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三日

作者: xiang1107

導讀青島三日前事 四月底的上海頗有些不平靜,我於心潮澎湃之際,絲毫未察覺五一的臨近。忽然受到老友邀約同去青島一游,我見左右無事,便應承下來。 五月三日上午,在火車站大門口碰了頭,主角們終於到齊。他們是(以下均為化名): 大蔣,職業女性,便是這次旅行的組織者了,身為共產黨員的她,自然加任此次旅行隊伍的政委一職? 阿孝,已婚男士,社會經驗之豐 ...

青島三日前事

四月底的上海頗有些不平靜,我於心潮澎湃之際,絲毫未察覺五一的臨近。忽然受到老友邀約同去青島一游,我見左右無事,便應承下來。

五月三日上午,在火車站大門口碰了頭,主角們終於到齊。他們是(以下均為化名):

大蔣,職業女性,便是這次旅行的組織者了,身為共產黨員的她,自然加任此次旅行隊伍的政委一職?

阿孝,已婚男士,社會經驗之豐富,自然是隊長的不二之選(好罷,我承認在以後的旅行中他的決定並不總是那麼准確......)。

小岳,本次旅行最年輕的成員,我和小岳是在這次旅行前初識,不過看得出來,她是個酷愛旅游的可愛女孩(還單著身到處闖蕩的“驢友”可要抓緊了)。

最後自然是我自己了,雖未近而立,自覺還有些孩童心性,不過用大蔣的話來說:心態已老。

旅途漫漫,長達二十小時的車程使得我們不得不為此多做准備。除了各式各樣的零嘴及必備的方便面,還有專用解乏的撲克、隨身聽和便攜式游戲機。盡管如此,在車廂中的大部分時間仍然顯得頗為無聊。

我不好撲克此道,更是百無聊賴,在蹂躪了隨身聽幾十遍後,翻看起行前打印的厚厚一摞各式由“驢友”撰寫的青島旅行指南來。

四日

早上六時許,火車進入了青島地界,在繼續向前拉行了兩個多小時後,我們終於踏上了青島市的土地。

下了火車,第一件事自然是直奔早已在上海預定好的旅店,那裡距車站不遠,就在青島著名的八大關路之一的武勝關路上,我們下榻之處在一棟別墅型建築的二樓,進去看時,房間還算干淨通暢,四周環境也不錯,而房內設置卻頗有些古怪了,單人間雙人間各一,中間一條過道直角相連,雙人間則有些讓人哭笑不得,連門都沒有。

最後和店方協商的結果是,在單人間內再添置一個床鋪,有門的這間自然給兩位女士,我和阿孝住雙人間。當然,價格自然也略微下調了一些。

安排好行李,整理下著裝,小岳還洗了個澡,阿孝已經急不可耐地鼓噪著要去“腐敗”了。於是一行四人出店打車,直奔指南上所說的腐敗一條街-雲宵路而去。

青島市小人稀車少,所以車速普遍較快,即便如此,我們還是目睹了一輛跑車從我們的坐車右側飛也似地進入,自左側超出,揚長而去......

原本打算去“驢友”眾口一辭推薦的“手拉手平價海鮮城”,到了雲宵路一問才知道,此店早在一年前就關張了,無奈之下,去了另一家“海島漁村”。

進門後發覺食客不多,我們挑了個靠窗的座位。海鮮這東西,從來是它認識我,我不認識它。於是阿孝他們三人興衝衝去點菜,我則坐定了位子,一邊品茶兼顧著看物什。

這頓飯使我第一次感受到山東人的熱情,就在阿孝他們點菜未歸這當口,我的茶杯前後被灌滿了三次,站在一邊的服務員甚至在你喝茶時直盯盯地注視著杯口,在至少還剩一半茶水的情況下,就會端起茶壺微笑著向你走來,隨著一聲:“對不起!”,茶杯又滿了......

