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裡的彩雲之南

作者: 尾巴Lily

導讀出行前利用“三八”節的半天休假突擊城隍廟購買了我的大部分裝備:兩個包包、雨衣、半打底部加厚的襪子、指南針、12燈頭手電筒和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的鉛筆……但是可惜連書城裡都沒有齊全的雲南地圖冊。另外在網上訂購了睡袋內膽(聽說有的地方衛生不好,但事後證明多余);還要備好姜糖茶,巧克力和藥品(都很有用)。 由於假期有限只好選擇不太經濟但省時的 ...

出行前利用“三八”節的半天休假突擊城隍廟購買了我的大部分裝備:兩個包包、雨衣、半打底部加厚的襪子、指南針、12燈頭手電筒和給希望小學的孩子們的鉛筆……但是可惜連書城裡都沒有齊全的雲南地圖冊。另外在網上訂購了睡袋內膽(聽說有的地方衛生不好,但事後證明多余);還要備好姜糖茶,巧克力和藥品(都很有用)。

由於假期有限只好選擇不太經濟但省時的路線:上海——麗江——上海的飛行路程。終於出發了,上海的天氣又陰又冷,令我沒有一絲留戀。

D1:14:45起飛,19:00多到達麗江機場,天還是亮的,心情當然不錯。一路上機場中巴帶我們到了麗江新城(沿途風景不表),司機先生不厭其煩的為旅客停靠在各自賓館的附近,於是同行的琴說:這裡人的確純樸。到達終點站時天黑了,我們頓時有些不知所措,我看到車上也有兩個女生出游就約她們一起走,結果他們是由當地的納西族朋友來接的,我們自然就像尾巴一樣跟在後面了:)6元錢打車到古城,納西帥哥帶我們走街串巷來到他朋友開的“畫苑客棧”(主人是一個畫師,就我觀察以水彩畫為主)。我們兩人住在“標間”:三張床,有單獨的衛生間和24小時熱水只收我們40元/天。開心極了!(地址:新義街百歲坊69號,0888-5124595)晚上我們在“今生有約(Rendezvous Bar)”吃了晚餐:3條烤魚,一盤苦菜。然後和在上海約好的網友Eva相約在“櫻花屋”相見,於是走到了酒吧街看了看熱鬧至極的兩岸對歌景像。當晚,我們約定了第二天去瀘沽湖。夜裡我躺在床上看著新鮮的木質屋頂聽著窗外的溪流聲入睡了。

D2:麗江和上海有時差,太陽是7:30左右升起的。當我們7:40走出客棧大門時街上靜悄悄的,我回頭給我的第一個落腳地照了一張相(旁邊有垃圾車在工作所以只是半個房子)。我們在古城彎曲的小巷裡穿行,在走錯了幾次路之後終於來到了古城門口的標志性建築——大水車。附近的停車場裡有去瀘沽湖的車子,就這樣我們認識了司機朋友阿魯(佛教名:魯汝品厝)。往返瀘沽湖的車票100元/人,單程6小時。(Tips: 一定要提前預訂,早一點到可以有好位子。13578361288是阿魯的電話。)

因為我有暈車的歷史,所以我被選為坐在司機旁邊的人(任重而道遠——要一直和司機聊天,保證他不會睡著,山路是沒有保護欄的哦)。於是我的一路口水換來了一路最好的風景(前車窗的view實在好)。阿魯是摩梭人(該民族以女兒國和走婚出名),擅長唱歌(他們民族的男人要能歌善舞,會摔跤和能喝蘇裡瑪酒才能被女孩子看中),眼睛笑起來像桃花一樣也很會照顧人。

