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初游-稻城(完)

作者: gzswallow

導讀前記:不知何時,和小B聊起旅游,她一句小聲地試探著說:“去稻城羅!”就造就了我和她的這一次稻城之旅。我倆不懂得旅游也不會攝影,沒有太多的外出經驗,也沒有太大的旅游激情,但不知為什麼這一次卻能做出如此的決定。(也許內心十分清楚原因,只是不願說出來,自己騙騙自己吧!)從小就只是呆在廣州(特別是小B,我還好怎麼說也是從海南島跑回來的),又或 ...

前記:不知何時,和小B聊起旅游,她一句小聲地試探著說:“去稻城羅!”就造就了我和她的這一次稻城之旅。我倆不懂得旅游也不會攝影,沒有太多的外出經驗,也沒有太大的旅游激情,但不知為什麼這一次卻能做出如此的決定。(也許內心十分清楚原因,只是不願說出來,自己騙騙自己吧!)從小就只是呆在廣州(特別是小B,我還好怎麼說也是從海南島跑回來的),又或者是緊隨著父母在周邊隨意溜達;長大以後自己也跑了幾趟外地,不過也只是到此一游而已;後來也就隨著老公跑了幾個點,只是跟著走就是了。

這一次決心很大,繁忙的工作、惱人的論文和出游前的“功課”同時襲來。(最終的結果是我的論文不能如期地上交,唉!看來還真不是讀書的料。)將近三個月斷斷續續的出游前“功課”的准備,不知是否算是充足,但基本上頭腦中已有了大致的構想,對稻城也有了模糊的概念了(這可比小B強多了)。其實,出游前無論如何也有少許緊張,因為未知的因素也許太多了,出游的經驗也許太少了,民間的流言也許太可怕---“生與死在亞丁也只是一線之間。”

D1: 4月28日: 廣州 - 成都

匆匆忙忙地把一天的工作打發完,心情非常好,簡直是興奮不已。

12:30,小L從客戶那弄來了輛車子(好樣的!) 順順利利地就到達了白去機場。拿不准飛機上是否有午餐,所以一上車就拼命把小B帶來的一大堆東西往肚子裡塞。可是,天呀!還會有如此豐盛的飛機餐!我的肚子......

相安無事,我和小B來到了成都青年旅館,(小L和H哥哥去住了大賓館)感覺比想像中好多了!呵呵!30元/晚,不貴!不貴!與同房廣西小胖妹聊了一會兒,她是在易趣網上出價競拍,累積積分而獲得免費7天西藏游!雙飛!!!我和小B面面相覷,我的媽呀!天下還有這等好事,也就暗暗下決心,回廣州後,天天在易趣網上競拍去。哼!

下午7點:小L又再次顯示她的神通廣大(你看全球通的人就是牛)。 正與小B在路邊等她,忽然一小車停在身旁,一小帥哥伸個腦袋出來,用標准的廣州話對著我倆嚷“上車!” 哦?你誰呀??? 接著才見小L從後座車窗上露個臉極不耐煩地“快上車呀!” 哎,這小妞還真行,一千多公裡外還能找一“哥”!

一桌12人,吃著地道的廣州菜,說著標准的白話。“這是在哪呀?”我嘟嘟囔囔地。“我也搞不清了”小B抓抓腦袋,滿臉疑惑。管他呢! 一頓豐盛的“腐敗餐”我們可吃得一點不客氣,這當然,過了這一頓也不知下一頓如何,人情又不是我欠的更何況是白吃! 嘻嘻!

D2 :4月29日: 成都 – 康定(2300米)

一早從成都出發,感覺不錯!一路上有說有笑地,出了成都不久就開始進入盤山公路。 公路一直沿著小山溪走,路況也還過得去,溪水清澈見底水流湍急。不時能從路邊上留下的碎石想像到以往塌荒的情景。(對了,有看過四川話的"貓和老鼠"嗎? 呵呵,一路上大巴就放這個,把我樂壞了!)

下午6點,車到了康定,一下車冷風迎面而來,冷得直跺腳,趕緊加件衣服。康定的出名,永遠離不開她的“康定情歌”、光溜溜的跑馬山、木格錯。所以安頓後,馬上到城裡溜達了一圈,在此已能感受到淡淡的“藏族”味道,得知已身處海拔2300米。也許是時間很緊,對康定也沒什麼太深的印像,只記得跑馬山上大石頭上刻的藏文和圖案。4個人都能感受到有點腦袋發脹,雖然不太利害,但也“不敢怠慢”。 小B和我吃完飯回到賓館,也顧不上太多了,和衣倒下就睡到晚上12點,爬起來洗刷一翻再繼續蒙頭大睡。

D3: 4月30日 康定(2300米) – 稻城(3800米)