不消一刻,各類海鮮已經擺滿了餐桌,除了各種傳統貝類,還有海膽、鮑魚等鮮見貨,像我這等“貧民”更是從所未見,然而一吃之後不免感嘆:不過如此爾。

北方人的脾性,大盤粗工,海鮮也是如此,份量倒是十足,做法卻一般,幸而抵不住材料自身的美味,我們仍吃得酣暢淋漓,菜雖不少,停箸時倒也十去八九。

吃完海鮮,我們並未立刻離去,而是就著桌子鋪開地圖研究起下午的行程來,這裡不得不再次贊揚一下當地的服務員,不但沒有令人生厭的“衛生眼”,還熱情地替我們收拾干淨餐桌,甚至幫我們打聽到了“手拉手”的確切位置。

討論的結果是直奔海濱,然後沿著海灘向西順序游覽海軍博物館、棧橋、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

此行仍是叫車前往,其實之後我們在青島市內的游覽活動都以出租代步,每次8~10元的費用,使得公車的慢、隨意性低等缺陷暴露無疑。毫無疑問,對於4人以內的小團體在市區內活動,出租車是最好的選擇。

下車後便是青島第一海水浴場,深處大城市中的我們立刻被這滿眼的藍誘惑了,時間還早,沙灘上游客眾多,留影攝像自不多說,大蔣和小岳還脫去鞋襪著實與海水親近了一回,我和阿孝還保存著男性的嚴肅形像,只是望著無際的大海徒發感慨,海風卷起清新的空氣隨呼吸充溢進全身,頭腦似乎也清靈了許多,這可是只有大海能帶來的珍貴禮物啊。

沿著海濱緩步前行,不一刻便到了海軍博物館,還算一個准軍事迷的我興奮起來,然而其他三人的興致似乎不高,幸而博物館提供的可自由擺弄的幾個高射炮座和老式的前蘇聯T-34坦克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新奇,四人接連登上炮座留影,阿孝似乎意氣風發,手搖方向舵大呼:“收復台灣!”我們三人已笑作一團。

緊接著的潛艇參觀活動也頗不一般,停泊在港口待覽的是我國建國後第一艘033型常規動力潛艇,艇內空間狹小,生存環境惡劣,看著幾乎緊貼著艇壁的軍床,我們不免感嘆於新中國海軍戰士的偉大。而令人奇怪的是,雖然該艇設施早已沉舊不堪,管理人員仍不允許游客帶攝影器材入內,不知何故。

出了海軍博物館,仍是沿著海濱前行,在一個小圓形廣場上稍作休息後,便向位於江蘇路上的基督教堂出發了。

受廉價地圖所累,尋找基督教堂小費了番周折,虧得大蔣眼尖,率先發現了教堂那獨有的尖頂,而購買地圖的阿孝免不了被“指點”一番。

基督教堂是一個典型的德國古堡式建築,牆體以暖色調為主,造型圓滑,倒有些卡通的感覺。大蔣則對頂樓的德國大鐘贊賞有嘉,每見發條帶動沉重滑動一格便要感嘆良久。離去時正巧敲響下午四時半的鐘鼓,大蔣又不免唏噓一番。

出了教堂,沿著大路回行,聞名已久的棧橋便在不遠處,所謂棧橋,是一條長長的石壩,出岸邊而筆直插入大海,約摸十人寬的大道兩邊零星散著一些販賣貝殼的小販,終點的回瀾閣有些出處,所謂“長虹遠引”、“飛閣回瀾”即出於此。延閣繞行,遠處,小青島上白色的燈塔亭亭玉立。東側和北側,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各式建築參差錯落的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在西側可以看見一幢巨大的白色半圓型建築,頗有些神似悉尼歌劇院,回上海後查了資料才知道叫“海上皇宮”,是一家五星級酒店。

