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廣西行

作者: 鼻尖上的痘痘

導讀“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險灘彎又多來彎又多~~”農歷三月初一,我們一行四人搭上了從上海飛往桂林的班機,開始了為期七天的廣西自助游之旅。飛機在行駛了2個多小時後,穩穩地降落在了桂林兩江機場。一出機場,迎面吹來的是一股強烈的充滿青草味的風。 不同於三亞的熱力,江南的秀美,桂林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清新。婀娜的 ...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險灘彎又多來彎又多~~”農歷三月初一,我們一行四人搭上了從上海飛往桂林的班機,開始了為期七天的廣西自助游之旅。飛機在行駛了2個多小時後,穩穩地降落在了桂林兩江機場。一出機場,迎面吹來的是一股強烈的充滿青草味的風。

不同於三亞的熱力,江南的秀美,桂林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清新。婀娜的群山好似一匹匹柔滑的綢緞被甩了起來,永遠都層層疊疊,看不清楚那座才是盡頭。那山的下方是一條條清澈的河流,河岸上面成全結對的小燕子會歡快的告訴你他們是多麼地喜愛這裡。熱情的當地人都擁有著一張張小麥色的臉,而那臉上回蕩著讓人感覺那樣暇逸笑容。。。山美、峰俊、河清,既使使用人傑地靈來形容她,也沒法去勾畫出這樣一副副真實的美景。

伴隨著一路的美景,一路的遐思,我們很快到達了此次廣西之行的第一站--桂林。

桂林--現代文明和古典秀美的混合交響曲

桂林的得名起源於--桂花成林,雖然三月的桂林沒有成片芬香的桂花,但這一點都沒法影響她在眾多城市中獨特的地位。她的美麗令她看上去很難和一般的省會城市聯系起來。鬼斧神工的像鼻山,源遠流長的漓江,交相輝映的兩江四湖都是桂林人的驕傲。而高聳的大樓,熱鬧的街道,眾多五星酒店的雲集,又無處不透露著她的摩登。由於我們到達桂林的時間已經將近傍晚,所以在品嘗了特色桂林小吃以後,我們就開始夜游兩江四湖。其實如果要欣賞兩江四湖,不一定要購買上百的船票,徒步也是不錯的選擇。腳力不是很好可以僅游玩榕湖、衫湖就可以了。那裡可以看到夜景金銀塔,每逢周六湖中心還會免費開方新建的噴水池。榕湖和衫湖直接鏈接著的有一做雙層橋,不同於普通的橋,下層的橋面更像是一個藝術的宮殿,華麗優美的浮雕被篆刻在橋的兩側,配合昏黃柔美的燈光,走在裡面有一種幽靜舒心的感覺。

龍勝--三小時的夜山路換來那清晨令人屏息的美

由於行程上面小小的失誤,使得我們到達龍勝縣城的時間被延晚到了6點。從縣城出發去大寨梯田,光是車程就用了將近一個小時。7點左右的大寨已經顯露出微微的夜色。為了第二天起床就可以欣賞到壯麗的日出,我們選擇入住大寨一號觀景點的全景樓。帶著一路上面尚有剩余的興奮勁,我們開始了夜色中的登山之旅。但不到一個小時,3/4的人就已經開始抱怨連篇了,黑漆漆的山路是繞著梯田一圈圈地走的。腳下是泥土,右邊是梯田,左邊就什麼都沒有了。如果說這次旅程中最考驗我們耐力的景點,那肯定就是龍脊梯田了。再隨後的抱怨伴隨著無止境的路而消逝在山間,唯一欣慰的是當每經過一個山寨的時候,熱情的紅瑤山民會打開自己家門口的路燈,不時地還問上一句:“累了吧?口渴嗎?慢慢走,小心被滑著啊!”三個小時的艱難路程終於在大家“這輩子都不走夜山路”的發誓聲中結束了。飯菜的香味很快讓我們都忘記了疲勞,當問起為何山上的土雞那麼美味時,客棧老板的回復是他們這裡所有的動物都是放養的。可以想像,這裡的民風確實是少見的淳樸。酒足飯飽以後,倦意終於排了上來,再次醒來是因為老板的敲門聲,提醒我們可以起床看日出了。雖然,當天造成由於霧氣未散,日出的景色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壯麗。但以外的是,恰巧是因為這一汪霧氣,反而凸現出山田間那令人屏息的美。穿上紅瑤族特有的民族服裝,我們歡快地踩著台階一上一下地跳著。到了晌午,霧氣開始慢慢散開,我們也要出發去三江了。揮別了付出“辛勤勞動”的龍脊,我們又奔向神秘的風雨橋。

三江、程陽--魂繞夢牽的風雨橋

如果說每個女孩都善於幻想,那麼既使你沒有到過程陽,只要看過風雨橋的照片聽過那一段唯美的傳說故事,那麼你就一定會愛上這個地方。風雨橋其實是當地十分普遍的一種橋梁連接了各家各戶。它們架得高,跨度大,有的飛架在村外的河段上,似空中長廊,橫陳在裊裊的歌聲和稻香裡,有的定格在木樓鱗次櫛比的寨腳,成為侗寨的一部分,似長長的甬道和深深的門洞。彼此像在炫耀,又像相互默契,鎖住林溪河的風風雨雨!