(早上6點): 天剛亮就坐上伊維柯,真正踏上了著名的“川藏路”,一開始的這段路是“川藏路”上落差最大的,從2000多米的海拔一下拉到5000多米。“川藏路”上的故事一直繚繞心中,這條曾被喻為最艱難的入藏路,每一段路讓人的感受都不一樣,也許正是在最艱難時期,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才最接近才最需要扶持,這就是為什麼圍繞“川藏路”的故事是如此動人如此豐富。

這一路的風景也開始與昨天的青山綠水,郁郁蔥蔥大相徑庭。一開始,路的兩邊布滿了紅色,紫色和嫩綠(剛抽芽)葉子的矮灌木,色彩的斑斕讓人嘆為觀止,讓車上的旅客不斷為之歡呼。慢慢地,大伙也習慣了它的美麗,整個車子的人也都開始暈暈欲睡了。

車子沿著將近60度的山坡往上爬,忽然聽到那快樂的藏族司機大聲叫喚“下山咯喂!”“雪山!”不知是誰也大聲地歡呼(一班菜鳥)。車內忽然歡騰起來,相機的快門聲劈哩啪啦地亂響。我當然也不“執輸”, DV馬上就放到窗外去拍(還好是坐窗口位),可沒一分鐘,握機的手已凍得快失去了知覺,手剛縮回來就聽見整個車子的關窗聲,凍死了!不過,也美死了!(頭回見雪山,未免有點興奮過度,大伙見諒見諒!)看了看路標“4290米”,心裡不禁樂了起來了,呵呵!感覺還不錯,看來網上的人吹噓著高原反映有多麼多麼的可怕,也不過如此吧!(開始得意了!)

上午:(新都橋被稱為攝影家的天堂,但在此停留的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並沒有太深的印像。但後來從相片上看,還真是美,許多時候從鏡頭出來的畫面常常和記憶不同。)還沒來到新都橋,那台老爺車就開始鬧脾氣了, 車子漏氣?補胎!又漏? 又補!唉,連補了2次,好了!!補好就再上路吧!走著走著,突然車頭開始冒煙。唉!“水滾”!只好又停下澆水。休息了一會兒,再上路,想著該好了吧?可剛過新都橋,車子又停下來----剎車壞了!不會吧!!!三、四千米海拔的高原上,剎車壞了??車內的人都沮喪起來,司機大哥只好用手剎,小心翼翼地繼續前行,可是令人沮喪的事情並沒停下。

突然,只聽見“乒乒乓乓”的響聲。咦?又怎麼了?停車一看,原來車上掉了幾個零件! 天呀!!! 我們上了什麼破車呀?居然!!居然會掉零件??整車子的人都更加頹喪起來,那種失望的表情掛滿每個人的臉上。(簡直是哭喪著臉)心驚膽戰地終於到了雅江,到雅江不得不提的並不是那出名的“雅江魚”,而是雙江邊上,令人心懸的房子。下回你如果有機會到雅江的時候不防留意一下雙江邊上的房子,建在江邊的懸崖上,背對著江,離橋面有20-30米高,最可怕的是房子居然有一小截是懸空在崖邊上,看著就怕,哪還敢住呀??

中午:午飯過後,最艱苦的旅程也就開始了。從雅江開始山路就更陡了,很快車子就爬上到了崇山駿嶺的山脊上,4659米的剪子山後,沿著山又再攀上另一高峰,當來到4724米的卡子拉山。 兩邊的景色也與早上的更不一樣,山脈更荒蕪,人煙更稀少,已無法再尋覓到灌木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過2釐米高的草皮緊貼地面。巍巍壯觀的連綿山脈上一片蒼涼的感覺,那種壯觀得令人窒息的感覺是我至今為止也找不到言語來表達的,也許只有去過的人才能真切地體會。 山脈有多大??當你見到像芝麻一樣大小的犛牛,你就會明白了!此時,人已在海拔5000多米的土地上,隨之而來的就是真正的高原反應的開始。“車伴”們紛紛開始遭受頭痛的困擾了。而我呢?頭痛當然少不了了,同時還聽從著H大哥的胡扯(說什麼頭痛不要吃藥忍一忍,過了就好了),再伴隨著我的暈車嘔吐,一個字“慘”!!!