眼看天色漸晚,腹中半空,恐怕計劃中的那座天主教堂此時便是正立於當前也無心流連了,大家心照不宣,於是打的上車,直奔飯館而去。

車行不遠終於來到了小岳心儀許久的“手拉手平價海鮮城”,照例是我看包,其余三人點菜,主菜未上,啤酒先至,雖然8元/匝(1升)的價格比之“海島漁村”12元/匝(0.5升)的價格要便宜許多,但口感也確實不如後者,酒色顯得有些混濁,喝在口中也不夠清爽。

值得一提的是指南中眾口推薦的煎餃,遂問價格,點了4兩最便宜的三鮮餡餃子,這餃皮兒薄餡多,的是好吃,卻不知青島所謂“三鮮”與南方截然不同,是豬肉、韭菜加香菇,這可苦了不好韭菜的大蔣,我和小岳也好不到哪兒去,胃裡早被各種海鮮塞滿的我們,看著那碩大可比香蕉的餃子,怎麼也提不起“品”的雅興來。一旁阿孝可逮到了機會,以“節約糧食”為借口,鼓動覺悟水平較高的大蔣必須吃完。諸人自不敢怠慢,好歹將這堆起的“小山”請進了五髒廟。

青島晝夜溫差較大,出了飯館,涼風忽襲,身體禁不住一陣顫動,沿街走了一段消食後,便徑自打道回府。

五日

早上六時,我們陸續洗漱完畢,踏上此次旅程的重點參觀項目-嶗山之路,不得不承認,早在氣像預報中得知的小雨天氣或多或少影響了我們的士氣,公車上,大蔣和阿孝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小岳則干脆伏在座椅上睡著了。公車行駛約一小時後到達山腳處,管理員上車來檢票,之後車繼續往山上行,沿山道行駛不久後,車終於停在半山腰的太清宮索道站,下了車,雨勢竟然漸密,我的心情不免又壓抑了些。一旁的小店販賣雨衣,一番討價之後,以三元一件成交,穿上雨衣,騰出了舉傘的手,總算自由暢快了些,於是沿著山間小路拾級而下,向山下的太清宮而去。

說說笑笑地走出半程,忽被路邊小吃攤主的吆喝喊住了腳步,一想從早上出門到現在,只胡亂吃了些零嘴,實在算不得早餐,於是落座,點了些燒烤外加涼粉,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那攤主是個中年男子,為人熱情,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從身後摸出一張太清宮的門票來,說是有辦法帶我們從後門進入太清宮,還可以給我們全程講解,我們問了門票的價錢,一算不錯,於是又是一番討價之後,以三十元成交。

後門的小路已被踩出明顯的痕跡,顯見那攤主做這無本買賣也非一兩天了,路還算好走,不消一刻,我們便進了太清宮。

太清宮,又稱下清宮,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道場於此。我們一行由攤主帶著從大門游起,遍歷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三院。這三皇殿還出了段趣事,攤主介紹這左右兩殿貢奉之神竟主兒女之事,左側西王母殿主男求女,我在眾人攛掇之下,投了五元錢,點上三柱香,跪下三扣首,在“如花似玉美嬌娘”的虛無保證之下,老老實實地俗了一把。

嶗山道士穿牆之處也是必游之地,到那看時,不過白白一堵牆,無甚特別之處,於是撫摸留影,遂拂袖而去。

出了太清,眼前一片石攤,照例是留影紀念,接著便包車往仰口而去。

沿山路前行,此時雨勢漸收,空氣格外清新起來,右側是一望無際的黃海,左側的嶗山處於雲霧環繞之中,人在其間,如處仙鏡一般。車漸行漸遠,右側依灘而建的數百幢紅色民房映入眼簾,司機介紹說,那是當地的漁村,以捕魚養殖為生,我見那些由土石圍成的一方方各類海珍的養殖場,仿佛裡面躍動著的是無數的人民幣……