我們一路北上總共要翻過5座山,出城1小時不到就來到山路18彎,向下望去那盤旋的山路真不知何時才到頭。我們來之前的一星期才下過大雪,曾經有幾個游客就被封在瀘沽湖一側回不了麗江,就和阿魯打了三天的雪仗。路上我們能夠看到遠處的雪山,和路邊的積雪。大部分時間我們見到的是住在山上的彝族(彝族有黑彝和白彝,曾經黑彝是奴隸主,而白彝是奴隸。他們的服裝式樣豐富,色彩多變。彝族歷史上為了躲避雨水和泛濫的江/湖水而選擇住在山上,但山上的土地貧瘠,收成不好,交通不便,所以現在比較貧窮。寧蒗彝族自治縣就是全國貧困縣。)過了寧蒗縣城才開始有摩梭人的村落,房子是一根根圓木拼接而成。我看到一路上未完工的房子是放在大石頭上拼接的,像小孩子搭積木一樣。摩梭人的服裝就相對單一,但色彩也是很鮮艷的。(摩梭和彝族的關系不是很好)摩梭人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從二十幾年前未開發時的原始母系氏族一躍到現代社會,對於這些摩梭人來說有了恍若隔世的感覺。走婚被很多人看得很神秘,我也向阿魯請教了一些問題:原本摩梭人的生活是白天勞動晚上跳舞(男孩子可以騎馬去別的村莊參加晚上的舞會,以擴大交友圈子)。跳舞時手拉手,十指交叉,圍著篝火。如果經過自由戀愛,男方有意,則用手指輕撓女方的手心表示愛意。女方同意就回以同樣的方式。這樣男人可以把帽子掛在女人的房門外,並且在晚上12:00以後爬上木樓來到女人的房間,但是第二天清晨5:00之前必須離開,這一切不能被女方家長——老祖母發現。如果大家感情穩定,並且日後有了小孩,這對鴛鴦的關系就固定了,男方要准備盛大的宴會和豐富的禮物去孩子他媽媽家。但是男的仍舊不能長期留宿女人家。如果一個家庭生的全是女孩,可以“娶”一個男人留在家裡;相反一家全是男孩可以“娶”一個媳婦進門,但要保證將來她就是家長——老祖母。他們一個家族都住在一個“四合院”裡,人丁興旺了就建更大的院子。雖然這裡的民族保護政策允許他們保留原始的風俗,不用領取結婚證,但是他們民族的習慣裡還是保持自然的一夫一妻制(花心的男人不吃香——瀘沽湖邊出名的扎西可不是當地人的偶像)。摩梭人的家裡活大部分是女人干的,耕地的重活是男人做。男人要去掙錢用作整修房屋的大宗開銷,平時的日常用度是靠女人的。現在的新一代摩梭人很多離開了村莊在城市裡生活,他們不再有時間和精力回到自己的村莊去走婚,而是選擇漢族人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或者和其他族人通婚。但是他們還是盡量保留自己的摩梭語言。

下午我們來到瀘沽湖邊,乘坐豬槽船去幸福島(大落水那邊比較貴,所以我們在裡格附近乘船)。當天有些多雲,湖水還不是很亮,湖上的野鴨和沙鷗到處飛翔,毫不懼人。湖水靜得無法形容,Eva說:如果船上有張床的話就情願隨波漂蕩。幸福島上有一個藏傳佛教的廟宇,很小,供奉的是一個女神(我在這方面實在欠缺記憶),我也只見到一個喇嘛。喇嘛的狗大概從未開葷,我們用牛肉干把他一路誘騙到了湖邊;島上還有山雞上竄下跳無視我們的存在。這時太陽出來了,湖面就變得波光粼粼,照得我睜不開眼睛。這個劃船項目用時1.5小時。

