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發 *今年“五一”單位裡放假9天,這麼好的機會怎能錯過?和老公商量後決定去他的祖籍溫州永嘉走走。 *^o^*
由於是節假日,而且決定得晚了點,我們只買到了臨時加的5175次慢車硬臥(159元上鋪),晚上21:06發車,次日上午9:50到達溫州。這裡得說個小插曲,雖然說出來有點丟人,但為防止類似“悲慘”事件的再次發生,還得在此贅述以提醒那些不經常出門或是不經常坐火車的朋友。火車票是老公讓人代買的,上面寫著“上海—>溫州”,但票的右上角還有行小字:“上海西”,於是我們以為要在上海西站上車。由於去西站不太方便,我們在上海火車站換車去西站,當我們汗流浹背地趕到西站(當天氣溫29度),入口的管理人員(-_-! 不知道怎麼稱呼)一看我們的票就叫道:“呀!不是這裡的,是上海火車站,快趕去!” @_@ 我們那叫一個暈啊!原來那行小字後面隔了個空格還寫了個帶圈的“售”字,表示該票是上海西站賣出的,區分上海各個火車站的方法是:例如,我們的票寫著“上海—>溫州”,就是表示上海火車站;如果是西站發車會寫成“上海西—>溫州”。以次類推,南站的應該寫成“上海南”…… 見笑了!幸好我們去得早,於是連忙又打車回上海火車站,在8點半左右抵達。呼~~~~~ 以為旅游要泡湯了,虛驚虛驚!
* 在路上 *
嘻嘻,這是我第一次坐臥鋪,感覺挺新鮮!但新鮮感很快就被失望和別扭替代了-_-! ,每個人的鋪位都好小,看起來長度根本不夠睡,而且上鋪的垂直空間最小,像我這樣身材矮小的都無法坐直。雖然早做好心理准備(火車上會比較髒),但這枕套也實在恐怖了點,上面一大攤不知道什麼東西,老公就和我換了個。總之,大家草草收拾後和衣睡下,就盼一覺醒來就能到目的地。
原本在車上睡覺是我的拿手本事(39度的大熱天不坐空調車照樣能睡著),但在這裡似乎無法發揮。一會兒禮儀性的廣播提示,一會兒招呼大家吃夜宵,好不容易安靜點了,竟然冒出個賣襪子的,我當時真想找個什麼扔他!幸好沒幾分鐘就熄燈了,大家也鬧騰夠了,就聽到火車規律的“喀啾”聲……
每次火車到站或啟動時,我似乎都會醒一下,人們上車下車的聲音…… 一切都會鑽進我的耳朵。就這麼睡睡醒醒到了早上,5點多趁許多人還熟睡著,我們先去刷牙、洗臉。坐在窗邊的座位上,邊吃早點邊看風景,不知何時火車的頭和尾竟已經掉轉了方向。稍事休息,人們陸續起床,過道很狹窄,我們只得再爬到上鋪,說說話、研究未來幾天游玩的路線。醒著的時間比較難熬,躺多了腰酸、坐不直脖子疼,迷糊中又睡著了,再醒來已經8點多了。由於我們是臨時列車,經常需要停在旁邊的鐵軌上,給正常的車次讓路,因此更讓我們覺得路程的漫長。
10點左右下了火車,外面艷陽高照,未及舒展筋骨,我們趕去公交車站,根據我們搜集的資料指示,我們坐上了27路空調車(2元/人)。車子開了幾站,一直沒報站,我記得有哪位寫到過某輛車是不報站的,我們以為這麼巧的事又給我們趕上了,慌得每到一個站就猛瞅站牌,還好又是虛驚,幾站後開始報站了,先用溫州話、再用普通話,呵呵!很快就到了安瀾亭碼頭,我們在到歐北的窗口買了票(藍色的,1元/人),這好像也是我第一次擺渡 *^o^*。歐江和黃浦江的確有點相像,差不多寬,江水也是黃黃的。5分鐘不到吧,我們就到了歐北鎮,一出碼頭就是中巴汽車站,左手邊都是到永嘉縣內各個鎮的,右手邊是到其他縣的。我們忽然看到有永嘉到上海的快客,由於去岩頭的站上沒有車,我們便先去那裡打探一下。到上海的有奔馳和五十鈴的快客,票價160元/人臥鋪(節假日的票價都上浮了 T_T ),7個多小時就可以到,權衡一下和火車票價差不多,而且時間還短點,於是我們當即買了2張4天後回去的票。(其實我們出火車站後都忘了要去買回去的車票,這下倒又歪打正著!*^o^*)