下午: 你有試過吐得沒東西可吐時還得吐?連喝口水,不出2分鐘又跑出來?那種感覺……??不僅僅“黃膽水”都吐光了,而且是覺得心、肝、脾、肺、腎都快要給吐出來了,吐得精疲力竭的。

在連綿高山上,遠遠地眺望到山下理塘時,特有親切感,那感覺是只要能到那兒一切都會好的。 轉了幾個“蛇餅”下到來世界第一高城--理塘,在這一停就是幾十分鐘。到了理塘,車停了人卻更難受了,4個人中唯一沒太大反應的小B自作聰明地跑下去蹦了兩下。呵呵……這一下好了…… 哈哈……這才是有難同當嘛!!! 從這一刻起,理塘就成為了心裡的一道坎,一心只想著趕快離開這鬼地方就好了。高原反應----真TMD不是人過的日子。離開理塘繼續向稻城開去,傳說中美麗神秘的海子山,對我們來說也就只成了一個熟悉的名字而已,一點兒印像都找不到了(看來都暈糊塗了)。

到車站後,雪狼子來接我們,在“亞丁人社區”住下後,他就忙著幫我們打點去日瓦的事情,我們四個也就去吃晚飯了。吃著吃著小L和H大哥似乎有點撐不下去了,跑回去睡了。 剩下我和小B只好去張羅藥品和氧氣袋。(沒想到這些最後競派上大用場了)晚上雪狼帶著我們去稻城最著名的茹布查卡溫泉,哦!天下有什麼能比這一刻更令你覺得舒暢?歷經痛苦的磨難後,讓你泡上一個舒服無比的溫泉。痛快!

唉!從地獄到天堂的感覺也不外如事。 咦?似乎感受不到有什麼高原反應了? (又得意了不是)

5月1日 -- 稻城縣(3800米)- 日瓦(2000多米) – 亞丁 – 洛絨牛場(4780米)

泡完溫泉後,回到亞丁人社區已是凌晨12點多了。H大哥躺在床上,給人一種 ”奄奄一息” 的感覺,小L也還都沒入睡但也是很頹萎了。半靠在床上,在記事本上草草地記錄著自己一天的感受。

早上五點三十分,幾台手機先後地滴滴作響,但所有人的反應都一致 – 按停 – 睡。 過了一會兒,H大哥第一個起床走出了門外。哦?這麼厲害?都好了?此刻我又開始感覺到強烈的頭痛了,爬起來抓了一把藥一股腦往咀巴裡塞。小B起來了也跟著拍了一把藥。

“唉!又去吐了,昨晚半夜已吐兩次,鼻鼾聲又大,搞到我一夜沒睡好” 這時睡在H大哥隔壁床的小L邊抱怨著邊爬起來。我和小B面面相覷“不會吧?我們怎麼一點不知道?看來昨晚的睡眠質量還不錯!”但此時腦袋痛得像要裂開似的,也無心多想。走出門外准備去洗漱一翻,一開門就見到H大哥抱著個臉盆狂吐,看著就難受,唉!(記著以後不要用公用臉盆,沒有人知道它的實際用途)

早上六點半,坐上去日瓦的“伊維柯”才發現車還是那破車,司機也還是那快樂的藏族司機,乘客也大致是那一伙人,而我們四人連座位都沒換。來時坐車頭的胖子和Eric這回可沒那麼幸運了,跑到最後一排與小B為鄰。大伙也都是“老相熟”了,北京姑娘大聲地問司機“大哥,車修好了嗎?別不會又掉什麼了吧?”大伙也跟著轟一聲笑了起來。

從稻城到日瓦的路況不錯,一路上小B不用再忍受那種被拋上車頂的感覺。(如果坐“伊維柯”去稻城,建議大伙留意一下後排座位的車頂,每個位置的上方都有一洞,怎麼來的?呵呵,我想大家都明白的)。H大哥又開始向小L大侃他的光榮史,小B小聲地在我耳邊說:“看來他好多了,嘴巴又停不下來了。”呵呵,瞧沒有高原反應就是不一樣。

從稻城到日瓦大概也就二個多小時的路程,沿路都有小河相伴,意景不錯。最可愛的是這裡的藏民們,小朋友們一般都配帶著紅領巾(要知道現正是放假期間),每次見到旅游者的車都會立正在路邊向游人們敬禮,而成人們一般都會停下工作向游人揮手。我們也熱情澎湃向他們揮手、歡呼以致謝,一切都讓人感覺是那麼的自然,那麼親切,絲毫沒有作狀的感覺,讓人感到似乎又回到小學去郊游的時候。

車到了日瓦鄉也就算是到了景區門了(門票:128元,再送一張CD),再換乘景區的車(60元/人/雙程)進入亞丁村。基本上來說,到了日瓦你那先進的通訊工具----手機也只能作裝飾了,雖然你能看到滿滿的信號指示。從日瓦到亞丁的路,很明顯是人工新開的,塵土飛揚,整體上已破壞了森林的完整,但難得的是山上的松樹依然粗壯挺拔,看來比較少受到人類的砍伐。(要知道高原上長棵大樹可不太容易)其中有一座山頭,曾經發生過火災,整個山頭的樹都變成碳了,真令人覺得可惜。

從亞丁開始就無法坐車了,換上馬匹真正開始享受這一次的旅行了。哦!不對!我換上的是頭騾子。呵,真不好意思,見到高頭大馬有點怕,於是趕緊搶了頭個兒小的騾子。小B可不客氣,人仔最細卻騎上最高的馬。(可事實證明,我的騾子比她的大馬好多了,又乖又快,看來凡事不可看表面哦!)