風雨橋得名的另一個原因來自於一個傳說故事:古老的時候,還沒有開辟平等大寨,侗家住在半山坡上,一個小山寨,只有十幾戶人家。有個小山寨裡有個後生,名叫布卡,娶了一個妻子,名叫培冠。夫妻兩人十分恩愛,幾乎是形影不離。兩人干活回來,一個挑柴,一個擔草;一個扛鋤,一個牽牛,總是前後相隨。這培冠又長得十分美麗,夫妻兩人過橋時,河裡的魚兒也羨慕得躍出水面來偷看他們。

有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漲。布卡夫婦急著去西山干活,也顧不得這個,同往寨前大河灣的小木橋走去。正當他們走到橋中心,突然一陣大風刮來,刮得布卡睜不開眼,妻子“啊呀”一聲跌進水裡。布卡睜眼一看,妻子不見了,知道刮下河去了,他就一頭栽進水裡,潛到河底。可是來回尋找了幾次,卻不見妻子的影子。鄉親們知道了,也紛紛跑來幫他尋找,找了半天工夫,還是找不到他的妻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河灣深處有只螃蟹精,把她卷進河底岩洞裡去了。一下子螃蟹精變成一個漂亮的後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還打了它一個巴掌。它馬上露出凶相來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罵,哭罵的聲音在水底一陣陣傳到上游一條花龍耳裡。

這裡風雨交加,浪濤滾滾,只見浪裡有一條花龍,昂首東張西望。龍頭向左望,浪往左打,左邊山崩;龍頭往右看,浪往右衝,右邊岸裂;小木橋早已被波濤卷得無影無蹤。眾人膽戰心驚!可是花龍來到布卡沙灘邊,龍頭連點幾下之後浪濤就平靜了;隨後花龍在水面打了一個圈,向河底衝去。頓時,河底“骨碌骨碌”的響聲不斷傳來,大漩渦一個接一個飛轉不停。接著,從水裡冒出一股黑煙,升到半空變作一團烏雲;那花龍也緊追衝上半空,翻騰著身子,把黑雲壓了下來,終於壓得它現出了原形。原來就是那只鼓樓頂那樣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張張逃跑,爬上岸壁三丈高。花龍下到水裡翻個跟鬥,龍尾一擺,又把螃蟹橫掃下水裡。這樣連鬥幾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盡,搖搖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擋住花龍。可是花龍一躍騰空,張口噴水,噴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進河中。花龍緊緊追進水底後,浪濤翻騰著便順河而下,這時再也看不見黑螃蟹露面了。後來,在離河灣不遠,露出一塊螃蟹形的黑色大石頭,就是花龍把螃蟹精鎮住的地方。這塊大石頭後人稱它為螃蟹石。

等到河水平靜之後,聽見對面河灘上個女人的聲音在叫喚。布卡一看,那女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布卡叫了幾個人馬上游水過去。上岸之後,培冠對布卡說:“多虧花龍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龍救了她,都很感謝花龍。這時花龍往上游飛回去了,還不時回身向人頻頻點頭!

這件事十傳百,千傳萬,很快傳遍了整個侗鄉。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橋,改建成空中長廊式的大木橋,還在大橋的四條中柱刻上花龍的圖案,祝願花龍長在。空中長廊式大木橋建成後,舉行慶典時,吹蘆笙,唱耶歌,人山人海,非常熱鬧。這時,天空彩雲飄來,形如長龍,霞光萬丈,眾人細看,正是花龍來看望大家!因此,後人稱這種橋為回龍橋。有的地方也叫花橋,又因為橋上能避風躲雨,所以又叫風雨橋。

光聽故事就覺得很美了吧,來到這裡你更會有不想在離開而隱居田間的衝動哦!

陽朔--中西結合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曾經有人說過陽朔如果不那麼西化,那麼會更美。但是恰恰是那中西結合的模式,才顯露出她的個性!我們一行在陽朔足足呆了3個整天。推薦行程是 遇龍河全程漂流+月亮山、大榕樹自行車之旅+印像劉三姐+銀子岩。由於陽朔實在太出名了,所以關於她這裡的游記都不下百篇,我這裡也就不搬門弄斧一番了。主要還是想提一下讓我感觸良多的印像劉三姐。印像劉三姐不是隨時都可以去看的,由於演出多放在春夏季,且場地設在了漓江上面,故對於演出時間她是額外苛刻的。缺水或者遇雨景都不可以開演。除了導演比較有名以外(張藝謀),演員都不是什麼大腕,但是他們帶給你的卻肯定是世界級的震撼的演出!全場表演都是在靠一個個竹筏搭建起的舞台上面進行的。為了體現出流動的美,竹筏不斷地在主平台和兩個側舞台之穿梭。揮著紅綢的筏工配上穿著夜光服的舞蹈演員,“劉三姐”已經不在重要,那時我們才明白為何她會取名為印像劉三姐,她正真想體現的是什麼。

七天的時間在廣西來講實在是太短暫了,但是她留給我的確是那值得一生回味的美妙旅程!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