得最好的,毛色發出黝黑的亮澤,在陽光下面會反光,而體型非常龐大和雄健,確實是如同藏人所說的“神牛”。
但是在這麼美麗的地方,遺憾不是沒有的。比如因為季節的緣故,刮著大風,而為了讓游人上山乘馬而修建的一條馬道塵土飛揚,有些煞風景。看來美麗的景色也需要好好開發才能夠長期保持的。我們一行人都懊惱如果是秋天,一定還要更美麗的,因為有紅葉,有碧綠的草地,有經過一個雨季滋潤的各種樹木......秋天,秋天再來吧......
整體上覺得亞丁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雖然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美麗,有時候傳聞太多總是讓人產生太多的期待,太多不現實的憧憬和向往。
真實的美麗,有時候確實是有缺憾的。
瀘定橋
回程經過了兩天,海子山又走了一遍,碧藍的高山湖泊讓我們如痴如醉,拍掉了好多膠卷。在理塘我們去了長青春科爾寺,那裡有很和善的喇嘛主動要求和人合影,不過卻稍微讓人感覺有點不務正業......
在倒數第二天我們在山頂上遭遇了大雪,路滑天黑,心驚膽戰的感覺是這一趟當中最深的......(回北京的飛機上看到《成都晚報》登:奧拓車雪中受阻山腰,當地藏族同胞伸出援手,將乘客送到醫院搶救,講的就是這天的事情,想想有些後怕)。好在平平安安到了康定,最後一天我們走的是康定、瀘定橋、二郎山和雅安。康定雖然是浪漫的“跑馬溜溜的山上,一座溜溜的城”,可是由
於時間有限我們並沒有花時間逗留。二郎山有一個亞洲最大的隧道,車過了,拍照了,說老實話,不覺得有太好的風景。雅安以“雅江、雅雨、雅茶、雅魚、雅女”的“五雅”聞名川西,我們的車也只是匆匆駛過,沒有機會領略了。
瀘定橋卻是一個一直想去的地方,從中學課本裡就看《飛奪瀘定橋》這一篇課文,紅軍二十二個勇士鋪著門板在鐵索上就奪下了瀘定橋,為整個紅軍的勝利轉移立下了首功。一直想像不出瀘定橋是個什麼地形,紅軍怎麼就這麼神,那麼勇敢。到實地考察一下就很有必要。
大渡河的水流可以用急速來形容,即使是我們去的枯水期,仍然可以感受到這種奔流的力量,可以說,幾十年前的大渡河應該比現在還要湍急,如果掉下去,即使會游泳也很難幸免於難。國共兩軍在江的兩邊應該說地勢上是基本上對等的,紅軍的地理位置稍微高一點點。鐵索是非常牢固的,所以放門板後在上面走過來是沒什麼危險的。而為什麼紅軍二十二個勇士就衝過來只有很少的犧牲呢?因為敵人在這樣的關鍵路線上竟然不是精銳把守,火力並不猛,更為愚蠢的是在自己的這一側橋頭放了一把火,而風向則......原來不是我軍太英勇,實在是敵人太愚蠢,成就了紅軍的英雄事跡。
要不是從這裡突圍,哪有後來的爬雪山過草地,哪有後來的延安,哪有後來的新中國?這個地方雖然小到只是一座橋,卻有著獨特的意義。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時發生的時候覺得很小的一件事情,其實影響卻很深遠,對國家和民族來說是這樣,對個人來說也一樣。
飛機
有耐心看這篇游記看到這裡的人要破口大罵了,飛機算個什麼景點嘛?回北京的空中客車A320飛機確實不是一個景點,但是給我印像很深,因為我在飛機上遇到了一個同樣去稻城的游客。
實在是非常巧,在飛機上旁邊坐著的竟然也是一個剛從稻城回來的女孩。她的整個行程跟了一個不太好的團,結果一路都和導游、司機、旅行社磕磕碰碰,吃住都很差,路上導游和司機甚至都不肯停車讓游客拍照,連解手的時間都給固定好,真是十分不像話。問起是哪家旅行社時,竟然就是和我一家旅行社,只不過是另外一個六天的團,最後時間不能完成而拖成了七天。而我原先在去成都之前就准備報那個團的,因為時間稍微短些我可以回成都再玩兩天......可見一點很小的變化確實對一個很大的事情都影響很大。
和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去這個最美麗的地方是我的幸運,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會熱愛旅游,我會記住這次旅行和這些人,有機會會再去稻城,一定會是秋天去看那些璀璨的顏色!

(仙乃日神山)

(神山前)

(水)

(海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