11點多,去岩頭鎮的車站上有不少人,而車卻是全無蹤影。等了半天好不容易來了一輛,人們蜂擁而上,瞬間就坐滿了,我們只得耐心等待。時至正午,在薄薄車棚的遮擋下,陽光絲毫不減威力,在來過兩輛車後已經很久沒車來了,背包等也覺得越來越重,在這種情況下實在是對耐心的一大考驗。老公買了水來,我們就著面包、雞翅就算解決了午飯。本來想要包車去,駕駛員說要180元,因為岩頭離這兒有40多公裡,開過去要一個小時左右,於是我們放棄了這個打算,耐著性子等待。向車站的人打聽,原來路上堵車了(還好沒包車,不然得郁悶死 ;P )。直到2點多,才一下子來了幾輛車,估計路上就一段路堵,我們總算是上了車,到岩頭10.5元/人。
在公路上開不久就上了山路,一邊是山、一邊就是水(楠溪江),這就叫依山傍水吧! *^o^* 雖說是只能走兩輛車的山路,但司機卻開得挺快,看看外面的落差,不禁佩服一下司機的駕駛技術。開了2/3左右,就開始堵車了,原來就是獅子岩景點處比較擁堵,主要是山路窄,卻有不少車停在了路邊,占去了一根車道。有些性急的就下車走了,其實離岩頭還好遠呢!獅子岩附近有不少游人,有竹筏漂流的,自劃橡皮艇的,還有坐氣球的……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在岸邊拍婚紗照的!只是最近的強對流天氣難以預測,不一會兒下起大雨來了,稍稍澆熄了人們的游興和暑意。到獅子岩後不知怎的,售票員讓我們下車,換另一輛車繼續上路,而原車就掉頭回去了,感覺我們被“賣”了,而這在之後的幾天也時有發生,這不算壞事,老公甚至說覺得這樣被賣感覺不錯。 :)
* 食宿 *
下午4點左右,我們終於到了岩頭。出了汽車站,斜對面的街口就是我們預定了的“大光明旅館”,在來的路上老板娘還打了2個電話確認我們是否會去,以便保留房間,原本10點到的火車正常的話,12點就可以到了的。節假日裡房價當然也上漲了,老板娘先帶我們去看房間,一番討價還價後,最終以450元4晚的價錢成交,事實證明這個價還是挺合算的。 ;) 房間挺干淨,雖然比較簡單,但空調、電視、淋浴都有。老板、老板娘人都不錯(老板姓張,老板娘姓徐),特別是老板,有一次來了一批客人,大概是操作不當,淋浴器沒熱水,叫老板的聲音此起彼伏,老板還是樂呵呵的一點脾氣都沒有。如果有關於旅行的問題也可以問他們,他們是知無不言的。閑聊中得知老板他們的女兒就在隔2個門牌號的地方開了個飯店,我們都是隨緣的人,就決定稍後去她家看看。
店名叫“人人飯莊”,很樸實的名字,就和這裡的民風一樣,店面挺干淨。在之後的幾天,我們的晚飯都是在這裡解決的,我們吃的大多是當地的特產,有:炒粉干、湯粉餃、蘆筍炒肉絲、清炒**菜(當地的特產,名字忘了 :P )、芋艿排骨湯、紅燒溪魚(2種)、筍尖炒肉絲、梅干菜燒肉、草菇炒時蔬、老豆腐炒時蔬、紅燒田魚、清炒蒲瓜(大概是這麼叫的)、炒螺螄、炒溪螺(內髒是翠綠的哦)。有的菜因為覺得好吃,吃了二三次 *^o^*。這裡的特點是沒有菜單,看菜點菜,平均下來每個菜10元多點,老板娘還送過我們2盤荸薺,很好吃!待了幾天也和他們熟識了,菜都是老板燒的,姓周,手藝不錯,人也很好,還告訴我們那裡好玩。在我們得知他們家竟然有6個孩子後,老公私下說笑他們的飯店應該叫“眾眾飯莊” :) 。我們還在他們那兒吃過2次素面當早飯,面是細細扁扁的,我挺喜歡吃的。
* 初訪麗水*
