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布赫朝魯見到布赫朝魯的時候,他正站在道邊,杵著一只長長的趕羊鞭,呆呆地望著我們的車駛來。我們停下車,向他走過去,他的臉上就綻出了燦爛的笑容。
他很願意和我們說話,但漢語很不流利,聽得懂,說得差。我們向他問路,他就不厭其詳地說給我們聽,然後,好奇地問:你,去錫林浩特?錫林浩特,我去過,1975年!我還去過西烏旗、赤峰,別的地方我就沒去過啦。
老人牧著300多只羊。草原上的放牧,單調而乏味,沒人說話,遇到路人通常都會很高興。高興的時候,他拎出一個盛酒的軍用水壺,自己喝了一口,又遞給我喝,那種草原白,烈而狂放。酒淌到胃裡後,腦袋裡會嗡一聲,即使我這種酒徒也不大敢放浪的。
2、張軍
我很願意和牧人聊天,因為他們孤獨,而在路上我也孤獨。但見到張軍很意外,他竟是個漢人!當我向他走過去的時候,他正躺在草地上,翹了一條腿,兩手枕在腦後,兀自呆呆地看著天。他穿了一件土黃色的襯衣,著馬靴,只是靴子已是很破舊了。他有一匹坐騎,悠閑地在一邊吃草。
張軍從鎮賚過來,走了不少地方,就是打工來了,多數是替蒙古人放牧。在現在這家放馬,每月給800元,吃住另外。我們盤腿坐在草地上,談得很投脾氣。我就說,你騎馬跑一圈,我給你照相,他很爽快地爬起身,上了馬,踢踢踏踏就跑起來。他騎馬還不熟練,那支套馬杆撥撥愣愣的,因此騎姿很難看,我大笑,笑得他很不好意思了。
我們握手告別的時候,發現他的手皸滿了皴。
一個小時後,又遇見一個打工的漢族牧人李守信,但他不像張軍那麼願聊,很陰郁很淡然。
3、無名
如今在錫林郭勒草原上很少見到蒙古包了。翻過那仁寶力格木起伏的漫長丘陵,遠遠地看到了兩頂。
一只牧羊狗打挺遠就低吠著氣洶洶地飛奔而來,充滿了敵意。正苫草棚的人喊了一句不知道什麼,狗就奇怪地嗚嗚呻吟,界面變得友好起來。那人喊的是漢語,原來又是個打工仔。
帳門的陰影裡坐著一位老格勒,花白的頭發亂蓬蓬的。老人定定地看著我,既不招呼,也不動一下身子。帳裡還睡著一個年輕人,過一會他就醒了,走了出來,但也什麼都沒說。他們都未反對我們在蒙古包的四周轉,恣意地參觀拍照。
這戶人家看來很富有,下面溝筒子的陰影裡裡擠了不少的馬匹,坡上還有一大群牛。當我們對著馬群拍照時,馬群發生了騷動,先是三兩匹,後是整個馬群都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