從亞丁村到洛絨馬場,如果有機會再去絕對不騎馬,最好還是徒步。你可以不走馬道,沿著河邊一直走到牛場,景色就不用我說了。剛上馬時,人感覺很興奮,強烈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林打在身上,倒還覺得舒服。在衝古寺休整一翻,用冰凍溪水冼把臉,冰涼入心,人也清爽很多了。

繼續上路(馬),漸漸已開始無法尋覓到這樣的樹林,路邊只換上一些低矮的灌木,猛烈的陽光直曬下來,露在外的皮膚有種蟄痛的感覺,沒多久整個手背已開始發紅了。轉了個埡口三座神山突躍眼前,遠眺神山神聖莊嚴,山上雪白的冰川反射著強烈的陽光刺得眼睛無法直視,一陣目眩只好低頭戴上太陽鏡。再轉兩個彎,突如其來的凜冽寒風,又大又冷,吹得帽子也快飛了,冷得人開始直打哆嗦。這是一種如此奇怪的感覺:陽光依然蟄痛著皮膚;大風讓人無法正對它,吹起的頭發打在臉上像刀割似的;風帶來的冷氣讓人穿著羽絨服仍冷得受不了,連騾子也開始有點行走困難(外加塵土飛揚)。

終於來到了絡絨牛場,安置好住處和行李,順道介紹一下我們的“Hotel”: 大概有八個大帳篷在一塊較高的平地上,我們住的是1號帳篷,(建議大伙以後要在絡絨牛場過夜不要住1號大帳,它緊鄰休息帳,而在休息帳篷內20多個小時不斷地烤著大火,大火熏出的煙一直飄入1號帳,甭提有多難受,唉!本來就不大夠氧了。)一進帳篷只覺得兩眼發黑,啥也看不見(沒有電更別提燈了),只嗅到一股發霉的臭味衝鼻而來和那令人窒息的”悶”;左右兩排“大床”,每“床”六位,如同一“大炕”;地面是肥沃黑土地,潮濕外加泥濘,走道大概一米多寬,中間還放一個竹編的堆滿垃圾的大垃圾筐,天啊!真讓人難受!

在休息帳中吃過午飯,要了一大壺“酥油茶”,嘿嘿!!這可比傳說中好多了,味道還不錯,有點像帶鹹味的奶茶,不過就是味道淡了點(嘿嘿!可能滲了不少水)。大壺還真是大,我們四人實在無法喝完,於是就讓了給隔壁桌的驢友們(阿堅、阿俊、阿彬,還有漂亮的小MM - 小崔)。瞧!這樣又結識了四伙記。

這兩天山上的游客並不多,在休息帳中,驢友們都紛紛在打聽上“五色海”的消息。但好消息並不多,聽說昨天有一女游泳教練單獨上山,暈倒在半山讓人發現抬了下來;又聽說有人得用鋼絲床從絡絨牛場抬到亞丁村去了。但也碰到幾個剛下來的人說,其實也並不怎麼樣,就是有一段路比較陡一些,險一些,過了也就好了。道聽途說了一大堆,心裡七上八下的,也不知該信誰好了。“飯飽茶足”後,H大哥和小L就跑去睡午覺了,我和小B毫無睡意,於是就跑到牛場附近拍照去了。途中又遇到阿堅(又是廣州來的),聊了一下計劃,於是就相約明早一同上“五色海”。回到1號帳,H大哥和小L正和牛場上的廖醫生在聊天,廖醫生看過了H大哥說他問題不大,大伙也就放心了。(後來才知道,廖醫生無論對誰都這麼說,心理治療法嘛!順道說句,和小B一起在牛場的小河裡測試登山鞋的防水性,看來小B那雙貴的就是不一樣,下回得狠點兒心!!!)

