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樓、阿夏、舅舅……
瀘沽湖游記
說起瀘沽湖,知道的人都會脫口而出:摩梭族走婚。
對,那是一個叫做楊二車娜姆的摩梭族女人告訴世界的地方,那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地方。
旅游車在導游的解說下繞著高山盤旋,一會兒緩緩地往上爬,一會兒又悠悠地往下走,轉過三座大山,不知道誰興奮地呼喊了一句,我看到瀘沽湖了!
於是,滿車的人都喊起來,哪裡,哪裡?
瀘沽湖,一汪清澈湛藍的湖水正靜靜地躺在群山之間,安祥地等待著我們這群好奇的客人。
俊俏的獅子山是女神格姆的化身,關於瀘沽湖的傳說也多於女神有關,有的說是女神幽會的男神在黎明離開時失落的馬蹄印記,在男神化作戀戀不舍的神山時,彙聚了女神的眼淚而成的;又有的說是女神衷情的男神贈送的鏡子,每一個傳說無不透著淡淡的女性色彩。
話到這裡,不得不說說瀘沽湖的摩梭族走婚習俗,居住在瀘沽湖周圍的一共有五萬人左右的摩梭族居民,他們最奇特的習俗就是走婚。簡單的說,摩梭人不結婚,孩子沒有父親只有母親。摩梭人在十三歲進行成年儀式之後就可以走婚,女孩兒住在花樓,男孩子中意女孩子之後就會在晚上的篝火晚會上向女孩子暗暗屬意,也就是在舞蹈的時候輕輕扣女孩子的手心三下,如果女孩也有意,就會回扣三下。然後在午夜,男孩子就會帶上信物悄悄爬過女孩子家的院牆,來和女孩幽會,再等到天不亮的時候離開。這樣,白天男女各自為自己的家庭勞作,晚上走婚,並不住在一起。如果有了孩子,則由女方撫養,女方的長輩會擺上一桌酒席,叫做認親。男方並不承擔撫養的責任,不過,他可以贈送禮物給孩子,也可以去看望他們。這一對的情侶就互稱為――阿夏。
這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家族由最年長最能干的外婆當家,家庭的收入統一由她來分派,沒有不公平的地方。其實,摩梭族是重女並不輕男,在家庭中除了老祖母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角色,就是舅舅。舅舅其實就承擔了父親的角色,他是家中所有姐妹所生子女的父親,承擔教育、撫養孩子的責任,他還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在家裡,每次用餐,第一碗飯並不是端給祖母,而是端給舅舅。
簡單了解了瀘沽湖摩梭族的風俗後,我們就下榻在一個叫做“花樓房”的旅館裡,導游笑著說,看來住在這裡,晚上就有得熱鬧啦。
來到瀘沽湖,晚上是一定要參加摩梭族的篝火晚會的。摩梭族的男男女女都能歌善舞,高原的氣候養成了他們豪放的性格和澈亮的嗓子,他們表演的舞蹈,歡快而熱情,他們演唱的山歌,高亢而純樸。為迎合旅游的需要,晚會還有對歌、共舞節目,在清冷的山風裡,游客們興致也極高,紛紛登台獻歌,圍圈而舞,篝火印紅了一張張笑臉,印紅了高原蒼青色的天空……
從晚會回旅館,路邊就是靜靜的湖水,沿街還開著幾家酒吧,“大狼吧”是最有名的,淡淡的燈光下,有摩梭族的青年男子在打牌,從他們黑紅的臉和笑容裡,你能猜出,誰是他們今晚的阿夏嗎?
第二天清晨,我們要做豬槽船出發,去湖心島上參觀裡務比寺,這是一個藏傳佛教的寺院,我是一個逢寺燒香遇廟拜佛的人,將寺前澄黃色的轉經筒順時針轉上三圈,再圍著嘛尼堆走上三圈,為它添上一顆石子,也算是替自己和家人求了一個平安。
接下來的行程是參觀摩梭族家庭,由卓瑪介紹摩梭族的文化和生活。我們圍坐在摩梭族長年不熄的火塘前面,聽漂亮的摩梭族女孩給我們介紹走婚、祖母、舅舅、阿夏、豬膘肉、成年儀式、佛教……
隨著她的語調,漸漸的,你也會覺得,有一種濃而古老的情節,在瀘沽湖纏綿的湖水中流淌……
旅後心得:
雖然瀘沽湖以走婚聞名,但本人還是喜歡那裡的景。從觀景台看瀘沽湖是最美的,到了湖邊反而不能覺得湖水的藍。
摩梭族的男子比女子漂亮,高大黝黑健美,但是商業化氣息很濃。因為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他們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嘛。
晚會上不要扭捏,讓唱就唱,讓跳就跳,要拍照就拍照,那裡是自由的國度,太拘束反而成為異類。
入鄉就要隨俗,參觀寺院的時候不妨拜拜,看到轉經筒和嘛尼堆不妨轉上三圈走上三圈。
去家訪,往往會帶你去見家中供奉的喇嘛,喇嘛都會給你東西。千萬要注意,那東西不是白給的,要麼就不要進佛堂,要麼拿到就乖乖地付錢,切忌討價還價。不然,得罪了那邊的神佛都是不輕省的。
吃的,最好的是湖裡的鯽魚,讓老板娘用油炸過灑上辣椒面,酥脆可口。但是,聞名的豬膘肉卻是一點也不好吃。(個人口味)
小店裡多的是銀器和編制品,摩梭人相對純樸,一般可以還很低的價錢(要看購者的還價手段啦),千萬不要買藏刀,現在屬於國家禁運物品,托運也帶不走(心痛啊,我購得的一把給沒收了)。