梳洗、整理之後,看時間還早,我們准備出去走走,於是決定去離這裡最近的麗水古街看看。時晴時雨的,旅店老板拿了把傘讓我們帶著,在他的指點下,我們沿著門口的路一直朝前走,到底左手邊即是。售票的還在,我們就從旁邊的路走進去。路都是用微圓的石頭鋪的,房子也都是石木結構的。我們對建築、民俗什麼的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們就用感覺去體會這古老的村子。人們似乎保持了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由於在下雨(幸虧老板給了我們傘),不少人都在門前的溝渠裡洗衣物。我們就那麼在村裡亂晃,看到古廟、古井、古戲台、古宅,一切都是那麼老老舊舊的,卻很有味道,我還在老公的堅持下,在戲台上擺了個做戲的POSE(估計不說明是沒人看得出的,還只當手腳抽筋呢,哈哈 :P )。最後,我們來到了麗水街的標志建築:長廊。天色微昧,廊上的一排紅燈籠都上燈了,我們並不急著走,在廊頭買了個麥餅,到廊上坐在“美人靠”上(有三種說法:美人靠、沒人靠、每人靠)細細品味。
* 夜探芙蓉 *
酒足飯飽後,也許是想彌補白天浪費在路上的時間,老公建議去芙蓉古村逛逛,也順便消化一下,呵呵。雨還下著,我們揣著手電,不緊不慢地在街上走著,有過路的把我們當當地人問路。靠著來往車輛的燈光和手電,我們就這麼在黑暗中摸到了古村。雖說是古村,卻非常講究房屋的規劃、布局,像這芙蓉村,就是按“七星八鬥”所建。在村口牌坊前的地上,還用磚石拼了個八卦圖。我們沿著村裡的主干道走,看了芙蓉書院等地方,由於天雨路難走,我們隨便逛了下就招呼了輛人力三輪回旅館了。
* 小港漂流 *
昨日晚飯時旅館老板娘詢問我們第二天的行程,知道我們想去漂流後說可以幫我們找2個同伴,漂流大多在渡頭和小港開始,從渡頭漂到獅子岩需要約2小時,從小港漂只需約1小時,但小港的價錢卻比渡頭要便宜一半左右,思忖後覺得在小港漂也夠了,於是讓老板娘替我們安排。
第二天早上7點半我們就收拾停當了,同伴原來是一對青年情侶,老板娘看他們穿旅游鞋便讓他們去換拖鞋,因為漂流是會打濕鞋子的。昨日下了半天的雨,江水漲了不少,正是漂流的好時間。在老板娘的帶領下,走了10分鐘左右就到了小港(走的是小路,如果沒有人帶領只怕自己是很難找到的)。竹伐一般可坐4-5人,我們4個160元,梢公已是頭發花白。晨曦薄霧,綠水青山,江面上就我們一葉扁舟,灘塗上的樹都彎著腰朝下游的方向長,想來是雨水豐沛時讓水壓的。四周清青靜淨的,我們把腳放在筏邊任水涼涼的衝著,和同伴閑聊幾句,姑娘是溫州人,他們就住一晚,房價已是140元了。老公還主動給他們拍照、問他們要mail地址,以便回去後可以把他們的照片發給他們,還真細心啊! :) 一會兒天上飄起了太陽雨,他們分了件一次性雨衣給我們。漸漸筏子多起來,獅子岩也快到了。這時雨也住了,我們讓梢公將筏子靠在了左手邊的灘塗上,上面有幾個游樂項目(其實這是個錯誤的決定 -_-! )。
許是沒玩夠,看到有橡皮艇可以租,老公提議再租個艇自己劃,60多元一小時(2人艇)。躲過一陣雨後,我們坐上了小艇,漂下去還是很輕松的,只需調整一下方向。本想等我們的同伴一起的,但他們老在那兒打轉,而我們卻被水流帶下去了。江的右半邊有一排小石墩,是不能過去的,我們就順著左邊劃,有個小落差,坐在艇中更能感受到波浪的起伏,也有不走運的,皮艇擱在了江中突起的石堆上,呵呵。 :P 正劃得起勁時,又是一陣大雨,盡管找了島邊的樹遮擋一下,仍是淋了個落湯雞。 T_T 原本還想劃遠點,但被工作人員制止,因為再下去比較危險。往回(上游)劃可就費事了,雖然我也算有點力氣,但和老公是無法比的,所以總得調節艇的方向,事倍功半呀。一會兒看到了我們的同伴,小伙干脆站在水裡拖著艇走著,就像纖夫一樣,看他雖然渾身濕透,卻拉得挺高興。 :)老公建議把二個艇綁在一起,由他們兩個男的劃,這主意果然不錯,艇前進的速度明顯快很多呀!