趁時間尚早就睡個下午覺吧!一覺醒來只覺得腦袋脹痛無比,似乎給鋸子鋸開了,與這次比起,之前的頭痛真是小菜一碟。那種痛痛得讓人失去所有耐性,恨不得大吼一聲把頭向牆上撞(就可惜沒有牆)。散利痛一如往常“白粉”般有效(其實本來就含有瑪啡),15分鐘起效,一點沒胡扯。頭痛舒緩少許才發現1號帳的成員都回到帳中了,天色還不算晚,還能認出大伙的樣子。一會兒廖醫生過來了解帳逢各人的情況,這才知道,剛到高原的頭痛是正較正常的反應,一般人都逃不掉,特別是在睡完覺後會痛得特別厲害。

大伙也都沒有胃口吃什麼了,糊亂吃個快食面也就算了。此時,H大哥和小L又倒下不行了,我和小B只好像“阿四”般待候著他倆,斟茶遞水又喂藥。隨著天越來越黑,帳篷內也一片漆黑,大伙紛紛把手電拿出來掛起,整個帳內頓時有一種很溫暖的感覺。今晚將會是最難熬的一夜,聽廖醫生說,一到了夜晚,高原上的氧氣會更加稀薄,山風會更大天氣也會更冷,而且要早早把床鋪蓋好,不然晚了床鋪內容易受潮結冰。於是帳內大伙都“高度警戒”起來,把能吃的藥都一股藥啃下去,以保平安渡過。H大哥的情況好像隨著夜的來臨而更糟糕了,閉著眼睛痛苦地大口大口地吸著氧。於是小B又去叫來廖醫生(看來還是小B的抗高原能力強),廖醫生趕緊給了些“硝酸苷鈉”給H大哥以護心髒。帳篷中的成員一個一個地睡了,心裡也暗暗祈禱一切平安。

小B悄悄告訴我外面的星空好漂亮。哦!於是也按捺不住了,起來,走出了帳篷。(順便撒撒野,別笑!在這你也只能在這神山腳下,山為牆、天為頂地撒撒野了)滿天繁星正如書本上的描寫一般,又亮又大是如此的清晰,看上去是那麼的近,感覺一伸手就能摘下來。山風似乎是知道我走了出來,玩起了找迷藏,一下子停了下來。四周突然如此的安靜,哦不!應該是“寂靜”,這與我們平時在郊外所感覺的“靜”完全不一樣,這裡靜得連小蟲子的叫聲都沒有,靜得自己都能清晰的聽到自己的呼吸聲,但一切都是如此祥和,讓人感覺不到有絲毫的害怕。(如果此刻可以躺在地上仰望星空的話,那一定更美,可惜地面太潮濕了)天上雖然沒有月亮,但依稀可以看到四周的景色,也許是因為神山上冰川反照的光。此刻仰望神山,黑黝黝的山體頂著雪白的冰川,神秘怪異,似乎就站立在你身旁,有一種奇怪的、直逼著你,讓你呼吸不過來的感覺。這一刻,感覺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一切都是那麼的不真實,如同在夢境一般,連自己都在懷疑 -- 我真的在嗎?世上真的有我嗎?

5月2日:洛絨牛場(4780米)- 牛奶海、五色海 (5200米)

夜有多長?在此之前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BB出生的那一個夜,不知是因為距離那一夜已太久了,還是因為這一夜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然我們已吸取午睡的教訓,把腦袋調到對著帳篷中間的道上睡,但是情況仍是不堪回首。先介紹一下,午睡時大伙的腦袋放在靠帳篷邊上,山風從帳篷的縫隙中吹進來,冰冷的山風還直吹著頭不算,帳篷還拍打著腦袋,雖然戴著帽子仍凍得頭皮發麻)

夜晚躺在床上,人如同喝醉酒似的,腦袋脹痛並能真切地聽到自己心髒和脈搏的跳動聲。本來夜深的高原氧氣就少,再加上在密不透氣的帳篷內,甭提那股難受勁了!一到夜裡,本來白天就凜烈的山風更加變本加厲,呼嘯咆哮地席卷著帳篷,帳篷讓風刮得像快要給卷走一樣。這也許是因為氧氣不足的原因吧,一個晚上醒來十多次,但每次都是迷迷糊糊地,你能真切地感受強烈的頭痛和哄隆隆帳篷拍打聲,掙扎著卻無法真正清醒過來。

一早,伴隨手機的鬧鐘聲,帳內的伙伴們也逐漸痛苦地爬起來。此刻,腦袋的痛疼已是令人無法言語,一片空白,只一心爬起找藥,更顧不上水杯中那冰凍的水,手上的藥是多麼的一大捧了。(從來不知道人是可以這樣吃藥的,還好昨晚特意把藥和水放在床頭上)在此不得不為“散利痛”再賣給一次廣告(15分鐘頭痛無蹤),感謝上帝讓我帶上了足夠的量。H大哥似乎沒有一絲兒好轉,待候他吃完藥後,把氧氣包交給他,他立即急不可待地大口吸起來。安置好他,再回頭看看小L,看來她也無法跟隨我們上山了。於是整理好行裝後,走出帳篷,昨天約好的導游已在門外等候多時了。

