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游記(二)

作者: xupx

導讀(二)去河內途中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通過了邊檢,在那邊迎接我們的是越方導游---一個叫阿成的風趣而幽默的越南小伙,阿成曾在我國廣東待過5-6年,可以說是一個中國通,彼此交流一點不成問題。馬上上車趕路,早就聽人說現在越南的條件很差,思想上作好了“老牛破車”、一路顛簸 的心理准備,不想上車一看卻是尚新的日產中巴,比國內旅行社的車輛更勝一籌,竊喜,� ...

(二)去河內途中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通過了邊檢,在那邊迎接我們的是越方導游---一個叫阿成的風趣而幽默的越南小伙,阿成曾在我國廣東待過5-6年,可以說是一個中國通,彼此交流一點不成問題。馬上上車趕路,早就聽人說現在越南的條件很差,思想上作好了“老牛破車”、一路顛簸 的心理准備,不想上車一看卻是尚新的日產中巴,比國內旅行社的車輛更勝一籌,竊喜,好打住!

車上阿成的介紹那是慣例,從游程的安排到起居飲食、從越南特產到祖國的文字,漸漸地大家熟悉了、融通了,話題也轉了向,從越南人的女多男少到小伙找對像的行情看俏、從越南語的“小姐、你好!”到如何翻中國字的“吃飯、睡覺”,諧音帶給人的無限想像空間,常引發出車廂內一陣陣開心的笑聲,一點也不覺旅途的勞累。

越南的公路狀況應該還算可以,它沒有國內那種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從諒山到河內一路過去大概也就二級公路的樣子,但是由於車少,路面質量也好,開去可以說是一路順暢。無怪乎當年自衛反擊,我軍打下諒山,馬上形成一馬平川、直迫河內之勢,很使越南軍方手忙腳亂。不過在靠中越邊境的一個多小時車程中路邊卻盡是山峰,遙想當年我軍攻山頭、鑽貓耳洞、滾地雷、打阻擊的艱難,心中很是感慨,不是嗎?雙方的公路邊至今都厚葬著那場戰爭中各自的英烈(我方車過時導游介紹這裡是反擊戰的烈士陵園---高山下的花環,車過越南陵園時越方導游沒提這個容易觸痛感情的敏感問題,但我方隨隊導游悄悄告知我這是越南專為那場戰爭修建的陵墓),而今雙方的邊關早已開通,民間也早已通商貿易、友好往來,彼此都想著法子如何從對方的口袋裡撈錢,只差沒有重喊“同志加兄弟”了。

眼看這一切不由使我很想重新審視那場戰爭的價值:究竟是戰爭造就了這和平環境還是本來就不該有這場戰爭?這問題也許過分沉重、過份敏感,誰也無法正確回答。但是不管怎樣,我認為: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對於戰爭的意義和價值確有必要從新的角度去重新認識,以史為鑒是為了吸取教訓、也是為了教育後人。

一小時車程後展現在面前的已是平原地區,公路二邊可以看到大片綠色的稻田,對於久居江浙地區的我真有一種久違的感覺,家鄉本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想當年一到春天,極目望去盡是大片大片的綠色,可如今這些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片大片被圍牆圈起來的企業,裡面極為寬暢和氣派地造著廠房。前些年低廉的土地確實讓那些頗有頭腦的大小企業家們著實撈了一把,大大小小的開發區早已是把本已緊缺的土地資源搞的更捉襟見肘,經濟發展了,政績出來了,但生態破壞了,土地資源更缺了,子孫後代的飯米已經被有些人給搶著吃了,等到事態實在太嚴重了,上面終於來嚴詞糾偏了,但損失已無可挽回。這是由感而發的題外話,越南現在也在搞開發,有許多地方也開始在圈地,不知他們是怎麼處理這一矛盾的?會走我們的老路嗎?

下面談談對當地民居的印像:見到越南農民的房子感覺還是比想像要好,一般都是二、三層的小樓,開間很窄,也就四米左右,但徑深卻有十余米到二十余米,所以看上去很單薄,苗條,像“條頭糕”一般,外牆多被塗成黃色或綠色,很少再見到其他顏色。據阿成介紹造這樣一、二百平米的房子大概要化相當於十多萬人民幣的錢,而這樣的房子在路邊是比比皆是,而且越往南走房子質量就越好,由此可見這裡的一般農民的生活應該還是可以的,同樣的邊境地區,總的感覺我們的廣西農民的房子比他們差不少。當然在我們江浙地區,農民的總體居住條件是比他們要好些。

路上還見到一種較為特獨的景像:就是在田間干活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很少看到偶爾有一、二個男的夾在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男的有到城裡打工了,而女的則留在家中干活,另一種說法是越南的男子都有些大男子主義,寧可坐著喝茶也不肯下地干活。我更相信於後者,因為車過村莊確看到不少男的真懶洋洋地坐在矮桌旁喝茶,而不遠處他們的女人們卻在地裡勞作。大概連年的戰亂所造成的性別比例失調,使這些大老爺們成了當地的“緊缺物資”,奇貨可囤嗎!這些老爺們也就漸漸被寵壞了。


精選遊記: 河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