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在路上——偷歡在彩雲之南的一段浮生游記(3)走馬昆明

作者: xiaoxiaoniao69

導讀“昆明的天氣很好,但沒有想像之中的藍”。。。於是走在擁擠的街道上,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非要來到這裡?!走出昆明的機場,立即感受到高原陽光的熱烈,這是個晴朗的周末!我迫不及待的抬頭仰望天空,除了刺眼,我沒有見到期待中的藍色。重新開機後的短信紛至沓來。我統一做如下回復:“昆明的天氣很好,但沒有想像之中的藍…”的確,一絲失望輕輕掠過心頭 ...

“昆明的天氣很好,但沒有想像之中的藍”。。。於是走在擁擠的街道上,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非要來到這裡?!走出昆明的機場,立即感受到高原陽光的熱烈,這是個晴朗的周末!我迫不及待的抬頭仰望天空,除了刺眼,我沒有見到期待中的藍色。重新開機後的短信紛至沓來。我統一做如下回復:“昆明的天氣很好,但沒有想像之中的藍…”的確,一絲失望輕輕掠過心頭。

方向感白痴的我平白無故兜了一個大圈子才找到公車站台,又特別傻乎乎的多坐了一站路。或許是強烈的高原紫外線已將我灼暈了頭?!衝冠一怒之下,我執著的走起了回頭路。待終於來到火車站,售票阿姨如傳說中一般告之沒有任何去往大理的火車票。可憐無辜的我只得以高出預算兩倍的價格買了晚上九點半的臥鋪汽車票。

接著便開始我漫長的尋找住宿地的征程。跋涉街頭之際,仍不忘采風,什麼賣藝的,乞討的,一一納入我的視線及相機記憶之中。在他們的眼中,恐怕我也是道流動的風景吧?!

昆明的街頭非常繁鬧,也許是周末的原因,很多人擁堵在十字路口或是商鋪裡。而馬路如同中國的許多城市一樣正在進行大刀闊斧的拓寬,翻新。因而整個城市給我的感覺是鬧哄哄,亂糟糟外加塵土滿天飛。後來聽說是一位原來的上海市領導調來此處任市長,大概是想在西南再建一座東方明珠之城吧!於是走在這擁擠的街道上,我開始懷疑自己為什麼非要來到這裡?!

去過翠湖邊的昆明國際青年旅館實地考察之後,又馬不停蹄的走到另一家青年旅館——大腳氏。這是間從外表就讓我一下子喜歡上它的旅館。外牆全部刷成明快的亮黃色,跳躍而顯眼。院落極度干淨,酒吧的小妹熱情親切,就連老板也親切的如同熟識多年的老友。最最有意思的是三個老板之一的也是招呼我的那位居然名叫——拉登!!!想來早已為盛名所累,對我好奇的提問(恐怕是早被問過百遍了:P)已不再做任何解釋,只一笑而已,並說自己被某人害慘了,呵呵。。。

非常高興的放下背囊,我輕裝出行,一路沿著大觀河前行去大觀樓。大觀河比起南京的秦淮河實在清澈很多。但非常遺憾的是在河邊也見到了有人傾倒的生活垃圾。在我拿起相機拍下“罪證”的時候,我清晰的聽到了邊上有人在揣測我拍攝的目的物。麻木的人們啊,重蹈太多龍須溝的覆轍!

大觀樓與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齊名為中國四大名樓。樓前有著名的天下第一長聯:“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數千年往事注入心頭。。。”呵呵,不要誤會,這不是完整的對聯,只分別是上下聯的第一句。於是乎,我憧憬著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的壯闊畫卷便花了兩元錢登樓觀景。嗚呼!除了眼前的一小潭湖水,我窮極目力,也未發現任何滇池,更別說五百裡了!真不知這位古人是不是超級浪漫主義詩人,比人家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更誇張數倍!

匆匆下樓,伴著夕陽,我回到大腳氏,和拉登兄閑聊起來。此兄也是一行走多年的驢子。談笑間還給我講解了很多昆明的歷史地理和風俗民情,收益非淺!彼時,更有一位色驢加盟,給我們繪聲繪色的講起他這幾天的游歷:紅河州政府大樓那蓋的是氣宇恢弘,氣勢非凡,堪於人民大會堂媲美,他謹代表首都人民的一份子表示極度震撼!此君還強烈推薦我們去澗水的燕子洞。據他的描述,此地的徒手攀岩表演那叫一個驚心動魄,石破天驚,驚濤駭浪。。。此君言道:看過這個攀岩,再看其他的任何戶外攀岩都只算是狗shi。我們無不聽得大笑。。。

時間就這樣悄然滑過,已經到了我該出發去乘車的時候了。我伸長著腿,將自己深陷在沙發中,覺得無比愜意。忽然的,我就不想走了,只想在這裡輕松的和他們一起侃大山。拉登兄也在一旁安慰我,讓我多坐一會。唉,安逸的生活多麼誘人啊!一拖再拖之後,終於不得不起身告辭,約好十幾天後回來小住。另一位老板如同兄長一般殷殷叮囑:一個人走,千萬注意安全。有任何問題,都可以打電話給我們。多麼溫暖感人的一幕啊!

來到汽車站,我對票找車。忽見一小個精干男子竄到面前用無比純正發音的“英國力士”說:“Can you speak English?”足足楞了兩秒,並在確認是問我之後,禮貌的回答了一句:“I’ m 掐你死。”哈哈哈,此人定是大感意外,喃喃道:“Chinese?我以為是Japanese呢。”NND,什麼不好比,非把我比做日本人?!悻悻地,我找到了車,爬上上鋪,等待發車。不知車內哪位仁兄或仁嫂的腳丫子發出陣陣類似腐敗物質的味道。Sigh!沒有公德心!更可憐的是,我右手鋪的大叔居然鼾聲如雷,間或還夾雜著幾聲尖利的哨聲!今夜,無人入眠!:P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