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玉山——三清山沒想到工作後的第一次旅行就是和幾個認識沒多久的同事去江西,那天,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踏上了江西的紅土地。
玉山是一個很小而且很破落的縣城,我們沒有多作停留便包上車直奔三清山腳下。贛東北的山清水秀倒也是名不虛傳,一路上陪伴我們的除了青山綠水還是青山綠水。只是進入山區後彎道便多了起來,只聽見蓮子姐不停的敦促司機“開的慢點”,生怕出什麼事。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便來到了三清山索道口,不巧正好碰到一個旅游團隊,雖然搶先買好了票,但還是等來不少時間才輪到我們。
排隊的時候有不少當地人在向我們推銷手杖,在以前的旅行中吃過沒有手杖苦頭的我毫不猶豫的買下一根,但是我的其他幾個旅伴似乎還不知道這根小玩意兒的重要性,竟然沒有人去買,真是勇氣可嘉啊。。。
不愧為是中國最長的索道,我們在索道車廂裡竟然被關了整整40分鐘。大米對索道的硬件憤憤不平,因為他座位邊的窗玻璃很模糊,害得他沒辦法欣賞美景。經過三次爬高,我們來到了三清山的半山腰,這是一個賓館旅店雲集之地,也是我們今晚需要落腳的地方。下了索道後,我們幾個人背了大包開始爬高,沒爬多久大家竟然就開始氣喘吁吁了,真是平時不鍛煉的後果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我們以節日三分之一的價格在天龍山莊住下了,在旅店的“大堂”(姑且讓我這麼叫吧)裡享用了簡易午餐後,我們朝三清山的最高峰——玉京峰前進。
說實話,前往玉京峰的一路上並沒有太大的風景,而且山路並不是特別難走,至少不能和黃山比。但是由於平時不鍛煉的原因,我們幾個人不久便覺得腳很沉了,而我手中的拐杖也派上了用,只是大部分時間捐獻給了MM們。我一直很阿Q的鼓勵自己:在稻城海拔四五千米的山路都爬過還怕三清山不成。但是,在爬山路上我並不占很大的優勢,通常是別人想到要坐下來休息一下的時候我也挺累了。哎!沒想到才工作幾個月,我的體力竟退化到如此地步了。
走過好漢坡不久便登上了玉京峰,頂上的風景不能說是風光無限,但還是能感到三清山的氣勢。頂上有一大塊平地,相信有無數野外驢子在這裡扎過營了吧,可惜我還沒進化到他們這一步,可惜可惜。
之後我們又花了大約1小時的時間去看三清宮,途中還差點走錯了路,由於我是幾個人中看上去最強壯的一個,所以探路的任務交給了我。我很清楚地記得我來到了一個工棚,再往前走是西海棧道,工棚裡空無一人,顯得很邪氣,由於在我們的安排裡西海棧道是等到看完三清宮後再看的地方,所以我頭也不回的便往回走了。來到三清宮,我不知道用什麼詞語來描述我的心情,說的好聽點這是一個年代久遠歷史悠久的道教勝地,說的難聽點嘛。。。哎。。。我雖然信佛教不信道教,但是在中國佛道交融也有年頭了(三清宮裡就供有觀音像),所以我還是收斂一些吧。。。不過,話也說回來,宗教氣息還是很濃的。
從三清宮回到我們的住宿地,我們准備取道西海棧道,但是在找棧道的時候我們真的迷路了。正巧碰到兩個從西海棧道過來但找不到三清宮的游客,由於那時已經三點了,於是我們勸說他們不要去三清宮,因為從三清宮取道玉京峰在天黑以前返回前山是不現實的。於是,可憐的他們帶上幸運的我們上了棧道。
真沒想到,原來西海棧道才是三清山的精華所在。三清山素有小黃山之稱,我之前還在詫異這裡究竟哪和黃山像了,到了西海棧道問題便解決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秀麗的山峰充滿了你的視野,一條玉帶般的棧道穿梭在山腰間。值得提倡的是,這條棧道並沒有傷害西海的風景,反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自然風景裡溶入了人類的智慧,讓我們贊嘆這些修棧道的工匠們的偉大。西海的各個風景點中,我記得最深的是那個猴王觀寶,還真有點像,而且,我始終覺得天邊群山的輪廓勾勒出了一張巨人的臉,並且有照為證哦。
回到住宿地不久天就黑了,晚上山上還是挺冷的,我們在山上的小店裡吃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嘗了很香很香的麂子肉,姑且不論這究竟是不是麂子肉(因為吃上去有點像羊肉),就衝著這香味我也覺得50塊錢挺值的,這畢竟是在消費昂貴的山上啊。
洗澡啦~~~睡覺啦~~~~明天要看日出噢!