*^o^* 看時間還多,我們又順流漂了一次。雨不時下著,身上早沒干的地方了,雨水使得江水更多、流得更快,我們只能靠到岸邊,四個人抬著艇往上游走。在接近租艇的地方,我們又劃了一段,快10點時我們按時還了艇。這下怎麼去對面的岸上可成了問題了,其實若只是劃皮艇,完全可以在右手邊的獅子岩處下船再租艇,這樣還了艇就在岸邊。我們沿著灘塗邊走,看哪個竹伐可以帶我們過去,幸好一會兒就看到一個只坐了2個人的筏子,捎我們4個人10元,這筏子還有把遮陽傘(原來是另租的),剛上去又是一陣大雨。也是對青年情侶,就在這附近漂了漂竟然要100元,不劃算 :P 。
* 大若岩 *
雨還下著,我們的同伴要回去了,於是作別。盡管衣服濕透,但我們依然游興不減,於是按計劃去大若岩。就在路邊搭隨便什麼車(大都到歐北的),到坦下再換去碧蓮的車就到了。車在一個叉路口將我們放下,此時雨已住了。路邊有一塊很大的景點指示牌,附近有許多等候的人力三輪,由於到景點還有相當一段路,我們就上了輛三輪。在換車時花一元在路邊買了段青皮的甘蔗,很甜!想起還沒吃午飯,看到路邊小店有賣麥餅的,又買了一個。每到上坡時,老公會很主動地跳下車,體貼的人。*^o^*
我們先去的是十二峰,門票10元/人。騎三輪的老伯說走到第二個涼亭就可以調頭下山了,他會在門口等我們。第一個涼亭就近在眼前,上個小山坡就是了。四周青山環繞,想必就是十二峰了。上到涼亭,竟然還有個瀑布,一樣的清冽。在涼亭小歇後,繼續沿著山路走。游人不多,走著走著看到一些農舍,許多家的孩子都坐在門口干活,拆著小鐵皮和釘子,估計是別人包給他們的活,小小年紀就體會了生活的艱辛。始終沒瞧見那傳說中的第二個涼亭,但路就那麼一條,而且有人從前面下來,於是繼續走。走走看看,猜測哪座峰叫什麼,上山的階梯就是用一塊塊未經琢磨的石頭堆的,有許多並不平整,沒有扶手,還得小心“地雷”(就是動物的排泄物啦),這倒給爬山增添了點樂趣。 :) 衣服也差不多都捂干了,我們總算到了涼亭。看著掩映在山谷、溪流裡的農舍,倒覺得他們的生活也是種幸福。下山一點都不比上山輕松,因為那石階實在不太好走。路上還和羊羊合影了,這些羊都比較野,看見生人靠近,就會扭脖子、踢腿的。老伯已在山腳候著,我們去下一處:九漈石門台。
轉去石門台也有好些路(也有電瓶車可坐,據說5元/人),山坡上開懇出的層層田地煞是好看,還和老公研究地裡種的是什麼,真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啊! :P 石門台門票20元/人,憑門票可免費喝茶、劃船。九漈,顧名思義就是有九條瀑布,形態迥異。由於這二天都下了雨,水量豐沛不少。一漈的瀑布也挺大,有劃橡皮艇的想往瀑布下衝,但水的力量可不小哦!沿山路而上就是一漈接著一漈,後面的就不一一細述了,總之,山清水秀,怡情養性,一路爬山雖然辛苦卻很值得。 :) 只是切記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下山時看到涼亭邊有賣青草豆腐的,就要了一碗,1.5元。涼涼的、有淡淡的清香,消解了不少暑意,據說還可以清熱去火哦!回到一漈池邊,上面用石墩排了條道,每次只夠一人行走,剛才人多就沒走,老公要我和他並列走,看得旁人驚奇連連。 :P 還是坐老伯的車回去搭車,路上還下車去陶公洞看了看(10元/人),若不是篤信神佛的,建議就不用去了,就一個香火較旺的大洞,沒多大意思,後悔 -_-! 。剛到路口就看見有回去的車,老伯要價35元,著急搭車而且考慮來來去去路也挺遠,付了車錢就上車了。勞累、愉快的一天到這裡就算告一段落了。 :)
* 石桅岩 *
