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旅行中給人留下深刻印像的
往往都屬於那些“不期而遇”
拉薩的三大寺也好、班禪駐錫地扎什倫布寺也罷
給我留下最深印像的卻是“納唐”這間去往薩迦路上的小寺廟
和歷經千年的土林對峙靜默
耳畔只有風馬旗的烈烈呼聲
牆頭的垛在陽光下是那樣耀眼
簡單的幾抹色彩在高原明淨的天空下充滿躍動
納唐寺,又見“那塘”,是後藏重要古寺之一,
歷史早於扎什倫布寺四百余年,去扎寺東南約十五公裡
噶當教典派源起於此
因距日喀則市區不遠,解放前就多有外國人前去考察
見於意大利人Tucci、印度人Sanktyayana的相關著述
納唐,噶當派僧人冬頓洛扎創建
《紅史》有記:那塘巴朗董敦羅追扎修建那塘寺,因他在曲隆圓寂,所以又叫曲隆古謝。
《青史》有記:俠哇巴弟子凍敦洛卓扎……於癸酉年修建納塘寺。
《雅隆尊者教法史》亦記水雞年為納塘寺奠基之年,即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
1959年普查時,院內尚存佛殿十六座、札倉兩處,塔若干,所存古跡不早於十三世紀
計有覺岡大殿、措欽大殿、彌勒殿、文殊殿、托巴桑殿、春哥布札倉、嶺西林札倉、朗董敦羅追札塔等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當時的噶倫頗羅鼐在納唐創建印經院,歷經二十於年而成。
印刻大藏經《甘珠兒》一百零八部
佛經注疏《丹珠兒》二百一十五部
等多部藏文巨著
史上經文刻板堆積如山,文革期間印經院拆毀,殿內全部文物均已散佚,包括頗羅鼐長子居美才旦倡刻的佛本生故事、十六尊者和宗喀巴生平等幡畫刻版,歷經浩劫現僅存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