接下來我們全車人員開了大會,最終一致通過包車去別人不常去的地方——永寧鄉溫泉村。我們要去最原始的摩梭人居住地(瀘沽湖邊已經商業化了),去家訪。去那裡要經過獅子山,我拍了一些照片,一路都是農田。我們路上買了酒和一些零食作為家訪的見面禮。到了目的地就沒有手機信號了,我們參觀了院落(全部是由二層小木樓圍成):坐北朝南的是主樓,一樓為客堂間,二樓為經堂,樓上外側有彩色的畫,為了避免被太陽曬退色他們用席子保護著。一樓到二樓的過渡也是有彩色的畫填滿的。經堂可以進去但是不能照相。坐東朝西的是女人們的房間;坐南朝北的是雜物間;坐西朝東的是大門、廚房和祖母房。我們的活動都集中在祖母房裡,裡面很昏暗,正中間的頂棚上有光線射進來(一米陽光而已),北側是炭火堆,靠牆的半米高的石柱子是灶神,飯前要先敬灶神,東側是祖母的床(雕花的封閉式),西側有大灶台和生死門(這可是很神秘的小門,大約80公分高,家長的出生和離去才可以從這個門通過)。後院的廁所也是一道風景,用樹皮搭城的棚子無門,走上去顫顫微微,只有借著一棵小樹作為掩蔽物。參觀後我們就圍坐在祖母房的火邊的地毯上聊天、吃生瓜籽、蘋果,喝蘇裡瑪酒。家裡的大姐來唱歌敬酒(就要敬三巡,我都不行了),大姐還是歌聲嘹亮(她那種沒有訓練過的聲線比任何流行歌手都強,在屋子裡都有天籟的感覺),最後我們把同行的東北大哥出賣了,由他代表我們喝。然後是吃他家的飯:酸魚(像是泥鰍),瘦肉豬蹄(聽說是把豬蹄裡面的骨肉取出再把瘦肉填進去制成的),各種做法的肉(我也說不清,以煙熏為主),還有土雞湯,蔬菜有土豆絲,苦菜等,飯是紅米飯(高原紅土造就的)。聽說我們這是過年的待遇了,但是我還是有些難以接受(和我的吃飯習慣相去甚遠)。等我們就餐完畢,天已經全黑了,走進院子就伸手不見五指。不經意間抬起頭來看到的是漫天的星鬥(想起小時的兒歌:小星星眨眼睛。但是我從不知星星的媚眼是這樣眨的。)北鬥七星就貼在我眼前……

我們的車接著就開往不遠的溫泉。溫泉的露天池在修整暫不開放,我們幾個女生參觀了一個有木頂的較大的池子,還挺干淨。本打算進去泡的,但是男生吵著要和我們共浴,女生們堅決不同意,最終以兩敗俱傷結束(大家一起打道回裡格)。裡格的小酒館還有不少人,不過我們沒有去,幾個合得來的朋友在房間裡聊聊天,一夜無話。

D3:清晨的狗叫吵醒了我,黎明前的黑暗(可真黑),我聽著後窗外的淅淅索索的勞動聲迷糊了1個小時,天大亮了。拉開窗簾我的呼吸都摒住了,我住的是湖景房耶:O。瀘沽湖一掃昨日的陰霾,閃現出絢麗的身姿。耀眼的湖水照得我在房間裡也睜不開眼睛,我匆匆啃了半個饅頭,就抄起相機出發了。大部分人們不習慣早起,所以空氣清新人煙稀少。我們選擇了通往裡格半島的方向(東方)進發,眼前有一座小山,其後就是獅子山,我們看見山腳下有一個婦女燃起松柏枝,青煙裊裊繞著白色的瑪尼堆。我雄心勃勃地朝山上爬去,小路是人踩出來的很沒有安全感,我看到一個背著背簍上山的青年就問他去獅子山的路,他回答就是這條路但是要2個小時才能上山(估計是以他的速度),我頓時泄了氣。最後我們4女1男選擇就翻過這座小山作為紀念。山雖小但還是很陡,眼見人家的院子就在腳下但是就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p。下了山到了裡格半島,島上只有5戶人家,每家人都不關門,我們也就自顧自的穿堂入室去也。島西側的一家人邀請我們去穿摩梭姑娘的衣服,經過一番討價我們四個女生各選了一身衣服狂拍一通照片;家裡有個小伙子很帥,兩條純種的狗狗也很帥。然後就到了中午,我們匆匆上了回去的車。一路艷陽高照,天氣比來時熱了許多,景色也有了很大不同。