昨晚老公遭受了蚊子們的攻擊,被咬了三個大包,但他也成功報仇,手刃仇敵,那倆蚊子吃得肚皮滾圓,飛都飛不動哦。平時我總很招蚊子(來的第一晚就被咬了,而且蚊子包數日不消),有老公在我倒安全很多啊。老公雖然抱怨咋咬的都是他,卻慶幸沒有咬我。 :)盡管睡得不算太好,我們還是起了個大早,早飯後,走不用一分鐘就到了車站,搭直接去石桅岩的車,10元/人。在鶴盛,我們被賣到了一輛七人小面包上,司機路很熟,開得飛快,轉眼就到了。正遇上一隊旅游團,於是便跟著到了小三峽處的入口,門票35元/人。
據說石桅岩原本叫“石梔岩”,不知是音的以訛傳訛還是字的以訛傳訛,就成了現在的名字了。進去後路分二條,一條是山路棧道;一條是水路渡船。由於旅游團人多,船就一條,於是我們先去棧道看看。棧道其實是用羅紋鋼條和一寸多寬的小鋼片依山而建的,並不太牢固,因此棧道的入口有警示牌:老幼須攙扶,嚴禁蹦跳打鬧等。想想那些工人在如此險峻的山上搭建棧道、修建山路實在不易,若沒有他們,我們如何能欣賞到如此美景,不禁對他們的勞動崇敬萬分!看又有船過來了,我們回頭下去坐渡船。在山中和在溪上,雖然看的景色一致,但由於角度不同,給人的感受是迥異的。船家搖著櫓、悠然在二座大山石間穿行,難怪此處被稱做“小三峽”。
下了船後,就是大片的石灘,若是汛期的話,怕是走不得人的。四周奇峰巨石疊出,只是石灘走著有些硌腳。不一會兒來到一片草地,我們先找地方方便一下,去廁所還得穿過一條小溪。回來時我們不按原路又瞎走,忽然看到溪上橫了2根鐵條。每根鐵條一寸來寬,間隔2、3釐米,加起來總共約10釐米寬,每隔一段再橫向用鐵條固定一下,兩邊並無扶手等,只在離鐵條上方約1.6米處有根鐵索以供拉手。走近了,看到旁邊有塊牌子寫著:消防緊急專用,游客嚴禁攀爬。但看四下無人,我們眼神一交換,蠢蠢欲動的老公立即爬將上去,我也馬上跟上,這就像小時候在公園玩的“勇敢者道路”,哈哈,這樣其實不太好啦。由於鐵索離鐵條的距離限制,老公只能側轉身,屈臂在胸口處握著鐵索走,鐵條晃得厲害,於是老公讓我等他過去了再走,這樣即使我一不小心掉下溪水,老公也可以立馬下水救我(我不會游泳的說 :P )。我因為身材不高,可以正著身子,雙手握著頭頂上方的鐵索,這樣我走起來倒是非常穩當的,沒費多大勁,我也順當地走到了對岸,我們為這小小的冒險竊喜不已。*^o^* 時至中午,接下來還要擺渡去仙人洞,有好幾隊旅游團在等船,於是我們先解決午飯問題。渡口附近就有不少小攤,他們不管對同鄉還是外人,開價都是一樣的,這也是我說他們民風尚算淳樸的原因之一。我們買了點橘子,花3元買了4個小紅薯,就胡亂充作午飯了。在我們吃餅干時,老公發現那賣紅薯的小女孩一直看著我們,於是叫她,她卻是不動,我只得走近去將餅干遞給她,她很快接了去,卻不謝,只是看看我們,真是很樸實啊。 :) 我們也看到了傳說中拍過戲的小白馬,馬主說每天早上都給它洗澡,的確打理得很干淨,拍照2元,小馬看上去有點睡眼朦朧的,於是沒去拍。等了老半天,總算擠上了一條船,其實已有點超重了,船家搖得慢且小心,還關照我們不要亂動。
仙人洞也是個天然的小洞,有人焚香祈福,和陶公洞類似,一般般。渡口處有賣黃瓜的,一尺來長2元一根,老公隨便說了句:“1.5元吧。”小姑娘很認真地回答道:“不賣的,運過來好遠的。”真可愛!她熟練地刨去瓜皮,最後留了近瓜蒂部分以便手拿,黃瓜脆脆嫩嫩很爽口。 :)
然後就是出去的山路了。走不多久,我們看到有處殘廢的石墩,本來可以通到對面小洲的,大概哪次發大水被衝壞了吧,就沒有人修葺,荒廢了。看看水並不深,我們玩興又起,就靠著石墩、橫在溪上的2根原木和溪裡的石頭,就那麼摸過了河,哈哈!*^o^* 這裡叫“菠蘿岩”,荒廢已有些時日了,原本的石路已被草蔓覆蓋一半。有條山路本可通到上面的鐵索橋,但爬了不久就發現石階完全被覆蓋、無法行走,而且上面有段棧道也壞了,鐵索橋也被封了。 :( 我們只得再摸回對岸,沿大路走。路上,我本想把一路產生的垃圾隨便找個垃圾箱丟了,卻被老公阻止,理由是:此處比較偏僻,恐無人收拾,讓我到出口處再扔。哎,慚愧了! :)