清晨的高原清新無比,連心情也隨著快樂起來。

早上七點,上山的人漸漸彙集起來(一共也不過十多人左右),只有我們請了導游,所以大伙也都跟著我們一道走了。走過小河邊的草地,草地非常奇怪,有許多“土包子”像牛屎似的,有點惡心。(插播一下:此時小B發現忘記拿相機了,只好跑回營地去取,我笑口迎迎地看著她氣喘噓噓地跑回來,還衝著我翻白眼。呵呵!連罵人的力氣都沒有了,可真不像她!)空氣非常清新,風已變得很輕,吹在臉上冰冰的很舒服。

走過這一片草地,開始進入小樹林,樹林內的“松樹”長得很奇怪,特有古樹的味道(雖然長得並不高大,樹身很粗,但樹杆卻細,橫七豎八的擋在道上,有點兒像“盤景”),林中的小路並不好走,伴隨著許多的碎石片,但不太陡,只是一腳高一腳底的,偶爾會有一樹干橫臥路中,並且要注意看路,一不小心腦袋碰上打橫長的樹也不覺奇怪。穿過小樹林,大概花了個把小時,此時路越來越陡了,融化了的雪水順著碎石小路流下來,潮濕與泥濘。呵呵!新買的登山鞋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路越來越難走,左邊是兩座雪山間的山縫,風在山縫間轉了幾個轉又反回來變得更加猛烈,更讓人無法把握風向,特別是對於我這種纖弱女子,有種快要給卷走的感覺。路就在懸崖邊上,而右邊卻是緊靠著巨大的岩石。大風來時,人需要手扶著岩石(還好有手套),背著身,否則連呼吸也覺得痛苦。小B的鼻子已是受不了了,一手捂著鼻子,一手扶著岩石。這也是我們不太夠經驗,本來上雪山應該帶個面罩什麼的(其實早上起來時已有少許鼻血流出)。

過了這一段較陡的山路,有一小平地,已有個把上山采“冬蟲草”的藏民在這休息。中間還圍繞著一堆比人還高的“馬泥堆”,飄揚的經幡與四周那幽黑的山體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很美!很美!!回頭看一看,只見一漂亮的藏民小姑娘拖著小B,在後面100米左右,一步一步正往上爬。(呵!她可真幸運哦!)

牛奶海:

藏語“海子”,一般是指一潭水,也許是因為歷史以來藏民居住的地方,“水”對於他們是如此珍貴;又或者是,這兒的海子大多都是融化的雪水,冰清玉潔,來自神聖的雪山,所以受到藏民的尊重。無論她是怎麼樣的一種傳說,見到“牛奶海”的那一刻,“興奮”對於我們來說已是不足以描述當時的心情了。歡呼、跳躍,清澈見底的海子就在腳邊,冰川就在身旁,冰川就在腳下,我也終於來到了,來到了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地方。高原反應?那是什麼東西?呵呵!(不知道該如何描寫牛奶海的景色,也許是因為自己的文筆太差了吧!)

身後走過兩個喇嘛,面帶微笑地看著我們,或許已是見慣不怪了。可是一眨眼功夫,卻發現他們已走到遠遠的“牛奶海”的另一邊了,喔!他們是去轉“神山”,整班人突然都安靜下來了。“轉神山”?去嗎?我看了看小B,她也正在看著我,遲疑的目光相互對視著。“去嗎?”我輕聲地問了聲,她看了看轉山的“埡口”回視身邊的同伴們,“退縮”其實已刻在他們的眼中了。正在遲疑的一刻,只見Eric已邁步向埡口跨去了。(順帶一句:其實這班一起上山的人,到達“牛奶海”時已是很艱難了,如果說還能挺得住的就應該只是四、五個人而已。奇怪??反而是女孩子棒一點哦!)

五色海:

放棄了“轉山”也不知道是否會後悔,但能到“牛奶海”也算是完成了這一次旅程的目標了。“轉山”放棄了,“五色海”可不能不去。沿著陡峭的山坡,再爬上“五色海”,5200米的高度對於我們似乎已沒什麼太大挑戰。

“五色海”的水已很少,沒有想像中美,但自己卻沒有一絲的失望,也許這一次要的只是一個經歷,一個自我的挑戰。正流連在“五色海”景,“五色海”的風時,天上紛紛揚揚地下起雪來。下雪!每個人都開始緊張起來了,於是紛紛收拾行囊往山下走去。

