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地區游歷,尤其是山區,夜間通常無以為樂大多團坐火塘烤茶飲酒歌以助興
烤茶也釅
谷酒也酣
其歌興愈濃
那些日間勞作的泥腿子、憨憨面紅的腳夫、解下油膩圍裙的主婦們
這些山裡人、農家人成了夜晚的當然主角
日間掛著長槍短炮衣衫光鮮唧唧喳喳的游客們
此刻倒成了啞巴
卡拉不再OK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弘一法師的《送別》是為數不多能引起共鳴的“傳統”歌曲
下面要記述的就是有關這古道長亭的故事
有唐以來,茶馬互市在宋達到顛峰,就在這山嶺間不經然已沉澱了近二千年的歲月
直至近年“山間鈴響”才漸為絕響
通常說的茶馬古道,一般意指從雲南的普洱出發,經大理、麗江、中甸、察隅、波密、拉薩、日喀則、江孜、亞東、柏林山口分別到尼泊爾和印度,運送的主要是雲南產的普洱茶。
筆者2005年5月12日自其宗翻越塔城關走的就是其中一小段“茶馬古道”,山間小徑的石板上偶見蹄印歷歷。
夾金沙江兩岸山崖亦散布孔洞,據信乃唐時遠征吐蕃行軍所搭設鐵索橋之橋孔,“塔城關”亦成為後世南詔國和吐蕃的當然分界,關口尚有殘垣和破敗土堡遺址。
金沙江自塔城經石鼓一段最為平緩,上下皆為峽谷巨澗
唐有修鐵索橋一座扼守兩岸,當為長江第一橋,現殘留橋墩枯水期可見
塔城人士達坡阿慶(時為小學教員)自費立碑一座於舊址
於今距唐橋舊址不遠有新橋一座跨四縣地界(分別為維西、中甸、塔城、德欽),地理位置十分緊要
逾塔城關東行夜宿納西族工美雅閣部族住地
約家族長老工美雅閣玉汗(1948生人)次日上山拍攝塔城歌舞
工美乃納西語對該地所指稱
雅閣乃納西部族自稱
玉汗乃人名,以下皆然
[IMG]http://www.sailfansclub.com/attachments/forumid_8/1Nq52LazPe98Mmzva0=_KUSfETADf3V2.jpg[/IMG]
[IMG]http://www.sailfansclub.com/attachments/forumid_8/IMG_3211_Zwavxw2PvYLH.jpg[/IMG]
[IMG]http://www.sailfansclub.com/attachments/forumid_8/1LbM98v+s8e52A==_AFUMcsMFMCRZ.jpg[/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