傍晚,我和琴決定找一家坐落在山上的客站住,可以看到古城的全景。我們在交錯的巷子裡穿行,最後找到了和合客棧(新華街翠文段40號,0888-5120189)。那裡也是新裝修,211房間是古城景觀房,我們很高興就住下了。晚上又到了人聲鼎沸的時間了,晚飯後我們約了阿魯和他的朋友一起泡吧,Eva熱愛的櫻花屋總是那麼熱鬧非凡。我忍不住音樂的刺激,衝到人群中跳舞去也。青島的小帥哥Daniel被迫成為我的舞伴,被我拉著到處亂蹦亂跳。後來阿魯也不再羞澀了,也被我揪住跳舞。正在滿身大汗時,有一個身著迷彩的老帥哥(看起來有70多歲了)拉住我挑起了民族舞蹈,惹得我們成為眾目睽睽的焦點。這一晚成為我古城夜生活的高潮。12:00多我們回去休息時,還有無數的人在小河兩岸對歌。(PFPF)由於一路上沒有時間去偏僻的希望小學,我只好把鉛筆交給阿魯,請他以後轉交了。

D4:我們開始了新的旅程——麗江到梅裡雪山。我們包了小偉哥的車子(東南菱帥)從麗江出發。(小偉哥的電話:1398851230)本來的安排是這樣的:我們3個女生包車去梅裡,第一天去虎跳峽,Daniel搭我們的車去虎跳峽一日游。當我們一路歡歌到了上虎跳,又到中虎跳之後一切都變了(且按下不表)。

在這裡,虎跳峽的傳說是不得不提的:相傳玉龍和哈巴兩兄弟一左一右守護著妹妹金沙江。但是金沙愛上了東方王子,一心向東而去。玉龍離家之前囑咐哈巴要好好看管金沙,於是金沙一路輕歌曼舞哄得哈巴睡著了,然後在虎跳峽這裡就突然脫韁奔騰而去……玉龍回來看到這景像大怒,揮劍砍下了哈巴的頭。從此哈巴就比玉龍矮了一頭。

首先到達上虎跳。上虎跳是由數千級台階連接著山的上下,一路上提供抬轎服務的人很多,我們一路下山時,有轎夫對我說:你一定不行,上來時坐轎子吧。我氣不過的回答:為什麼一定是我不行?!當我們看過虎跳峽又氣喘吁吁回到山上時,哈,我的成績還不錯的說。

接著我們去了中虎跳,小偉哥把車停在張老師家門口,我們用了中飯,結識了牛魔王夫婦,相約一起請小熊(張老師的外甥)作向導。小偉哥是上海男人,早年來到這裡娶了納西族太太就流連忘返了。我一開始就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一定是牛人,所以要和他走在一起。出發前,我們仔細閱讀了牆上張貼的公安局尋人啟事:有中外游客自己徒步中虎跳就失蹤了。我的心在顫抖……出發了!山路是沒有形狀的,我的鞋子是最差的(其他人都是登山鞋),所以我又比較受到照顧。(呵呵)一路艱險不在話下,終於來到了中虎跳石的峽谷,大家都躺在石頭上來張集體照吧!順著小熊的手指,我看到了天梯!!屋哦!90度的說。小熊一路教育我們:風大時千萬不要動,保持較低姿勢,山風把人吹下去也不是一兩次了……之後的路我差不多是四肢著地的前行。天梯由兩段不同材料構成,一般我們一個人爬過第一段第二個人再上去,這樣的晃動感最低。不巧的是天梯邊上有鑿石機在工作,還伴有炸山的聲音,這些都加劇我們的恐懼感。當然,爬上去之後,我們倒不覺得什麼了(只是,我想給後一人拍照片是不可能的,人完全被山體遮住,90度的感覺真刺激)。接下來上山的路就在小熊的哄騙下完成的,大家都腳軟了,小熊就不時的說:馬上就到。後來就像“狼來了”一樣沒有用處了。我們還算快,超過了幾個小組,自信心倍增。