三清山——上饒——婺源縣城
昨天晚上我說過要看日出?不會吧。。。日出有什麼好看。什麼什麼?我真的說過?哎,怨不得我啊,昨天爬了一天的山,今天早上大家需要休息。。。休息。。。
不過為了天黑前可以趕到婺源縣城紫陽鎮,我們還是早早的動身了,這一天我們准備轉三清山環線一周。三清山環線是三清山開發的比較早的景點,它的看點就是一些酷似什麼什麼的石頭,像仙女啦大蟒蛇啦貓捉老鼠啦什麼的,當然還有那個著名的一線天。說實話,除了“司春女神”和“蟒蛇出洞”外,其他的要不是經別人提醒是看不太出來的,更何況那個女神我橫看豎看怎麼看怎麼像個老婦人,而且似乎還帶著頭巾,只是大米似乎對她很憧憬,從剛進入景區就希望一睹女神的尊容了,不知道他看到女神後有何感想,想必應該感覺不錯吧。
到了環線的後半截漸漸可以碰上一些旅游團隊,那天是9月30日,悠悠長假就在眼前了,想必幽靜的三清山到了晚上應該是人聲鼎沸了吧,還好我們三清山的旅游已經結束,回到天龍山莊整理了一下行李,我們坐索道下山去。
回到了三清山腳下,我們非常順利地找到一輛足夠寬敞、開價還算合理並且願意把我們送到上饒市內的車,不過比較晦氣的是,這輛車在行駛的過程中竟然軋死了一條過路的狗。其實這狗也真是夠笨的,遠遠地就看著我們的車卻不敢穿馬路,等到我們的車開到它面前了他卻英勇地穿了上來,真的懷疑它是不是自己想死的。其實在鄉間公路上軋死一條狗本不算什麼,何況江西這地方狗多的出奇,尤其是接下來的婺源,在村前屋後,狗狗們無處不在,嚇的有心理障礙的MM們東多西藏,但是讓人欣慰的是,這些狗狗們一點也不凶,相反還挺親近陌生人的。
在上饒,為了節約十幾塊錢在城外的公路上欄開出車站的過路車,由於臨近長假,雖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欄到了車,但是我們都沒有位子坐,一個排一個地拿個小凳子坐在車輛的走廊上,還好車還挺不錯,我只記得我昏昏沉沉地半睡半醒,坐在最後的兩位卻談興大發,同車上的其他人聊開了,其中參加聊天的還有一個土生土長的婺源人。
當快到縣城的時候,在婺源秀美的鄉間,我終於看到了那一幢幢久仰了的、外表獨特的、那種包容著滄桑的歷史而同時具有美感的徽派建築。我的徽州啊,讓我天天思念的徽州啊,養育了朱熹、詹天佑等一代名人的徽州啊,我終於來了。在新疆喀什噶爾香妃墓前,我的一位好友曾經對我說過,地球上沒有什麼地方是想去去不了的,是啊,不論是昨天的喀什的大巴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還是稻城的牛奶海,還是今天在我眼前的活生生的徽州,還是明天的甘南、玉樹或是其他什麼地方,我想來,於是我就來了,對於一個驢來說去一個想去的地方不需要更多的理由,需要的只是一種感覺,或者說是一種激情吧。
話說回來,那天晚上在縣城裡,我們住的是60元一間的很超值的雙標間,看到了慶祝十一國慶的煙花,並且吞食了我們這次旅行中被我們謀殺的第一只土雞。。。明天一早,我們聯系好的司機就會來接我們去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了,哈哈,大蚊子期待中!