到了仰口索道站,我們約好司機在站口等,待我們游玩之後在此集合。仰口索道分上中下三段,每段都有若干個景點,我們決定乘索道由最上段向下玩去。

上了索道,其實就是一個半空的雙人椅,大蔣阿孝在前,我和小岳壓後,小岳頻頻後望,遠處清晰可見的碧海金沙積曲,如上弦月,實在美不勝收,小岳舉機欲照,我卻不以為然,下山後直面大海,有的是拍照的機會,小岳一想不錯,也就作罷,誰知數小時後當我們借索道而下時,濃霧早已深入山裡,遠處何物,早已不可見了。

上段諸多景點之中,應以覓天洞為首,然雖則名號大氣,實乃山間小洞,只是曲折蜿蜒,盡在巨石之中,內裡不受日光所擾,暗無天日,若無發光之物,實難穿越。

大蔣雖為女性,但身強體壯,與這小洞頗有些格格不入,相比之下,小岳要纖細得多了,看著她靈活地穿梭在洞徑之間,不免有些羨慕起來。

中段的玩點少了許多,僅有獅子峰、猶龍洞、太平宮三處,且景色平平,不足留戀,倒是守著猶龍洞的老人有點意思,留著細細一束辮子,除了免費供應由嶗山水泡制的綠茶,等後幾撥游客都坐定後,還熱情地講解了一段道德經,可惜濃重的山東口音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欣賞,聽了半天也聽不出個所以然來,只知道和“無為而治”之類有些關系。不過聽完後,在坐的游客還是抱以熱烈的掌聲。

除了大蔣怕傳染疾病只呡了一小口外,我們三人都喝了兩碗茶,在老人准備第二段講解前,我們收到了司機的手機,催促我們下山,由不得,只好起身告辭而去。

包車回到太清宮索道站,然後坐公車回市區,之後的目的地是石老人浴場。

一路無話,雨勢已止,然而天空頗見昏暗。石老人浴場確是“殺人”的地方,細沙信步,海風隨意肆虐著頭發,海浪陣陣湧向沙灘,摩挲著你的耳朵,浪漫之情尤生,“如果在這裡和心愛的人挽手漫步,表達愛慕之意,石女應該也動心了罷。”我胡思亂想著。

石老人浴場處青島市東部,離市區尚有距離,我們坐上公車向市區行去,小岳坐了靠窗的坐位,數著不斷向後逝去的各式豪宅指指點點,掩不住對海景別墅的向往之情。

連日的海鮮大餐稍有些不適應,我們決定今晚的主題是燒烤,於是去了指南中所提的“美達爾燒烤”,誰知一試之後頗有些失望,先是服務員不甚熱心,點菜要輾轉多人通知,由專人負責每桌的菜單記錄,也不提供收款服務,得自己跑去樓下的收銀台付款,甚而啤酒也得自己帶上來。更令人可氣又可笑的是,當我們提出要四個小碗時,服務員沒頭沒腦地來一句:“你們要碗干嘛?”

“美達爾”的肉類燒烤還算湊和,雞翅尤其不錯,但魚類反而差了好多,鹹得可以。整整消耗了我一整瓶礦泉水,還是只咽下了十之二三,無奈,生命要緊,只得起身告別。

出了店來,發覺我們所處的是一條商業街,於是隨意逛了逛,買些土產,之後便回到旅館。

六日

這是我們在青島的最後一天了,回程的車票是早就買好的,但我看得出小岳很留戀這裡的海灘,一起時總時不時提起坐航班回上海的事,這樣便可以在青島多待一天,大蔣則隨大流,於是,在8點出門前我便最後一次和阿孝確認是否去訂機票,卻被他一口否決了,理由是飛行會給他帶來恐懼感,我苦笑著只好放棄努力。

首先去了青島的小市場品嘗一下當地的早點,其實都是些上海能吃到的東西,油條、豆腐腦,味道也無大不同,我和大蔣還要了個豬肉白菜餡的大餅,至於指南中所謂油條論斤賣,豆腐腦中放大蒜諸等現像則見所未見,想是早已改了習慣。