出了虎跳峽,再回到小偉哥的車上,那感覺……!想到牛魔王夫婦還要住下再爬一天高路(山上轉供徒步的一條路)心下更是佩服。從中虎跳峽出來,我們車上的5個人感情一下子升高了幾度,Daniel禁不住我們的慫恿,放棄了回青島的機票,和我們同去梅裡是也。(後來因為他衣服帶得不夠還不得不穿我們的,相機沒電,手機沒電……都是他匆忙決定的代價。但是他表示值得。)接下來我們就踏上香格裡拉之旅。隨著海拔的升高,藏族的房子,青稞架,犏牛,遠處的雪山……一一呈現在我面前。當晚,天又陰了下來,我們住在了香格裡拉(中甸)。那裡海拔高些,城市也沒有麗江繁華,再加上陰天給我的感覺有些凄涼。我們選擇住酒店(實力大酒店)。酒店的外觀看起來也是藏式的——梯形的外牆,陷在牆裡的窗,都提示著我們這裡是藏區。小偉哥的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從前是開旅行社的,有很多業內的朋友,我們以160元拿下一間標間(已經很便宜了)。為了節約,我們3女1男只好擠在一起過夜了(小偉哥去藏族朋友家happy去也)。

D5:又回到晴天了(好像晴陰相間)。我們用兩人的早餐券換來了4人份早餐,享受之後就踏上征程。出城不遠就到了松贊林寺,我可是對藏傳佛教一竅不通,多虧小偉哥一路講解,讓我似乎也看懂了一點點。

藏傳佛教寺院是集群形式的,當年康熙(似乎是,不要打我)按照1000僧侶加配1000農奴的規模頒詔建立該寺院。加之當時政教合一,當上寺院主持的大喇嘛(活佛?)都是家底豐厚,博學多才。該寺院是雲南省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有兩個大殿,曾經在文革時期被毀,後分別重修。最新修的大殿只見外觀就已經很壯麗了,頂上真金的法輪、雙馬鹿、4個巨大的經筒在陽光下發出刺眼的金光。外牆的正面從頂到下懸掛著繪(織?)有藏八寶圖案的青色的布(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裡面北面有風調雨順四大金剛的塑像,還有很多佛教壁畫:南面是六道輪回——上三道是好人的輪回(人界,xx界,比丘界),下三道是壞人的輪回(畜牲界,餓鬼界,地獄界)。xx界的樹都長得很高,果實都結在比丘界裡,所以他們總是和比丘界戰鬥;餓鬼界裡的餓鬼都長著大口、大肚和細脖子,永遠都是餓的,吃到嘴裡又咽不下去。佛則跳出輪回之外,靜觀眾生百態。西側是個故事——各種動物(猴子、大像)原本是黑色的(表示混沌的眾生),在漫長的佛教道路上前行,每一個轉彎處都有喇嘛指路(佛的代表指點迷津),走著走著他們身上的黑色逐漸褪去,白色顯露出來(白色是善的代表),最終他們全白了,來到佛的面前……東側是喇嘛的清規戒律(我完全看不懂)。

接著我們走進旁邊舊一些但更大的殿,雖然我們很早,但是僧侶們的早課已經結束了,只有些善男信女在裡面。僧侶是分等級的:沙尼(還細分為打掃的,做飯的和略高級的等等,我的腦子太差了),喇嘛,比丘,活佛……(說錯了不要打我)。大殿裡一行行的墊子是僧侶的位子,最南邊有兩個木頭椅子是鐵杖喇嘛的位子,我去拎了一下鐵杖(兩頭尖,中間是刻花的長方體),一只手還搞不定。鐵杖喇嘛是維持課堂秩序的,鐵杖就是教鞭。上了一層樓看到了幾個佛像——彌勒佛原神(長得可瘦了),班禪7世,黃教創始人(名字不記得了)。再上一層就到了主持住的房間了,今天他不在。我們去了其它僧侶的住處和他們和照。他們笑嘻嘻的很容易親近。最上面就是金頂了,我們狂拍照片。