婺源縣城——虹村——思溪——清華——佗川——理坑——佗川
第二天一早,在紫陽鎮街頭的小店嘗了帶辣味的肉包子後,我們便踏上了探訪“中國最美麗的農村”的路。在出發前,我先讓司機帶著去了一趟長途汽車站搞到了回上海的臥鋪大巴票,這樣我們便沒有後顧之憂了,事後也證明我提前去買票實在是非常明智的。
車出了縣城後走的是一條很不錯的路,兩邊的風景一般,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好。不久我們便拐上了一條彎道,來到了我們婺源之旅的第一站——延村。延村位於婺源縣的思口鎮,離開縣城有將近二十公裡,村中保留了很多建於乾隆、嘉慶年間的徽商們的民居。其實整個婺源縣的民居都是大同小異的,都是那種很典型的徽派建築,但是因為在延村是我們第一次有機會同徽派建築零距離接觸,所以留給我們的印像特別深。這些建築的一個很大的特點是,進入大門以後有一個很有氣派的大廳,大廳四周用風火牆圍起,前面通常掛這一塊大匾,或者是供著已去世的老人們的畫像,但由於年代久遠的關系,普遍都顯得稍稍破落,但卻不影響它們的美感。
在一個叫余慶堂的地方,我們饒有興致地坐下來小憩,一邊啃著買來的玉米棒子,一邊體驗著做一個徽州人的悠閑。延村的商業氣息不濃,村民們的生活秩序似乎沒有被破壞,小孩子們還是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我們這些外鄉人,而這點正是我所希望的。看著村裡的人們慢悠悠的走在幾百年前的青石板路上,狗狗們在他們腳下穿來穿去,孩子們坐在長滿青苔的白牆下捧著大碗吃飯,使人不由覺得生活原本應該如此。
緊貼在延村旁邊的是思溪,同樣是一個很本色的徽州小村,但是比起延村的錯落有序來,思溪這個古村就稍稍顯得有點零亂了。這裡是電視劇《聊齋》的外景地,一條小河將小村子分成裡外兩個部分,一座頗具姿色的小廊橋誇在這條小河上,小橋上不時地走過一些當地人和他們的狗狗。其實思溪的古建築論年代的話比延村還要久一些,這裡保留了三十多幢建於明末清初的小樓。村子裡狗狗特別多,不論走到哪裡都可以碰見它們,蓮子姐天生怕狗,有時候遠遠看見一條大狗橫在小路中間,便要由我們幾個護駕了才敢走過去了。聽說這個村子最出名的是一副百壽圖,可惜我們沒有能夠找到它,倒是“八仙過海”的“廣告”鋪天蓋地,無孔不入。
參觀完兩個小村子,我們又驅車來到清華鎮上想一睹那座彩虹橋的芳容。彩虹橋坐落在清華鎮上街,是一座造型優美,頗具氣勢的廊橋,近一段時間來作為婺源縣旅游的重要代表,一時名聲大作。也許是因為自己的層次不夠高的緣故吧,其實走在橋裡面時我並沒有覺得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倒是站在不遠處的獨木橋上遠遠地看著她的那一刻,讓我感到了她的可愛和嫵媚。可惜她的四周已經被開發成了旅游區,使她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安寧,一批又一批的旅行團總有一天會讓她不堪重負吧。倒是在不遠處的上坡上我們順著路標發現一座非常本色的尼姑庵,給我們這次這次增添了一份不大不小的收獲,不大不小的驚喜。
在彩虹橋的入口處我們吃了本次旅行最糟糕的一次午飯,我至今還記得那碗冬瓜湯上的那層厚厚的豆油,還好我們怕狗狗的蓮子姐有一手炒蛋炒飯的功夫,使我們不至於在彩虹橋邊挨餓。
車過清華,朝著更深的山裡開去,真正的讓人心醉的山山水水便展現在我們面前了。可愛的婺源啊,她的動人之處除了那些點綴在山間的古村落外可能就是清華到沱川那一路上的風景了吧。一條清澈的溪流始終陪伴著我們穿越在座座青山之中,路況非常差,有時候甚至有點飛沙走石的感覺,但是這一點也不掃我們的興,因為我們知道並且確信我們的目的地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地方。在沱川鄉余地主家裡落下了腳,我們便來到了我們本次旅行中所見到的最最純粹的一個古村——坐落在黃山南翼錦峰秀嶺之中的理坑。
