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連南南崗排:中國瑤族第一寨

作者: imdk

導讀尋找廣東最美麗的地方——中國瑤族第一寨山寨如畫 風情似酒 被譽為“中國瑤族第一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千年瑤寨,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瑤寨,有何神奇獨特之處?留給世人有哪些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近日我們驅車到了連南,親身感受了濃烈如酒的瑤族風情,目睹了中國瑤族第一寨的雄姿和風采。 瑤寨風光美如畫 汽車從縣城出發,� ...

尋找廣東最美麗的地方——中國瑤族第一寨山寨如畫 風情似酒

被譽為“中國瑤族第一寨”的連南瑤族自治縣南崗千年瑤寨,作為中國乃至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古老、最具特色的瑤寨,有何神奇獨特之處?留給世人有哪些文物古跡和文化遺產?近日我們驅車到了連南,親身感受了濃烈如酒的瑤族風情,目睹了中國瑤族第一寨的雄姿和風采。

瑤寨風光美如畫

汽車從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而上。約20多分鐘後,我們到了古寨門前,但見周圍山勢險要、溪水奔流、群峰迭嶂。向上望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古典建築民居遍布山崗,古屋一律青磚砌牆,黑瓦蓋頂,造型獨特,極為壯觀。

瑤胞為什麼要世世代代在交通如此不便、條件如此艱苦的大山裡生活呢?據《連南瑤族自治縣志》記載,連南88%是瑤區,有人口近16萬,其中瑤族有8萬多,分布各鄉鎮。“連南無山不有瑤”。過去瑤民為了躲避封建統治者的民族迫害和民族歧視,而住在易守難攻的半山腰,到明初,已發展到“八排二十四衝”(排,即聚居數千人的山寨;衝,即幾百人以下的小山寨)。南崗千年瑤寨歷史上曾依靠山勢險要數次成功地抵擋官兵和其他敵對勢力的進攻。

南崗排是連南八排最大的瑤寨。這裡有古典的民居群落、原始的竹筧供水系統、集體議事場所、古盤王廟、玩坡山、太平天國遺跡,還有瑤老制、龍文化……

南崗排原來有兩道寨門和較完好的寨牆,主要用來防備外來勢力,特別是官府的鎮壓。寨內的房屋建築風格統一,街道工整,供水設施完善,處處遺留了明顯的歷史年代痕跡,是一個較為完整的歷史古寨群落遺跡。依靠挑戰自然的智慧和勇氣,南崗人巧奪天工,在崇山峻嶺中構築了一幅自給自足的原始生活圖景。

瑤家風情美如歌

到了寨門口,我們細細察看,但見寨門口高約7米,寬約2米,門兩邊和頂上全是用堅硬的大石頭壘成,寨門左右兩邊,也全是用石頭砌起的高約6米、厚約1米、長約126米的圍牆。隨行的瑤老介紹說:這就是南崗排的古寨門和古寨牆。過去,南崗排有兩道寨門和堅固的寨牆,第一道寨門寨牆在山寨外半公裡的地方;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第二道寨門寨牆,原來這寨門有粗木擋攔,不經允許,任何人都進不了山寨。解放後寨門寨牆被毀壞了,這是後來修復的。

我們一行剛准備進入寨門時,一輛滿載著幾十名香港游客的豪華大巴駛到了寨門前。見有客自遠方來,山寨立即熱鬧起來了:一陣銅鑼聲、號角聲響徹山寨,數名漂亮的莎腰妹(即未婚女青年)手捧自釀的瑤家米酒,唱著熱情洋溢的瑤歌,在寨門口左邊向游客敬酒,而在寨門口右上方,兩個瑤族阿貴(即男青年)舉起獵槍向天鳴放,意即告訴全寨瑤胞有客人來訪。接下來是六響禮炮,聽導游說,放禮炮是瑤家接待客人最隆重的禮節。禮炮響過後,一旁的瑤族阿貴腰挎長鼓,跳起了長鼓舞。長鼓舞是連南排瑤最具特色的傳統舞蹈。逢年過節,瑤民都喜歡跳長鼓舞。

吊腳樓造型獨特

從寨門沿著石階直上,途經瑤練屋、得金石、歌堂坪等景點,臨近山寨頂時,我們來到一個名為“龍頭”的景點,縣史志辦主任許文清指著一塊石頭介紹說,這就是千年瑤寨的龍頭。

古時候,瑤民將南崗排依山勢縱向劃分為3條“龍”,在每條“龍”的中間豎起一塊石頭作為“龍”頭,各姓氏就居住在“龍脈”上。東邊的“龍”居住著唐姓,中間的“龍”居住著鄧姓,西邊的“龍”居住著盤、房兩姓。過去,每條“龍”都有首領,稱為“龍頭”,即相當於族長,負責管理“龍”內部的事務。在連南排瑤中,“龍”的組織僅存於南崗古排,其他瑤寨是沒有的。站在“龍頭”向下望,可以看到全寨的風貌。

