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太湖源

作者: 沙漠狼@

導讀文/馮廣傑總是很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於是就把雙腳邁向了四面八方,從而也養成了對一些所謂的美景寵辱不驚的淡泊。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給我的震撼是鮮艷的,每次憶及都是那麼的醒目:泰山的魁梧、太行的彪悍、西湖的萬分柔情,其中數太湖水的美最讓我欲罷不能。但是近來去了一次太湖的源頭——太湖源,就不可遏制地愛上這裡。 因為工作原因,有幸來到江南秀城臨安 ...

文/馮廣傑總是很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於是就把雙腳邁向了四面八方,從而也養成了對一些所謂的美景寵辱不驚的淡泊。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給我的震撼是鮮艷的,每次憶及都是那麼的醒目:泰山的魁梧、太行的彪悍、西湖的萬分柔情,其中數太湖水的美最讓我欲罷不能。但是近來去了一次太湖的源頭——太湖源,就不可遏制地愛上這裡。

因為工作原因,有幸來到江南秀城臨安,習慣了北方城市模糊的季節變化和干燥的氣息,初來江南,猶如走進一幅風韻萬種的山水畫,如獲至寶。總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中,卻也難得有機會欣賞至真至純的江南山水。聽說臨安的太湖源裡游人如織,心想一定是那些沒去過的人們的一種好奇,因為人們總是對得不到的東西有一種美的向往和憧憬,所以人們常說的“風景永遠在遠方”。但是架不住女友的糾纏,就去了!結果卻讓我大為驚喜!

初夏,車子走在江南的五月裡,細雨朦朧,煞是迷人。輕輕搖下車窗,窗外的景色迎面而來:道路兩旁阡陌縱橫交錯,一座座黛青的山峰竹浪起伏,一些別致的農家小屋恰到好處地在田野間露出玲瓏的一角。行走在路上的游車也宛若一幅流動的風景,蜿蜒在山峰之間。一路上沒來的及計算多少時間,就連平時一上車就睡覺的我,此時也只覺得四十分鐘的路程轉瞬即逝、不盡全興。

一到門樓,就感覺到源頭的春色濃郁地在我的四周游逸,心情也隨著這可人的景色而深深地沉醉。輕輕的閉上雙眼,盡情地享受由原始的自然氣息帶給人的無盡愜意的同時,又舍不得閉上眼,唯恐一睜眼這四周如畫的美景就不見了。就在這種巧得佳境的歡喜中,太湖源把我的身心從裡到外裝裱了一番。城市裡的悶熱在山谷的涼風中早已被淡忘,只覺得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張開了嘴巴大口地呼吸,這時連整個人也清爽起來了!不忍心大聲說話,生怕驚動了這一眼的景致。游人們甜恬的笑意中,太湖源兀自張開她優雅的臂膀向人們流淌著無言的美。

人們爭相恐後地在門口拍照,殊不知他們所能帶走的只是這無盡美景中的一瞬!太湖源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陽光、山水、所以太湖源每時每刻展現的秀雅和情致也是不一樣的,個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潛心去體味和咀嚼!

徜徉著這一山的美色,依山傍水緩步而行,移步換景,仿佛置入了一處世外桃源,什麼工作學習——全都拋到了腦後,人也輕松起來了!四周這一幅幅的美景隨著我們的腳步在緩緩的游離,轎亭裡的轎夫敞胸露懷地肆意躺臥在精致的轎椅上,笑靨可鞠,一如這源頭的熱情。偶爾興致湧上便可坐上一坐。倚轎亭邊的一碧清池裡正漾著一圈圈的祝福。龍須壁上簇簇龍須迎風飛舞,鬼斧神工萬仞峽谷,婉延的棧道倚山腳而行。清冽冽的山水從天而降,落在脖子上、滴在臉上,涼涼的、爽爽的,妙不可言。

一入山口就見一塊碩大的石頭,靜臥在溪水中,聽導游說這像征著太湖源頭和緣分。就在這緣分石身旁的溪流中,許多游人紛紛卷起褲腳涉入溪水中,撩起水花也撩起了童年的回憶。許多往事在也仿佛在水花的飛濺中若隱若現。就連那些已至花甲之年的老者也遠遠地看著、欣賞著,從他們臉上的笑意中似乎可以讀懂關於他們那個年代的童年!歲月蹉跎、轉瞬即逝,人生中最為美好的童年也無情的在不禁意間被忘卻,也只有在夢裡或是在這裡才又一次美好的憶及,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樣的童年,只要有幸能想起,一定是驚喜甜蜜的!許多人都是從山裡面走出去的,喝著太湖的水,黃埔江的水長大,所以對他們而言,太湖源頭對他們而言絕不僅僅是旅游或者是玩一玩那麼風清雲淡,重要的在於“緣”!