我們由當地兩個靦腆的小志願者帶著走進了這個建於南宋的小村子,小村子給人一種親近、祥和的感覺,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不少當地婦女用千百年來不變的方式在村前的小河裡洗衣裳,而同樣千百年來沒有變過的,是那一群一群游來游去的鴨子,是那頭懶洋洋地泡在水裡的牛兒。跨在這條小河上的是幾座並不漂亮的石板橋,然而正是這份難得的純樸,讓我找到了我一直在找的東西。
其實不要小看小小的理坑,它是婺源有名的仕宦名村,村子裡出過不少當大官的,在小志願者們的引領下,我們參觀了“尚書第”、“都諫第”、“天官上卿地”等當地有名的建築,MM們還在某個後花園的美人靠上過了一把清朝豪門大小姐的癮。村子裡的雕刻藝術非常發達,但令人嘆息的是,同婺源的其他古村一樣,不少木雕人物的頭在文革時被活活剝去,讓人哀嘆不已。
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撒在村口那條讓我心醉的小河上,金燦燦的波光映在河邊小樓的倒影上,這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村的傍晚,炊煙的味道和河水的味道交融在一起,讓人留戀不已。在一個簡陋的小雜貨店裡給兩位熱情的小志願者買了一些零食,並同她們合影留念後,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真希望這裡純樸的人們能這樣世世代代的生活下去,安安靜靜地生活下去。
回沱川的路上並不太平,先是發現路上有無數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毛毛蟲,再是大米的那雙鞋英勇地奉獻給了秋日的爛泥地。但是,在鄉間的小路上就這麼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走走,甚至走下剛剛收割的麥田去追趕一下那些其貌不揚的癩蛤蟆,至少對我來說是一種不錯的享受了。
余地主是一個非常熱心的人,不但有一手做菜的好手藝,還非常熱心且不厭其煩地為我們安裝VCD機子,雖然道最後我們還是沒看上VCD,但是對余地主的服務我們已經感到很滿足了。特別是他那句頗為經典的 “要不要看片子,要看黃片還是武打片”,簡直就成了千古美談了。晚上在月光下我們打著手電探訪了陀川鄉的小巷子,拿著吃剩下來的飯菜喂了在街上閑逛的貓貓和狗狗們,還在旅館門口同當地的孩子們打打鬧鬧了一番。感覺到這裡的民風非常純樸,我們不論走到哪裡都可以感覺到當地人善意的微笑。
佗川——李坑——曉起
這一天我頭一個起床,趁著司機還沒有到,我離開了大部隊單獨行動去探訪了一下陀川鄉的早晨。我沿著小河來到了一個類似農貿市場的地方,竟然發現了一條碩大無比的狗——高度都快到我的腰了,讓我吃了一驚。不過正像我以前說過的,婺源的狗真的是溫柔的很,我在婺源的日子裡竟然沒有看到過一條對我吼的狗,反而感覺怪怪的。後來在村邊的一片窪地中枯死的樹樁前,我拍下了這次旅行最為得意的一張照片,還碰到了前一天晚上和我打鬧過的一家三兄弟,於是又為這三個可愛的兄弟們按下了快門。
鄉村中的早晨其實也沒有我想像中的浪漫,村中的人們大多都在為生活忙碌著,像我這樣閑的人不多,不過誰讓我是個旅游的呢。回到余地主的旅館,吃上一碗熱乎乎的、在驢友江湖上大為流行的西紅柿雞蛋面,卻得知我們的司機為了多掙幾個錢要晚到一個小時,弄得我們很不爽。正好有鄰村篁村的村長要帶我們去參觀他那號稱走十分鐘就可以到的村子,可惜我們走啊走走了二十多分鐘才到了他們村口,一聽說要十塊錢的門票,雖然從心底裡佩服這位一心為村子創收的村長,但是我們還是沒有接受他的“好意”,再說我們的車子快到了,於是又三步並作兩步地回到了余地主家,車子已經等在那裡了。和余地主道別後,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陀川。