站在“五色海”邊上望向旁邊的一座山頭上,又看到剛才上山采冬蟲草的藏民們。這一次終於明白了,冬蟲草之所以如此昂貴,除了它本身具有的良好藥用效果外,還有就是它的采摘。隨便在此介紹一下冬蟲草的采摘,一般來說冬蟲草是整個埋在高原的黑土地裡,而露出地面的只有一片1釐米左右長,1-2毫米左右寬的小葉子,所以采摘時得趴在地面上,一寸一寸土地慢慢找;找到後還先別樂,還得小心翼翼地扒開方圓10釐米或8釐米的土地,大概挖一個十多二十釐米深的坑,可別把蟲草弄斷,斷了可不值錢哦!一天下來也拔不了幾根。價錢?一根3元、5元到7元不等,主要要看蟲草的大小而定。

雪花忽而輕飄飄地隨風飛揚,忽而被山風怒卷迎面“片”來,天灰沉沉的,天地間像是蒙上了一層白紗又像是讓photoshop 加柔光鏡處理過似的。遠遠看著另一山頭上正采摘“冬蟲草”的藏民們,一個個趴在山坡上,一幅好奇怪的圖畫!

第一次進高原,第一次上雪山,第一次見下雪(以往見的都是積雪)。生命中的第一次讓人難忘,令人忍不住伸出舌頭來接著雪花,冰冰涼涼的,唔……味道好極了!大部隊緩緩走了,而我們幾個卻落下,慢慢地品著雪,賞著風,談笑著風月,享受著自己快樂的心情。

生活也許就是如此,在你以為一切順利的時候,才和你開個玩笑。

在我們伴著小雪走到“仙乃日”山腳下,離營地大概還有兩公裡路。苦苦支撐了半天的小崔姑娘突然坐在路旁的小泥丘上不肯走。嘴裡嚷著“不行了,我太累了!”(在這也隨帶說一說,在整個上山的過程中,小崔姑娘在整團人的積極鼓勵下,最終一同爬上了“牛奶海”和“五色海”,對她來說這並不是一次輕松的歷程,也許已經是她的極限了)看了看大部隊也已走了,只剩我們六個人了,於是大伙伴都坐下休息一下。

“我好困,想睡覺!”小崔突然冒出一句話。

我嚇了一大跳,第一瓜是蹦起來大聲叫喚著“不行,小崔!馬上起來回營地,不能睡……”此時阿彬和阿俊也立刻反應過來,一個箭步衝過來,一左一右夾起小崔就走,嘴上還大聲叫著:“小崔,不能睡,快起來”

“一會兒,就睡一會兒,太累了”

“不行,回營地再睡!”

向導!我突然跳起向營地衝去。對,找向導,他幫我背的背包中有葡萄糖和小崔帶的氧氣包。從來不敢想像自己可以在4800米海拔的地方奔跑,沿著崎嶇的小山路跑了4~5百米,終於見到了向導(桑大哥)的身影。“桑大哥!桑大哥……”我急切地叫著。桑大哥回頭看了我一眼,我向小崔一行人的方向指了指,已無力再說什麼了,他馬上也意識到了,轉身隨我跑回去。(知道在高原跑步的感覺嗎?就像是喝醉酒,腦袋發脹,呼吸不過來;跑時不覺怎麼樣,一停下來,整個人像是靈魂出竅,感覺自己在飛離自己的身軀,還真不知該怎麼描述好了,下輩子得把語文學好一點。唉!)

見到我倆跑回來,阿堅把背上的小崔放下來(應該說是“和小崔一同摔在路邊的“牛屎包”上),自己坐在一旁大力地喘著氣。那倒也是,我讓你在4800米海拔上背個人試試!何況都中午兩點多了還沒吃飯呢?此時見到小崔已是面色發青,咬著唇,緊閉雙眼。

開葡萄糖!吸氧!

從前總以為電影上拍的雪地犧牲的情節只是虛構出來的,這一次終於明白,人在抵抗自然環境上的無奈是真的一如電影情節的發展……

“冷,我冷!”

“手!我的手,我的臉! 麻!!”

“黑!我看不見”

小崔嘴裡糊亂叫著,兩手在空中亂抓。我一邊讓小B脫下我系在腰間的羽絨服給小崔穿上,一邊打開小崔脖子上扣緊的鈕扣,接著抓住小崔的雙手不斷地給她按摩發麻的雙手。

突然,小崔雙手抽筋無法緊握,手指僵硬地半撐開,雙手緊縮在胸前,不斷地在顫抖。男孩子們也相續脫下外套蓋在她身上,扶著她半躺在草地上。天上的雪越下越大,(好像世事總是如此,偏偏會在最關鍵的時刻就又是雪又是雨的)阿堅已往營地跑去搬救兵,大伙圍著小崔,頭發上也都鋪著薄薄的雪花。不斷地吸著氧,喝著葡萄糖,突然不知誰在旁說了一句“喝那麼多葡萄糖行嗎?”……

……我真想抽他兩巴掌,哪個小混蛋連葡萄糖有什麼用都不懂,氣死人了!