總之,藏傳佛教雖然與中原的佛教同屬大乘佛法,但是藏傳佛教的佛均表現為凶猛的樣子,與我們平日裡見到的慈眉善目不同。

當我們的車子遠離了寺廟,有一個地方可以看到寺院全景。我們驚訝的發現西側的山上用藏文和漢文書寫著頌贊林寺(和Hollywood 異曲同工),又是狂拍一通。

又一段路後,我們來到納帕海。那是一個季節湖,農歷5月初5是觀海的最好季節。我們到達時還是枯水季,所以我們一行人騎馬逛海去也。那裡都是蒙古矮腳馬,我選了一匹白馬,體驗了一下白馬王子的感覺。別人教我要讓自己的身體隨著馬的節奏晃動,我照做了,雖然有些滑稽,但是感覺真的不錯。一路上聞到的是草香和馬糞味兒(我想說是香的,但是怕各位看官沒有認同感)。我們朝著遠處的雪山走去,果然是“望山跑死馬”,山永遠在我們不遠的前方和我保持同樣的距離……

接下來就是由車子載我們去梅裡朝聖去也!我們沿著滇藏公路上上下下,翻山越嶺之後來到金沙江大拐彎。哈!我們有限的攝影技術也能拍出明信片的感覺,一座窩窩頭式的山包擋住了金沙江的去路,江水就繞著窩窩頭轉了270度(純屬目測)。再後來就是奔子蘭鎮,海拔很低,很有熱帶的感覺。從這裡出發就開始了高山的征程。路邊的積雪多起來了,我們路邊的指示牌說明從暖溫帶林到高山溫帶針葉林變換著,還有很多地址名詞——枕狀玄武岩地貌,綠x蛇x岩地貌,高山凍土地段等等。這些不是我的專長也就沒記住,只覺得山的色彩變換不已。終於來到白馬雪山(百茫也可),這可是我們第一個可以親近的雪山呀。我們時不時跳下車子走進及小腿肚深的雪裡,我還大喊了一聲,還好沒有引起不良反應。這時已有海拔4400米左右,我們雖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但是在深雪裡大步走也會氣喘吁吁。站在懸崖邊也沒有害怕的感覺,因為厚厚的雪把懸崖裝飾的像柔軟大床。在這裡我們還碰到納西族的歌星在雪山上拍MTV,和他和照也算是追星了:)

山上的空氣越來越稀薄,天也越來越藍,白雪映著藍天,直刺我的眼睛(可憐我沒戴墨鏡)。遠遠的我們看到一排白塔,就到梅裡觀景台了。梅裡雄偉的5峰就直白地展現在我眼前。從左到右第一個是緬茨姆(海的女神),第二個是五冠神峰,第三個不知名,第四個是主峰——卡瓦戈博,第五個我又不知道了。隨著聖山的臨近,神聖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我們一路念著六字真言——哦嗎尼唄嘜訇,希望我們的虔誠可以直上雲霄,盼望著明天的“日照金山”。當晚我們經過雲南海拔最高的縣——德欽,沒有在飛來寺停留就直上梅裡山莊住下了。那裡真的是看梅裡的好地方,山莊的外面是一列順山而建的白塔,夕陽西下雪山映著白塔,那時的韻味難以言表。

D6:老天偏和我們作對:(。又是陰天,應了我們陰晴相間的宿命。昨天的歡聲笑語都消失不見了。通過望遠鏡我們看到了一點點金頂,總算是安慰。這裡的傳說很多,根據我們的道聽途說——有日本人在就沒有日照金山。我們疑神疑鬼地認為周圍一定隱藏著小日本:(。最後,我們集體決定不去明永冰川直接打道回麗江。回去的路程大約10小時,我們一路上回到白馬雪山時還看到很多雲朝著梅裡的方向飛去。但是可愛的白馬給我們驚喜——他把腰間雪白的白雲作為哈達獻給我們,我們貪婪地拍照(謀殺很多內存的說)。山路一轉,又一番景像呈現眼前——兩山之間架起一座水平的雲橋。小偉哥都想把他的菱帥開上去了。我們在中甸歇腳吃中飯。再次回到“黃燜雞”時,那裡的老板都記得我們了(他的黃燜雞火鍋和粑粑非常好吃)。(在他店裡還見到一位帥哥,這是閑話)當晚我們就在小偉哥家裡開火做飯,Eva的手藝可真不錯,小偉嫂也陪我們吃了一頓上海菜。我們仍舊回到“和合客棧”住下。