走過山頂獨木橋(也就2米來長吧),再走不遠就是出口了。根據飯店周老板的指點,我們准備下午去龍灣潭森林公園。只是現在怎麼出去成了點問題,我們在出口附近晃悠了下,有人上來問我們去哪裡想拼車,竟然也是上海人,於是一行7人包了輛車去鶴盛,5元/人。很多景點交通都不太方便,到鶴盛後我們再包車去龍灣潭,又是來時送我們去石桅岩的司機,到龍灣潭要11多公裡,20元/2人。這裡我可得費點筆墨說說這位司機了。去龍灣潭的山路還不錯,水泥的,一路上,司機始終掛在4檔(時速不低於60),哪怕是很多急彎時(和大明山的游覽車有得一拼 :P ),所以喜歡刺激的朋友花20元坐他這疾速飛車也會覺得很過癮,哈哈!11多公裡,10分鐘左右就到了。*^o^*
* 龍灣潭 *
龍灣潭森林公園,門票25元/人,司機說他幫我們買的話,可以20元/人,於是加車錢一共給了他60元,還留了他的手機號碼,以便讓他到時再送我們回去。
這兒果然游人很少,分外清幽,算來對了。因為來的人少,有些小路廢了,還有沒開發好的,整個公園好像是我們的。我們慢慢地走走、看看,很多樹上都掛了名牌,也正好長點知識。 :) 石階、棧道、古樹、奇石、青山、秀水,一路走來卻不乏味。最後到了龍灣潭,一掛瀑布自山石間傾瀉而下,飛沫順著山風灑在我們的臉上,外面有28度,到了這裡,卻只有23度。我們就那麼坐在大石頭上,看著風景、聽著水聲、享受著這天然負離子氧吧。坐了許久,山風吹得雞皮疙瘩起了一身,我們原路返回。路上還看到個小馬蜂窩,規整的六邊形,真有趣。出來時照樣來了次飛車,爽!到鶴盛後又找到人拼車,5元/人,還是那司機,看時間還早,我們決定在岩頭不到的蒼坡村轉悠一圈。
* 蒼坡古村 *
車在路邊將我們放下,順著小路走進去就是了。村子正門還弄得挺像回事,門票15元/人,我們還是從旁邊繞進去。照例還是胡走一氣,看到有幾個攝影的。有處老宅遭了祝融了,工人們在修梁鋪瓦。有家人家挺熱鬧,擺了一桌桌的酒菜,還放鞭炮什麼的,我們還以為有新娘子能瞧,在院裡傻站了會兒,結果人家那辦的是喜喪,幸好我們也不講究這些個。晃悠到了正門附近,見有老伯給人當導游介紹著呢,於是我們也湊過去聽聽。知道了古柏樹、夫妻樹、望兄亭的故事;了解了村子是按文房四寶布局的;認識了筆架山;參觀了婚俗館、歷史館等。村裡的喇叭播著廣播節目,音樂台的,竟然放了首《歐若拉》,讓我有了時空交錯的感覺。臨走時,還在一老嫗處花2元買了4串野草莓,小小紅紅的,很好吃。 :) 出來還是叫了輛三輪回岩頭,5元/人。
* 林坑 *
在之前搜集的資料裡,去林坑的很少,一是路遠;二是坐車不便。仍是一早,在汽車站對面的點心店裡吃了12個小包子、3大碗豆漿(總共5.5元,如果豆漿不要放糖,老板娘還會找一毛),我們坐上了去岩坦的車。(直接去林坑的車也有,好像5點多,由於前二天爬山累了,加上蚊子的騷擾,還有飯店老板讓我們嘗的58度的酒汗,沒能早起)
到岩坦已用了一個多小時,打聽後沒車去林坑,而那裡離這兒還有40多分鐘的車程,相持之後又只得包車,30元/2人,我們允許司機帶客。早聽說路不好走,沒想到如此難走。一路基本都是土路,只有在村子附近,偶爾有段水泥道。有條省道,但在修建中,加上前幾日下過雨,路上都是大大小小的坑,那叫一個顛呀!司機開車的表情也很認真,這麼差的路況基本還能保持40碼的時速。為了照顧同車的老人,我和老公坐後排,顛得五髒六腑都快錯了位了。奇怪的是坐中排的老太,也不見她拉扶手什麼的,卻穩如泰山,許是年輕時坐拖拉機練就出的本領。當快顛出胃下垂時,我們到了期盼已久的林坑。