雲碧潭裡一汪碧水讓人攝手攝腳,唯恐驚動這一波清泉,還有泉池中人們許下的種種美好的願望,這一個個祝福都會沉浸於在這山這水中,成為人們永遠的寄托,願望是美好的,山和水也是好的,這個世界也會好的!思源廊裡小坐,靜靜地任思緒在這山水裡徜徉,心靈也似乎有了歸屬,這本來就是也就是源!

游興正濃,卻被一群嬉鬧的小孩吸引,循聲望去,一面大聖旗迎風朝展,漫山的猴子攀枝蕩岩,時而飛身過溝,時而相互擁抱,互相喂食,有的還和游人握手致敬,以示友愛!沒想到在這裡還能遇到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小孩們高興了,大人們驚喜之余,也對這天然的精靈充滿了好奇。也對這裡的山水的至真至純充滿了敬慕。不知道是不是開發者的故意還是碰巧,就在我羨慕猴山上人類的祖先們攀岩蕩枝的同時,導游告訴我也可以嘗試一下攀攀岩蕩枝的感覺,順著小姑娘所指的方向,只見在百米高的懸崖上凌空高掛著兩架雲梯,膽大的大人小孩在安全員的指引下挑戰自我,和猴山的祖先們一決高下,相映成趣!

醉花瀑的取名者賦予了她一個形像的名字,喻為如酒花的瀑布,其實不然,那粒粒晶瑩剔透的水珠猶如天賜之物,順著石坡嘩啦啦的往下瀉,兩旁的山坡上爛漫的山花相映成趣互成尤物——我拙以為之寓意為如此美景就連兩旁的花兒也醉了!不知取名者聽到會不會在心裡罵我曲解他的初衷?權且做一已之私吧!

古佛寺的鐘聲已在太湖源的山谷裡敲了近千年,裊裊香火中幾度重建,但是人們的願望不曾變,鐘聲中關於撞鐘祈福的信念世代相傳!佛學裡一切講究緣字,“緣”可以被看作是一個點,而且是一個始點。從始點“緣”開始而延續下來的一切都歸屬於“緣” 的範疇,都和“緣”相聯系。理解了“緣”就理解了佛學的要義,便可以“立地成佛”了。太湖源又寓意太湖之“緣”,我想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尋根吧?

不管您信還是不信,給自己一個希望終歸是美好的!

往上就是百丈漈,仙人台了,那百米多高的懸崖上,一注山泉層層瀑下,水霧環繞,恍若仙境。源頭的兩山之間,有一直插雲宵的石柱,石柱上蒼松翠柏橫生。傳說是當年江浙滬大旱,就連太湖也快見底了,這時玉帝就讓觀音下凡救世,於是觀音駕著蓮花祥雲來到人間。她先到了天目山,落下雲頭,准備把淨瓶中的水源放在這裡,但是不小心被一棵大樹掛住了道袍,一氣之下,她拂袖而去,就連蓮花寶坐也忘在了那裡。到現在天目山上還有一個倒掛蓮花峰,掛了觀音道袍的大樹如今也被人們叫做大樹王。卻說觀音大士沒有完成任務,就又駕著祥雲繼續尋找投放水源之處,走、飛過一處山峰,只見這裡山花漫坡,綠樹成林,野趣縱生,唯獨就是沒有水,於是,觀音連忙用柳技把淨瓶裡的聖水拂了一滴,於是這裡便泉水長流,甘甜清冽,長流不息,一直流向太湖,灌滿了太湖,解了世界的苦難。但是觀音卻也把他柳枝上的一片柳葉也落在了太湖源,就是現在的仙人台。卻說天庭中的眾仙聽聞觀音把自己的柳葉都落在了人間,都爭往太湖源來一探究竟,眾仙們駕著祥雲來到太湖源後發現這裡簡直就是像一個玉帝的後花園,既然在天庭裡很少機會去,就來人間吧,於是眾仙隔三岔五地就來這裡游玩,傳說天氣晴好的時候常有人看到仙人下棋呤詩。當年觀音投放水源的地方,就是太湖源。

聽聞解說,心也飛上了仙人台,從下望去,仙人台在煙雲中若隱若現,讓你神往!登上太湖源頭,在源頭亭裡小坐,當地純樸的農家便拿出采摘的各種土特產來招待游人,像何首烏、苦汀茶、杜仲、酸酸果這些平日裡不常見的特產,讓人欲罷不能!

坐在源頭亭裡,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面對平日的生活在水泥森林裡的城市而言,這裡沒有汽車尾氣、沒有霓虹燈的污染、沒有肯德基麥當勞,但人是那樣的輕松那樣的透明,猶如一物地融入了這山這景!

回歸自我!還原本真!我想這才是每一個來太湖源的人的最大的體會和收益!

我愛太湖,更愛太湖源!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