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12天游記之三(虎跳峽-中甸-德欽)

作者: frannielin

導讀3月18日。Agnes因為假期短,不夠去德欽,只能作別我們,自己參加香格裡拉兩天行的散客團。我們剩下的5個人,開始了梅裡雪山的朝聖之路。先經過拉市海濕地,相傳是看候鳥的地方。我們張望了一下,可能季節不對,看上去了無生氣,也沒見什麼鳥聚集在那邊,於是一致決定skip。2個多小時後,進入虎跳峽景區(門票30元/人)。一般旅行團的導游只會把游客們帶到上虎跳,欣 ...

3月18日。Agnes因為假期短,不夠去德欽,只能作別我們,自己參加香格裡拉兩天行的散客團。我們剩下的5個人,開始了梅裡雪山的朝聖之路。先經過拉市海濕地,相傳是看候鳥的地方。我們張望了一下,可能季節不對,看上去了無生氣,也沒見什麼鳥聚集在那邊,於是一致決定skip。2個多小時後,進入虎跳峽景區(門票30元/人)。一般旅行團的導游只會把游客們帶到上虎跳,欣賞一下那邊的湍急江水以及江中的虎跳石,拍幾張照片就完事了。我們雖然不像自虐型的驢友選擇徒步走完上中下虎跳,但相傳最好的風景在中虎跳,總要徒步一段,才能值回票價吧。經過一段盤山公路,車子在張老師家門口停下。接下來,就要靠我們徒步進軍中虎跳拉。網上做過功課的人一定知道,張老師是當地一個小學老師,花了一年時間修了一條供人通行的小路,然後只要從這邊通過的,就要交10塊錢一個人的過路費。絕對是“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錢”的經典詮釋阿。其實人家出錢出力,我們付點過路費也無可厚非,但是連和師傅也在嘀咕,每年有那麼多的游客,5塊錢一個人也早就收回成本了,這多出來的那麼多錢,去了哪裡呢?

管不了張老師有多少的盈利,我們在他家的客棧午飯,先補充好體力再說。菜的味道倒是出乎意料的好。非常簡單的番茄炒蛋,清炒土豆絲,青椒炒肉絲,蘿蔔豬腳湯,可是就是非常的美味。贊一個!和師傅說,回程的話,要麼就是原路返回,要麼就是爬過一段天梯,從另一段路回來。要知道,這傳說中的天梯,是懸掛在懸崖上,長約25米,幾乎成90度垂直,周圍沒有任何防護設施,風一吹就搖搖晃晃的竹梯阿。Lucy有恐高,我是輕易就會被風刮跑的人,體力又差,打死我們也不會去爬那個天梯。Grace, 小羅他們倒是滿心躍躍欲試的樣子。哼,grace離開香港前每天慢跑5小時,小羅小廖一看就是天生的運動健將,我和lucy兩個弱兵與他們同行,非死掉不可。同在張老師家吃飯的另一桌是兩對情侶,我們上前打探,問他們是否走天梯,他們也選擇了放棄。哈哈,找到同路的了。於是相約結伴同行,多幾個人也好照應。

我們兵分兩路。同那兩對情侶,加上他們請的當地一個小姑娘向導,先行出發。下坡的小路又陡又窄,我戰戰兢兢一步步往下蹭,才走沒多久就被落在了最後面。兩個男孩子實在看不下去了,提議讓我走在最前面,這樣導游好照顧我,帶著我走。他們可能也沒想到,從此之後,導游幾乎就成了我一個人的專職保姆,牽著我手帶我上坡下坡。估計那小姑娘當向導以來,還從來沒遇到過像我這麼運動細胞缺乏的人,羞愧阿。

一路經過滿天星觀景台,爬過陡峭山路和礁石,終於來到了中虎跳。背後是懸崖峭壁,湍急的江水衝著巨石奔流而下,濤聲如雷。腦海中只回旋著一個詞:山河壯觀。這一個多小時山路的艱辛,也算值得了。

要過天梯的,就要從“聽濤度”旁的小路通過,另外也要付10元的過路費。我們賞完了風景,原路返回。這上坡的路沒有下坡那麼險,就是累。而且這可是在高原地區阿,海拔2000來米吧,爬起來是更加疲憊不堪,讓我不由得想到一直如噩夢般困擾我的800米考試,絕對可以與之媲美了。到後來,我已經氣喘得不行,就想著:我死了,我死了,以後打死我也不爬山了。要不是小導游一步步手拉手拖我上去,還幫我背著包,減輕我負擔,恐怕天黑我也爬不回張老師家了。

來回3個小時的徒步,見到了絕美的風景,人也累得快散架。對小導游感激得不行,想給她一些小費,她卻先跑過來問我和lucy收15塊錢一人的導游費了。不對呀,網上的驢友和和師傅都說,應該是按次收費,一般領一次路40塊到50塊錢,不計人數。那兩對情侶已經給了她50塊錢了,我們正打算折算一下,付給他們呢,怎麼又變成了按人頭收費了呢。不想為了這點錢與她爭辯,畢竟她還是出了不少力的,就按她的說法付了錢給她。

沒多久,grace他們也回來了。聽他們說那天梯,與想像中的一樣驚心動魄,他們到現在還有些後怕,當時借著一股勇氣和衝勁爬了過去,以後再來的話,說什麼也不會再爬了。哈,看來我的選擇還是明智的。