早餐食畢,我們打算去蔣公當年所住的公館-花石樓去看看,來到海邊,卻有意外的發現,一片天然而成的石礁躍然眼前,風高氣爽,心境格外豁然,我們沿木棧道而下,興奮地在石礁上蹦來蹦去,向海邊靠近,這裡游客很少,稀稀落落地圍在幾個由石礁圍成的水窪中找些什麼,上前一問,原來是在捉一種小魚,我們嘗試了一下,自然一無所獲。

來到海邊,各人分別在礁石之間留影,戲水良久,終依依不舍離去。

到花石樓時,樓前的花園正有一對新人在拍婚紗照,小岳表現出驚人的好奇心,在欄杆外呆呆看著,對我們的呼叫置若罔聞,一副無限憧憬的樣子。

買了門票進入花石樓後,小岳更是樂此不疲地跟著新人走來走去,我越發懷疑她是不是急著想嫁出去。

進了主樓,到處走走看看,不時來一句:“娘西皮”,真是不勝其爽。當然也有遺憾之處,三樓的幾個房間被辟成了販賣各種紀念品的小商鋪,嚴重破壞了建築古風悠遠的意境,而且價格奇貴,我們不免有些不快,於是繼續往樓上走去。

最上端的觀海台約十尺見圓,容不下多少人,且海風尤其強烈,但妙在視野極佳,憑牆遠眺,海濱美景盡收眼底,心中不免豪氣萬千。由於游客絡繹登頂,我們匆匆留影數張後,便離開此處。

出了花石樓,一邊討論著老蔣會過日子(注意,此處老蔣是指蔣介石,非我們的政委大蔣),一邊向著小岳重點推薦的公主樓走去。

看來今天是結婚的好日子,沿著八大關路看見不少喜車停在路邊,一對對新人在樹影湖畔擺出各種造型被攝影師瞄來瞄去,不亦樂乎。

不久來到居庸關路,到了公主樓一看,是一棟純綠色的丹麥式建築(青島市西部遍布保存完好的歐式建築),這座綠色小樓由一座尖塔與不規則斜頂屋組成,南部有方型平台。看介紹說這棟樓由三十年代丹麥駐青島總領事設計建造,准備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時居住,實際上丹麥公主並沒有來過,但“公主樓”的名字卻傳開了。

鐵門口豎著禁止牌,我們無法入內,只得在門外隨意看看,眼見日過三竿,眾人向旅館渡去。

回到旅店時已近正午,一看時間無幾,大家迅速收拾好行裝,准備向火車站出發了。當然,走之前,我們請服務員給我們在曾經住過的建築前集體合影。

原先中午在青島最後一頓飯打算嘗一下當地的名小吃-排骨砂鍋飯,我和小岳大蔣均無異意,惟獨阿孝頗不以為然,何況指南所謂“萬和春”店也無處可覓,正掃興間,卻不料在火車站附近繞過一棟建築後,“萬和春”三字招牌赫然出現在街對面,大蔣小岳不由歡呼起來,大嘆造化弄人。

進了店門,還是小岳眼尖,緊著前面的食客離去霸了間靠窗的雅座,大蔣和阿孝去點菜。輕易相信了指南裡排骨數量很多的結果是,我們只叫了一盆排骨砂鍋,海鮮鍋倒叫了三盆,結果上來一看,排骨多是不假,倒也不至於吃不完,何況骨頭占了很大一部分鍋面,滿算二人份。結果意尤未盡,也算是些許遺憾罷。

後情

下午二時不到上了火車,踏上回程之旅,等待我們的將是又一個難熬的二十小時。

過了幾站後,眼見上車的客流不減反增,過道已被塞得滿滿的,連洗手間也站滿了人,阿孝頗有些後悔起當初的決定來。

凌晨四五點,我惺忪地微睜雙眼,車窗外旭日初升,映得天際的雲一片紛紅,和著地上畦畦田野,別有一番風致。我明白離青島已遠,但心情依舊停留在那細沙浪尖之上,久久不能回來。

我回憶著那美麗的城市,那美麗的人。心中默念:青島,我們還會再見。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