離開了陀川,就意味著我們離開了婺源最美妙的地方,近兩個小時後,當我們站在商業化不亞於周莊的李坑村村口時,我們更是由衷感到了這一點。在這裡,人們原先的生活早已被熱火朝天的旅游業打亂了,幾乎家家開店,到處是賣旅游紀念品的小攤子,那條小河也顯然已經被污染了。唯一的亮點是我們被熱情地請進了一戶老人的家,正好他的一位年過八十的老朋友來看望他,同他們沒有距離地聊了聊天,覺得還是挺貼近他們生活的。如果還要讓我說出李坑給我的印像的話,那可能就是我們從當地小孩手上買的兩只及其難吃的甜瓜了吧。
下午我們來到了這次旅行最後一個目的地——曉起,但是並沒有馬上進村。在著名的江氏婆婆菜館裡預訂好豐盛的晚餐後,我們去了網上介紹的漂流,漂流用的是那種充氣的小橡皮艇,可以坐兩個人。感覺還不錯,一邊漂流一邊可以欣賞一下兩岸的秀麗景色,還可以追逐一下水中的鴨子們,就是再刺激一點就更好了。而且也許是因為水流太小的緣故吧,我們在淺灘上擱淺了好幾次,有兩次我為了不至於困在河中過夜還下河去推船,真是一次不錯的回憶啊。
晚上,在江氏婆婆飯店的樓頂上我們開吃了,這是正次旅行中最豐盛的一頓晚餐,我們點了土雞湯、栗子燒肥肉(名字記不得了,姑且讓我這麼說吧)、紅燒狗肉等等“江氏名菜”,還小喝了一點當地的桂花酒,真是徹底FB了一下。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有龍燈表演和煙花助興,並且有好幾次煙花簡直就成了謀殺我們的“凶器”,一次一次地向我們的餐桌襲來,弄得我們抱頭鼠竄,非常狼狽,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令人難以忘懷的夜晚。
上下曉起——婺源縣城——上海
早上六點還不到,為了欣賞廣為網友稱頌的曉起晨景,幾個才睡了沒多少時間的疲憊不堪的人強忍著疲憊踏上了探訪上下曉起的路。原先以為這麼早是可以逃票的,但是卻萬萬沒有想到管理人員已經早早上崗了,真是不幸啊!上下曉起,顧名思義就是上曉起和下曉起,兩個村子相距5、6分鐘,相比之下比較近的下曉起規模稍大游人也比較多,而且也比較繁榮一點。我們先在上曉起每人吃了一碗西紅柿雞蛋面,吃完面後看到這曉起晨景也沒那麼神,於是大家就沒有多大游興了,只是很純粹地在石板路上走走,其實看過了婺源北線的延村、思溪和理坑後已經不覺得曉起有什麼特色了,於是在大家的一致同意下,我們趕回旅館繼續睡覺,也不知道我們是不是真的欣賞到了曉起的晨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回到旅館前,我們的大米還在一個打著“免費觀看少數名族表演”的地方做了一回傣族人的女婿,不過那只是在旅游景點隨處可見的騙人計量而已,在這裡就不多說了。
後來到了中午,我們起床後在下曉起轉了一圈,在著名的老屋飯店裡吃了頓午飯,順便買了一些紀念品後便准備回上海了,但是令人惱火的是,我們的司機竟然在最後關頭不肯來曉起接我們,還好江氏婆婆的女主人為我們有聯系了一輛客貨兩用車把我們送回了婺源縣城。登上了還算干淨但卻及其不寬敞(至少對我而言)的臥鋪車,我們離開了婺源,離開了江西的土地。我的婺源啊,再見了,我不知道以後我還會不會來,雖然她並不是完美的,但至少在這裡我還是留下了很多難忘的回憶。我只是希望這裡的美景再也不要被商業旅游的熱潮破壞了,實際上像婺源這種地方還是作為自助旅行的目的地比較好,如果一旦被開發成了天天要接待團隊的旅游景點的話,那真的是中國旅行業的悲哀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