和師傅載著我們開往香格裡拉。早上離開麗江的時候還像是春天的氣候,暖暖的,潮潮的。到了虎跳,陽光熾烈,夏天般的炎熱。現在到了香格裡拉,寒意凜然,冷風呼呼的刮,不得不把羽絨服穿上。一天之內,經歷三個季節,也算奇特了。

看了幾家酒店,最終定在了長征路上三星級的順鑫大酒店。120元/標間,這個價格當然不能同麗江的客棧比,但是在當地,性價比已經算很高了。房間很舒適,有空調,還有很舒服的淋浴房。

放下行李,和師傅帶我們去不遠的“老字號快活林”餐廳吃晚飯。那邊是吃火鍋的,天冷,吃火鍋倒是正好可以暖和暖和。看了一下菜單,犛牛肉火鍋竟然要88元,我們嫌貴,點了個雜菜鍋,只要30元,另外再單點了犛牛肉,餌塊等等火鍋配菜。鍋子一端上來就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好大的一個鍋子,盛著滿滿的蔬菜阿,肉類阿,粉絲阿,餌塊啊之類的。我們都不用再點其他東西,光是這一鍋,就夠我們幾個吃的了。於是一致決定,等從德欽回來,一定還要再到這邊吃這個雜菜鍋。

吃完飯和師傅說帶我們去藏民家訪。原以為是類似那種蒙古包,或者藏民的家裡,結果到了才發現,是一幢充滿藏族風格的小樓,接待旅游團和游客,表演一些藏族歌舞,提供一點酥油茶,青稞酒,竟然還要收我們60塊錢一個人,絕對是我們此行最貴又最不值得的花費了。

3月19日。今天往雲南海拔最高,最遠的縣城-德欽出發了。早上先經過那帕海。那帕海是高原季節性湖沼。雨季的時候,湖面增大,形成大的湖泊;旱季的時候,湖面下落,形成草原。我們去草原騎馬,30元/人。分到我手上的是一匹馬好矮小,開始還不以為意。後來問起牽馬的小男孩,才知道其他人騎的馬都有6歲朝上,而我的小馬駒只有兩歲!分明還是未成年馬!難怪想讓它跑快一點都不肯,只是慢慢的踱步,少了點快馬馳騁的樂趣。

繼續往前在奔子欄午飯。奔子欄從前可是茶馬古道必經的重鎮,現在在我們的眼裡,同一般的小村落也沒多大的區別。那邊的飯店同張老師家一樣,同樣是看菜點菜,沒有菜單的。選擇並不多,實在不知道點什麼,只能重復之前的菜。雖然很便宜,5個人吃了70塊,但味道實在不敢恭維。

奔子欄過去沒多遠就是東竹林寺。寺廟規模不大,一進去就是濃濃的酥油味。處於這個比較偏遠幽靜的地方,倒是很適合喇嘛們的修行。

一路往前開去,四周都是白茫茫的雪山。深圳過來的小羅小廖很少看到過雪,激動得要死。到了我們此行海拔最高的所在地,海拔4300米的白馬雪山埡口。可能因為公路盤旋而上,海拔逐漸升高,我們都慢慢適應了,也就沒什麼高原反應。拍完到此一游的照片留完念,終於在下午3點半,到達梅裡雪山的觀景台。

梅裡雪山,藏民們心目中的神,位列八大神山之首,迄今無人登頂。連綿十三座山峰,終年雲霧籠罩,相傳只有有福有緣的人,才能看到他的全貌。我們到達的時候,天氣很好,雖然也有雲層,但若隱若現中大致還能看到梅裡的風姿。

我們燒了一捆青稞葉,撒了一把青稞籽,點了一炷香,希望能夠保佑我們明天看到梅裡日出。

往前進入飛來寺景區,想住出名的梅裡山莊,卻被告知150元/標間。貴得嚇人了。轉投幾部之遙的卡巴裡什麼的客棧。為了洗漱方便,我們要了一個標間(80元/間,但沒有水洗澡),3個床的普間(20元/床)。這塊地方的客棧和吃飯的地方扳著手指頭都數得出來,想像不出等到旺季人滿為患的時候會擁擠成什麼樣子。

時間還早,我們去看上去環境最好的季候鳥酒吧吃東西,等19:30的日落。季候鳥有個不小的露台,放著幾把日光椅,可以躺在上面對著雪山,舒服地享受陽光,如果你不怕被高原的紫外線曬黑的話。我們在露台上坐了沒多久,被風吹得凍死了,搬到了溫暖的室內。隨性閑逛,被釘在牆壁上的一張張的留言所吸引。真誠的,浪漫的,感傷的,率性的,激動的,憂愁的,淡定的。。。。。。面對著神聖的梅裡雪山,他們寫出了最心底的感觸。而我,在這遙遠的縣城,在這離家幾千公裡的地方,獨自見證著風景的美麗,見證著他們的感悟,心就這樣一點點被這些不相干的人的字字句句牽扯著,感動著。鼻子有些發酸,突如其來的。

日落時分的梅裡雲層更厚了,山脈,日落余暉都被雲層擋住,滿目只是雲。早早回客棧休息,准備第二天早起看7點25分的日出。在客棧聽到熟悉的鄉音,哈,真是到了哪裡都能碰到上海人。那兩對上海夫妻行李還沒放置停當,就拉著我和lucy打牌。想起在瀘沽湖晴天遇到的一對上海同胞,同樣也是回到客棧沒多久就找人開牌局。簡直懷疑上海人是不是全國最熱衷於打牌的了。好吧,反正房間裡面燈光昏暗,除了睡覺什麼也不能做,就同他們打牌消磨一個寒冷的晚上也好。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