南崗古寨建於海拔803米的陡坡上,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擠在一起。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頂和後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間有一條走廊過道。橫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塊鋪路,把各家各戶串連起來,形成瑤排的格局。

南崗排的房舍普遍分住宅、谷倉、柴寮3種類型。住宅大部分是二層樓房(稱吊腳樓)和平房,現在的房子多數建於明清時期,以石灰拌沙砌青磚,屋頂蓋瓦,四檐翹角。由於瑤山木材充足,因此瑤家把又長又大的木材當瓦檐,伸延到門口1米多長,再把樓板伸出1米,用木條把樓板與瓦檐木條連接起來,將伸出的樓台(陽台)吊在屋檐下,形成風格獨特的吊腳樓。

在中國瑤族第一寨,我們還意外地發現了“洪秀全傳教屋”。據隨行的連南縣旅游局副局長陳強介紹說:洪秀全在發動金田起義前,於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與馮雲山經陽山白虎圩(今陽山黎埠)到南崗排,在此屋居住數日,發動瑤民反清,清鹹豐十三年(1853年)太平軍進軍連陽地區,瑤民聞訊 紛紛響應,支援太平軍討伐清兵。當地有關部門根據史料和民間傳說,在屋內陳列了洪秀全、馮雲山的畫像,以及義旗、大刀、長茅、鐵叉、鳥槍等。

耍歌堂鑼鼓震天

“瑤族人民愛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東升歌又起,月照山頭歌對歌。”百裡瑤山是個歌舞之鄉。聚居這裡的排瑤同胞經常以歌代替語言,以歌對答,唱歌成風。

每逢十月十六盤王節、耍歌堂,或七月七開唱節、新春游坡節等盛大節日,瑤家男女老少一齊出動,打起山歌擂台,或對歌,或盤歌,或鬥歌,唱到三更半夜,聲嘶力竭才罷休。排瑤民間流傳著豐富多彩的歌謠、歌書,成為中國民間文藝百花園中的奇葩。可惜排瑤沒有文字,地處邊遠山區,他們的民歌還沒有引起藝術家和研究者的注意。

寨中心有一塊長、寬各約9米的坪地。逢年過節,這裡是瑤民打銅鑼、吹牛角、唱瑤歌、跳長鼓舞、盡情歡樂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為“歌堂坪”。現在大部分瑤胞下山居住後,歌堂坪就成為一年一度的耍歌堂場所。

耍歌堂,瑤民又稱為挨歌堂,通常是在農歷十月十六後進行,這時秋收已畢,較為空閑。耍歌堂也是群眾慶祝豐收的節日。

耍歌堂首先是鳴禮(銃)炮,九響銃炮一放,人們就興致勃勃地趕往歌堂坪;接著是出歌堂,是表演的前奏,歌堂隊伍在歌堂坪亮相。最後是竹幡隊、師爺隊、粉槍隊、牛角隊、銅鑼隊、長鼓隊、阿妮隊、莎瑤隊、少年隊等各支身穿鮮艷亮麗服飾的歌堂表演隊伍載歌載舞。此時鑼鼓震天,旗幡招展,場景十分壯觀。

石拱橋見證滄桑

在瑤寨山腳附近,我們還看到了兩座明代瑤族石棺墓和一座明代石拱橋,均保存完好。其氣勢雖不算雄偉,卻見證了瑤寨的千年歷史。

石棺墓位於南崗古排路邊,高1.2米,寬1.7米,上刻碑文和有楚人文化色彩的圖騰。據專家考證,此屬明代墓葬。附近尚有一座刻有碑文沒有刻圖騰至今保存完好的石棺墓,也屬明代墓葬。這兩座石棺墓有兩則碑文,均刻了墓主的法名,說明至少在明代,道教就已傳入南崗瑤排。

許文清介紹,石棺墓葬是南崗排特有的葬禮,只有瑤王才能享用石棺安葬。新中國成立後,瑤王自願不用石棺安葬,故此石棺在山寨保存下來。因“文革”期間此石棺被紅衛兵砸毀,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部分殘件。

在南崗鎮芒東徑衝上,還有一座古老的石拱橋。該橋築於明代,橋長12米,寬5.8米,拱圓半徑5米,單拱石砌結構。此橋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建築不用石灰沙漿,全用石塊干壘而成,雖經歷數百年風雨和洪水的衝擊,至今完好如初。過去此橋是前往南崗古排的唯一通道,左右是懸崖絕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古時橋頭建有烽火台,遇有土匪或官兵進犯時,如關隘失守,便點燃烽火報警,通知排上瑤民作好抗擊的准備。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撥款在古橋附近新建了一座水泥橋,故此石拱橋現在很少人行走了,但它作為文物古跡,見證著南崗瑤山的千年滄桑。

“尋找廣東最美麗的地方”有獎征集:

歡迎提供線索、參加投票及評論,一經采用,即付報料獎。

參與方式(短信):全國移動用戶發送MPC到338899(5元/月),省內用戶發送“T+地名及理由”移動到051680199,聯通到83300199(1元/條)。

(線索提供:網友zhangqi@***200元)


精選遊記: 清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