小橋、流水、人家,是此處的一個店名,也是對林坑的第一印像。雖然地處偏僻,來的人卻不少,特別是攝影的。有一個還叫了個老農帶著牛、還有些孩子排個場景好讓他們拍,但感覺怪怪的,心裡不禁疑問:經你這麼一搗騰,還能真實反映出當地人的生活情景和那種質樸的感覺嗎?可別對我說那叫藝術嚇 -_-! 。林坑是個山林環抱的古村落,附近許多山被開墾成了田地,一層層的,很漂亮,還有許許多多的竹子。我們隨便沿著條石階就上山了,那條條石階本不是游道,而是供村民上山耕作的,所以也無所謂走哪裡。站得高高的,只見村落被群山環繞,溪水穿流而過,地理的偏僻,使得這裡更像是世外桃源。難得的是,雖然有造新屋的,但仍是按著之前的房屋樣式,很好地保持了村落建築風格的統一。看見村裡升起裊裊的炊煙,我們知道差不多該下山吃飯了。這是我們這次旅行吃的唯一一頓比較正式的午飯(其他時候不是在路上就是忙著游玩),這家店其實應該叫“客棧”,因為“打尖”、“住店”都可以,店名就是:小橋•流水•人家。我們要了:一瓶啤酒、清炒**菜(又是叫不出名字的特產)、清炒蕨菜(這回知道了 ;P)、筍尖炒肉絲、油汆花生米,一共43元(比人人的貴),味道還是可以的。正吃得香呢,看到有車來了(進出林坑的車很少),還好要半小時後才開,我們就不用趕,可以慢斟細酌的。吃完,11點半,正好開車,椅子還沒坐熱呢,我和老公就睡著了,也不知是這些天累的,還是酒精的作用,倒剛好躲過了那段顛簸路(若是醒著,還不把午飯都顛出來?)。一覺睡醒竟然才到岩坦,琢磨接著去哪裡,遠的是去不成的,考慮了半天,決定去水岩景區,於是在珍溪下車。
* 花坦古村 *
林坑到珍溪用了2個多小時等了會兒也不見有車,有種營運的小面包,見只有我們2個就說只能算包車。原本想去水岩景區的,但路太遠,時間也不夠,司機說包車來回要160元,只得作罷。於是我們就在花坦下車,9公裡多的路要了我們20元。花坦雖沒有蒼坡的盛名,其歷史價值卻不在蒼坡之下,但如吾等草莽之輩是不知其深意的,所以我們還是一味胡走。村子很安靜,狗狗也倒在路邊睡著了,一只母雞領著一群小雞仔在覓食,沒有游人的喧囂,這種靜謐才最適合古村。走著走著,又有熱鬧的聲音,原來是村裡的老人會在搞活動,其實也就是在個大院裡擺了電視、開了幾桌麻將。電視裡放的是溫州鼓詞的VCD,這倒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有許多空的竹椅,我們就隨便坐了。雖然這兒是老公的祖籍,但他既不會說,也聽不懂,現在正好學習一下(有字幕)。說的是《狸貓換太子》,一個人,又得打鼓又得說,演得很投入。看了二十來分鐘,我們起身繼續轉悠。另一個涼亭,也在放鼓詞。花坦四周是圍牆,我們還是從進來的地方出去。村外路邊的小店,放著《Lydia》,又讓我有了在蒼坡時的感覺。回去時搭到了車,省了不少錢。 :)
晚飯後,我們汲著拖鞋就去麗水街逛了。路上買了草莓、枇杷還有桑葚。之前,我在魯迅的小說裡知道有桑葚,卻不知道它長什麼樣,更不用說吃了。深紫色的一小串,形狀像縮小N倍的葡萄,果肉的結構更像楊梅,好吃!*^o^* 但很快我們發現它會染色,我們的手指、舌頭、牙齒、嘴唇,都成了紫色的,不過不用擔心,這是很天然的,過會兒就掉了。夜濃了,襯著2排紅燈籠分外艷麗(廊上一排,水面上一排)。
* 北坑龍潭 *
這是我們在楠溪江的最後一天了,遠的無法去,近的也不知去哪兒玩好,在飯店老板的提議下,我們准備去北坑走一遭。去北坑的車站離這裡也不遠,本來車子不到那麼遠的,因為還有幾個去龍潭的,於是我們在半路上又被“賣”了次。到北坑已10點多了,售票員說有12點半和3點半回去的車。