此時,小崔突然全身抽拙,整個人縮成一團,而且怎麼也不再理會我們大聲的叫喊、用力的搖晃!我想都來不及想,用手使勁在她那嫩白的臉上一掐。(大概一般後母娘平常也就這樣干的吧!)

“哎唷!疼!”隨著她叫喚的那一聲,我們的心下掉下來了,而小崔卻哭了起來。“別哭,別哭,這樣會耗很多氧的!”阿俊開始擔憂起來,但依然溫柔得一如既往。我也開始有點內疚起來,“是不是我掐痛你了?”我輕聲地問。小崔笑一笑搖了搖頭,唉,連眼睛都沒睜開。

看著氧氣包越縮越小,大伙的心也越來越沉了,雪還在下,我也還在給她按摩發麻的雙手、臉和手臂…… “好美,真的好美!”小崔虛弱地說著。暈,我兩眼發愣,頭皮發麻,不會吧!不會是回光反照吧!怎麼辦?我的手一刻不停地給她按摩著,可是那僵硬的雙手依然無法活動。那一刻,小崔就像嬰兒般對我們依賴與信任著。可是眼看著氧氣就用完了,可是阿堅還沒回來。

“怎麼了?”突然一男人探個腦袋過來。抬頭一看,見一胖嘟嘟的小哥哥手上還提著一包.幾乎是同時,我們幾個跳起來,“氧氣!快開!氧氣!”那男人嚇了一大跳,往後退一步,同時也馬上明白過來了。小哥哥真是很好人,沒事一人帶三個氧氣瓶,還不上山.呵呵!幸運的小崔,看來上帝還挺眷顧她的,可是她依然是不斷地抽拙著。就在我們正准備要開最後一瓶氧氣的時候,阿堅終於帶著廖醫生趕到了,還帶來了一匹馬和兩保安。

一切正也就順順利利地回到的營地,可是回到營地後卻發現兩伙伴不見了(小L和H大哥),只剩下我倆的背囊放在帳篷一角。連紙條也沒有一張,到處打聽,也沒什麼結果,禁不住擔心起來,出什麼事了?此時,阿彬走過來說,他們一會兒得下山了,這兒海拔太高了,怕小崔受不了,另外他們包了車要回稻城,現還有兩個空位。於事商量了一下,和小B就決定和他們同行 - 回稻城!

走入帳篷中,坐在小崔床邊上,她睜開眼睛看了看我,虛弱地一笑說:“謝謝你!”,話一說完眼淚就花啦啦地落下。安慰了一番就出來了,看了看三座神山,正如小崔曾說過的:“好美,真的好美!”。

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的價值,原來自己也可如此堅強。

一切如常,下山、回稻城(因心裡也擔心兩伙伴的安危,也就放棄也許多地方了)。一路上,好幾次小崔幾乎暈死在車上,幸好有充足的氧氣,一到稻城她就住進了醫院,阿彬也就在醫院裡陪了一個晚上,我和小B就理所當然地霸占了他們原來預訂好的房間(哈哈!白住)。第二天,大伙也就分道揚鑣,他們趕著回成都了。

後記:

人生中真的能讓人永遠記住的事並不多,許多事情在發生的時候,總讓人難忘,可是日子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所以人類發明了文字,好讓自己的記憶可以日久常新。

其實,從亞丁回成都,這一路回來也有不少的際遇與感受,只是相比之下自己的重心仍在亞丁,所以也就忽略了許多其他的細節。 在稻城亞丁這一旅程裡,沿途看到許許多多的車禍,也有血淋淋的畫面,而大多都是自駕車去的。在此奉勸要去稻城的朋友們,最好不要自己開車去,上高原沒有誰敢擔保一切,許多多次上高原的人也會命喪稻城。(有看過一名為“綠茶”的女子寫的關於她丈夫死於稻城的真實故事嗎?)

回廣州後,小崔和小B在QQ上不時有說上幾句。我上QQ的機會比較少,只聽說她找過我,但漸漸地也都淡忘了。其實這一次旅行仍有不少的遺憾,沒能“轉神山”;漏掉了最美的海子 - “珍珠海”;還有雖然有時間但依然沒有去充滿美麗故事的“海子山”;也沒能走進稻城邊上著名的楊樹林……

記錄這一次的旅行,並不是為了其他什麼目的,只因忘記的事情太多了,讓自己能記住生命中的這一小插曲。自己也明白自己沒有漂亮的言詞、也沒有美妙的修飾,但是一切都是“從心而寫”,用自己的感受來寫,希望能留住一些什麼。

留住什麼?……

(完稿:2005.04.12 下午17:27 )


精選遊記: 稻城-亞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