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的邏輯,簡單的約會只需兩個因素:非單方的,時間性的。春天的四月,有朋自遠方來,如約會面,讓其自助兩天後,終於周末得閑,三人共赴西塘之約。
本打算周六下午三時左右出發,不料西湖美景讓人流連“難”返(景區塞車),最後時刻趕上了最後一班去嘉善的快客。西塘黃昏的美景,此時已經成了遺憾。
一個半小時到嘉善,擔心被宰,加之摩托車不安全,便打車去西塘,十幾分鐘的車程,中間經過路口時有警察登記身份,無形中多了幾絲安全感。
初入小鎮直到下車的二院,都是現代的樓房,沒有感覺到水鄉氣息。盡管拉客的摩托、三輪挺多,卻沒感覺到慌亂,與前來找生意的車夫閑談,感受到了當地純樸的民風。其實整個西塘的經歷,都體驗到了這種千百年積澱下來的純樸,但願不是因為我們運氣不錯。
住處的老板娘很快來接,那種遠方來了親戚出門相迎的感覺,那熱情讓我們感覺做客遲到一樣不好意思起來。跟著老板娘,幾步路從喧鬧的馬路走進了狹長陰暗的小弄,撲面而來的便是此地綿長的弄堂文化。小弄和廊棚是西塘的雙絕,小弄第一感覺不錯,但願廊棚不會讓人失望。
穿過蘇家弄,拐彎就到了住處——老街飯館。店裡人同樣熱情,很有家的感覺。跟家裡人自然扯不下臉皮談論價錢的問題了。還好吃住的價錢都能接受,最主要心情愉快,於是也就一切都好了。店裡只有三間客房,簡單,整潔,古色古香,朋友說仿佛回到童年(南方人的童年可能大都是在這種老房老床裡度過的吧)。
晚飯在臨河的窗邊,等吃完飯肯定趕不上最後一趟游船了。但坐在窗邊,幾個朋友,點幾樣農家小菜,來一瓶陳年老酒,把酒臨風,窗外小橋流水,明月當空,加上船上飄來的琵琶古曲,已是如詩的享受了。
飯後街上閑逛片刻,夜色裡看不清西塘的模樣,但寧靜的輪廓,已經讓人對她產生了無限的遐想。元代成市,明朝繁華,盡千年的滄桑沉浮,或許只有這夜色是亙古不變的吧。路上人影已經稀少,但各色小店尚未打烊,趁機淘些小玩藝做個紀念。價錢並不覺得離譜,但幾個人卻跟老板邊挑邊砍,討價還價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地點竟成了一種樂趣,或許還該感謝店主的成全吧。
周日趕早起來,難得周末會有這樣振奮的精神,店裡已經開始一天的忙碌,他們拿手的一道菜我們是等不到了,因為得趕時間回去。街上已經有不少慕西塘晨色之名的游人,但還不多,我們這些早起的人正好成了美景中的小點綴。
小河邊廊棚下炊煙縹緲,和著早春的垂柳和盛開的桃花,加上遠處的石拱小橋,已經是一幅經典的江南寫意畫,如果加上這橋這棚的動人故事,便構成了濃厚的、豐滿的、詩意的、足夠水鄉的美麗田園。一條老狗悠閑地走在廊棚下,坦然面對來往的行人和鏡頭;一只花貓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不知疲倦地蹦蹦跳跳,自得其樂;年輕的人們搬著自行車翻過石橋,開始一天的忙碌;老人們則聚到茶館裡打牌聊天,天南海北地侃著,或許他們在這裡呆了一輩子,很羨慕外邊精彩,但如此恬淡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求之不得呢?
就這樣走馬觀花地走著,遇到小吃店都稍作停留,地盤雖小,卻從古代傳承下數種特色小吃,或許口味做工都已改變,但吃起來卻依然能嘗出幾百年前的味道,當然是只是感覺而已。
時間緊迫,沒有買門票去深宅大院走走,但已經知足,而且進了庭院可能會限制住視線和思緒吧,畢竟這裡感人的是整體的底蘊,而不是某戶人家。如果選擇,我寧願選擇走入尋常百姓家。
臨走帶了些特產,給周圍的人嘗嘗,感覺一下西塘的味道。
總算看清楚了西塘,雖然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美好,卻已經很難得了。很多人說江南幾大古鎮大同小異,之前只去過周莊,留下記憶的只是外婆橋的傳說和沈氏蹄膀美味的印像,至於橋的模樣和沈氏蹄膀的具體滋味早已模糊淡化了。而走在西塘的晨色中,我卻堅信這裡可以永遠刻入我的記憶。因為她的沉靜,她的恬淡,她的樸實,她的景,她的人。
回杭州的車上我睡著了,說不上是意尤未盡的失落還是心滿意足的舒暢,只是私下做了決定,下次拉上她再來一回,赴西塘的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