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須彌山石窟、固原博物館住火車上7:15,正睡得迷迷糊糊,電話鈴暴響。原來是昨天的出租車司機讓總台打來問要不要包車去須彌山,130往返,其中10元是過路費。昨晚我們討論過若100元往返便包車,我把價格告訴了司機。他猶豫:那其實只有90,還有10元的過路費啊。對於我們來說,今天時間是非常充裕,本來還打算看場電影的呢。我告訴司機,我們9點出發,如果中間他有客回同心他就走,如果到時他還在固原,我們再商量。
繼續倒頭睡。好不容易有個懶覺也被吵了。
磨磨蹭蹭9點去餐廳吃飯,早餐是酒店送的。小米粥很好喝,又解渴。又吃了兩只甜的餡餅。
退房時看見司機仍在等我們。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估計他是真的很想做我們這趟生意的。也許這是西北人的一種執著吧,用這種執著精神來感動我們。130元對他可能也算是長差了,對我們來說,分攤也只是30來塊錢。司機也讓了步,我們求得心情舒暢,最後商定120元來回。
車經三營去須彌山(30元/人)。路上司機說,其實他倒不是說硬要賺我們的錢,和我們在一起也是挺開心的,可以了解很多外面的事情,畢竟這樣的機會也不多,可以增加他的閱歷,所以便一直在等我們。我相信這是他的實話,我們何常不是呢。
須彌是梵語音譯,意為聖靈之境,須彌山是佛教故事中的聖靈仙山極樂世界。該窟初建於北魏年代,以後歷代均有擴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個洞穴,每一年代的造像均不相同,有其顯著的特色。在做攻略時特意對須彌山作了一番研究,石窟有5大特點:其一洞窟分布地域廣,有些窟室、造像尺度大,雕刻技法成熟。被後世改鑿和補刻的現像比較少,雖經風化但基本保留了原刻的風貌;其二中心柱型洞窟多,北魏有3窟,北周、隋全部為中心柱窟,而唐代第105窟也是窟型龐大、規劃嚴整的中心柱窟,這與當地石質結構松散有關;其三北周洞窟比較集中且有突出的特點;其四,還留有一些未完成的洞窟,如北朝第37窟、唐第81和85窟,為了解洞窟開鑿程序提供了實物依據。
一進景區便可看見一座大佛,是第5窟――彌勒坐佛,高達20米,佛像神情端莊,十分壯觀,它比雲岡、龍門石窟中最大的造像還高。這裡原有三層挑檐樓遮護,所以又稱之大佛樓,但窟檐早已經毀壞,大佛便全部露出窟外,也成了須彌山石窟的“標志性建築。”石窟主要分布在子孫宮、圓光寺、相國寺等處。而相國寺後的第51窟在我看來是除了第5窟以外最最精美的。這窟也是須彌山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雖多次遭地震破壞,窟外部已看不出什麼,但內部卻有多尊高大的造像。
摘錄一段在51窟外看到的簡介:“該窟有主室、前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組成,將一座小山包整個鑿空,素稱“須彌之光”。主室平面方形,面闊14.6米,進深12.4米,頂高10米,邊寬5.5米的方形塔柱直接四坡式窟頂,有仿木角柱和斜梁與四壁角柱構聯,塔柱四面與窟室四壁開龕造像,充分顯現了北周石窟的藝術風格。窟內還保存完好的六米高佛像七尊、善薩像七尊、小龕像五鋪,耳室保存守門力士像二尊,門楣龕思維菩薩像二鋪,宋代題刻、題記各一則,藏文題刻一則,是須彌山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北周藝術寶庫,在國內各石窟中絕無僅有。該窟歷經一千四百余年,曾受地震和自然風蝕,致使半壁窟室坍塌,部分佛像損毀,兩尊菩薩墜地經加固修復後仍然再現了北周時代的造窟風貌和它雄偉的氣魄。”
在須彌山,我們又看到了比拜寺口更藍的藍天,這幾日雖然天天過著陽光燦爛的日子,但這樣的藍天卻不多見。須彌山的山石是那種暗紅色,在陽光下映得閃亮亮的。山路很陡,在我看來幾成70度角,台階邊上有鐵鏈可以拉著借力。無量殿可能是最高據點,暫且屯兵休息。
有人躺在大石坡上睡覺。楚楚說了個故事:有個人進城打工,得了一種怪病,看了無數的醫生都治不好。他只能回鄉調養生息,後遇一行走江湖的大夫,囑他白天在南坡種地,下午在北坡種地,總之干活時要把背對著太陽。他照著做了,後來病竟神奇地好了。原來他進城打工,貪涼,一直睡水泥地,寒氣入了骨。天天曬太陽可以驅寒。聽完故事我們趕緊調整方向,把背對著太陽曬去點寒氣。
坐著實在無聊,便又掐一短信群發:我在須彌山上無量殿給你發短信。腳踏鹽堿地,背靠祁連山。西北高坡的風沙輕輕地甩在臉上,充滿紫外線的陽光毒毒地曬在身上。寧夏真是好地方。須臾,十年便有回復來:真真羨慕之極了。
返回固原已是午後,在賓館裡點了餐,西北的菜量很足,結果是滿滿一桌的菜。大家的胃口都不怎麼好,於是商量著是不是就這樣坐著把晚餐也一並解決了。又想,其實可以請司機師傅一起吃飯的,但又想起回族的禁忌,不喜歡與漢人同桌。蔡去買了兩只小西瓜,今天實在太曬了,需要補水與解暑。
我與小邱先去了固原博物館,准備等我們看完以後來換楚楚和蔡去看,而我們再繼續吃,直到晚餐。售票員問我們是不是學生,一聽有戲,忙說是。可是讓我們拿學生證我們可愣了,估計售票員也看出我們裝傻,還是賣了學生票給我們,10元/人。後來楚楚和蔡都是20元的票。暗喜一下。
固原相對比較落後,但卻有全國一流水平的博物館。這裡珍藏的文物可以讓來者目瞪口呆。北周“凸釘玻璃碗”、北魏“漆棺畫”、北周“波斯鎏金銀瓶”這三樣寶貝成為固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固原曾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絲綢之路在固原”專題陳列展現了從北朝到隋唐絲綢之路最興盛時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精品實物。而最引人矚目的當屬鎏金銀壺,鎏金銀壺是古代波斯王朝專門飲用葡萄酒的器皿,是一件具有薩珊風格的中亞制品,在全世界現存的薩珊系統金銀器中也是絕無僅有的精品。
晚上坐火車N905(21:40)次去蘭州,固原只售站票,臥鋪上車再補,我們補了軟臥的,站票每人32元,再加97元補差價,這兒的列車員心不黑,沒多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