D7:剩下的時光就不多了,我們把它全都留在麗江。睡了一個懶覺,到街上“享用”了經典早餐:麗江粑粑和酥油茶(不合我口味,還很貴,要55元/3人份)。之後就租了自行車享受陽光去了。我和Daniel騎一輛彩色的雙人自行車,琴是一輛鮮黃的單人車。我們在廣場上稍作練習就出發了,一路上回頭率不低喲。大約用了半小時就到了麗江著名的官房別墅(5星級),看起來很養眼,從別墅的窗可以看著玉龍雪山。我們沒有留戀繼續奮力拼搏(在高原騎車爬坡可不是很舒服),很快就到了束河古鎮。經過先前的准備,我們早就認識了丫丫(一個從上海到束河安家開客棧的女孩),於是我們對門衛說是住在“彼岸花”的客人,於是我們免去了30元/人的每票開銷。束河比起麗江的確要安靜很多,老謀子的《千裡走單騎》一經播出一定會讓大家對它印像深刻的。“飛花落水”處天光日影可以讓你靜靜的看上半晌也不會有人來打攪你。我經過了一家正在裝修的酒吧“繪吧painting bar”讓我的眼睛一亮,老板是學美術的小男孩,很干淨利落,感覺不錯。最後,我們終於到了“彼岸花”的丫丫家(0888-5174635,束河四方街附近),在門外就讓我享受了小橋流水的感覺(水是歡騰的而非靜靜的),院子裡的一地陽光吸引了我,坐在搖椅上任憑太陽欺負我的臉(其實那裡是以黑為美的)。吃了丫丫老公親自燒的飯,滿足的在街上購物。下午我們騎車回麗江的路上經歷了難得的雨。雨水看起來很急但是雨絲很細,根本沒把我淋透,而且很快就結束了。後來我們回到麗江古城,找到“東巴爸Don Papa”去吃Pizza(太久沒吃過還有點想念)。大廚Alex做的pizza是法國風味的,面餅很薄且脆和PizzaHut的不同(Alex還積極地給我們看他從北京騎摩托車到麗江的報道)。然後去聽宣科老先生的納西古樂會(他強調不是“古樂隊”),很榮幸和龍永圖同坐在一場(沒留下照片,很可惜)。後來,在“尼雅畫廊酒吧”聽了幾首哀傷的歌曲(店主是兄妹三人,藏族,大哥擅長琴棋書畫,二哥長得很帥,小妹有漂亮又有一副好嗓子),店裡人不多,但是都是自發地在唱歌,有流浪在麗江的歌手也有飄來飄去的游客。正當我在興頭上,老弟Daniel被悲傷的歌曲振出了局,我們只好陪他到安靜的“青鳥酒吧”喝酒聊天,安慰他受傷的心靈。

D8:分頭行動的一天。我一早起來和客棧老板一家聊天,順便蹭早飯。曾老板一家是深圳人,到了麗江就不回去了。和他們喝茶聊天也很有趣,當地的朋友也願意在他這裡喝茶。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同住客棧的一個河南男孩跟我講了他西雙版納的不爽行程,也讓我斷了去版納的念頭。中飯有很多客人,我又蹭了一頓:)。然後在溫暖的陽光下悠然的散步去了。我和琴特地選了不同的路線,但是世界就是這麼小,我們兩次相遇在分開又相遇……晚上我們選了那天沒過癮的“尼雅畫廊”去聽歌,這次實在二樓的藏式擺設的房間裡圍坐一圈,我右邊的不知哪國的老頭靜靜地抽著煙鬥,“歌手”們隨機的唱著各民族的歌,我只能輕輕的哼(平時沒有積累,到時沒得發揮)。最後一個晚上了,真舍不得走。

D9:這已經不能算一天了,一大早我們就去機場,見到穿著西裝的小偉哥和他擁抱道別。Daniel老弟改簽機票不成,比我們晚一班飛,於是也擁抱告別。飛機到了昆明才意識到真的回家了。買束機場的花帶回去留念吧。之後的天就再也沒有那裡的藍了……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