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峽

作者: LEXUS

導讀朋友們,你們去過三峽嗎?請來說說吧, 我先隨手寫點,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補充,共同神游美麗的三峽吧。 幾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干不順,無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 冒出了去三峽的念頭,以前在船上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我很不滿意,這次就 拒絕了朋友加入旅行團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細地瀏覽一次。 從附近的張飛擂鼓台和三游洞回來, 就上了一 ...

朋友們,你們去過三峽嗎?請來說說吧, 我先隨手寫點,意在引玉,大家相互補充,共同神游美麗的三峽吧。

幾年前的夏天,有急事去宜昌,公干不順,無聊的等待之中,很自然的

冒出了去三峽的念頭,以前在船上走馬觀花似的游覽我很不滿意,這次就

拒絕了朋友加入旅行團的好意安排,要在大江截流之前仔細地瀏覽一次。

從附近的張飛擂鼓台和三游洞回來, 就上了一條西去的輪船。 船過

葛州壩幾乎沒有等, 只一頓午飯的工夫就順利通過了。

船入西凌峽,江面驟然變窄,兩岸連山,沒有了"極目楚天舒"的感覺。

但那"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裡"的壯觀景像, 足以使人忘卻一切煩惱。

顯然,王維的 "賴多山水趣,稍解離別情"是有些保守了, 或許是情太濃

了也未可知呢。

美麗的畫卷接連不斷,照相機已不能勝任,我後悔沒有攝像機,只好

極目四望,再不時的閉上眼睛,努力記住著這美好的景像,這是心理學家

的建議,很管用。

最先過的是"燈影峽"。崖頂有形似唐僧師徒的石頭,據說在落日的背

景下,會更加維妙維肖。游人爭睹,我卻不以為然, 其實,這個山崖的

石頭與眾不同,發白,很光亮, 經少量草木的點綴,很像一幅中國水墨

畫。

過了"燈影峽",很快就能看到江邊的一個紅牆黃瓦的建築,那是"黃陵

廟",因山頂有一"黃牛石", 所以,好像也叫"黃牛廟",歷史悠久,東坡

有詩雲:"江邊石壁高無路,上有黃牛不服籍"。 廟裡的禹王殿有很多巨

大的柱子,斑駁的漆上還有 100多年前的水跡,記錄了一次最大洪水的高

度。不過,這是後來我從電視上看的,當時沒辦法上岸, 好在它在三峽

大壩的下游,將來不會被淹, 還是能有機會仔細看的。

三峽大壩是建在西邊的三鬥坪,那裡有個中堡島,島長一公裡,寬200

米,花崗岩結構, 建造大壩的天然條件極好,50年代就做過勘探,周總

理親自把這裡確定為壩址。 船過的時候,看到已經有機械化的施工大軍

在烈日下工作,條件很艱苦,向他們致敬。

西陵峽以險著稱,有幾個出名的急流險灘,我只記住了一個被稱為鬼

門關的"空泠灘"。 陳子昂詩曰:"的的明月水,啾啾塞夜猿"看來不僅要

晚上過,還得有猴子才能感受到"空"和"冷"。

再往前就是"牛肝馬肺"峽和"兵書寶劍"峽, 那裡也是險灘,暗礁遍布,

崖岸上有形似牛肝和馬肺的彩色巨石,還有一個長條石,酷似寶劍,不遠

處的山洞口,有一個一疊書樣的石頭,故名。

大壩建成後,這裡將被淹,通航條件將大大改善,但這些石頭也不會

被遺忘。郭老有詩雲:"兵書寶劍存形似,牛肝馬肺說寇狂", 怎麼回事?

原來帝國主義侵略者竟在炮艦上向那石頭開炮取樂,被炸痕跡至今猶存。

這幫"文明人"真是混帳!

船再前行,就到了屈原故裡--秭歸。 據傳屈原投江後,其姊大呼"哥

回……" 感動了神魚馱回屈原遺體,鄉民劃龍舟爭相迎接,並以粽子祭奠,

這裡後來改名為"秭歸", 相應的民間活動也一直流傳至今。

關於屈原的古老建築有很多,有屈原祠, 屈原紀念館,屈原墓等等,

都將要被淹沒。因船要停在前面的巴東,無法上岸去看,可能要永遠遺憾

了,盡管將來可去下游看新遷的,但心裡總是覺得差點意思。如果近年還

有機會去,也應該去看看附近的也要被淹掉的昭君故裡,尤其是女孩子們,

更要去香溪帶回一點昭君的靈氣。說來也真神,內蒙的昭君墓我去過,據

說周圍的草木是四季常青的,所以又叫"青塚"。

經過約半天的航行,船到了巴東縣。我上岸後,特意找了一家臨江的小

店住下。憑窗俯看,江面上一個個巨大的旋渦接連不斷,順流而下,清晰可

見。開始下小雨了,商販們都挑著擔子順山路回家,我安排好了第二天的旅

程,也沒有在小街上多逛。聽著奔湧不息的長江水,難以入眠,想到次日要

去漂流神農溪,就更加興奮。那是我向往已久的小小三峽,是我此次三峽之

旅最重要的安排。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