附近在修路,並沒有門,也就是說不用買票。 :) 同來的幾個大孩子早跑遠了,我們篤悠悠地慢慢走著。雖然北坑沒有怎麼開發,但正因為這點,游人少,讓我們完全擺脫了城市的喧囂,沉浸在這山林中。北坑的美就美在未經雕琢,淳樸自然,那瀑布就突然無遮無攔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在溪邊還看到兩棵糾結的樹,乍一看以為是一棵樹,細看才發現分兩個根,於是叫他們“情侶樹”,相依相偎,相守相伴。還有處龍宮,卻又是個廟,特別的是廟前廟後都緊挨著山,而左右有溪水穿過。走下階梯,原來別有洞天。再往深裡去,有二瀑相銜。我們又在石壁邊傻坐了會兒,想如果水大,只怕進不來,也就看不到這奇景了。一路上看見的游人才十來個。原本以為要玩到下午,沒料到這麼細看慢行的,一個多小時也看了個齊全。下山的時候發現二條有趣的蟲子,一條如果不動,就完全像是一小段枯枝,不得不佩服這天生的偽裝大師;另一條是黃黑條紋相間的,走動起來有點像蚯蚓,屈起身子再向前伸展,有點滑稽。 ;P
在路邊的小店等車時,有個當地人很熱情地給我們介紹哪裡好玩等。原來他是給另四個年輕人當導游的,難怪30多度的天,他竟然穿了套整齊的西裝!(怪不得一開始看他有點別扭,但沒瞧出來)無聊等待中,他眼尖,看到了對面崖邊長著野草莓,便借了把鐮刀。坎下了小草莓樹,他並不把它扛在肩上,怕弄壞了這身衣服,可愛的人!一會兒車來了,沒開出5分鐘,強對流天氣又來了,剛才的陽光燦爛,忽然成了狂風暴雨,我卻又沉沉睡去。
* 三訪麗水 *
回到岩頭時,雨已經小了許多。當我們合披著一件雨衣回到旅店時,老板、老板娘關切地問我們有沒有淋到暴雨。 :)時間還有很多,於是我們又去麗水街逛。今天的麗水游人較多。我們坐在美人靠上,吃著桑葚、野草莓,等著爐裡烤的麥餅。在長堤春曉處,我們還吃了二碗叫不上名字的凍凍,一個是薄荷味的;一個裡面有花生。聽得裡面傳出鑼鼓聲,我們吃完凍凍後一探究竟。竟是有人在戲台上作戲,據說是戲劇院的學生,演的是昆劇《白蛇傳•盜仙草》。戲演得還不錯,我們看到學生們在台下換妝,一幕下來已經個個大汗淋漓。由於我們把傘落在了長堤春曉,都快走到旅館門口了,又折回去取傘,所以我們一共去了四次麗水古街。
* 回程 *
回旅館後,雖然我們一早就退了房的,老板、老板娘還免費讓我們洗了個澡。在人人吃了我們在楠溪江的最後一餐飯後,和旅店老板、老板娘,飯店的老板、老板娘依依作別。帶上托飯店老板買的粉餃、梅干菜我們踏上了回家的路。車子是晚上10點的,我們便去溫州市中心逛逛。只是天公不作美,才擺渡過江走了不到半小時,黑黑的雲便壓了過來。只得在廊亭裡避雨,老公怕我被蚊子咬,還把自己的褲管卷起些,希望蚊子咬他不咬我。呵呵,傻瓜! :) 結果還是我被咬了三個包。
總算等來了我們的車,臥鋪比較緊窄,但卻比在火車上睡的好。外面下著雨,司機一路很少按喇叭,也是不忍打攪我們這些勞累的旅人。5點多就到上海,6點不到就到了滬太路的汽車站。
* 後記 *
這次的楠溪江之行還是很愉快、滿意的。雖然由於時間和交通的原因,我們沒能去比較想去的四海山、潘坑等地方,但還是玩得很盡興。一些沒有開發好的地方,反而讓我們覺得更漂亮、更值得游玩。楠溪江的水還是挺干淨的,特別在上游,有時我們就用溪水洗臉、洗手,然後吃東西,也沒有任何的不適(我屬於腸胃弱的)。但是有些地方的水就不那麼好了,裡面漂著塑料袋等垃圾,當地人還是習慣在江水裡洗衣物,只是他們的洗滌劑已從天然的植物換成了化學品,不知這江水能否承受這污染。還有那些山,在好幾個地方,我們都看到在山上揀塑料瓶的孩子,但更多的垃圾是他們不需要的,就那麼被遺留在了山清水秀的地方。除了腳印,我們什麼都不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